灯光已经成为CMF设计的重要元素,这是智能化CMF设计的重要元素。在家电、汽车内外饰、消费电子产品中,光的设计越来越丰富,但大多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发光到光的情景感设计与空间感设计该如何进行?本文来详细了解一下。内容分为两个板块:
光元素与CMF中的色彩是息息相关的。可以极大增加氛围感及空间意境,在想深度掌握光元素与CMF设计的融合与技巧之前,需要先了解光的概念!
光的本质其实是电磁波,电磁波具有波力二向性,所以大家看到它的波长范围非常大,从宇宙射线,一直到我们的短波、中波,波长的范围非常大,它的原理就是波长越长,能量越小,波长越短,能量越大。这么长的光谱范围里面,我们人类看到的光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可见光。
如果将光简单做个分类,有直射光、反射光。光源发出的光就是直射光,如果不是从光源直接射出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
下面简单介绍光的基本概念。首先是光通量,光通量是一个光的能量的总和,再下来就是光强,光强这个概念是跟光视角有关系,单位角度里面光的透量。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照度,照度是说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这个概念我们在很多照明设计、空间的应用当中,都会去应用到它。还有就是光的亮度,这几个是常见的基本概念。
我们来看一下照度的很直观的一些数据。比方说一个晴天,如果树荫下面照度差不多有10000LUX,如果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它的照度差不多有100000LUX,所以这是晴天户外的运用。还有诸如体育馆等其他不同场景的照度也都不同。
首先是色温。色温这个概念在照明设计中非常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慢慢知道,多少K的色温,3000K还是4000K,甚至还有要求要6000K。我们看一下自然界与人工照明中的色温是怎样的表现。
可以看到,色温越高光就越白,越冷。色温越低的,光看起来就越黄,越暖,所以通常叫做高色温和低色温。
其实色温反映了光的色调,色调就分冷色调和暖色调。暖色温营造的是一种温暖的色调,温馨的感觉。冷色温,高色温营造的是一种比较清冷的色调。虽然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物,但是因为光的运用不同,它带来的这种冷暖的色调的感受是差别非常大的。
接下来看一下色坐标。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国际的色坐标的图。中间白色区域就是白光,可以看到白光范围非常大,然后有暖色温区域及冷色温区域;中间这一块我们就叫它中性色温。
最后介绍一下显指,也就是显色指数,是用于衡量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它是评价光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显色指数越高,表示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越强,越接近自然光的效果。比如光源下的和太阳光下的颜色看起来是一样,显指就是100,就属于完美的光源了,例如白炽灯,但因能耗太高已经被淘汰。目前都是用节能灯,但一般显指只有70-90多。
提到光元素,目前更多的还是,光与空间情景的融合应用。室外的就不提了,主要还是介绍一下室内光的应用。包括通用照明与重点照明。前者是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照度,后者则是单指空间中某一个物品,有更广泛的应用。
除了这两类,还有就是指引,它会给你视觉的延伸,一种方向性,包括空间的分割,不同区域,它是通过灯光来进行空间的一些功能性的分割。包括楼层的指引,空间的分割,像家居柜体当中或者一些酒店之中,也是通过灯光做不同空间的分割,区域和指引方向。再到柜体照明,提供一种氛围。总的来说,室内灯光,现在越来越多的功能性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产品场景化概念的不断强化,光元素也在逐渐与产品CMF设计相结合,发光、照明促使CMF朝向智能化转型,不仅赋予了空间氛围感,还有功能性等。比如汽车内饰空间、家电家居空间等。
最直接体现的就是汽车行业。外饰就是前后车大灯与周边灯组的设计,不仅是照明功能,还有动态显示,指引,人机交互等等,都是利用灯光的变换来实现;内饰更多就是氛围灯了,将空间色彩感发挥到极致,形成静谧、温馨的内饰氛围,极大增强用户体验。
还有今年出现的,很多家电产品竟也通过氛围灯来实现差异化及美观设计。试图用光元素带动家电与家居空间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家居空间的色彩氛围感,实现情境交融,包括客厅、厨房等。
本文素材来自SVAMM市场总监的 顾梅女士在
《2023国际CMF设计大会》上的演讲,由CMF设计军团编辑,并整理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目前《2024国际CMF设计大会》正在策划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