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孙子兵法9个核心观念在设计公司中的应用 | 远麦刘斌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深圳/艺术工作者/1年前/6779浏览
【上】孙子兵法9个核心观念在设计公司中的应用 | 远麦刘斌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商场如战场似乎是个比喻,但其实符合一部分事实,比如现当代的品牌企划、广告行销等学科的一部分方法论都脱胎于军事方法。
另外,商业竞争也如实际战争中的攻城掠地(攻占消费者),胜利者能获得战利品,失败者则也许会面临彻底消亡。
 
在电视剧《狂飙》重新将《孙子兵法》带回大众视野之前,我就在近些年读了若干次,当我将其中一些概念套用到公司创业活动中时常会豁然开朗,本次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看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距今两千多年,属于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全文只分十三篇,大约6000字,当前最早的版本是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版。
 
有一些学者认为《孙子兵法》并非孙子原创,属于他整理前人军事思想的叙述之作。
 
学者认为天下兵法始于皇帝时期,想来合理,有了战争自然就会有人总结方法,据说皇帝时期就有名为《握奇文》的兵书,后来传到姜子牙,最后到孙武手上集大成之。
 
也有些学者认为《握奇文》是伪书,所以以上都是臆想,但这些不是我们的探讨重点,我个人倾向相信《孙子兵法》继承了不少前人学说,因为这样似乎更加合理。
 
在不同的解读版本中,《孙子兵法》被拆解出很多细则,某些概念也是众说纷纭,同一个句子能有多种解读,假设只读一个版本,基本上都会相信,并且先入为主,接受不了后续的不同观念。
 
近些年来《孙子兵法》卖得较好的译本应该是来自华杉,华杉译本有个特点,首先语言很生动,这得益于他从事品牌策略工作,因此,他往往会结合书中概念谈一些经营品牌的商业实例。
 
而且华杉也确实将《孙子兵法》应用在为甲方提供的策略服务中,是真实将兵法用于过商战的,所以接下来谈的概念是以他的译本为基础。
 
在华杉译本中,最后一文为“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意思是他将《孙子兵法》最重要的九条道理提取了出来,当然,仅是在他的角度。
 
推心置腹而言,如果大家想极端节省时间,只要反复多看此文就能吸收到孙子兵法的梗概,想进一步了解再翻到前面内容。
 
这九条精要我分别再用大白话简练总结,并且结合我的创业故事跟大家展开聊聊,看看是否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1、强胜弱才是常态。
2、赢了也有代价。
3、觉得能赢才去打。(先胜后战)
4、等待有时候是最好的策略。
5、尽可能出手就定胜负。
6、永远有两手准备。
7、相信正道,少用诡诈。
8、知己比知彼更重要。
9、懂得认输
 
接下来的解读未必按此顺序,因为一些观念可以合并来谈。
 
 
强胜弱才是常态
 
 
任何人都喜欢听弱胜强,少胜多的故事,因为这样才有戏剧性。
 
又比如做生意追求一夜暴富,负债追求一年翻身的人是大多数,因为这样才有话题性,才有新闻性,也才显得当事人足够厉害。
 
但在现实生活中,强胜于弱,水滴石穿多于一蹴而就才是常态,也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强胜弱是偶合,是讲究机缘的小概率事件。
 
孙子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才开打,是敌人十倍兵力就打包围战,五倍兵力才考虑进攻,只有两倍就要调动敌人分兵,形成我方更大优势再来打。
 
设计公司其实是非常传统的生意,就是接受委托然后提供智囊与手艺服务,第一条法则启发我的是时间跟人手运用问题。
 
没有足够时间,就不要接新的项目,不要以为7天才可以完成的工作一晚也能做好。
 
或者换个角度看,不要认为5个人才能处理的项目,两个人也可以试试。
 
事实证明如此一来容易集体翻车,就是每个项目都没做好,甚至带来麻烦的项目纠纷。
 
2021年时候,我们曾经试过多个项目同时前来委托,其中有新老客户,接案顺序我印象深刻,分别是一系列玩具包装、一个国风美妆品牌设计、一个医疗品牌全案跟一个会务系统品牌设计。
 
四者的集中在于方案输出时间集中,
接触项目多了的朋友都清楚,很少项目过来是不急的,哪怕在三个月前提醒对方尽可能提前安排对接,对方都习惯在一个星期前才匆匆赶来。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实际不急,但嘴上很急。
 
不管如何,当时考虑多接项目能多创收便都接了下来,然后大家加班加点一起赶,当时间进行到三分一的时候我就清楚不可能完成,最开始的处理措施是考虑质量退一步,先完成初案,但发现不行,因为有很多动作跟输出无法削减,或者说赶出来实在惨不忍睹。
 
大家会疑问怎么不找外援,其实确实有分发一些基础工作出去,但核心工作只能自行处理,第三方满足不了我们的要求,这无疑也是客户委托我们的根本原因,随便找人就能输出我们的价值就不存在了。
 
于是第二个措施只能改为取舍,就是必须保住两个项目正常输出(但也需要集体来全力加班加点)。
 
过程中的细节不一一复述,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医疗项目因为输出不符合客户期望而终止合作,这是位新客户,假设正常输出极有希望不断复购。
 
而会务系统客户属于熟人介绍,经过反复沟通我争取到延缓周期。
 
国风美妆品牌也算顺利完成,但赶得非常痛苦,而且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这个客户后续也没有复购其它设计。
 
而玩具包装属于合作很久的客户,属于我们的“首保”案子,设计虽然完成,但修改特别多,这也是赶的副作用,时间拉长看,这个快演变成了慢,这个慢最后体现到现金流也慢。
 
所以这一次侥幸希望“弱胜强”的结果是新客户合作不够愉快,没有留存,浪费了获客成本,然后差点得罪老客户,算上加班加点跟外援协助的费用并没有创收多少,而且大家累得不行。
 
负责人是需要“惜兵力”的,也是孙子兵法常说的“治气”。
 
读《孙子兵法》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任何说法都可以站在正反双方去看。
 
比如“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通俗理解就是早上起床精神足,中午会犯困,晚上想回家,我们需要根据这三种特点来安排不同事项。
 
引申来看,三者也可以指事物发展阶段,以行军来看,刚刚发兵的时候大家都雄心勃勃想大干一场,打了很久没有结果就容易出现惰气,就像职员工作到下午就喜欢开小差刷手机了。
 
最后发现打不过要撤军就会强烈思念家乡与亲人,所以为什么经常说“击其暮归”就是如此,因为大部分人无心恋战,一打就散或者一打就降。
 
所以对方锐气足的时候我们要避开,而当我们锐气足的时候就要一鼓作气。
 
“战以力久,以气胜”,气不能常满也是自然规律,所以要治气,持续保持朝气跟锐气是团队关键,因此经常加班的公司往往暮气沉沉,也容易让同事闹情绪病,甚至逼走优秀的人。
 
总的来说,自此之后我就只承接有足够时间完成的项目,如果对方可以接受更多创作周期就合作,不能接受我们也不认为惋惜。
 
因为勉强接下来首先损害的是客户利益,客户没有错,只要他们能如期支付款项,我们就应该按时提供优质方案,这样才能争取到“翻台率”。
 
除此之外,我们还构建了一些项目暴增的应急预案,因为业务不可能每个月那么平均,总会有起伏高低,这些预案细节就不在本次讨论了。
 
其实当我们坚持要充分时间才能输出好作品的态度时,久而久之客户是愿意配合的,甲方双方的相处模型是动态与相互作用的,说得粗俗一些,就是相互调教。
 
过去在文章《过于低价的设计公司为什么终究会消亡?》中我们谈过一个概念,设计公司跟客户要做的是重复博弈,如果抱着“弱胜强”的侥幸观念容易陷入如同低价的单次博弈陷阱中。
 
 
赢了也有代价VS懂得认输
 
 
打胜仗似乎很值得高兴,但其实只要行动就会有代价,比如战国时期李克甚至说魏文侯“数战必亡”。
 
意思是不断打胜仗就离亡国不远,因为赢多了就容易赢麻,是真的麻了,数胜会让民疲,也让主骄,于是就离消亡不远了。
 
放在创业而言,典型的例子就是没有适当妥协让步的智慧。
 
生意场上赢了7场输3场是没问题的,每次都要赢就给人太精明的感觉,太精明的人容易得了钱财失却人心,而且老是赢就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就开始作死了。
 
做生意是场博弈,博弈结果一定是冲着共赢。
 
比如对方找你希望获取专业服务,但预算有限提出优惠,而你希望给对方提供服务获取报酬,所以只要对方提出的优惠幅度不过分,这个买卖就应该成交,达成双赢。
 
假设你对价格咬定青山不放松,会有两个结果,其一是客户颠了,因为实在没预算,其二则是实在认可你的专业,咬咬牙成交了。
 
但学物理都清楚,能量不会消失,而是转移,客户的咬咬牙容易在后面转化为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他觉得这钱不能让你赚得那么轻松,所以要求拔高一个幅度,甚至提出一些无理需求,这些行为有时候可能还不是客户意识层面,是潜意识作怪。
 
去年我们就碰过类似事情,客户磨价格磨了很久我们都不愿意降低,最后也咬牙成交了,结果是设计怎么修改他都不验收,都说不满意,但具体哪里不满意就是不说,最后是我们主动提出放弃尾款,终止合作,客户隔几天居然就要了其中一稿源文件,我们也不纠结,给了对方。
 
如此一来,也是“赢了”的代价。
 
当然价格完全不优惠也会有理由,比如项目太饱和或者项目难度很大,后来想想其实可以适当让步一下,可能客户就不会潜意识作崇。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就是客户预算跟我们的定价落差非常大,此类应该直接拒绝,因为并非对标客户,
这种战略定力要时刻夯实,要做高端就只盯着高端,不要认为有钱就先赚到再说,这样公司的步伐跟方向就会乱掉。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曾经试过一些老客户在大幅新增设计后发现费用有点吃力,提出折扣的请求,为了长远合作的考虑,一般我都会适当让步。
 
如果一定要坚守原则足额收取,也许当时赢了,但客户可能会伤心,然后变心,开始尝试寻求新的合作商,一但找到合适的就会终止跟你合作。
 
原理很简单,将心比心,我们也有供应商,比如财务、印刷、网站开发、摄影等,遇到类似情况对方太有原则我也会自然的寻思找到新的合作者。
 
任何企业都会有经营吃力的阶段,抱团取暖共渡时艰长远来看肯定更加正确,我们上一篇文章就谈过要善待老客户,这也是一种具体方式。
 
除了对外,对内也可以适当妥协,比如前年有位骨干同事认为公司计算的提成有问题,数额不大,所以当时我并没有复核就给他支付了这个差额。
 
记得当时是直接微信转账,我当作自己的支出,这位同事隔了一小时都没接收,随后才告诉我是他自己算错了,我相信这个做法会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信任我。
 
这里头我并没有多少心机,仅仅认为难得糊涂,因为小公司处理这种事情可以灵活些,关键在于我也信任对方,清楚他是真的认为算错才会提出来。
 
如果当时必须要理得清清楚楚首先很浪费时间,其次是难免会在细节上反复讨论,再其次是日后在工作上对方也可以给我理得清清楚楚。
 
所以“赢了也有代价”跟“懂得认输”可以关联起来。
 
“懂得认输”我也谈个例子,就是有些项目我们实在无法做到对方满意,我们就会直接退款处理,而且是全额。
 
做不到对方满意的原因也有多样性,比方有些客户是带着4000元预算来期待40000元结果的,这种肯定很难满意,但我们不怪对方,怪自己甄别不出来,将损失算作是自身经营风险。
 
但要说明一下,这种事情并不多,可能两年就一例,比如去年的一例非常典型,对方委托我们做吉祥物,看过案例就拍板了,支付费用也非常爽快,当时我们判断也许是个优质客户。
 
但没想到对方的需求很奇怪,老板是男性,经营家政公司,所以他希望吉祥物以他的形象为主体,这个没问题,但同时要吉祥物既像男人又像女人,还要按他的描述比出奇怪的姿势。
 
我们尝试沟通引导多次都没有成功,客户还非常强势,出言粗鲁,俗称花了钱就是大爷,插画师出了三稿改到投降,我就决定全额退款终止合作,这样的钱我们赚不了。
 
所以“懂得认输”也是博弈,
我们退出这个项目就腾出了时间做其它正常项目,如果一定纠缠到底,首先会有沉没成本,其次可能会让这位插画师同事改到离职,这样就真的是输了。
 
下回我们再接着聊,敬请期待!
135
阅读原文
|
Report
|
13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双座丨品牌视觉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7.8月的一些作品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作品收藏夹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思路方向
思路方向
思路方向
思路方向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
品牌设计
站酷设计服务
¥3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