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Recommanded by editor
合肥/UI设计师/1年前/1769浏览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Recommanded by editor
引言
在UI设计的艺术领域里,有三个被广泛运用并备受赞誉的设计元素,它们被形象地称为“三大法宝”,
分别是阴影设计、圆角、透明
,对于初学者和设计师们来说,它们仿佛是提升界面层次感和吸引力的魔法棒。尤其是在设计卡片布局时,很多同学会不假思索地应用系统默认的阴影效果,觉得这样能为设计增添不少魅力。
然而,真正让阴影效果发挥最佳作用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地添加它,而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设计场景和需求,精心选择并设置阴影。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在UI设计中巧妙运用阴影这一元素。
阴影的选择和设置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光源位置、界面风格、元素功能等。通过精细调整阴影的大小、透明度、模糊度和颜色等属性,我们可以让阴影与整体设计完美融合,为界面增添立体感和深度,同时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的视觉混乱。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阴影的特性和运用技巧,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阴影这一UI设计利器,为作品增添更多的魅力和吸引力。
目录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01.  背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设计领域同样如此,特别是在我们所关注的界面设计中。
界面中的阴影就是让物体拥有来源于真实物理世界一样的空间特性
在设计的早期阶段,界面元素的设计往往倾向于尽可能地模拟现实世界的物体,以此拉近用户与互联网产品之间的距离,降低其陌生感。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效迭代的需求,许多模拟真实世界的细节被简化或优化,以突出用户最为关心的质感、层次感和深度。在这里,阴影元素尤为关键,它成为了构建界面深度感的核心。
阴影在界面中的应用,使得元素能够自然地呈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通过调整阴影的大小,我们可以清晰地传达出界面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层级关系和优先级,从而降低了用户理解界面的难度,帮助他们更快速地识别所需信息。这种设计方式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让界面设计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02.  阴影的原理
2.1 为什么需要使用阴影
在界面设计中,当用户进行操作时,有时会导致两个物体因为位置的调整而发生表面上的重叠。当这种重叠发生时,如果物体的不透明度或对比度不够显著,用户往往会遇到识别上的困难,即难以判断哪一个表面位于另一个表面的前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清晰界定每个表面的边缘。通过明确这些边缘,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因重叠而产生的混淆,帮助用户更轻松地辨识不同表面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避免这种“尴尬”的重叠现象,提升用户体验和界面的清晰度。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从上面可以看到,我们有三种处理方法:
方式一:
阴影显示表面边缘、表面重叠和高度。
方式二:
不同的表面颜色显示表面边缘和重叠,但不显示高度。
方式三:
不透明度显示表面边缘和重叠,但不显示高度。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阴影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展示表面之间的高度。
2.2 阴影的影响因素
阴影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的物理现象。阴影受
光源的方向
以及
物体与物体之间相对高度
的影响。
在界面中,我们往往通过模拟元素的投影直截了当的来告诉用户,元素的空间关系。
物体越低,优先级越低,其阴影小而锐利,反之物体越高,优先级越高,其阴影越大越柔和。在设计中常见的阴影影响因素有X轴、Y轴、模糊、扩展。
X轴:
这是投影延水平面或者X轴位置的偏移,控制着顶部和底部的阴影;
Y轴:
这是投影延垂直面或者Y轴位置的偏移,控制着顶部和底部的阴影;
模糊:
调整阴影颜色的模糊或者羽化;
扩展:
控制着阴影的大小以及前景与后景之间的距离;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03.  阴影的状态与形式
当界面中的组件失去阴影效果时,用户在操作时可能会因为视觉上缺乏变化而感到困惑,对页面内的层级关系产生疑虑,进而觉得内容显得混乱,增加了理解和使用界面的难度。
用户通常期望界面元素之间能在空间上有所区分,以实现更为直观和流畅的交互体验。
常见的阴影状态分为常规和悬浮两种。
常规阴影:
这是不进行任何操作时界面的默认阴影样式,通常表示为零级阴影状态,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觉层级参考。
悬浮阴影:
当用户与界面进行交互,如hover态时,元素可以使用一级阴影,甚至根据特定场景需求,可能采用二级或三级阴影状态。这种动态变化不仅提升了界面的趣味性,也增强了用户对于元素状态变化的感知。
阴影在界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直观地体现元素的层级关系。不同的阴影高度代表了不同的层级,阴影的强度则由元素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决定。因此,物体的高度直接影响了其阴影的大小和模糊程度。物体离地面越远,其阴影通常越大,模糊值也相应增高。
在antdesign设计系统中,采用了代表四个不同高度级别的阴影来适配界面中的元素,而不是像某些美国网页设计系统那样采用六种不同的高度。这四个阴影级别各自对应着不同的高度层级,并且拥有独特的属性,以确保界面元素在视觉上既清晰又和谐。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第 0 层:
物体紧贴地面,投影与物体完全重叠,在界面中不对此层定义阴影值。
如:
筛选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第 1 层
: 物体位于低层级,此时物体被操作(悬停、点击等)触发为悬浮状态,当操作完成或取消时,悬停状态反馈也跟随消失,物体回归到原有的层级中,如:卡片 hover 等;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第 2 层:
物体位于中层级,此时物体与基准面的关系是展开并跟随,物体由地面上的元素展开产生,会跟随元素所在层级的移动而移动。如:
下拉面板
等;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第 3 层:
物体位于高层级,该物体的运动和其他层级没有关联。如:对话框等。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04.  阴影的应用
4.1 真实的反馈
模拟真正状态下的阴影,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变化过程进行三层拆分,让原本生硬的阴影变的更加柔和。
上图展示了不同级别阴影的从低到高不同层级变化过程
上图展示了不同级别阴影的从低到高不同层级变化过程
Collect
4.2 光源方向原理
阴影的偏移由组件的位置决定,确保同一套组件在光源方向的一致性。
超全面阴影设计指南
Collect
阴影的位置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至关重要。按照光源方向的逻辑,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阴影的三种常见应用:
阴影向左:
当元素(如导航栏、抽屉组件或固定表格栏)位于屏幕右侧时,向左的阴影能够突出这些元素,并暗示它们是可交互或可扩展的。
阴影向右:
对于位于屏幕左侧的元素(如导航栏、抽屉组件或固定表格栏),向右的阴影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强调这些元素的存在和重要性。
阴影向下:
阴影向下通常用于组件内部或组件本身,以营造立体感和层次感,这是界面设计中比较常规且有效的视觉处理方法。
05.  总结
阴影设计在界面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增强设计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还能有效地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提升用户体验。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阴影在不同位置所代表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
我们还详细的了解了阴影的变化过程,在对应的工作中,能够根据不同的信息层级来设置阴影,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我们对阴影这种常见技法有深入的了解。
以上就是我对阴影设计见解和总结,我非常期待能够与你分享更多的想法,并一同在设计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22
Report
|
42
Share
相关推荐
Zoom In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阅读
阅读
阅读
阅读
作品收藏夹
SUIYIN · 随隐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CandleTown-蜡烛镇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喵果铺子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ZAOV|各[苹]本事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7.8月的一些作品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阅读
阅读
阅读
阅读
作品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UI干货文章
UI干货文章
UI干货文章
UI干货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