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就是设计
设计自悟与反省!
选择就是设计
有时候写个东西很难,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因为要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也不想引经据典的搞什么高深的东西,其实就像这个标题一样,简洁而温暖,有思考而不偏颇,像朋友促膝长谈,在思考中解决彼此的问题和困惑,在写之前其实自己是有提纲的,但写着写着发现要说的话题和思路开始冗长了,只能暂时按纲要来!
实质
设计从个人的角度理解起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是个综合问题解决方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回顾从品牌初创到落地,从单纯的视觉识别到脱颖而出做到与竟品对比,其中包含策划和设计的成份,浅一点说设计是个执行力的工作,可除了解决策划的视觉表现问题外,真正的核心是如何在诸多的表现中达到真正的个性,使品牌在以后持续的经营活动中如何与有外界建立合情合理的的链接关系,其实不乏有公关活动视觉传达,常规产品持续包装视觉传达,衍生产品视觉传达,远程授权衍生视觉传达等!企业主要做的只是合理的控制关系和保持品牌特性持续性,当然行业会变化,固而视觉设计是否要跟风变化成了现在很多品牌在思考的问题,个人亲力中一些朋友,同学也有从事企业经营的,自然不免也要面对这个问题,变或不变其实不是问题的核心,我们要关注的有很多,首先众竟品中我们能窥探一些东西,从本地行业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从全国市场调控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从价格,促销等诸多问题中我们也能一一分解一些东西出来,在上述工作做完结之后想必变不变的问题似乎才会有答案,问题自己才会迎刃而解!
观念
有人说现在是个方法论的年代,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一个叫“方法(点子)”来解决,包装不好看算是个点子,设计不漂亮似乎也要别人出个点子,一个文档的页眉页脚也要设计出个性,有时候强调“要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本身就错了,回头看看行业的浮躁,没人愿意细细的看完一段文字,没人愿意听别人的陈述,没人仔细看完一本书,没人愿意真正做静心来思考.......似乎“商量”这个民主而又有人情味的词在时间的拖累中也失了颜色,没人愿意听解释,不商量,一切是以所谓的“流程制式快餐”的方式来解决温饱!孰不知自己的肠胃根本消化不了这些洋垃圾!一味地跟风模仿而没有从根子上变动和因地制宜到头来只有空欢喜一场,就算苦心力撑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在一开始就失去了本心,方向已偏斜!
选择和甄别
“做为设计服务提供方我们在合作前期请勿有失偏颇!”一位学长老是这样告诫我们,我个人理解的偏颇是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企业主(雇佣方)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设计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词,就好像词性一样,有人认为是形容词(它被理解成一种类比方式),有人认为是名词(它被理解成一种标签),甚至有人认为是他是个动词(它被理解成一种不需要分配脑力的体力劳动),但无论如何理解,起码做为企业主应该明白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是改善设计(衍生)还是创作型设计(从0到1),这个中间没有别的中间地带,不存在边界模糊问题,无论如何梳理项目的流程但有个问题似乎永远也绕不开,出品是否合适,能否有效提升品牌个性或者打动用户?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商榷!
另一方面则是设计方(受雇方),在倾听后能否阐明自己的设计方向?是否对企业有个系统的认识?设计的依据来自那里?其实出品的好坏或者完成效果好与否完全取决于中间的环节了解的深浅程度,了解的越是深刻越是接近本质,同时在结果输出前设计者是个从事减法的过程,一开始也许大家集思广益,有方法,有资料,有竟品分析等!但真正出品时则要适当的做删减和剔除(即选择和甄别),就好像一整块肉一样,要想得到精肉,他永远是最少的一部分,便他不能脱离“整块肉”设计的价值也真正的来自于此,如若明白这个道理自然我们就不会迷茫和恍惚!
如何做到看
看是一个行为,从字面的意思是“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但问题来了?你能看到什么?基础的感受是“鲜艳”“对称”“大或小”“漂亮”“可爱”其它任何个体都可以用语言描述这个感受,但这些结论的得出来自于“判断”和“找寻自我”!事不关已是我们总是“判断”,与自己切实相关的是“找寻自我”,如果一个东西上升到需要设计时,找寻自我已经开始,你想知道自己是谁?在行业中如何树立形象!在产品如何从视觉上陈列?在推广中如何持续有效等,这中间还需要嫁接一条无形的“反馈线”反馈即回应,回应则是问题的关键,在设计的真正市场应该中它其实像实体产品一样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维护,还需要修整与磨砺,从价值方面一致公认的是远远大于实体的某个产品!
如何做到借
借从字面意思是“暂时使用别人的财或物等”,设计中的借从绘画中分为“临”“摹”临则是照着原来的事物做另一件事物,摹则是在原作上薄纸写或画,不可改变大小。在经验中其实不难发现起初的“临摹”是个不可或缺的经历,你可以借或者抄袭别人的设计作品,或者元素,也可以仿造别人的产品,可以做的一模一样,也可以稍加改变拿为已用,问题的关键则是如何适可而止,借到什么程度,抄多少合适?除了选择性的借鉴以外,我们似乎应该想想借的这些东西在假以时日后会变成什么?行业中不乏有些借鉴是高明的,从精神上借鉴了对方甚至弥补了不足,古语“画虎画皮难画骨”骨则精神也,是内在的一种发力,其实这对设计人员来说是个综合考验,从力道上和我们的内心在对抗,有时候不得不舍去一些糟粕!从立意开始我们要重新梳理,就好比拿个提纲写字一些,说来总结如下:
1.问题梳理!2.解决方法论述!3.甄选有效性!4.竟品除品牌效应后类比分析!5.小批量市场测试 6.管理信息流 7.整理并记录。
欢迎交流,相互学习!
--------------------------------------------------------------------------------------------------
作者:王军朋 (平面设计师、自由撰稿人) 提供品牌创建与产品包装设计升级、衍生产品开发建议等!欢迎来信咨询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