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帮不少学员指导测试题通过面试,顺利拿到offer,其实我发现现在市场上的测试题还是有一定的
解法和规律
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解题思路,那么任何大厂的测试题都其实都可以拿到高分。
不过以后的测试题都会改头换面再发出来,毕竟企业也是为了筛选合适的人才,这样把测试题都帮大家分析完了再发出来总觉得是干了一件坏事。所以这次测试题是重新改了很多地方再发出来,希望不会对大家产生困扰。
我通常会把测试题分为三种:
1.全开放 2.半开放 3.不开放
。其实就是给予限定条件的多少来分类。
全开放:
意味着几乎不限制条件,给一个明确的主题,例如支付宝的这个跨境汇款产品的学费支付流程。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条件也没有明确的业务规则和用户说明,都需要靠设计师自己去做研究和分析。
半开放:
有一定的限制条件,给出一定的业务背景或者功能要求,在其基础上做体验优化,一般会固定几个核心功能,例如某团的骑行模块设计,希望设计师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创意和创新。
不开放:
例如今天要讲的这道测试题,企业会给出一些虚拟数据,以及用户反馈,让你在一个比较明确的背景下去做设计方案。
大家先思考一下,你们觉得哪种更难呢?留言互动一下~
其实我个人认为最简单的是半开放题,全开放和不开放反而更复杂。企业发布测试题的初衷都是为了测试设计师的专业能力,例如逻辑推理、用户调研、需求分析、视觉创意等等,全开放一定是最难的,毕竟要去做更多资料收集和研究过程,其次是不开放,因为不开放的题目你能够发挥空间其实就不大,而且不开放的题目难是难在,企业觉得自己给的条件足够全面了但其实背后的业务规则反而更复杂但他们没有明确给出。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测试题我们该如何展开分析,先来看一下给出的原型和说明。
1.这道题目对方想要考验我什么能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2.我有多少时间去完成,我可能需要用哪些手段和行为去完成题目?
3.开始审题,题目的内容、条件、范围。用什么样的思维框架开始拆解题目。
所以,根据题目要求我们清楚的知道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设计师逻辑推理和思维过程是否严谨,是否能通过设计手段来提升业务数据,并且需要自圆其说。业务没有给出太多的业务背景所以只要能够逻辑自洽那么都是合理的。
既然题目有明确的要求,需要设计师能够对当前页面点击率较低的功能进行优化,提升模块点击率,那么我们就要来分析,
它为什么点击率不高
。现在只有数据结果,也没有实际可以调研的用户所以只能靠经验来分析,那么大家都一样,就看谁思考的更合理更全面。
搜索点击率不高的原因应该是场景不契合
,用户在什么时候会用到搜索并且希望通过搜索获得什么结果。这里既然是已经报班之后的页面,用户需要搜索的只能、也一定是搜索任务,因为只有任务是数量较多并且需要用户去筛选的。所以这里当前的搜索的问题在于和任务的关联性较差并且不够直观,用户使用搜索前提是知道要搜什么,而这里的任务是系统+老师随机给出的,所以
用户是无法带有明确目标去搜索,更合适的应该是筛选
,例如我想看看昨天或者今天是否还有遗漏的、核心的任务没有完成。
很多时候
测试题是有陷阱
的,比如要求是让你提高点击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的更明显,但如果你一旦这么做而没有思考的更深入那就踩坑了。因为这么处理问题的
前提是你认为点击率不高的原因是不够明显
,其实并不是,点击率不高首先是用户不需要,其次才是不明显,用户一旦有需要一定会去寻找。
所以想要提高通知功能的点击率,一定先要思考:
用户为什么要去点击通知模块以及我们为什么希望用户去点通知。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通过模块介绍可以发现其实通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用户需要查看老师的点评和发布的任务,是个高频的操作,但为什么点击率这么低呢?那么按实际工作流程来说,如果出现了这样矛盾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下访谈,找到问题的原因,比如我举个例子,用户可能会说我最关注的是老师布置的任务通知,但是任务已经直接在页面下方出现了,所以一般不用去点通知。那么还有点评和直播通知,用户也不想点吗?我们暂时思考到这里结束,毕竟一直yy的话可能因素太多了,先收回来。
所以,这里能够分析出比较明显的一点原因就是
通知里的内容和已经展示的内容重复了
,并且消息按钮的位置并不是很明显。反而看上去是关于讲师的一些消息,所以和用户的预期经验不符。
讲师模块的点击率不高,我们依然要分析背后的原因,
说到底就是合理的去猜嘛
,毕竟什么都没有给,要靠自己来自圆其说。
首先
,我们试想一下,你报了一个网课,这个班级有四个老师,你想问问题,是去微信群问还是这里问?应该大概率会去微信群,说实话,任何工具做社交首先就要思考用户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微信。
其次
,四个老师,到底是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模块分配还是1主3辅,我如果要提问的话,是专找我熟悉的老师问还是需要问几个不同的老师。
最后
,产品侧为什么希望我们提高讲师模块的点击率,那一定是提高师生互动,加强链接关系,提高产品使用时长与依赖习惯。如果用户一定要在微信上问,而你又想提高点击率,只能强制老师只可在APP中进行回复,否则不管交互布局怎么变,都是没用的。
直播模块就不用说了,层级做的很低,用户基本就忽略了。
这里留给大家做更多的思考,我就不把方案直接做出来了。提一些我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
个人中心放在了左上角的入口,消息、班群、积分、排行、日历都是以功能入口图标的形式呈现在界面中,这其实会让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效率变低,第一时间不知道该点哪里。然而进入到每个二级页面,信息一下子变得很复杂了,层级也会变得更深,效率变低。
所以首先这个产品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上课,不管是直播还是录播。只有上了课,学到了知识才能完成任务,才能有问题向老师咨询。毕竟在这个app中存在着班群、课程日历这两个东西,说明上课也是在app中进行的,在班群中还可以和学员、老师进行互动。
明白了1、2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改动其实就会变得非常大,不仅仅是页面控件位置和布局的变化了。
首先是要让用户在app中能上课,用户一进来最想要看到的是我学到哪里了,之前的任务有没有完成,今天布置了什么任务,下一节课是什么时候,班级群里有没有新的通知.....
随意画了一个框架,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考虑充分都是可以的,毕竟是测试题。
再回顾考题,为了提升搜索的点击率,我把它用筛选栏代替,筛选也是搜索的一种形式,在这里也会更合适。其次,消息放到了底部,专门作为一个标签页来承载讲师点评、回复、直播通知、系统通知等内容。最后,专属讲师的讲师模块也作为底部标签放入班群里,讲师和班群的场景契合度会更高。
这个案例就先讲到这里,毕竟太多的业务规则不清楚,比如任务的业务规则:
保留几条?今日任务是否会出现零?超过多久的任务不显示?任务不完成会如何?等等。
所以如果这些信息企业方无法提供,那么都只能靠自己去定义,这时候如果你具备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产品思维能力,就能想的比较全面。
本身题目中的点击率数据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单纯的让你提高点击率也没有意义,但当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圆了,逻辑能够自洽,这就达到了业务方的要求。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给大家一些思考的启发。其实测试题就有点像我们平时做的虚拟练习,做虚拟练习项目的时候我们也会去考虑一个产品的定位、目标、价值,锻炼自己的产品思维能力,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做虚拟项目也会考虑的滴水不漏,做到逻辑自洽。所以遇到测试题咱们就大胆大方的去做,就当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