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说,我临了两个月的帖,为什么还是写的跟之前没两样,甚至更丑!
有临帖基础,并能学以致用,但笔法的掌握程度不够成熟,字法的表现上有些犹豫,不够果断!
整体效果还可以,笔画干净,对字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写的时候还不够放松,没有舒展开来。笔法上的起伏变化还可以加强,笔画的细节处进行局部练习,例如捺画。
若想提高整体的效果,必须从局部开始做进一步练习,从最初的笔画分解练习,再作对比;在自由发挥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第一笔第二笔会运用所学的字,但到了第三笔开始就忘了思考运用所学的了....
但不论从练好字还是写硬笔书法的角度而言,还得从汉字的笔法结构入手,才算是真正的入门。很多高中生乃至大学生都有一共同误点,就是认真写好字的每一笔一划就行了,但很少讲究方法,多半是态度上的,而最终的效果始终不会有质量上的突破。
若临帖后初步创作,一定要选一些内容比较少的,多写几遍,反复思考对比原帖的字法上,推敲再改进,字数多了,会障碍自己的分辨,觉得哪都有问题,但又无从下手。
算是临帖之后的一次突破,整体上能学以致用,现在的关键就是不断地作些细微的减法,比如结构上的比例微调整,笔法上的细微处抖动,要作控笔练习,争取下次不再出现,那么作品的质量又将上升一个档次。
平时除了勤奋练习之外,耐心读帖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在读在看的过程中对比自己所写的与原帖是否接近,或者差距较远,异同之处在哪里,不断寻根刨底,例如上面的“地”竖弯钩的写法,开头顿笔不错,但收尾的钩锋是否需要这么长?
行书的整体效果更胜一筹。无论楷书与行书,其源头就是笔法上的正确运用,结构上的灵活表现,如果两种字体都喜欢,有时间与精力,也可同时练习,但切记本源上的东西,也就是笔画的练习,字型上的纠正,改进也就不难了。
但前提得建立在提按顿挫有致的基础上,行书比较灵活的,但不单单是在速度上使其灵活,较楷书而言,是整体上的变化比较明显,而让整个字灵活了起来。
这种风格的练字人还是比较普遍的,临帖的时候挺接近原帖,脱帖后写起字来还是按着自己的习惯......
这种进阶的空间非常大,比较容易入门,所以先找本字帖认真练吧。
练字是个漫长的过程,当你感觉迷茫时,它可能即将突破,但前提是不能放弃,继续死磕,按着正确的方法练下去,效果一定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