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宣传片制作的标准流程是哪些?
如果前期没有一个统一的验收标准,后期将在这吃大亏,甲方花了钱,没达到要求,乙方花了精力成本做完事,收不到钱。
我们是第一次做宣传片/广告片/短视频不知道怎么弄,这个问题真的太多甲方想知道了,几乎大部分对接人(负责人)都是没有宣传片项目执行的经验的,全部靠摸着石头过河,心理非常忐忑。
忐忑地点主要有:怕完成不好任务,没法向领导交差;怕多花预算还拿不到好的结果;怕推进流程不合理,浪费甲乙双方太多精力,甚至引起扯皮。OK,没关系,今天就把宣传片制作的标准流程告诉你,再也不害怕啦~公司要拍宣传片,无非就是把握住几个流程就能拿到好的结果,总体原则先抓大后顾小,先框架后细节。
需要牢牢把握的流程只需要以下三点:(再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1)内部怎么统一影片定位,确保影片符合需求?---包含宣传片类型定位、调性定位、预算定位、使用时间定位
2)怎么找到靠谱的供应商?--包含什么渠道找、怎么大致分辨供应商品质优劣
3)执行过程怎么确保是专业且合理的--包含甲方任务和乙方任务划分明确、过程的可控性。
一、内部统一影片定位:这个往往很多很多甲方不重视,甚至完全没有这个过程,直接跳到第二步了。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原来很多甲方做不好,做不了这一步的原因是不敢+不擅长内部沟通。
需要做的事情其实就几个。1、找真正的需求部门收集对宣传片的需求意见 2、根据需求意见去找对标案例(B站、小红书、腾讯优酷)3、向领导沟通汇报目前需求部门的意见和找到的大致对标案例,询问领导方向是否正确,大概这次公司可以给到多少预算来做。4、结合领导意见写brief(至少应该包括项目背景、具体创意需求、目标客户或人群、预算情况、投放渠道、投放时间)
二、怎么找到靠谱的供应商?: 找供应商其实是挺不容易的的事情,虽然现在好像遍地都是供应商,其实核心逻辑从来没有改变,真正优质的供应商永远都是稀缺的,真的只有行内人比较清楚。那总不至于我们去问行内人吧(也没人会说),那么掌握如下原则大致不会错到哪里去
1、找的渠道--首推知乎,后推百度。不要问我为什么,就这么干就对了(绝对是经验)
2、辨别: 其实不复杂,先看其官网,官网如果有审美的可以考虑,官网都LJ的... 然后看过往案例的质感。官网+作品质感都可以的,可以考虑询盘了。沟通下来感觉顺滑的专业的(凭直觉),基本是可以放进“购物车”了,至于买不买单再说。
3、看创意方案和报价敲定:这个不用多说,都懂。
三、确定供应商后的执行流程
甲方应该做的:1、前面说了提供brief 2、审核商务合同 3、付定金(行规50%) 4、就之前的方案提出具体的意见 5、审核执行脚本 6、配合制作方勘景 7、执行脚本签字盖章 8、选的内部参演人员 9、提供拍摄场地 10、安排现场跟拍人员 11、审片及提出后期修改意见 12、确定特效包装风格 13、审定配音样音 14、确认调色方案 15、支付尾款拿无水印成片
制作方应该做的:
1、项目分析
制作项目之前,作为宣传片制作服务商,对客户要有一个基本信息了解:比如企业类型,产品特性,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另外客户行业信息(行业特性、行业趋势、行业地位、世界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最后了解客户需求(风格、主诉点、受众、使用场合、片长以及用片时间等)。
2、项目判定
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比如项目的工期,要求,风格,组内资源的配比情况判定是否需要联系外协;根据项目的要求,风格选择合适的编导,着手项目制作。
3、文案策划
(1)策划大纲/创意阐述:明晰全片主题、确定叙事线索、确定叙事风格、确定表现手法;
(2)解说词:确定解说词的逻辑结构,确定大框架确定解说词语言风格、视角及感情色彩确定各部分内容比重。
4、分镜头脚本设计
分镜头脚本:如果可能,在设计分镜头脚本前查看场地;如果可能,与客户确定剪辑风格,以此来确定镜头量和拍摄手法,分别设定好情绪镜头和叙述镜头的比例和拍摄手法,保证拍摄画面具有合理的逻辑关系,从全片进行布局设计画面的使用方式,避免同类型镜头的多次重复使用,对中性素材的使用合理,根据预算对镜头有所取舍,制作详细到每一句解说词的制作脚本自用。
5、前期拍摄确定甲方联络人,协调人
与客户沟通,提前制订拍摄方案及准备内容。根据分镜头脚本,场地及拍摄内容的需要确定器材,并合理安排,镜头设计合理,尽量避免“人眼”视角。强调镜头“组”的概念,现场沟通语言简练,明确,凡事以完成项目为先。注意现场环境,物品及客户工作习惯。
6、后期制作
(1)初剪:根据分镜头脚本的设计及解说的长度将素材进行大致的裁剪和排序,选择适当的中性素材,剪辑时需要进行二次创作。
(2)强调镜头“组”的概念注意画面逻辑关系和景别顺序选取符合全片风格和前后关系的音乐,并控制剪辑节奏。
(3)特效制作及嵌入:及时与后期特效制作人员沟通反馈并按步骤审查指导制作方向,避免工期延误特效动画质量负责并适当提出整改意见。
7、审片修改
(1)内部审核:主管审核:通过对客户需求和客户信息的了解和分析,对片子的整体风格和节奏进行把握,并对镜头及包装的细节提出意见。客户经理审核:着重关注客户需求方面的具体表现,若无原则性问题应尊重主创。
(2)客户审片(第一版小样):详细记录审片意见,整理提交客户经理(电子文档)审片结束后根据修改意见与制作人员、客户经理共同确认修改周期给出合理化建。
(3)客户审片(第二版小样):回顾之前与客户确认的内容。成品交付最后向客户经理提供成片,整个宣传片制作流程完毕。
颇有争议的题外话拓展:
1、甲方要不要提供脚本文案--这个事情没有定论也不需要定论,甲方提供脚本文案的目的无非是减少双方沟通成本,而非节约执行成本。凡是以提供脚本文案而要求减少预算的甲方都是SLM。
2、该不该问甲方的预算--太需要沟通预算了,沟通预算要真诚。沟通预算的真正目的是明确方案策划的形式及深度、预期效果的可落地程度、评估交付难度及自我承接能力。
3、如果是租赁片场要不要给甲方定夺---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棘手,我们公司处理方式是看情况+看预算。不好细说,点到为止。
4、特效包装是粗剪就加还是精剪再加---建议精剪再加。很多同行怕不加影响甲方的观感,其实是观念错误,完全可以加字幕“此处有特效”就可以了,让甲方知道这里有特效,只是还不到制作的时候。特效制作一次改一次非常不容易,高效制作才是硬道理。
5、配音要不要给甲方定---这个建议是一定要给甲方定,不要自嗨了。虽然担心甲方的音乐细胞还没开发好,这一点没有交付重要,商业制作还是有其规则的,咱可以走导版,亲们不纠结了~
6、验收标准不统一---这个是交片环节产生较大矛盾的点,这也是影响交片顺利的节点,这就是前期需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好参考的原因(质量参考,镜头参考,特效参考,配音参考),如果前期没有一个统一的验收标准,后期将在这吃大亏,甲方花了钱,没达到要求,乙方花了精力成本做完事,收不到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