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自媒体--百万粉博主的编导对自媒体的理解,不想上班那就做把专业与自媒体结合
柳州/新媒体设计师/1天前/6浏览
版权
设计与自媒体--百万粉博主的编导对自媒体的理解,不想上班那就做把专业与自媒体结合
hi,好久没更新了,不知道还有人记得我嘛。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最近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好,一直辗转创业,直到现在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一套产品。虽然钱没赚到多少,但对未来的期望还是很大的呢,不断怀疑自己,也不断的相信自己可以过出想要的生活。我好像一直在为自己的主线任务努力----为了不打工,为了给自己打工,为了完成自己的产品。
其实之前离职了,这行业是离职率最高的,因为散漫惯了。不是被开,就是觉得这边无聊,换下一个。其实我们都知道,跳槽或者换工作就是积攒更多见识,补全自己的体系,我认为这是打工的意义。前几天还跟几个mcn的老板聊,让我过去负责IP培训的课程孵化,还有一个让我过去合伙,帮忙做餐饮IP的人设构建。我以前一直以为这行业很难做的,但是过去一看,其实也就是草台班子,没那么难。他们做的都是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先给客户拿到结果,然后再合作。但我发现一个弊端,就是不能长久,所以需要做IP的课程,做IP的大方向发展,这样才是长久的。因为变现信息流和那种营销模式的视频,拍个15-30条就会流量见底了,没办法迭代。这也不是人设,也不是IP,只是把销售搬到了自媒体上,但没办法,老板就喜欢先看到结果。所以有了结果,后面才能更好的劝说他们做IP的陪跑和培训,我们就能赚更多。
我目前在东莞这边,现在是无业游民,之前面了几个offer,都过了,一个是宠物的,1w底薪。一个是ai 的,1.2w底薪。一个是锦鲤的,1.3w底薪,但需要养鱼。一个是mcn的,7k底薪。一个也是mcn的培训负责人,4.5k。都有提成加成,但我都拒绝了。你知道,在东莞这边找工作其实蛮难的,工资也不算很高,而且这行业很多水货,他们也不放心,需要试用期做一些离谱的事情。可能他们被骗多了,也能理解。我拒绝的原因就是有点任性,不喜欢理念,或者不喜欢那种方式。如果做好,其实往上走到2-3w还是可以的,甚至还有提成什么的。我现在有点儿后悔。快十一月了,很难找工作,因为可能是电商节要来了。
好了不说了,进入正题。
一、迭代: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从品牌设计师转行到自媒体编导的,期间也就自学,然后帮百万粉丝博主做过脚本策划,梳理人设定位,转型,以及拍剪指导。也给45w和50w粉的博主做过咨询,以及给几万粉的博主做过咨询等等。
获得最高一次点赞是289.6w,播放过千万。当然,最低也有500小眼睛哈哈哈。不过这都是迭代的过程,自媒体是个需要测试迭代的。
做过设计的人应该都知道,每年都会有很多设计形式,风格,比如孟菲斯,蒙德里安,瑞士极简风,高田唯新丑风,还有波普艺术,像素风,中国风等等等等。
现在的设计迭代基本都是吃老本,但是都在老本身上进行一些“捏造”,创新组合。我们都知道,偷来的艺术最少伟大,艺术来源于生活嘛。90%的创新都是基于重新组合。所以呢,只要这些风格形式符合市场需求,那就是可以的。
说了这么多,跟自媒体有什么关系?
有的,自媒体也是迭代的艺术。讲个炸裂的,2022年的爆款选题,在现在做出来脚本,进行一些场景、人物、梗、呈现形式、内容结构、剪辑,它还是会爆。
你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纵观人类历史,思想、衣服、行为、人性、教育、政治、经济,每60年一个轮回
但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基本每天都可以轮回。聪明的小伙伴看到这里,估计已经知道该怎么快速迭代和测试自己的定位风格以及起号了。没错,就是去迭代以前的爆款内容,经过重新组合。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看那些爆款,你说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话题还是那个话题。
有哪些?
1-原生家庭,家庭的问题。
2-情感,情侣之间的关系。
3-职场牛马,工作的问题。
4-人生热爱,人生大话题。
5-选择,哲学问题。
6-爱、自由、死亡、孤独,大话题。
7-自我救赎,精神与现实的平衡。
8-赚钱,人际关系。
........
用到自媒体怎么用?
《面试“装成功”的小技巧》---职场大话题
《年轻人的成事儿思维一点小想法》---赚钱和思维
《手机镜头换个角度完播率大幅提升》---“快捷”的知识,懒惰是人喜欢的。
《不会接吻的看这篇》---情侣之间的话题。
《去做,狂做,害怕也做,恐惧也做,懒惰也做》---自我救赎的心理慰藉。
这些选题基本都是爆款的。我们该怎么借用呢?
很简单,选择这个话题,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做一遍,就好了,比如面试“装成功”的小技巧,讲的是面试如何让自己自信,让对方相信你的成功,更好的入职。
那么你换个角度,《面试“装成功”被揭穿了》,可以先说明为什么被揭穿,以及hr也不是好骗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去研究这里面的知识,而是看了一个网上的小技巧就拿去用了,怎么装也装不成功的,前提是先了解业内知识,才有可能去装,不然一问你细节,就露馅了。
包括但不限于“你对自己的失败视频怎么复盘?怎么分析数据?”、“你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可以说一下最好的那个作品怎么做出来的全过程吗?我不是白嫖你哦,你可以大致说一下流程和一点点细节,即可。”、“你对短视频怎么看?”--能怎么看?用手机看呗。(不是,哈哈哈开玩笑。)、“为什么这个镜头抓人?你能分析一下底层的逻辑吗?不要泛泛而谈”。。。
问到这么细的,你就“装”不了了。
你可能还没看够,我再给你来点猛料。都在教你抄对吧?那你就找到这些教你抄的博主,去狠狠的抄他们,卷si他们,按照我刚才的方法,换个角度,去摘抄他的几个观点,然后再去搜索同类型的视频,再摘抄几个
观点,然后你自己在想一两个,组合起来,你就有了大致的框架了。他不是喜欢教你抄嘛,你拿他的标题,开头,直接照拿。然后他的动作和情绪你可能模仿不了,那就用一个小方法,比如在你的提词器上面,贴上你朋友的照片,对,这个时候去念词,有了对象感,就有了情绪,就有了表现力,你也能做出超越他的作品,谁让他教你抄呢?对吧,也不能怪你呀哈哈哈。
是吧,自媒体也是需要迭代的,不论是选题话题,还是一个视频的形成,现在基本上都是大量的洗稿,冷不丁就刷到一条同质化的,或者观点同样的内容,知识差不多的内容,让人看不下去。但是你知道了这些方法,也不一定照抄他们的东西,而是尽可能的从迭代思维出发,去做一个借鉴。
告诉你们一个底层思维,就是如果他的选题爆了,不要抄他的内容,而是看里面的核心论点和思想,以及他的论据有哪些,结构大概如何。比如吧,你用金字塔思维,就是先说观点,再举例论证。
我举个例子:核心论点--赚钱的人永远不会盯着钱,而是盯着钱背后的供需关系。
论据1--盯着钱获得钱之后会失去动力。
论据2--财富来源于转移。
论据3--找需求并且用痛点供应它。
如果你做的视频是讲观点,那么在任何平台,都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观点立场和态度才有真粉丝。观点没有对错只要有自圆其说。我不要听大道理,我就要你无脑撑我。在任何平台,和事佬永远没有“真朋友”。
所以有人很会做内容,并且乐此不疲,就是搞争议。虽然现在那种很裸露的争议话题不能用了,可是你知道,自媒体也是会迭代的,别忘了我一开始说的内容哦。
怎么迭代呢?
他开头没有那么激烈了,但是他会用共鸣的方式让你代入情境中,然后在讲述自己的观点,说直白点,就是在帮助弱势群体说话。
你看懂王--川建国,上台拉票的时候,就很喜欢用“框架效应”来改变不同的宣言。
1-他可能会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塑造环境保护的正面形象:“绿色经济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地球,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孩子们留下更好的环境”。这会让选民认为环保政策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经济发展的机会。
2-另一个他可能会说:“我们正面临气候变化的严重威胁,如果不立刻采取行动,未来可能会面临生态灾难”。这个框架强调了紧迫性和危机感,激起公众的恐惧情绪,推动他们支持激进的环保措施。
同样是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通过不同框架的表述,选民的情感反应会有所不同,某些选民可能会选择更加务实和温和的政策,另一些选民则可能支持更为激进和强硬的措施。
对吧哈哈哈,还有人写“女性上桌”的脚本文案,内核就是帮这群“弱势群体”发声,更聪明的女性知道她在胡咧咧,不太聪明的女性可能看到十几秒就走了,很蠢的女性就为她打call呐喊,后面变成他们的韭菜,实际上就是为了割你韭菜,不信?后面肯定开课知识付费,或者线下课收割一波。(当然啦,哎呀,这,,这,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其实我自己也想割韭菜呀,可恨那个人不是我,我哪有那么高尚,只不过现在做个例子而已,我是中立的哈,必要的时候我也会知识付费,嘿嘿)
二、“避坑”:
迭代方面的还有一点要补充的,别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三五条视频失败是很正常的,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定位,以及穿搭-长相-场景,相匹配,比如呢,你长得不像唐僧,却说要去西天取经,你明明叫做鲁智深,非要取什么经,你好好的打铁,耍武术,搞点符合自身形象的行为,流量能暴涨十倍不止。
ok。咱们讲一下账号做不起来的避坑点。
99%自媒体做不起来的人,都是因为想太多,你们在发一个视频之前,会反复纠结,哎呀,这个选题会不会让人感兴趣,剪辑的时候,还会担心,是不是剪的太粗糙了,然后又怕熟人刷到被笑话,视频发出去,5分钟就刷新一下,小眼睛不动就会很焦虑。
还有人买了一堆课,花了不少钱,但还是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终于鼓起勇气拍视频了,又担心妆没画好,灯光不够亮,穿哪件衣服更好看,不停的内耗,让自己越来越焦虑。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做自媒体,最重要的就是干。
但我非常理解你,因为我从0-1的为达人做账号也煎熬过,有的时候不行动,真不是因为你懒,而是因为你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后来有次发了教学的内容,刚好是观众需要的内容,我7天发了6个视频,爆了3个,这里面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想成功,先避坑。起号最大的坑就是养号,养号简直是对智商的侮辱,我那个账号注册当天就发了作品,完全没影响我7天出了3个爆款,讲养号的都是骗你的,想要卖你课程而已。
这是给你精心设计的诱饵,最常见的就是两种方式:
第一个,让你先去刷同行的视频每天至少刷半个小时,说这样会给你的账号打上标签,听起来很有道理,所以上当的人特别多。我们的账号确实有标签,但一个账号是有两个标签的,一个是创作者内容标签,是平台根据你发的内容给你定位的。
第二种是用户标签,你平时看什么样的内容多一些,平台就会以为你喜欢看,以后就会给你不断的推送,这类的内容其实你只是在给别人做嫁衣,对你发布的作品流量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不要再相信这类的谣言了。
另一种方式,就是让你们去互相关注,互相评论,从而能够增加账号的权重,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辛辛苦苦到处走,最后变成僵尸号。你要明白一件事,平台的生存根本是用户的停留时长,什么才能霸占用户的时间呢,只有一个,就是优质内容。做视频,本质就是“偷”观众的时间,特别是现在的注意力经济时代,什么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那么这条视频就赢了。
而平台想要留存,就是想要赚广告费,想要赚卖货的佣金提成,必须要鼓励创作者源源不断的生产优质内容,想绕过创作,通过互关评论来骗取数据,对于平台来说就是一种作弊,作弊就会被打压,
作弊时间久了,账号也就废了。
这回明白了吧,很多人他不是没做起来,而是直接把账号给养死了,那么起号,怎么才能合理的走捷径呢,
既然要说,那我就把压箱底的干货分享给你。
起号是有一整套完整流程的,整个过程一共三步。
第一步
,对标同行的低粉爆款,重点是低粉,其次才是爆款。很多人一上来就抄几十万粉丝的大号,然后一头雾水,明明人家是爆款,我怎么就没流量呢,他们是有粉丝基础的,人家喝口水都有人点赞。记住要找1万粉丝以下的。
第二步
,用三段式保留结构(不是抄),保留开头钩子,替换内容案例,更换结尾金句,开头尽量不要动,它是完播率的保障,中间的内容他讲猫你就讲狗,他讲天上你就讲地下,同类替换,格式不变,然后就是结尾,爆款文案的结尾,一般都有金句,去网上搜相同意思的金句,进行替换。一篇崭新的原创爆款,就这么诞生了,是不是太狠了。
第三步
,模仿对标账号的语气,断句,停顿,跟着他的视频读5遍,或者就像我之前说的,把你朋友的照片贴在提词器上面,你就知道该怎么说了。
够干货吧?哈哈哈
反正记得避坑就行,直接去做,去发视频,别养什么号了,认真做好内容才是王道。
第二步可不是抄哈,作为设计师来说怎么能叫抄呢?这叫借鉴结构。骗你的,其实这就是抄,但仅限于起号,不能起了号之后还一直“抄”,你得找到自己的风格和定位呀,不然你再怎么抄,还是不能让人相信你,记住你,爱你的。记住了哈,如果你是教设计的,起初你可能模仿那个深海,或者模仿那个ak007,或是且曼的子牧,或者其他的设计师,都没问题。
但是,但是,,数据保持在四位数或者五位数之后,你得换一种风格形式,你可以用设计的方式去做剪辑,成为你的风格,虽然有点难。
你还可以去大街上拍照,找那些丑的用来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植入你的教学,以及你的专业,甚至营销你的产品,比如你有咨询产品,视频课程,代设计,找你做海报,品牌视觉全案,或是其他的设计,都可以,你看,先做好有意思的东西,再去说你的产品,大家就知道你既专业又有趣,而不是干巴巴的讲干货。
在这里要引申出一点,“短视频要的是情绪和体验,和知识无关,知识只是营销你自己的一个点缀”,understand? yes sir!
好了,到这第二大点说完了。
三、做视频而不是图文:
做过mcn 的人都知道,图文是洗稿的重灾区,别人只需要找到一个稍微有点流量的图文笔记,然后转换成视频,你就废了。而且视频有人设,有人出镜,你想想看,哪个更划算?而且不是照搬你的,而是修修改改,你懂的,做设计嘛,也差不多。
第一种形式,就是图文,这种是所有作品形式里面最好抄的,换几张图片,然后用AI把文案改一下,除了本来文笔就很厉害的博主,基本上都是抄了几十篇以后才能找到文案的感觉,但图文绝对是洗稿的重灾区,一个图文工作室手里面有几百上千个账号,因为洗稿实在是太容易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图文最难做的原因,你一天发一个作品,一个工作室一天能发1,000个,你的作品,很容易被淹没在几万,甚至,几十万个图文的模板里,自媒体就是这样的,门槛越低越难做。
第二种就是vlog,拍vlog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拉片,也叫拆片,用剪辑软件把视频导进轨道,根据时间显示记录下,比如1-10秒,同行的爆款是拍什么的,10-20秒是怎么拍的,时间不是固定的啊,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暂停,然后做出一个表格,左边是时间段,
右边是拍摄内容,也就是我们说的脚本。拉片30次,你就会自己写脚本了,时间长了,如果不是特别长的vlog,甚至都不用写脚本,很多人问我说,你的工具箱里边,提供了这么多的爆款选题,有了爆款选题,我应该拍什么呢,拉一次片你就懂了。
第三种是口播,口播有两种作弊的方法,第一种就是刚才写的--同行的爆款图文用露脸的方式再重拍一次,很多人就是天天盯着图文抄,文案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不怕你举报,就怕你停更。
第二种不建议,就不说了,未来的平台,不允许同质化太多。
所以说,一定要做视频,图文,怎么说呢,小红书本来是图文起家的,但你敢信?现在它的涨粉和观看率是短视频最多,图文寥寥无几,要知道图文爆一条5w赞的算是巨款了,火出圈了。鄙人有幸爆过一次,嘻嘻。
但是后来被人抄了,还发了视频艾特我说原创在这儿(苦瓜脸),你看,我又不好说什么,刚好我也想去蹭一下流量,对方还是个49w的博主呢。所以说啊,做视频吧,至少你露脸了之后,还是原创,申诉或者什么的,更方便一点,图文根本没人管你,也不想管你死活。
反正呢,设计师不爱被叫做美工是有原因的,视频就是比图文好。
四、冲突:
“你不是说好了带我去旅游的吗?骗子!”,“有吗?什么时候说过?”,通过一个对话代入情境,这里的冲突不是狭义上的冲突,其中也有互动包含在其中,虽说没有对抗冲突那么激烈,但是有事情要发生,这也是冲突。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路边摊吵了起来,对方大叫一声“你就是武大郎!!”,你如果不忙,指定要去瞅瞅发生了什么事儿。这是羊群效应的利用,用在了媒体上,其实两个人的对话在一瞬间发生,也是羊群效应的一种用法,只不过你们出镜的人变成了主角,他们则是看热闹的路人,刚好刷到你,如果你的主角是女生和男生长得不错且演入戏了,周围场景也符合大众认知,那么也会停下来看看,因为,没人能拒绝凑热闹。
冲突的另一个含义就是让人八卦,凑热闹。我们不搞对立,只是让人留下来观看,并不会被封禁。
对了,这个也叫做情绪的制造,我们第一章说到,短视频要的是情绪和体验,而不是知识。当你知道这一点,你就明白了肥皂剧好看,是因为看的是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冲突。演的短视频情侣剧本好看,是因为看到了我们的曾经的遗憾和美好期待。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梗,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农夫山泉打钱!)。创作者也不生产话题,而是搬运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有趣生活,把它变成了故事和情节。
我讲到这里,聪明的你就会发现,别人发的视频,瞬间点赞过千,评论区也炸开了锅,就是因为博主们制造了一个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的话题,比如之前小红书slogan改版变成了兴趣社区,有的博主说-图文的流量会越来越差,以后小红书是短视频的天下。
我明确的知道一定会有三种人马上来参加这场辩论。第一种是认为小红书的根本就是图文,不可能抛弃图文。第二种是喜欢看图文的,他们会说视频太慢,没有图文方便。第三种是高质量的图文博主,他们的图文是有流量的,一定会出来反驳我,还会用他的账号来证明。
当然,除了这个还有看热闹的短视频博主,嘿嘿,够坏的哦。所有的辩论主题,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当我看到这些声音都出现了,我就知道这个作品一定会爆。
那么你要怎么设计你的冲突呢,不同赛道直接来抄作业,
第一个宝妈或者教育赛道,针对妈妈和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冲突,你可以这样写--别再逼孩子刷题了,全班倒数逆袭前十,靠的根本不是死读书。
第二个美妆护肤赛道,针对高价化妆品和低收入的冲突,你可以写--花3,000买的贵妇霜,竟不如50块的它,美妆博主私藏的平价王炸。
第三个减肥和健身赛道,针对想减肥但效果差的冲突
你可以写--每天狂练两小时,还瘦不下来,因为你一开始就练错了。
第四个美食餐饮赛道,针对高档餐厅,和家常菜价格的冲突,你可以写--米其林大厨都在夸的秘方,在家5分钟就能搞定,便宜10倍还好吃。
第五个职场或者培训赛道针对想升职,又不想努力的冲突,你可以写--熬夜加班的人,都没升职,准时下班的却成了总监,这招太反常识。
第六个母婴赛道,针对进口和国产的冲突,你可以写---进口奶粉真的好吗,亲身经历告诉你,喂错比饿着更可怕。
爆款从来都不是拼设备、拼技术,而是拼你对人间百态的敏感度,把生活里那些憋屈的感动的,离谱的,用冲突的形式去放大,当你成为了矛盾的解决者,你就掌握了流量的钥匙。对吧,你看到的任何一个爆款或是你刷到的,有没有引起你的情绪?有没有兴趣?我想都会有的,因为那正是你需要解闷的,或是看知识,或是厌恶损失,或是看到过往的自己,你看,这就留下来了你和我和他。
五、用设计思维做自媒体:
我不知道你们理解的设计思维是什么样的,我的理解是既能结合商业又有一定的审美,并且有自己的步骤来做出来,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拼贴素材。
做短视频也是一样的,特别是之前的抖音创作者大会发布以来,里面的算法工程师就说了,同质化太多,需要优化,需要优质内容。
我有大胆的预测,就是未来大家都说同一个事件,解读同一本书,解说同一部电影,那么,这时候就需要IP的独特性,个性,审美和品味,以及个人魅力了,为什么我愿意看顾我解说的电影呢?因为舒服呀,因为声音和配乐以及剪辑太爽了,虽然慢节奏,但是能让人看下去。
这里的优质内容说的是根据自己的角度,以及用户的体验和情绪去做的视频,太详细的用文本也说不清楚,最好是用视频的形式举例,会更直观,反正大概的意思就是,高质量--有趣--有用--与观众有关--画面和视觉不错--兴趣和情绪结合专业,,大致如此。
平台在焦虑什么呢,主要有三点内容:
同质化,用户增长慢,粉丝口味高。
对吧?回到我们的设计思维,设计思维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无所谓美感,只要完成甲方任务就行,反正拿到钱就行。第二种就是审美极致,如果对方没有审美,宁愿不给他做。第三种就是结合了审美和商业的人,他们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既能说服甲方接受这个内容,展示案例给对方看,还能有商业效果。
对应成自媒体的制作,其实就是结合专业+情绪+人设,我们知道,每片树叶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出镜,就是对抗同质化的方法之一。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及个人的品味,喜好,观点站队等等,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站台,或者变成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承载了观众的归属感,参与感,获得感,满足了用户所需要的停留,也避免了同质化。
当然,你的审美品味就是观众的审美品味,他们在你这里找到归属,认同你的制作,认同你的观点,口味高与不高无所谓,因为人各千面,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
我们只需要找到那群同类,并且去维持这种输出,加上你有自己的商业变现路径,起码在自媒体时代,是饿不死的。如果你还有自媒体的方法,你可以去上班,
上班也会享受到不同的待遇,为什么?因为自媒体可以为你附加增量,附加价值。公司要你,不仅要你符合岗位的技能,还看重你赋予的远不止于此的价值,你进去或许可以指导他们拍摄。公司花20w招你,其实想要的是获得30w 的收益,这就是价值所在咯。
扯远一个话题,我预测未来是超级个体IP时代,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自己一个月挣个几万块钱,或者一万块钱,其实怎么都比上班舒服。我现在越发觉不能追钱,而是追一个自洽,一边可以自由办公,他们说这是数字游民,其实也无所谓,跑通变现路径之后,也还好。一边还可以自由工作。想象一个场景---早上七八点起来吃完早餐,去散步,享受暖阳,清风,听着路边的狗叫,人声鼎沸,可能还会闻到泥土的清香。然后散步后回家工作几个小时,做午餐,午休一段时间,起来在工作几个小时,自由支配时间。
这不是美好的道路,我身边人真有这样过的,虽说工作也很忙,但是相对职场来说,很爽呀。如果你gap一段时间,并且有自己跑通的变现模式,你会理解的。
回到主题
,其实设计思维还有一个应用,就是拆解元素,做过设计的都知道,设计会有很多素材,字体、颜色、排版结构、风格形式、图片、图形、插画等等,拆解元素,然后排列元素,然后找到更重要的一个作为主体,进行设计。
应用到自媒体就是找到封面、标题、开篇、内容结构、脚本文案、环境空间、人等等,但这些好像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煎熬的黑洞期。大多数人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没办法坚持下去,担心花了几天时间做的内容没人看,没有得到正反馈,剪辑了一天的视频,200个播放,天塌了。
我感觉哈,做自媒体的80%是来凑数的,有的粉丝是多了,播放是高了,但是没办法变现,因为没有自己的产品,也没有广告商符合它的调性,没办法合作,有的合作了反而会拉低品牌的调性,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找那些做得更好更有品质的博主合作呢。
对了,还有一些人是做起了一定的数据,卖课去了,赶紧收割一波。
知识付费我是认可的,但是那些只为了割你韭菜的,把知识东拼西凑的这些低质的东西我不认可。很好判断,你看到有人教设计的,如果只是讲些泛泛而谈的东西,或者只教些基础的东西,那么大概率不能买他的东西,因为真没什么用。
要买就去买那些认真做作品的人,他们把自媒体的每一条视频当做“作品”,教学的很细致,即使没有所谓的 情绪,但是你能感受到对方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那就是可以考虑付费的。当然,我不是说我哈,哎呀,你要这么认为我也没办法哈哈哈哈。
哎呀又扯远了,做短视频一定要记住千万别傻傻的坚持,不要只顾着低头拉车,还要学会抬头看路,当你的几十个作品都没能换来正向的反馈,停下来,比继续错误的前进,反而会更接近目的地。就像你要打开一把锁,第一把钥匙打不开,就要换第二把,而不是一直拿着错误的钥匙,反复做无用功,没有流量,无非就是三个要素没做好。(这里举的是小红书)
封面、标题、内容,要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圈,精进你的封面,调整你的标题,优化你的内容。
封面和标题还相对容易一点,还记得我前面讲的吗,去找你同赛道的低粉爆款然后模仿他们的封面标题,哪怕只有一半的相似度,爆款的概率也会增加一倍。这不是抄哦,因为这玩意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吸引人的手段。你做作品集也是这样的,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学历,背景,那么就只能在作品集的视觉上死磕,让面试官看到眼前一亮,对方一天能收到几百份作品集,对方可能只有30s看你的内容判断你如何,这就像短视频咯,都看第一印象和感受的。
其次最难的是内容,那怎么才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优质内容呢,这将是我首次公开我创作爆款内容的秘密,我给自己设置了3个方案。分别是问题方案,难点方案和需求方案,我用他们打造了一套爆款文案循环体系。
比如做自媒体为什么没有流量,为什么不涨粉,这些都是热度很高的问题,把他们都放进问题方案,根据这些问题全网寻找资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些需要重点注意,最不容易做到的地方,比如口播表情不自然,要怎么训练,把它放进难点方案。那什么是需求方案呢,就是人们的欲望。比如,马上就能做出至少两篇爆款文案。格式就是提问+难点+需求。
我现在给你们示范一下第一篇
:
你做自媒体为什么没有流量(提问),因为你的口播表情不自然(难点),两个方法就能让你毫不费力的做到。(需求)
第二篇,你做自媒体为什么不涨粉(提问),因为你的口播表情不自然(难点),你一定要学会的三天速成法。(需求)
就这么简单,当你三个方案里的资料越来越多,你排列组合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大,你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爆款内容,这也是爆款会一直爆的逻辑之一,当然也是需要迭代测试的。
其实吧,现在每天都有新的素人博主崛起,任何时候都是,大多数教你自媒体的,都在给你贩卖焦虑,说“早点吃红利,不然就没了”,“尽早上牌桌”,“自媒体是未来的一切,不做媒体就落后了”。。。没那么严重,扎根于现实,永远比虚拟更接近生活。
先不说素人博主崛起,那些老人博主的流量和套路都被看腻了,新陈代谢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常态的,不必过渡焦虑,想想看现在ai来了,设计行业很多不愿意接触ai 的老登是不是也要凉了,这不,年轻人就有机会了。
六、IP活人感:
很多粉丝,网友让我帮他看号,说自己的内容不差,讲的也挺专业的,但就是不涨粉不变现,怎么办?凉拌呗,你跟平台的策略已经背道而驰了,平台是娱乐的,太专业只能吸引同行,拿设计行业来说,太专业,都是来白嫖你的同行。你没有去研究观众需要什么,你能帮助观众做什么,给什么价值,比如,你是做平面设计的,搞个话题《老板苦恼加急的设计物料,在我这儿一天给你搞定》,,只是举个例子哈,如果你的客户是老板的话,那要针对他的需求和诉求来做内容,这样是能变现的,至少比之前那些好了。但,,还缺乏一点感觉
缺乏什么呢?
立体的人的感觉,那样太过专业了,虽然能变现,但不持久。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加入情绪,加入人设。
什么是人设呢?什么是情绪呢?很简单,首先要出镜嘛,这个是必要的,当下强调原创性,其实你的脸就是原创之一。
当然啦,出镜还不够,你得设计一个人物关系,比如说你面对镜头,跟镜头说话,要自然,口语,不端着。怎么做到呢?有个邪修的方法,是把你朋友的一张照片贴在提词器旁边,照着它念,你就有了那种所谓的“松弛感”和“自然感”了。
如果这样还不行呢,那就设置一个情境,譬如你写好了文稿,要开始录制了。设置情境的意思就是你要在什么样的场景,表达什么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行为动机,有怎样的人物关系,以及你表达这个是为了什么?
我举个例子
:如果我写的是一个口播的内容,教你怎么自洽。如果干巴巴的念,就像是对空演说,没有情绪。如果你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人物,假如你和你女儿说,“女儿呀,你知道这辈子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吗?像你现在这样的,就是最舒服的,很自洽,,,”。换成你对象“诶,十一你知道怎么自洽吗?”
换成长辈“吴姐,你对自洽有什么看法吗?想跟你请教一下,我最近有点迷茫。。。”,换成学生“同学们,自洽是我们唯一要追求的终极目的,没有什么比这更理想的理想了。。。”。
对吧?换一个人物关系,说出的语气,语调,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有了人物关系就有了情绪,情感,就有了动作行为。
场景呢,则可以是睡前的穿上,客厅,床边,沙发上,外面的咖啡厅,楼下的石凳上,吃饭餐桌前等等。不同场景结合不同的人物关系,也会有不一样的对话感。
比如睡前,“有男人会在睡前跟老婆讲四渡赤水的吗?”,“嘘,孩子睡着了,刚刚他问我什么是幸福,我想这就是吧。”,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场景对应说话的声量和该怎么说话。
行为动机,简单来说就是你说这些话,有什么目的?给大学生避坑,还是教他们知识,还是提供情绪价值,理解安慰他们?
表达什么样的情绪?这个其实看你的选题以及场景和人物关系了,有了选题和上述的条件就知道有什么情绪了。最后表达这些是为了什么?一定要有一个目的,实用价值或者情绪价值。
要么给别人获得感,要么就给别人情绪陪伴,归属感。对了,还要符合抖音公开的“获得感,惊喜感,表达力和感染力”,这也蛮重要的。
七、涨粉?:
你为什么不涨粉,因为你没有搞清楚,粉丝关注你的4个原因。之前负责一个宠物的账号,其实没什么内容,就讲了宠物的科普而已,一个月就涨了五千多粉丝,都是养了宠物的精准用户,虽然质量不是很高,但科普类型的涨粉蛮快的。所以关于涨粉的方法,我还是很有心得的。
咱们不论干任何事都会有一个动机,那别人关注你是出于什么动机呢。一共有4个,真厉害,真有用,真喜欢,真懂我。
先说真厉害这个点,能解开你们一个最大的疑惑,为什么别人的vlog有流量,你的就是死活没人看,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就是
真厉害
,你仔细回忆一下,有一些狠人他们每天5点就起床了,一天学习16个小时,通过视频加速的形式,展现他们非正常人类的一天,而且每天都坚持,最后给你来个成果展示,比如专升本成功了啊考研上岸了,法考通过了,你心里面,就会默默出现三个字,真牛啊。因为时间线特别长,再加上确实够狠,你可能没想成为他但就是会情不自禁的想点个赞,点个关注,然后每天像偷窥狂似的,看看他今天有没有偷懒。这种vlog的流量都超级好。当然这只是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在今天被打假了,哈哈,可以试着换其他的方式体现“真厉害”,比如有:跨行业输出知识,设计细节,获奖,一稿过,对于商业设计的看法,给出真知灼见,怎么说服客户等等。
第二个原因就是
真有用
,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他能帮别人,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利他,每次说利他的时候就会有人一脸懵逼,我的作品也挺利他呀,怎么就是没流量呢,因为你把利他和为你好,当成一回事。我们小时候大人都会让你干一些你不喜欢干的事,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比如你不想学钢琴,家长非让你学,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愿意接受他们的为你好的,很多孩子都被整叛逆了,那这就不是真正的利他,还有一种情况比如你跟女朋友说,别忘了吃早餐啊,不吃早餐对身体不好,这不叫利他,你要是起个大早给他买了几个包子送到他嘴边,哎,这才叫利他。所以真正的利他是别人在愿意接受的情况下,得到了有用的帮助。
第三个关注你的原因,就是
真喜欢
,到这里就上升到个人IP了,就好像某些博主是用标题的钩子让你们点了进去,又通过讲干货,让你们认识了博主,觉得他很专业,然后他在分享的过程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他的真诚。
先不说自媒体,就比如我站酷的文章,蛮多朋友觉得挺喜欢的,也有一定的帮助,还加了我的微信。虽然加了也没说几句话吧,但从侧面来看也是一种认可不是?
IP的过程,就是从认识到认可,再到喜欢,即使很多人在讲同样的内容,粉丝就是喜欢听你说,这就是真喜欢。
第四个关注你的原因,就是粉丝觉得你
真懂我
。这个时候,你和粉丝的关系就从朋友变成了知己,你的情绪和他产生了共振,你说出了他的困惑,感受到了他的痛苦,及时的给到了安慰,并最大努力的在帮助他。
他就会总想过来看看你,特别是他遇到困难,感到无助的时候,然后他就会选择关注你,所以我们在做内容的时候,就是要围绕着这四个方向,来输出这也是我在前面,视频里面讲的,你和粉丝的关系,决定了你能在平台走多远。
我是真的想做好一条视频,真的有用有趣,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观众真的能获得东西。但我又可能不会把所有东西全讲了,因为我也要商业,也要生活。
这可能是未来的一种方向,不藏着掖着,真诚的表露这些心思,毕竟,也没有谁能真的为爱发电,对吧?
既然都说到这里了,我再来个猛料吧。现在的赛道是越窄越好的,红海行不通,只能走蓝海。比如现在教学设计的很多,大都同质化,如果你选赛道更细一点,比如给二次元动漫人物做海报,做vi,做各种物料,那你应该会很出圈。如果你可以给明星一直做海报,做物料等等,也能吃上饭圈的饭,谷子和饭圈,简直是赚钱的圣地,他们真的好像不缺钱,或者钱就是用来买精神寄托的物件的,一个徽章物料能卖几百块你敢信?我天哪,钱真有这么好赚的吗?
好了,不能再多说了,打住。
八、选题:
怎么找到,源源不断的爆款选题,上次负责的一个宠物账号,一个月涨粉5k,你也知道在现在这么卷的时间段里,涨粉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精准的粉。不过呢,别人恐惧,我贪婪,任何时候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做内容。有的人卖自媒体课程和资料的,他不贩卖焦虑,就教学正能量的,安慰的,看似真正有用的内容(实则没啥用),但就是卖出去几百套,赚了40多万。
扯远了,那该怎么选题呢?
方法学会了,你也能轻松找到爆款选题,而且所有赛道谁用谁火。(当然,我也是吹的,加个钩子让你看下去,你看,钩子就是差不多这么用的,连写东西的时候都给你标注出来了,所以呀,看似枯燥的信息其实也藏着一些真东西的。嘿嘿)
我能做到日更,是因为我有一个选题库,每天都会往里面添加新的内容,这些选题是通过三个方法得来的。
第一个
,就是我一直跟你们强调的低粉爆款,很多人问我怎么找,首先在平台搜索框里输入你的赛道关键词,如果你是做减肥的,你就输入减肥,点击全部右面的三条杠,选择最多点赞,你就会看到很多的爆款视频。查看点击博主主页查看粉丝量,如果是2万粉以下的算是低粉,他如果是图文笔记,1000点赞就算是小爆款。如果是视频,3-5k点赞算是不错的爆款。这时候就可以借鉴他们的选题话题,然后你从不同角度来创作,也会有不错的流,甚至更高。
爆款选题的
第二个方法
,就是去你同行的评论区搜集大家提出的问题,我跟你们说啊找到100个选题也就半个小时,为什么这些选题爆的概率特别高呢,因为这些都是粉丝的真实提问,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用这些选题做内容容易出现那种连续爆款,你的账号一下子就起来了。
第三个方法
,是我自创的派大星选题法,我们画两个五角星,第一个在中间写上你的赛道。假如是减肥健身赛道,五个角就是你要触发的关键词,比如瘦小腿,瘦肚子,食谱,健身房,快点瘦,第一个五角星就完成了。第二个是你目标人群的兴趣中间写上兴趣,五个出发点就是吃零食,追剧,谈恋爱,旅游,买衣服,接下来,把两个五角星做连连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追剧和瘦肚子,怎么连在一起呢,比如三个简单动作,一边追剧一边瘦肚子。选题是不是就出来了。
再来一个啊,食谱和买衣服,怎么连在一起呢你可以写按照这个食谱吃,下个月买衣服要买小一码才行。有意思吧,再来一个啊,瑜伽和谈恋爱怎怎么连在一起呢。你可以写,大佬都喜欢练瑜伽的女生,是不是超级神奇,每天不知道发什么的,就按照我这三个方法来,所有赛道,都会有源源不断的爆款选题。
当然啦,还有一个最好用的选题方法,我也不藏着掖着,就是根据情绪选题,比如你看某一条视频触动了,比如看了之后感到共鸣,遗憾,可惜。诶,这就对了,那你可以根据这个情绪去做一条选题,《当初我要是没选择做设计,会不会更好?》,里面可以讲你的经历,履历,成就,讲自己被客户刁难,讲自己跟四五个层级的领导扯皮,然后表示心累。其实观众也会共鸣你的经历,虽然他们不做设计,但人性情感是共通的,他们也经历了被刁难。
然后呢,情绪有了,价值可以加一些进去,你的故事,或者你的观点是否给到观众一些指导?以后跟领导要这样汇报,别选设计了,做设计要有方法,别傻傻的一个劲干,因为那可能不是客户需要的。少一点修改,记得保留第一版,记得放大,记得跟老板展示案例,对了,别忘了说你的数据,你说这个vi给他们带来了多少营收,其实他们更喜欢看这些东西,你的理念他们不知道。。。。。我相信,你说了这些,真会有很多人共鸣,且能学到东西,那这条视频就成了。
当然还有更细节的我就不写了,文字篇幅有限。
九、恐惧:
很多人做自媒体都输在了怕字上,最多的就是不敢露脸,怕熟人看到嘲笑自己,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是因为你还有退路,还不够穷,其实我比任何人都纠结露脸。长得一般,还不高,一开始结结巴巴的。但后来其实有测试过,慢慢练镜头感和表达力,就稍微好了些,我知道,能练的都不是问题。我说一句暴论,做自媒体,不能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在乎,这样才可能做成。
从现在这个环境来说,做自媒体无疑是一条摆脱给别人打工的路了,我明白,如果公司倒闭了,我就啥也不是了,所有的光环都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公司给的。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有ai,有自媒体,两两结合,是很有可能做成超级个体,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赚少了说一个月几千块,也凑活着活着。赚多一些,一个月一两万,其实也比打工强。最多后面有自己的产品,有咨询和接单,广告,合作等等,起码比大多数人都要好了。主要有一点就是“自由”。
对吧?还挺不错的呢。
再说回正题,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不愿意露脸的真实原因并不是怕熟人刷到笑话我,而是我总在心理暗示自己做不成,或者花费了几天时间搞完一条视频,结果数据惨淡,不到500播放。
如果一开始去做,可能就不会有太多内耗的想法了,谁不是百般迭代才做出来的呢?幸存者偏差是一条视频就起号的,但很多大网红是一条条测试出来的。别被神话给干扰了,没有那么多“神”,都是做了蛮多条之后有了起色,有了方向,把之前的那些隐藏了的,看起来是一条或者几条起号,是迷惑人的,或者为了好看的。
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现在你有500万粉丝,你还会怕熟人刷到你吗,不但不怕,你都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你有500万粉丝,对吧,你的朋友不但不会笑话你,他都巴不得拜你为师,跟你学学,怎么通过自媒体搞钱。
所以你怕的不是露脸,而是觉得自己做不成。其实不光是自媒体,你干任何事,如果总是给自己心理暗示,说自己肯定不行,那你真的就会一事无成,我们应该不停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去做正确的事,至少咱们别啥都没干呢,先被自己打败了。
更重要的是见面,是人与人产生信任的基础,人怕见面,树怕扒皮,就像求职,光靠简历不行,没有哪家公司的HR说哎呀,这个简历写的真好啊,明天让他来上班吧,而是必须要有面试才行,同样的道理,你写的文字或者拍不露脸的视频,
你本人不出现,就很难建立真正的信任,观众会觉得好,但不会觉得可信,没有可信度的作品,只能算是一种消遣的方式。
有个小方法,给自己建立
多巴胺机制,
首先先别给自己贴标签,你就坚信自己能做成。第二是试着拆解一条别人的视频,有开头,选题,人们的观看需求,动作设计,环境,服装,内容结构,起伏转折怎么接,等你能耐着心思分析一条视频的时候,你会有爽感,这是碎片化视频无法带来的完整体验。
接着呢,有了这样的机制奖励,你下一次会更有动力。第三,去看别人的视频,刷着刷着看看有没有你很想对标的几条?如果有,先把他们的开篇整理下来,你会发现写着写着,你也有一定的灵感了,这时候就可以开始构思你的选题主题,以及设计内容了。这刚好能让你进入状态,逆转回第二步,做一件完整的事儿,这样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了。
打败恐惧的方法只能是直面恐惧,人总会设想一个未知的恐惧来内耗自己。比如说有人觉得洗个袜子要好久啊,不想洗,实际上动手起来,几分钟完事儿了。有人觉得写一篇文章,整理一次复盘好难,实际上认真起来也就两个小时就完事儿了。
你看,并没有那么难,虽然我说的有些是鸡汤,但我觉得人总需要一些鸡汤去鼓劲的。蛮多人报班学习,其实学的不是多么厉害的知识,而是找个环境,找个人给你鼓劲的,为了让你持续打鸡血,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搞竞争,弄排名,送奖励,还内推,或者其他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让你们做出东西,并且让他们再次宣传。(这不是割韭菜的课程哈,是那些认真教学的机构或者个人才会这么做的,割韭菜的也许就给你一个文档,就不理你了,也没有售后。)
十、用人性做爆款:
你有没有发现,用人性的弱点做自媒体偏偏都是爆款。
反而越专业全是干货的内容,往往没什么人看。我说的实在点啊,利他的最终目的就是利己,包括我自己在内,咱们都别装清高哈,你输出各种干货,确实帮助到了别人,目的不也是涨粉赚钱吗。要不是为了赚钱你宁可躺床上睡一觉也不会费这劲在这做自媒体。
对了,粉丝是评委,而且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你必须学会拿捏人性,从被动变主动,我给你举个例子啊,你端着一碗麻辣烫让挡路的人给你让个路,你要是说麻烦让一下,我要过去,人家可能慢吞吞的,不情愿的给你挪一下。但你要是说小心点啊,别弄你们一身油,路马上给你让出来了。
下面我给你分享4个头部博主都在用的小技巧。用人性的弱点输出内容,出爆款的机会能大大提高。
第一个弱点,懒惰心理
,我有一个粉丝是瑜伽教练,精心拍了100多个视频,就是不涨粉,让我帮他看一下账号,视频拍摄的环境非常高档,他长得也很漂亮,而且绝对专业,但问题就是太专业了,他在视频里面一顿炫技,身体都快打结了,然后讲了很多贼高级,但又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导致数据非常差。
后来我让他改成每天5分钟,10天拥有马甲线,会喘气就会做的三个动作,一个月轻松瘦10斤--这种懒人福音的内容,所有视频都围绕着新手小白。
因为咱又不是去参加比赛,粉丝根本不需要那么高难度的动作,然后数据蹭蹭蹭的往上涨。因为现在大家都懒得思考,懒得花时间,懒得行动,所以大家想要的不仅仅是专业,还要坐享其成,毫不费力的得到,这种方法,其他的赛道也同样适用。比如旅游博主,你就写西安旅游攻略,赶紧进来抄作业、美食博主呢你就写3分钟开启营养早餐,精神饱满去上班。
当然,她的受众是小白,所以这么做。如果她的受众是比较专业的b端培训的,那么就需要更专业了,以及需要拍一些b端商家会合作的视频内容,如一条龙服务,专业,sop复制,招商加盟,展示自家实力等等。
第二个弱点,害怕心理
,不管你在哪个平台做自媒体,你的目标客户,都脱离不开4种人,女人、孩子、老人、男人,女人怕丑,孩子怕笨,老人怕死,男人怕不行,这4个赛道变现最猛而且永久不会过时的,你的目标是女人你就写夏日通勤必备,3种职场穿搭显瘦技巧,或者约会穿搭不踩雷,10种男生心动的配色方案。你的客户如果是孩子,你就写从笨小孩到年级前十,我们只做对了一件事。
或者孩子学的慢三个方法激活他的学霸模式,像这些封面标题,真的很难不点开看看。
第三个弱点,从众跟风心理
,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我看完了就感觉人类的从众心理简直被扒的一丝不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一个人是没有信念的,但一群人就会有共同的信念。利用这个弱点做自媒体,简直不要太爽,比如财务自由的女生都在培养的6个习惯。这条项链被爱美的闺蜜追问800次链接。学霸们都在偷偷用的学习方法。你想成为的样子,就是你点开作品的欲望。
第四个弱点,厌恶失去心理
,比起得到我们更害怕失去,比如减肥的人,即使不能瘦下来他也绝对不想越减越胖,所以人们都想规避损失,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比如因为我做错了3件事,减肥失败,还胖了5斤。存钱的方式选错了害得我一年少赚了1万块。这些都是直击痛点,全是吓出来的流量,所以你会发现做自媒体千万不要太老实,你再专业,再利他,如果你不懂人性的话,流量也不会敲你家的门,爆款的秘密,就是精准命中埋在骨子里的弱点。
差不多就是这样,看看人们喜欢哪种东西,这需要去观察自己,观察别人,分析视频人们的需求和诉求。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
最后再给个提醒哦,如果你的目标就是变现,有变现才有正反馈的话,那么你需要提前准备好你的产品,商业定位好。比如你是教设计的,可咨询,可陪怕,可卖资料,卖课。ok,你的案例要有,咨询的资料也要有,比如有些人甚至卖一份ai 的使用说明,这种就是资料之一。
你还可以准备你的样机产品,你的vi参考,你过往的做内容,做产品的经验资料等等,都可以准备好,这样子做视频,可能一开始就有开单,你会更有能量去做视频内容,才能循环变成正向机制。
其实我写这些内容,也只是我的知识库里面的九牛一毛,但我觉得比很多市面上所谓卖课的,教学的都干货得多,我觉得也写得蛮有趣的。你觉得呢?哈哈。
重点的应该不是内容,是你如何让这些知识链接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就像做设计嘛,你做海报肯定得有1234的步骤嘛,或者做品牌也是,知道该怎么链接开头,中间,结尾,以及售后,复盘,这才是真正学会了并且会用了。
觉得我说的不错,其实咱可以交个朋友,有站酷朋友跟我说,要不要开个粉丝群,或者讨论群,我说可以呀,但是现在人还少呢,等人多了,可以搞个群什么的,不探讨什么审美,审美太主观,就探讨一些生活琐事,工作琐事,吐吐槽,有时候分享分享信息差什么的,作为互联网邻居也蛮有趣的 ,不是吗?
好了,就到这儿,下次更新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哈哈哈 哈哈哈,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有感触共鸣的评论探讨探讨。咱别被设计困在设计的世界茧房里面,尝试跳出去看看别的行业,或者用另一种视角看设计。讨论审美,讨论设计形式,很多时候都是大家在找归属感而已,并没有多么的真知灼见,很多时候还是唯心主义的,与其如此,不如从不同视角去看待事物,辩证的,不静止的,不孤立的看,大排档设计也有大排档设计的美和商业含义。艺术展览有艺术的美,商业设计有商业和审美的融合,自我创作的作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美,其实都差不多,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无不是商业变现,无不是自我欣赏,无不是站队找认同,仅此而已。
0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推荐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