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遇义初创一年 凭什么巨头品牌纷至沓来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53天前/356浏览
专访丨遇义初创一年 凭什么巨头品牌纷至沓来Recommanded by editor
在经济大环境高度承压的当下,设计行业的日子也跟着难熬。当企业在口袋收紧时,更多时候砍预算第一刀就落到品牌设计头上——这就造成了大公司接的单子少了,小团队更惨,为了抢活甚至只能通过低价来活命。更闹心的是,AI 工具横空出世,谁能想到最先受到冲击的会是我们行业,搞得不少设计师心里直打鼓:这行还能干吗?
但危机来临时总有破局者,当大家都在喊“躺平”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真心热爱这行的设计师闷头干起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行业中鲜活的“新势力”。他们不是假装看不见风浪,而是索性甩开桎梏,用更专注的思考、更深扎的实践,硬是从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寻得确定性,用专业的设计解决方案,征服一个个客户并使他们的产品赢得商业上的成功。说到底,经济再冷也冻不死真本事——能解决问题的设计,永远有市场。
—— DesignCola
专访丨遇义初创一年 凭什么巨头品牌纷至沓来
Collect
很开心前段时间和 
Designcola
 有过一次专访的交流,聊了聊遇义设计事务所在当下的一些思考与尝试。借此机会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探索过程和一些实践体会。希望能带来启发,也期待与同行和朋友们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欢迎交流探讨。以下为专访内容:
Designcola:
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遇义设计事务所以及您的团队吧。
陈义文:
专访丨遇义初创一年 凭什么巨头品牌纷至沓来
Collect
“遇义”这个名字去年才注册,但设计这件事,我们已经做了将近十年。只是过去是一些散点,现在我们把它收成一条线,在一个合适的节点,用一个新的名字继续往前走。公司落在苏州,也有很多缘分在里面。她的节奏、对传统的尊重、还有那种不急不躁的气质,跟我们团队的性格和做设计的方式挺契合的。我们喜欢那种“在规矩里找呼吸”的感觉,就像苏州的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它不是强调大开大合,而是通过细节慢慢展开。我们也希望遇义能是这样一个存在——慢慢地、清晰地、活跃地画出自己的那条线。
专访丨遇义初创一年 凭什么巨头品牌纷至沓来
Collect
Designcola:
遇义设计的创作理念是什么?日常创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陈义文:
我们始终觉得,
设计的本质,是在制造一场“关系”。
这个关系可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或者人与文化之间的重组与连接。它不是随心所欲的视觉游戏,而是一种有迹可循的判断过程。所以对我们来说,设计是一次自然与人为的遇见,这也是“遇义”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们希望
在直觉与理性之间、感性与系统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让设计真正融入生活、回应问题、产生价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大展宏兔福鼎白茶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大展宏兔福鼎白茶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大展宏兔福鼎白茶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大展宏兔福鼎白茶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大展宏兔福鼎白茶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大展宏兔福鼎白茶
Collect
苏州老师傅雕一根窗棂:他们会先花三天磨刀,再用两小时下料。这种
“90%准备+10%执行”
的哲学,和我们处理设计项目的方式有点像。在拿到命题的时候,我们会花时间认真厘清产品的文化语境、目标受众是谁、品牌性格和当下语境的关键点是什么。不是上来就做“好看”的,而是先确认方向是否清晰、是否有说服力——判断对了,表达才有意义。
但创作完成还不是结束,我们会反复推演它在现实中的呈现——从包装结构到打开方式,从材料质感到生产工艺,确保它不是概念,而是真正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项目上市后,我们还会继续观察它在市场上的表现。从用户反馈、销售节奏、传播反应这些真实的路径中,去回看当初的创意判断是否成立。
要总结这个流程的话,就是六个字“判断、表达、验证”。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古越龙山悠雪黄酒3.0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古越龙山悠雪黄酒3.0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古越龙山悠雪黄酒3.0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古越龙山悠雪黄酒3.0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古越龙山悠雪黄酒3.0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古越龙山悠雪黄酒3.0
Collect
Designcola:
在设计行业中,多方案提案是常见的做法,但遇义坚持“只出一个方案”,在面对客户质疑时,如何证明这种“判断而非备选”的自信?能分享一个因坚持单方案而赢得信任的案例吗?
陈义文:
甲方购买的本就不是选项数量,而是决策确定性。我们只出一个方案并不是因为不愿多做,而是我们认为,设计师的角色不是服务员,而是战略合伙人。
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清晰、可靠的解决方案。
而那个唯一的方案,是无数次选择之后沉淀下来的最优解。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只有这一个,是经历了充分的方向探索,反复判断后,筛掉那些不够合适的,最终留下我们最认可、最匹配项目需求的方案。
专访丨遇义初创一年 凭什么巨头品牌纷至沓来
Collect
说到“坚持单方案赢得信任”,其实反过来才更准确——
信任在前,合作才会发生。
有客户曾因为“只出一个方案”而犹豫,也有客户正因为这个原则,而更坚定地选择我们,从现有合作的顺利程度来看,大家对这个方式还是比较认可的。
陈义文品牌设计作品丨百威渠道营销团队品牌标志
陈义文品牌设计作品丨百威渠道营销团队品牌标志
Collect
陈义文品牌设计作品丨百威渠道营销团队品牌标志
陈义文品牌设计作品丨百威渠道营销团队品牌标志
Collect
陈义文品牌设计作品丨百威渠道营销团队品牌标志
陈义文品牌设计作品丨百威渠道营销团队品牌标志
Collect
Designcola:
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的一年中,遇义团队已经完成了非常多的优秀项目,甚至有些项目可能是以极快的节奏完成的,请问你们是如何确保项目完成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的?
专访丨遇义初创一年 凭什么巨头品牌纷至沓来
Collect
陈义文:
我们一直觉得,“快”不等于“粗糙”。
节奏快,反而要求我们判断更果断、沟通更高效、执行更严谨。
慢的时候可以试错,快的时候就要靠系统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在做一个项目时,我们会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考虑清楚,从结构、字体、纸张、工艺一路打通。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每个人负责一段流程,一环扣一环,既能向前推进,也能随时“倒带”复盘。我们也不会为了做一个“看起来漂亮”的提案浪费三倍时间,而是从一开始就朝着可落地去设计。这种方式能在高节奏中依然保持设计的深度和一致性。”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信记号年份普洱生茶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信记号年份普洱生茶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信记号年份普洱生茶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信记号年份普洱生茶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信记号年份普洱生茶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八马茶业信记号年份普洱生茶
Collect
Designcola:
在这些项目中,不乏百威、八马、三只松鼠、古越龙山等这些全民熟知的大品牌。据我们了解,一般情况下作为“营业”一年的工作室一般不会积累这么多“重量级”客户,但很明显,遇义做到了,并且不止一次的和他们进行了合作,请问在业务输入以及同这些品牌合作方面,有什么可以分享的诀窍吗?
陈义文:
其实“诀窍”真的就两个字:
信任
确实有一些客户是我们之前项目中建立的联系,但真正能长期合作下来,靠的不只是过往履历,而是我们对待项目的态度,以及客户愿意信任我们。越大的品牌越在意策略落点和执行稳定性。他们要的不是“看起来很酷”的创意,而是经得起市场验证的判断和解决方案。像三只松鼠、八马、古越龙山这些项目,我们也不是靠包装外观赢得合作的,而是用对产品、传播、节奏的整体把控,赢得了下一次的机会。
当你一次能交出一个有结果的设计,客户自然会愿意再把更多品类、更大的空间交给你。我们从来不把目标定在“做完一个包装”,而是希望真的能和品牌一起,把产品往前推一步。
陈义文设计作品丨大满坚果品牌判断到全链路设计落地
陈义文设计作品丨大满坚果品牌判断到全链路设计落地
Collect
陈义文设计作品丨大满坚果品牌判断到全链路设计落地
陈义文设计作品丨大满坚果品牌判断到全链路设计落地
Collect
陈义文设计作品丨大满坚果品牌判断到全链路设计落地
陈义文设计作品丨大满坚果品牌判断到全链路设计落地
Collect
Designcola:
我们注意到,在您完成的产品包装中,有一款千万级单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非常成功的产品了,您认为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如何?客户是否对这些设计有进一步的评价或反馈?
陈义文:
去年给三只松鼠做的“风雅万象”礼盒,在2024年货节期间,全网终端总销量超千万,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一种肯定。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设计在商业上确实跑出来了;另一方面,它也在品牌层面给客户留下了非常清晰、差异化的视觉印象。
我们经常说,设计不能决定一切,但也不能掉链子。一个产品成功,当然离不开对的时机、对的定位和对的产品策略——但设计在其中起到的是承接用户第一感知的作用。
它不能拯救一个错误的产品,但能放大一个好产品的价值。
客户反馈也都挺积极的,尤其是看到产品在电商渠道的表现之后,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度有明显提升。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风雅万象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风雅万象坚果礼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风雅万象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风雅万象坚果礼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风雅万象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风雅万象坚果礼
Collect
Designcola:
您曾经获得德国iF奖、红点奖、Dieline、Pentaawards等设计大奖,对于设计机构来说,这些奖项意味着什么,是否对业务本身有实质性的帮助?
陈义文:
奖项本质上是“行业认可”,虽然不是生意的直接入口,但确实是一个门槛,是客户对设计师判断力的一种信任背书。像 Pentawards、Dieline 这样的专业奖项,对我们来说意义蛮大的。
一方面,它让我们有机会和全球优秀的同行站在一起,看到当下真正的挑战和优秀的解决方式,也能更清楚地定位自己。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更多“被看见”的可能。
现在很多品牌在找设计团队时,奖项成了一种参考坐标。它让我们的作品有机会被更优质的客户注意到,也提供了一个相对专业、有质量的展示窗口。这种曝光本身就是一种实质性的帮助。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百威识梅青梅酒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百威识梅青梅酒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百威识梅青梅酒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百威识梅青梅酒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百威识梅青梅酒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百威识梅青梅酒
Collect
Designcola:
在同客户合作时,有没有遇到过在创作理念上与客户产生分歧的时候?遇义是如何平衡创意表达与市场需求的?
陈义文:
有分歧其实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
设计不是迎合,而是一场判断和判断之间的碰撞。
我们一般会用两个方式来处理这类情况:第一个是
回到产品本身,不谈审美,谈策略。
消费者关心什么?产品和竞品真正的差异点在哪里?我们尽量把讨论拉回到“解决问题”的层面。第二个方式是
用原型来推演我们的判断
。比如我们会用三维模型来模拟最终的产品效果,让客户看到这个设计未来真实落地后的样子。很多时候,客户不是不接受创意,而是看不到它最终会变成什么。
另外我们也很清楚,在合作中,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压力。商业上的顾虑,我们欢迎客户提出来,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对渠道的了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参考的;但设计上的判断,我们也会坚持表达我们的专业观点。很多时候,这其实就是“
各自专业领域的人,做各自该负责的判断
”。
我们会尽量把自己的判断讲清楚,也尊重最终的决策。但我们希望,每一次沟通,是真正让一个想法变得更成立。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仙子元气口服液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仙子元气口服液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仙子元气口服液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仙子元气口服液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仙子元气口服液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仙子元气口服液
Collect
Designcola:
在项目执行中,您曾经遇到过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后来又是怎么解决的?
陈义文:
对我们来说,执行阶段最常遇到的挑战其实是时间和资源的调配。尤其是在收到新需求的时候,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到最专业的回应,但现实中,甲方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常常会延迟,导致我们的构思无法及时落到设计里。我们后来找到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
加入“草图提案”这个环节
。在正式提案前先提一次,但
不是那种特别粗的意象沟通,而是更接近最终方案的骨架结构
。虽然细节上还不完善,但足以让双方在关键方向上提前对齐,避免后期大幅返工。同时,我们在流程上也做了优化——每个人的分工更明确了,谁负责哪一段,节奏更清楚,整个项目链条就更顺了。项目节奏一旦理顺,很多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孙猴王茶啤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孙猴王茶啤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孙猴王茶啤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孙猴王茶啤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孙猴王茶啤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孙猴王茶啤
Collect
Designcola:
未来,遇义设计发展规划是什么?
陈义文:
我们不会刻意去追求“做大”,但会持续追求“做准”。在未来的规划中,我们更在意的是设计能否真正成为品牌系统中的有效变量。接下来,我们会沿着两个方向递进式发展:
一方面,
在创作上持续拓展边界,精进方法论,
通过更深刻的主题创作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深度、判断更有力度;另一方面,也会
加强与产业链的对接能力,从策略到落地形成闭环,
让设计在商业系统中扮演更关键的角色。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金玉华彩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金玉华彩坚果礼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金玉华彩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金玉华彩坚果礼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金玉华彩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金玉华彩坚果礼
Collect
我们也希望团队的能力结构更立体。不是只有某一个单点能力突出,而是每个成员都具备“战略+表达+落地”的综合能力,能够理解问题本质,也能亲手把它变成现实。另外我们会继续深耕本土文化的内容。把那些散落在日常、语言、器物、节气里的美学与价值,
用当代设计语言表达出来,让在地文化成为品牌资产的一部分。
未来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加入——无论是品牌方、内容方,还是设计师本身。我们想和更多人一起,构建一个真正关注东方文化当代表达的创意系统,用设计做出既有文化厚度、也有商业生命力的作品。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祥麟盈瑞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祥麟盈瑞坚果礼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祥麟盈瑞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祥麟盈瑞坚果礼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祥麟盈瑞坚果礼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三只松鼠祥麟盈瑞坚果礼
Collect
Designcola:
在AI生成式设计兴起的时代,AI的成长与迭代日益增速,很多设计师对这种“变革”心生忧虑,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陈义文:
我们觉得,
AI 不会淘汰设计师,但会淘汰那些只靠技巧、不带判断的设计师
真正有能力的人,会把AI 当作一个“外脑”,用它来加速思考、辅助创意,而不是完全依赖它完成设计。AI确实很强大,能帮我们更快找到参考资料、厘清思路、验证方向,但最终做判断、定方向的,还是设计师自己。
设计师得要有主体性
。要能判断哪些是可以借助AI的,哪些又必须是出自人对内容、文化和使用场景的理解。这些判断,是工具无法取代的。所以对我们来说,AI是工具,不是灵魂。它是助手,但不是主创。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如常时间觉醒日程规划本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如常时间觉醒日程规划本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如常时间觉醒日程规划本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如常时间觉醒日程规划本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如常时间觉醒日程规划本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如常时间觉醒日程规划本
Collect
Designcola:
对于设计的未来,大家充满各种猜想和推测,不乏一些比较悲观的声音,对于新人设计师,您有什么建议?
陈义文:
苏州西园寺罗汉堂里有一尊“天鼓声尊者”,偈语是:“龙潜深潭几何年,不同世事多变迁,一朝春雷乍响起,驾雾腾云冲九天。”这段话我印象很深,也常常用来提醒自己:
有些东西,急不来。
坦白说,我们也没觉得自己到了能给别人建议的阶段。所谓“成长”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摸索中。只是这几年下来,我们越来越相信一个事:设计不是靠一时的快感或灵感堆出来的,而是慢慢练出来的。练判断,练表达,也练怎么把事情真正落下来。
不焦虑风口,练好基本功,然后,等待自己的鼓声。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怡敦红心苹果汁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怡敦红心苹果汁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怡敦红心苹果汁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怡敦红心苹果汁
Collect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怡敦红心苹果汁
陈义文包装设计作品丨怡敦红心苹果汁
Collect
16
Report
|
2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包装文字排印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