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知局限:圆运动理念在人居环境和谐营造中的设计应用探析

广州/概念设计师/86天前/7浏览
超越感知局限:圆运动理念在人居环境和谐营造中的设计应用探析
文章转载 圆美设计 微信公众号
超越感知局限:圆运动理念在人居环境和谐营造中的设计应用探析
Collect
摘要: 
人类感知系统存在固有局限(如听觉范围20Hz-20kHz,视觉仅限于可见光谱),这导致我们对环境的认知存在盲区。
传统设计过度依赖有限感知经验,可能忽视潜在的环境影响因素。
本文引入“圆运动”理念——一种源于自然规律(天体运行、生命循环)的,强调循环、平衡、动态和谐的哲学观——探讨其在构建和谐人居环境中的设计价值。
我们将“人居气场”操作化定义为
由物理环境(布局、光、风)、心理感受(色彩、材质、空间感)以及空间动态效应(流线、视线、能量流动感)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环境氛围与体验
通过将圆运动的循环流畅性与平衡和谐性原则融入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设计环节,旨在创造更符合人体工效、心理舒适并与自然规律相呼应的优质人居环境。
01感知局限
——设计认知的盲区与启示
人类构建环境认知的基础——感官系统——存在显著限制。听觉上,次声波(<20Hz)与超声波(>20kHz)超出了我们的接收范围;视觉上,广阔的电磁波谱(红外、紫外等)对肉眼不可见。
这深刻提醒我们:基于有限感知所理解的世界,远非其全貌。
 
在设计领域,过度依赖主观感知经验,极易忽略那些虽不易察觉却切实影响使用者体验
(如次声引发的潜意识不适感、特定光谱对生物节律的影响)或环境效能(如气流死角、光污染)的因素。
02圆运动
——自然与生命的和谐韵律
“圆运动”并非神秘学说,而是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循环性、动态平衡与内在和谐规律的抽象概括。
从宏大的天体轨道运行(地球公转),到微观的生命活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无不体现着周而复始、能量流转与系统平衡的法则。这种
流畅、连续、寻求内在稳态
的运动模式,为理解复杂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启示。
03结构“人居气场”
——多维度的环境综合体验
为提升讨论的科学性与设计可操作性,我们将
“人居气场”
定义为一种
可被感知和塑造的环境综合效应
,它由三个相互交织的维度构成:
①物理环境维度:
核心在于空间效能。包括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影响动线效率、分区明确性)、光环境质量(自然采光、人工照明、光谱分布)、风环境(通风效率、气流组织、温湿度控制)、声环境(隔音降噪)等直接影响生理舒适度的硬指标。
②心理感受维度: 
关注环境的情感与认知影响。色彩心理学(冷暖色调的情绪唤起)、材质触感(粗糙/光滑、温暖/冰冷带来的心理感受)、空间尺度与形态(开阔/压抑、规则/异形引发的空间感)、视觉秩序(整洁/杂乱)等元素共同塑造使用者的情绪状态、注意力水平与归属感。
③空间动态效应维度:
强调空间中的“流”与“势”。这并非玄学能量场,而是指由空间形态、物体布局、视线引导、行为路径(人流、物流)共同作用形成的空间流动感、视觉引导性与潜在的能量效率(如热流、气流)。流畅的动线、清晰的视觉通廊、避免死角和尖锐冲突,能营造出更高效、舒适、充满活力的空间氛围。
04圆运动理念的设计转译
——营造和谐人居的策略
将圆运动的精髓——
循环流畅、动态平衡、和谐统一
——转化为具体设计策略:
一、空间布局:追求流动性与有机整合
  • 核心:
模仿圆运动的无阻隔循环。避免生硬切割与突兀转折。
  • 策略:
①动线优化:
 设计清晰、流畅、符合行为习惯的行走路径(如住宅中的“洄游动线”),减少交叉干扰与无效折返。公共空间确保疏散高效。
②空间渗透与层次:
运用灵活隔断(屏风、推拉门、高低差)、视线通廊、共享空间等手法,使不同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促进气流、光线和视线的自然流动(如LDK一体化设计)。
③形态软化:
在关键节点(转角、过渡区)采用弧形处理或导圆角,消除尖锐感带来的视觉与心理不适,增强空间的柔和包容感。避免制造难以利用的死角空间。
二、色彩系统:构建平衡和谐的视觉韵律
  • 核心:
遵循圆运动的平衡互补原则。
  • 策略
①主次分明,基调统一:
确立空间主色调(如大面积墙面、地面),奠定整体氛围基调(如卧室的宁静、客厅的活力)。
②冷暖平衡,张弛有度: 在主基调上,运用对比色或互补色进行有节制的点缀与调和(如在暖色系卧室中加入冷色软装/绿植)。利用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变化创造丰富的视觉层次,而非单调或冲突。考虑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效果。
③情感引导: 依据空间功能和使用者心理需求选择色彩(如医疗空间用舒缓色,创意空间用激发色)。
三、材质运用:刚柔并济,触感和谐
  • 核心:
体现圆运动中对立统一的和谐。
  • 策略:
①质感对比与融合:
精心搭配不同质感的材料(如光滑石材+粗糙棉麻、温润木材+冷峻金属、柔软地毯+硬朗玻璃)。对比产生张力,融合达成平衡。
②触感关怀:
 在人体高频接触区域(扶手、台面、座椅)选用舒适亲肤材质。考虑材质的声学属性(吸音/反射)。
③自然与人工的对话:
引入天然材质(木、石、藤、棉)传递自然气息,与现代人工材质(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结合,营造既有温度又有时代感的空间。关注材质的耐久性、易维护性与环保性。
05超越感知
——以圆运动思维引领设计创新
承认感知局限,是设计思维进阶的起点。圆运动理念提供了一种超越表象、洞察内在联系、追求系统性和谐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设计师:
关注不可见的“流”: 主动思考光线如何漫射、空气如何流通、声音如何传播、行为如何发生,而不仅仅是可见的形态。
②追求动态平衡: 设计不仅是静态的成果,更应关注空间在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舒适度的持续性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如自然通风采光最大化)。
③整合多维体验:
 将物理性能、心理感受、空间动态效应作为统一整体进行考量与优化。
结语:
将圆运动所蕴含的循环、平衡、和谐哲学融入人居环境设计,绝非追求形式上的曲线堆砌,而是旨在
构建一种深层次的、符合自然规律与人性需求的场所精神
。通过科学地解构环境影响因素(物理、心理、动态),并策略性地应用流畅布局、平衡色彩、和谐材质等设计语言,我们能够创造出更高效、更舒适、更具情感凝聚力、更能激发身心活力的空间。
这种对感知局限的超越和对内在和谐的追求,正是设计从满足功能需求向提升生命质量升华的关键路径。
未来的设计,应更自觉地拥抱这种系统性、动态性的圆运动思维,在人居环境与宇宙自然韵律之间架设更坚固、更美好的桥梁。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
IP形象设计
IP形象设计
IP形象设计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