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Recommand
天津/UX设计师/96天前/30浏览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Recommand
前言:
相信很多人都被领导或者面试官问过:设计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在产品的发展历程里,设计师又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实际上,设计师的价值不是能够简单量化的,其价值绝非仅仅取决于产出页面的数量,
更多需要承担起提升用户对产品使用感受的职责
,要知道,用户的使用体验并非仅仅由交互与视觉因素决定,还取决于功能的完善程度、界面的响应时长等诸多方面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客户一句 “产品不好用”,似乎就把众多设计师的努力一笔勾销。然而,经过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些情况其实与设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么对于这种极具感性特质的事物,到底该如何说明设计师的价值呢?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一个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那么在每个产品阶段团队都在做什么,设计又应该做什么呢?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探索用户需求&产品方向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老板和产品经理等决策层在讨论需求和市场。市场运营老大、开发老大也可能参与
  • 设计师出Demo来做讨论确认“大家讨论的是这个东西吗?”,也可以此做MVP测试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查资料、做调研、开会:
    和产品经理/老板一起定义问题、目标用户和服务场景
  • 做Demo:
    讨论过程快速输出核心界面(手绘稿、低保真界面等),尤其是需要给老板(决策层)做决策参考 ,争取达成一致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手绘稿、低/高保真原型、产品理念陈述PP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创业合伙人:产品画布、商业画布,探索一个用户需求真实存在、而且解决这个需求能带来收益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抽象思考能力、调研方法、逻辑思考、沟通协作、演说表现、方案呈现易于理解、熟悉不同操作系统的操作规范……反正说这个也没啥用,这些内力都是在工作过程中训练并得到的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比起产品经理,更能从用户角度思考:用户真的存在这个问题?遇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的?如果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产品,TA真的会用?
  • 再去思考满足了这个需求,用户是否愿意掏钱?怎么掏钱让他们觉得值得?下次还会不会再次光临?这就是商业模式
  • 能快速提供Demo的设计师更是让团队的抽象讨论落实到具象的产品上,有利于团队进一步思考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确认产品方案是可行的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根据上一步,制定FL,和设计、开发沟通“需求”,争取设计和开发资源来实现产品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输出完整设计方案:
    根据系统规范设计产品流程和界面。评估实现成本和收益,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 设计走查:
    对开发实现进行还原走查,确保产品体验质量
  • 和产品经理一起制定关键数据的监控方案,给开发提埋点需求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交互稿、UI稿、动效Demo和参数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蓝图画手:产品开发环节的前一步
  • 质检员:产品实现的品控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同“产品立项阶段”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应当是团队中对流程和界面最清楚的人,大至产品架构,小至toast文案、一个按钮的色值
  • 对各终端的交互规范要熟悉,包括不限于Windows、Mac、iOS、Android、TV、车载系统、智能音箱等等
  • 对各平台的规范要熟悉,微信、支付宝、QQ等小程序,Chrome、QQ浏览器等插件,都叫“平台”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确认之前的需求&方向假设是对的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小范围的实验:司内内测、种子用户内测、邀请用户做现场可用性测试...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收集反馈:
    收集用户反馈,拿产品雏形做用户访谈,校验产品方向
  • 做分析、开会
    :方向不对:
    原来是伪需求,用户根本不会这么用或者这个问题不足以让用户迁移/下载我们的产品——重新探索。   
    方向对了:
    确实解决了问题,且用户愿意为此付出时间或金钱,甚至感到非常惊喜——继续打磨产品。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数据报告、用户调研报告、优化方案提案(设计稿or附设计稿的PP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实验员:用科学的方法评估产品方向,需求真实存在、用户真的会这样用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同“产品立项阶段”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如果你在一个老板喜欢拍脑袋、下属敢舔不敢言的团队,那么设计师更需要坚持理性思辨——不要为了突出自己所谓价值就用“我觉得”“凭经验”去diss,也不要怕被炒鱿鱼瞎舔、不敢应声
当然,我也理解很多时候执行层的设计师不敢吱声,是因为组织架构层级太深导致信息不对称,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力发声 
——听起来设计师好像很正义的样子,其实这不过是设计本职。
设计本职就是一个运用“调研分析+美学理论”去寻求最优解的过程
,否则不是真正意义的“设计师”,是线框仔、美工罢了。怎么做一个好美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争取和“产品决策人”平等对话,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动机,然后摆出“证据”来坚持做对的事情,不要浪费投资人的钱,才是正道。
emmmm...决策人依然不听,那就换个团队吧:-)
如果你在一个事事讲理不谈职级的团队,那么恭喜你。同上,你更容易和团队小伙伴们以理共事,岗位的划分只是为了在特定的技能上快速产出罢了——因为你比其他角色更熟悉不同系统的交互规范、画图和动效输出更666、你对美不美更敏感等等,这些“看得见的事情”上
总而言之,终极目标和老板/产品经理一致,让用户喜欢自家产品并且能赚钱。只是设计师的手段要尽量科学和理性,并把控“美”,这就是设计师的价值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获得第一批用户,验证商业模式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全量推出/灰度推出,收集用户反馈,进一步优化产品体验,并制定下一步的运营和推广策略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收集用户反馈、观察数据,进一步打磨产品,也就是我们说的“版本迭代”。当产品性能过硬、核心能力可闭环,再推进用户增长
  • 产品经理或运营同学如果急于做增长,会适得其反,设计师有责任指出问题、商量对策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数据报告、用户调研报告、优化方案提案(设计稿or附设计稿的PP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增长黑客:明确产品所处阶段的增长需求,分析用户行为数据,采用合适的调研方法,权衡用户增长和用户体验,提出有效方案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同“产品立项阶段”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同“MVP验证阶段”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获得用户增长,最终实现盈利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用户运营、市场推广、持续优化产品体验,获得用户增长
  • 可考虑扩大用户圈层,比如一开始只有白领和高校使用的知乎,扩大到全民
  • 进一步探索盈利模式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比之前更关注数据,和产品经理、开发团队一起制定北极星指南
  • 数据驱动决策,抓最重要的几件事情去做到极致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数据报告、用户调研报告、优化方案提案(设计稿or附设计稿的PPT)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增长黑客:明确产品所处阶段的增长需求,分析用户行为数据,采用合适的调研方法,权衡用户增长和用户体验,提出有效方案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同“产品立项阶段”
设计师在产品不同阶段的价值
Collect
  • 同“MVP验证阶段”
1
Report
|
2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Logo Design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WEB
WEB
WEB
WEB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