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刚过去,大家都在说买得值不值,但我最深的感受却是:
为了查一个物流、退个货、催个售后,我在客服系统里反复循环:人工!转!人!工!
大家好,我是言川,一个被AI客服逼疯过无数次的人,今天咱就聊聊——人工客服和AI客服,到底差在哪儿。
其实早在2000年左右,
国内企业就开始试水AI客服系统了
。
尤其是2010年之后,随着微信小程序、电话语音导航系统兴起,大量平台上线了“智能客服”,听起来很高端,实际上……它并不聪明。
它的工作方式,说白了,就是靠"关键词 + 规则匹配"来运行。
就像你对它说:"快递还没到",它只识别到了"快递"和"没到",于是从"物流类问题"里挑一句模板回复:"亲,物流正在派送中哦~"
你要是换种说法:"我的包裹是不是丢了",关键词变了,它就会陷入迷茫,答非所问,甚至让你"重新描述问题"。
这就好像你要问路,但对方只能听懂"地铁站""方向"这种关键词,一句"我想坐车回家"就让它宕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只得猛发转人工!转人工!转人工!
过三关五卡之后,才会看到那句亲切的“工号1186为您服务,请问您遇到什么问题...”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仅电商售后领域,关于“智能客服”的投诉就同比增长超过50%。
“转人工难、答非所问、缺乏温度”,成了吐槽最多的三大问题。
但就在大家快要被这些“AI智障”逼疯的时候,技术也在迅速的更新迭代。
随着 ChatGPT、DeepSeek 等大语言模型的诞生,AI 客服开始“变聪明”了:
一个能理解上下文、会自主思考,甚至是“懂情绪”的新物种出现了
根据《2025‑2026 中国智能客服报告》显示,现在生成式 AI 客服在智能客服中已占 19.6%,预计到 2028 年将接近 37.7%。
70%以上用户总体满意智能客服,但有84%的用户仍遇到识别错误,说明技术提升空间很大。
过半用户倾向智能+人工混合模式,56.9%人在遇不到答案时会转人工。
所以,作为被AI冲击最严重的客服领域,人工客服并不会被完全替代,但这个岗位的需求会大量的减少。
一个人工客服,北上广8k–12k/月,二线城市5k–8k/月,还得加培训、设备、租场地等成本。
而生成式 AI 客服,基础年费几百到几千,API 调用后每次才花 3–35 元,单次成本低了好几个数量级。
所以成本这块确实香,但便宜≠好用,不好用的 AI 客服只能降本,却升不了效率。所以我们要做“既便宜又好用”的版本。
接下来,我来带你搭一套既省钱又靠谱的生成式AI客服。
生成式 AI 客服的核心其实是通过大语言模型,构建智能体。
智能体 = 大模型 + 工具 + 记忆 + 对话策略
。
大模型作为“智能体”大脑,用于理解问题和生成回答;
工具包括知识库、数据库、API 接口,用于提供结构化答案;
这种架构让 AI 客服能够
感知用户意图
、
决策流程
、
调用相关数据或动作
(如查库存、发票、物流)并生成自然语言回复。
并且,当智能体识别到自己无法准确解决用户问题时,将智能地切换至人工客服。
所以,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些搭建智能体的工具,来完成生成式 AI 客服的部署。那本期内容,我们使用一个非常小白的智能体工具,来教大家 5 分钟部署自己专属的AI客服。
腾讯系的微搭低代码:https://cloud.tencent.com/product/weda
无广!该平台首次登录,可以零元购试用,并且还能介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登录注册就不说了,点击“免费试用”,按照步骤流程进入到“云开发平台”,在左侧导航栏中找到“AI+”选项。
如图所示,分别点击“Agent”、“创建Agent”。
将智能体的信息填写下,比如我开的是个零食饮料店铺,取名叫做【良品川子的AI客服】。
智能体的设置中,我们主要设置三个板块:大模型、人设提示词、以及知识库。
首先是大模型,可选腾讯系的自研模型或者是 Deepseek 系列模型,推荐使用 V3 模型。
人设提示词,就是给大模型拟定身份,告诉它:“你是 AI 客服,你需要做什么......”
你可以使用该平台内置的 AI 生成,并且也可以编辑修改。
我个人习惯根据模板结构自定义的输入,即“角色、性格特质、技能、 具体互动流程、交互示例、限制”,可以借助ChatGPT来写。
接下来是知识库,它的作用是为智能体提供准确、结构化的专业内容支持,帮助其回答特定领域的问题。
在“良品川子”的 AI 客服中,知识库的作用是为智能体提供商品信息、发票政策、物流规则等标准答案,确保用户提问时能快速获得准确回复。
点击添加知识库,取名“【良品川子】AI客服知识库”。
添加你店铺的商品信息、常见问题、支付发票、物料配送等文件。
给大家看看我的知识库,基本上是电商公司常用的文件,丢给智能体学习和调用。
最后,你可以设置下 AI 客服头像、联网搜索、开场文案、开场问题等等功能,“川子AI客服”就搭建好了。
测试下,输入“蜂蜜水多少钱?深圳几天能到货?”,智能体根据知识库中提供的信息准确回复给我。
给它输入:“我要投诉物流,给我买的饮料压扁了,还漏了!”,回复没毛病。
如果你想要它的回复有趣、更有风格,可以在提示词中给它设定,比如你需要用“甜甜的萌妹子”的语气回复用户。
那么搭建好智能体后,就是各大平台的接入了,点击“接入指引”。
持对接微信平台、可视化开发、接口调用这三种方式,平台上都有提供相应的教程。
现在我们确实能靠生成式 AI 客服做到降本——它理解上下文、能多轮对话、还能根据语气判断情绪,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答非所问”的机器人了。
但能不能真正
用得好、调得准、替代人
,还是看企业和商家们怎么接入、怎么调教。
未来的服务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与其让客户等着“转人工”,不如让 AI 客服主动“像人”一样理解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