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作为近年来风靡全球的潮玩IP,其成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品牌营销策略和消费心理学逻辑。对于品牌策划设计公司而言,可以从Labubu的案例中提炼出以下关键启示,并应用于潮流玩具行业或其他相关企业的品牌设计宣传中:
差异化设计:Labubu的“丑萌美学”打破了传统潮玩的甜美风格,融合北欧神话与东方志怪元素,形成独特的“暗黑可爱”(Creepy Cute)风格,精准契合Z世代追求个性化和反叛心理的需求28。
IP人格化:赋予IP鲜明的性格(如Labubu的“顽皮但善良”),并通过故事化营销(如设计师龙家升的创作背景)增强情感连接5。
应用建议:品牌设计应避免同质化,探索冲突美学(如可爱+怪诞、传统+未来),并通过IP背景故事强化用户情感共鸣。
明星效应:Labubu通过BLACKPINK Lisa、蕾哈娜、贝克汉姆等国际明星的自发带货,迅速升格为“潮流身份证”28。
UGC(用户生成内容)驱动:TikTok、Instagram等平台的病毒式传播(如开箱视频、二创表情包)使#Labubu话题播放量超58亿次8。
与潮流明星、艺术家合作,打造“限量联名款”提升品牌调性。
鼓励用户参与内容创作(如改造挑战、场景摄影),并通过算法推荐放大传播效应。
盲盒机制:Labubu采用“七分饱供应策略”,隐藏款抽取概率低至1/144,刺激消费者“赌局式消费”2。
限量拍卖:全球唯一的薄荷色Labubu拍出124.2万元天价,强化收藏价值14。
采用“分批次限量发售”维持市场热度,避免过度饱和。
结合NFT或区块链技术,为稀有款赋予数字所有权,增强二级市场交易可信度6。
文化符号融合:Labubu推出新加坡鱼尾狮款、泰国金丝服饰款、卢浮宫联名款,精准适配不同地区的审美偏好58。
供应链优化:海外仓缩短交货周期至7天,支撑全球日均10万订单的爆发需求2。
针对不同市场设计地域限定款(如中国生肖、日本动漫联名)。
线下旗舰店+快闪店:Labubu在上海淮海中路开设全球旗舰店,结合艺术展览和生活方式体验,提升品牌调性3。
线上社群运营:通过APP、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提供盲盒抽选、二手交易、AR试玩等功能,增强用户粘性8。
开发品牌专属APP,整合会员体系、社交互动和限量发售功能。
市场泡沫警示:宁波财经学院推出Labubu鉴定课程,提醒消费者警惕炒作风险110。
防伪与版权保护:通过全息贴纸、UV标记等技术手段打击盗版7。
加强IP版权保护,并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提升产品可信度。
Labubu的成功印证了“情感价值>功能价值”的新消费逻辑。未来,潮玩品牌需在以下方向持续发力:
文化输出:通过IP讲好中国故事(如《黑神话:悟空》的衍生潮玩6)。
对于品牌策划公司而言,Labubu的案例不仅适用于潮玩行业,也可为时尚、快消、文创等领域提供灵感——关键在于如何将“情感共鸣+社交货币+稀缺性”三位一体的策略,融入品牌的全生命周期运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