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万宁的碧海蓝天之间,中海·神州半岛D11以“自然共生”为理念,打造了一处兼具热带风情与现代美学的居住典范。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湾区的标杆项目,其景观设计不仅回应了地域气候与文化特质,更通过创新手法重新定义了现代社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将从设计理念、空间布局、生态策略等维度,解析这片滨海住区的景观魅力。
项目地处北纬18°黄金纬度带,坐拥神州半岛绵延海岸线与热带季风气候资源。设计团队以“山海共融”为核心,提取海南火山岩地貌、椰林植被、渔村文化等元素,构建“自然肌理+人文温度”的场景体系。
·
地形呼应
:场地内保留原生缓坡与礁石地貌,通过阶梯式绿化与架空廊道,弱化建筑与地形的边界感,形成“山势蔓延至社区”的视觉延伸。
·
文化符号转译
:将黎族传统编织纹样融入铺装肌理,以抽象化的渔网形态设计滨水步道,使地域文化以现代语言重生。
项目南侧面向南海,设计团队以“亲海而不扰海”为原则,打造200米长的滨海景观廊。
·
生态缓冲区
:采用耐盐碱的红树植物群落(如秋茄、木榄)构筑缓冲带,既保护海岸线,又形成天然降噪屏障。
·
互动水景
:蜿蜒的浅滩水系与可调节式涌泉装置,随潮汐变化呈现不同形态,晴天为镜面水景,雨季则转化为生态净化沟渠。
针对海南高温高湿气候,项目以“垂直森林”理念构建社区绿肺:
·
双层乔木系统
:上层种植大王棕、蒲葵等本土高大乔木,下层搭配旅人蕉、鸡蛋花等耐荫灌木,形成全天候遮阳体系。
·
架空层花园
:每栋建筑首层架空,植入雨水花园与休憩节点,利用毛细管铺装材料实现自然降温。
·
儿童探险乐园
:以火山岩为基底设计攀爬墙与沙坑,结合自然教育标识,让玩耍成为生态认知的过程。
·
长者康体花园
:太极广场地面嵌入理疗石板,休憩亭采用透气孔洞设计,兼顾功能与地域适应性。
借鉴海南传统“船型屋”形态,打造6组庭院式私享空间:
·
光影艺术
:镂空陶板幕墙投射出变幻光影,模拟热带丛林的光影斑驳感。
·
雨水艺术装置
:铜制屋檐收集雨水,经竹筒导流至青石水景,重现黎族“竹竿饮水”智慧。
D11的景观设计深度融入低碳技术,实现美学与功能的平衡:
·
海绵城市系统
:透水铺装率超75%,下沉式绿地与蓄水池构成三级雨水管理系统,年节水达3000吨。
·
乡土植物占比85%
:优先选用海南原生树种,减少养护成本的同时维护生物多样性。
·
光伏照明网络
:步道灯集成太阳能板与人体感应模块,实现零能耗夜间照明。
·
树桌花园
:凤凰木树下设置可移动花岗岩圆桌,满足家庭野餐、邻里聚会等多场景需求。
·
渔灯廊架
:仿渔网结构的玻璃廊架内置LED灯带,夜晚模拟渔船灯火,呼应万宁滨海夜景。
中海·神州半岛D11的景观设计,跳脱了传统“景观即装饰”的思维,转而构建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每一株植物、每一处水景都承载着气候适应性、文化叙事与社区互动的多重使命。这种“在地性创新”不仅为海南打造了高品质居住样本,更为全球滨海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设计范式——真正的奢侈,是让自然成为生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