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波音、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些国际大牌青睐的中国设计师是谁?
北京/设计爱好者/161天前/2973浏览
版权
爱马仕、波音、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些国际大牌青睐的中国设计师是谁?
嘉宾简介:
杨明洁
YANG DESIGN 创始人,收藏家,
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工业设计师
“设计的本质是为人类创造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作为设计师,应该持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面对技术的变革。”
“面对机器与算法,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人,而不是被异化为机器与工具,被高效与精确的算法控制。作为设计师,面对他者,我们首先应该成为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也是设计师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催生出了新的设计价值、美学与文化的诞生。我们应该去了解这些过程、现象与背后的逻辑,而不是面对着一些廉价的山寨产品狂欢。”
——杨明洁
从杭州西湖到慕尼黑西门子总部,从浙江大学到德国穆特修斯学院,跨越千里的深耕之路让杨明洁的设计兼具德国严谨的逻辑和中国人文美学的禅意,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他在看待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上增加了更多批判性思考。
2005年他创办了YANG DESIGN,二十年间拿下了包括德国国家设计奖金奖、德国红点、iF金奖、日本GOOD DESIGN、美国IDEA、欧洲Pentawards金奖、伦敦设计金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上百项大奖,服务了波音、爱马仕、宝马、奥迪、MINI、轩尼诗、NATUZZI 、施耐德等国内外顶尖品牌。 2013年他创办了杨明洁设计博物馆,在今年斩获2025年iF设计奖金奖。这些设计上的成就让他更加重视自己所承担的设计责任,坚持将设计升华为社会改良的力量。
当AI开始吞噬40%的基础设计工作,当行业陷入集体焦虑,如何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实现设计创新成为新的行业命题,本期站酷百大设计人物与杨明洁聊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同解码他的设计方法论,共同探寻设计未来的可能性。
“杨明洁设计博物馆”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Progress: NaN%
Playback Rate
1.00x
德国ⅰF金奖柏林颁奖现场
德国iF设计奖与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美国工业设计杰出大奖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设计赛事之一。在2025年3月最新公布的获奖名单中,杨明洁设计博物馆从全球近11,0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iF设计奖金奖这一最高荣誉。
站酷:今年您创办的“杨明洁设计博物馆”获得iF设计奖金奖,您认为它最突破性的创新点是什么 ?
杨明洁:
首先感谢德国iF设计奖评审团在获奖评语中的描述:“博物馆展现了一位私人收藏家与公众分享设计文化的热情。博物馆以令人惊叹的呈现方式诠释了众多日常物品的背后故事,从传统工艺到工业设计的鼎盛时期,再到数字文明时代的前瞻设计展示,这是对工业设计文明的思考、探索与赞颂。”
在获奖评语中所提到的“令人惊叹的呈现方式”,也是这次获奖的创新突破点,是指贯穿博物馆整体空间的“虚山水”装置,充满空气感、白色纯粹的背景与工业旧物产生了虚拟与真实,未来与历史之间的强烈对比。同时将展品以外的部分尽可能地单纯化,消失于背景,让观众的视觉只聚焦于设计藏品上。“虚山水”装置是一套可循环利用的展示系统,可根据需求再进行重构作为背景、隔断、展架等功能使用,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的。
站酷:这个博物馆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您希望通过它向公众传递什么样的设计价值观?
杨明洁:
创办博物馆,最初是源自于职业兴趣对旧物的狂热,逐步积累至今,成为了一种社会责任。我希望通过博物馆能够向公众传播设计文化,传播一种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
我们在对藏品的文献研究过程中,通过时间轴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东西方在近现代设计发展上的差异与差距。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从英国莫里斯的新手工艺运动,到德国的包豪斯、意大利的孟菲斯,再到二战以后的设计重心转向美国,直至今天数字文明时代的到来。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催生出了新的设计价值、美学与文化的诞生。我们应该去了解这些过程、现象与背后的逻辑,而不是面对着一些廉价的山寨产品狂欢。
站酷:目前博物馆收藏的藏品规模是多少?您最近收藏的一件藏品是什么?
杨明洁:
博物馆创办于2013年,在成立10周年的时候建立了新馆,整体空间分为常设展馆、CMF趋势实验室与阶梯展厅三个板块。在常设展馆中陈列着从世界各地收藏的数千件藏品,最早的收藏是从2001年开始的,最近收藏的是德国的两把100年前的古董枪(已通过海关验证,为工艺品收藏)。
博物馆的展陈逻辑一直在梳理完善的过程中,目前是按类别与应用场景来叙事的。从传统材料与工艺制作而成的,有着强烈在地性的手工艺品,到工业时代全球化与标准化的工业旧物。交通工具、旅行箱、视听产品、家具、电器、生活器皿……分类陈列,依次排开。从中人们可以探寻到不同地区、年代、族群的生活方式、人文美学。
中国设计的断层与超车机会
从文艺复兴到全球化,每一次社会、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文化迭代,也催生设计创新。杨明洁认为,设计的本质是为人类创造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时代的发展让设计更加多元与丰富,但真正的竞争力是源于本土文化基因的沉淀。
站酷:您曾多次提到中国因未经历完整工业革命导致工业设计发展存在断层,在设计上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几十年的差距,当前中国在互联网和AI领域得工业阶段已形成技术优势,在这种技术代差优势下,您认为数字时代的'设计竞争规则'是否被重构?
杨明洁:
设计有着独立的价值观与标准,并不会被技术重构,但会被每一次技术变革深刻的影响。基于国家层面探讨设计,在未来更多是差异,每个国家的工业设计发展路径很不一样,起决定作用的是国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与人文美学,以及本国的产业基础与文化背景,这些是核心,而不是AI,不要本末倒置。设计的本质是为人类创造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作为设计师,应该持有一种批判性的态度面对技术的变革。技术的进步是否让未来变得更美好?这取决于人类面对技术的态度。
在农业文明时代,我们采用当地物料手工艺制作,具备在地性,非标准化,精美但不精确。工业文明时代是全球化、标准化,其美学标准“极简”的背后是因为一场技术的变革。机器造物,工业化生产需要预制一套模具实现单一形态的大量快速复制,脱模工艺的限制导致大量直线条与规则圆弧曲线出现。在数字文明时代,基于参数化设计与柔性化、小批量的数字加工工艺,不再完全受工业时代大规模模具制造工艺的束缚,极简已不再是唯一标准。这种变化也使得在数字文明时代所呈现的设计相较于工业文明时代,产生出了极大的多元性与丰富度。
数字时代的目标是:在数字虚拟世界中建立对于物理真实世界的完全仿真,然后通过实时互动,最大限度提高效率,这一过程将不断持续,是不可逆的,但并非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被数字化的,那些不可以被量化与数字化的真实部分将显得越来越珍贵。面对机器与算法,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人,而不是被异化为机器与工具,被高效与精确的算法控制。作为设计师,面对他者,我们首先应该成为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也是设计师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
站酷:在当前技术驱动下,中国设计是否已形成独特的美学体系?还是仍在借鉴西方框架?
杨明洁:
中国原本就有独特的美学体系,只是在设计当中还未成熟与强势,这和技术驱动没什么关系。技术的普及一夜之间,美学的养成需要几代人积累。
假设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的设计师,即便采用同样的AI工具,最终的作品呈现也一定是不一样。每一位设计师作品的理念、风格、美学等,都是基于其成长的背景、文化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这些是无法被量化、数字化,被 AI取代的,这些也是在数字时代人类最珍贵的部分。同样道理,AI可以快速生成具有宫崎骏动画风格的画面,但不代表掌握了这样的技术,中国就会快速出现成千上万个宫崎骏。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
每一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今天这种特性正被人工智能、社交媒体、大数据算法削弱,趋同,成为数字化乌合之众。对于设计师而言,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精神以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将我们原本与众不同的部分放大,为这个世界创造新的价值,这也是设计师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据统计传统设计流程中有近40%的工作可以用AI完成,但这并不代表AI能完全取代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设计师,只是设计师这个职业的定义、流程、内容与工具会发生改变,在未来,设计师如何与AI协同工作是一个重点。而当我们所能掌握的AI工具越来越强大,那也意味着设计师的创造力将进一步提升。
YANG DESIGN的实践与设计哲学
一个设计师的成功不只是商业上的,还包含着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就像YANG DESIGN成立20年所坚持,用这份初心持续做有温度的设计,让世界更合理,让设计更加体现人文关怀。
站酷:YANG DESIGN成立20年,当初的创立初衷是什么?如今坚持的核心信念是否有变化?
杨明洁:
创造令人感动的设计,向公众传播一种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一直没有改变。
站酷: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工业设计是‘好设计’?这个标准在AI时代是否被重新定义?
杨明洁:
在数字时代,关于设计的标准有些细节会发生变化,但不会被重新定义。不同行业的设计,如建筑、服装、平面、影像或是工业设计,受到AI的影响都不一样。我通常会从以下五个层面去判断“好设计”的标准,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工业设计:
第一个层面是观察者的层面,或者称视觉层面。也就是在没有使用这件东西的时候消费者看到这个东西它应该是视觉上令人愉悦的,它是创新的,它可以很好地引导你去如何使用这件东西。
第二个是在使用者层面,或者称功能层面。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这件东西要好用,安全,耐用的,应该具备友善的人机交互与合理的人体工学。在使用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一些极端使用场景。
第三个是生产层面,就是你必须考虑到在现在已有的工艺当中怎么样去实现。在工业文明时代,标准化、模块化是很重要的制造标准。但今天,柔性的、小批量的数字化制造工艺正在慢慢改变这一原则。
第四个是拥有者层面,或者称品牌层面。产品和人之间有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它能够体现主人的一种身份认同,而这一部分对应的就是产品的品牌识别性,或是品牌的DNA。
第五个层面就是社会层面,好的设计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标准。好的设计应该向公众传播一种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
站酷:过去20年中,哪个项目让您最难忘?
杨明洁:
2014年,我受邀为壹基金“净水计划”项目设计一款适用于贫困山区儿童饮水习惯的水瓶,希望用设计的力量去实现“净水计划”的愿景:“让每一位农村儿童都能享有足量、健康和负担得起的饮用水”。在中国,有11.4万所农村学校,超过4000万孩子面临饮用水安全问题。
2014年设计完了第一版,最近我又为壹基金设计完成了更新版的净水瓶。在过去的十年间,这款净水瓶已送到了超过200万名儿童手中,这也成为了我最有成就感的作品之一。相比告诉我设计的一款瓶子在市场上卖了这么多数量,以上的这个消息会更让我感受到设计师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意义!
站酷:您在2005年成立了CMF趋势实验室,至今已经发布了10多年《中国设计趋势报告》,并且服务了很多品牌。您认为实验室能持续成为行业权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通过新材料或者新工艺等完成的项目可能短期内无法商业化,您如何衡量它们的成功?
杨明洁:
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与美学。
成功的定义并非只有商业化一个标准,设计的价值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如果这件事情让我获得快乐,并且是为这个世界带来正面的社会启迪意义的,那就是成功的。在没有任何商业回报前提下,我们自己投入做过非常多的材料与工艺的创新研究与设计。比如“虚山水”系列作品,诞生的初衷一方面是源自童年时的美学启蒙记忆,满足快乐与探索的欲望。另外一方面是希望设计一个可循环利用的展示系统,在展览完,还能拆分回收,然后用于下一次展览,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从2016年开始这个项目时,完全是一个自主投入设计、研发、生产的实验性项目,后来“虚山水”系列作品无论在文化空间,还是在商业空间中都有很多的应用,最终在商业上也获得了非常大的回报。
站酷:您带领团队已经拿下了国内外的各种大奖,也做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接下来
的目标是什么?
杨明洁:
接下来继续做设计,做更多有意义的设计。
《站酷百大设计人物》编辑:孙裕
封面设计:海边的卡夫卡
26
Report
声明
14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26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14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