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应用月活用户突破13亿的今天,数字世界的喧嚣背后,仍有超过2.6亿中国老年人被困在智能时代的孤岛。当年轻人沉迷于指尖的丝滑交互时,那些布满皱纹的手指正在触摸屏上迟疑徘徊。这不仅是技术鸿沟的显现,更折射出数字文明进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适老化设计不应是简单的功能补丁,而应成为重构人机关系的哲学思考。
在当今时代,适老化设计这一重要议题,常被一些人简单地等同于放大字号、提高对比度等视觉层面的调整。
生理机能的衰退,为老年人带来了多维度的使用障碍,这些障碍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除了视力的衰退,触觉灵敏度的下降使得误触率陡然提升了37%,而短期记忆的衰减更是让多步骤操作的成功率降低了52%。华为实验室的测试数据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老年用户完成健康码调取的平均时长,竟是年轻人的4.2倍,而其中认知负荷造成的操作迟疑所占的时间比例高达68%。
在情感维度上,技术理性的光芒常常遮蔽了那些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诉求。腾讯适老化项目组精心绘制的用户画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面:72%的老年用户将子女的照片设为手机壁纸,89%的老人保留着子女教他们使用手机时留下的便签备注。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承载着数字工具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寄托,以及跨越代际的温暖羁绊。
因此,设计不应仅仅是冰冷的线条与功能的堆砌,它应当是民主的,是包容的,更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在日常的产品设计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去关注老年人对于信息的接受、理解、记忆和行为的能力差异,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倾听他们的需求,像对待家人一样去理解他们的困惑。在设计表现和产品功能上,要更加包容这个群体的独特特征,让老年人同样可以感受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美好变化,让他们在数字时代也能享受到科技的温暖与关怀,让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心灵。
语义清晰:避免隐喻,回归现实,
去繁从简,提取关键信息,老年人对抽象图标的识别率比年轻人低40%(尼尔森诺尔曼集团研究)。因而采用老年人熟悉的符号,并且在图标下方添加文字说明。
老年用户字号经过支付宝调研后总结,字号为18px最佳,最小字号不小于14px。
避免使用蓝色,由于晶状体变黄变浑浊,会吸收蓝光,从而导致老年人对蓝色的鉴别能力下降,所以界面中,重要的元素避免使用蓝色。
信息层级扁平化:
老年用户的短期记忆衰退,难以记住多层嵌套菜单,为降低认知成本,在内容分发时,充分降低信息密度,提取核心信息展示。
使用操作:
扩大屏幕可点击区域,使用段落式结构和卡片式布局能让信息架构更清晰,提升界面整洁度,降低误触率。
60 岁以上老年人皮肤触感点数量下降,对界面的触点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重点针对这个点设计交互形式 ,老年人在这 4 个手势上用到的最多,对于老年用户来说,简单的高效的,点击是对他们来说最友好的操作,动作的简单易学,远高于隐喻、趣味。
在众多手势交互中,点击,上下滑动,左右滑动,放大缩小这几个操作时老年人接受度更高的
以上均为近期负责公司适老化设计重构的一些感悟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