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AI来创作:人工智能艺术的审美情感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北京/艺术工作者/233天前/5093浏览
当我们用AI来创作:人工智能艺术的审美情感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约在2021年10月,因为特别偶然的机遇,一条由AI创作的蓝色大鱼深深的吸引了我。要知道,小时候因为学艺术和文化课的难以平衡,画画这件事我是半途而废的。之后的两个月里,我抢过来家属打游戏的3090显卡,跟着github网站上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复现代码,在获得向勇导师对于研究方向的支持后,以及实验编程Contra老师的表妹的帮助下,就这么创作出来了自己的第一个AI艺术系列作品《飞鸟集》,这是其中我很喜欢的一副作品。
人工智能艺术版《飞鸟集》内页
人工智能艺术版《飞鸟集》内页
Collect
特别欣赏泰戈尔在那些关于飞鸟、花儿、星辰、大海对与自然的描写,
那些短诗像是露珠折射整个世界
,他赞美生命的自由与和谐,充满生机,有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人文之美。我把诗歌中这些优美的句子,直接作为Prompt来生成图像,利用开源方案通过Clip引导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来生成,这项技术也是后来让AI绘画模型得到长足发展的Stable Diffusion的前身。
人工智能艺术版《飞鸟集》内页
人工智能艺术版《飞鸟集》内页
Collect
1842年计算机科学之母艾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在研究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引擎时,提出了“诗意科学”的概念,她设想一台机器除了计算之外还可以用于创作艺术。将近200年后,我们这代人正在见证这件事正在发生。
扩散模型工作的过程,就像是眯起眼睛看世界,再一点点恢复清晰的过程。鸟儿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就这样一点点铺展到面前。尽管到今天为止,AI也一致饱受争议,但必须承认的是第一次画《飞鸟集》的时候,真的带给我巨大的正反馈,一种纯粹的关于美的感受。到今天AI生成图像的推理速度从2021年的几分钟变成了几秒钟,这种拆礼物的快乐变成了摇骰子,我们也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
Clip Guide Diffusion生成步数迭代
Clip Guide Diffusion生成步数迭代
Collect
一直在支撑我做这些复杂实验的动力,是美,我仿佛就要迎来的了参与美、创作美的机会,而审美,会成我为一生的兴趣课题。
感受美的过程,就像在晨雾里辨认远山轮廓——先被整体氛围击中,继而发现松针的颤动,最后突然读懂云雾的留白
。这种混合着直觉与思考的体验,让我在创作时总保持着敬畏之心。每当有新的创作,我小小翼翼的分享给大家时,悄悄观察着受众的反应,直到他们说自己有共鸣,很喜欢的那一刻,这件作品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
而艺术最迷人的,
正是这种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美妙回馈
。真正的创造力从来不是打印机式的复制,
而是像调鸡尾酒——把记忆、情绪和想象倒进摇壶,晃出谁都没想到的惊艳组合
。对于人工智能艺术的这个特殊的新产物,你说它没灵魂吧,那些光影构图分明透着人性温度;你说它是原创吧,又总能在笔触里找到艺术史的基因碎片。从人工智能艺术被我视为一个独立的门类起,便也和其他机械的工作区别开来。
受众喜好选择中排名前30%的作品
受众喜好选择中排名前30%的作品
Collect
人工智能艺术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创作者和观众之间像在玩"你画我猜"。这些作品带着《飞鸟集》的基因,也有人工智能带来的别样感受,于是我们会发现,在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艺术创作和艺术观赏之间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心理学家Tinio提出的"艺术镜像模型"特别能解释这个现象——好比说创作者是从内到外搭积木,而观众是从外到内拆盲盒。
艺术的镜像模型
艺术的镜像模型
Collect
举个例子,当我用AI生成《飞鸟集》作品时,就像先有颗想表达"孤独与希望"的种子(创作动机),然后设计画面里该有星辰还是的群鸟(结构搭建),最后调教出雾霭般的蓝色层次(视觉呈现)。而观众第一眼先被漂亮的蓝色吸引,接着发现云朵拼出的飞鸟形状,最后才感受到那份裹着孤独的希望感受——整个过程就像倒着走了一遍我的创作之路。
人工智能艺术版《飞鸟集》内页
人工智能艺术版《飞鸟集》内页
Collect
这种“照镜子"关系就像在玩一场大型心理测验:有人从绚丽的星云里看出崇高,有人在飞鸟身上读到忧伤。惊喜的是,AI生成过程中那些不受控的“意外瑕疵",反而成了观众自由解读的窗口。机器无心插柳的笔触,确也让作品长出了新的生命。
“让人心情带点压抑,又带点向往。
压抑,孤独,希望!一种虚幻中夹杂着崇高的感觉。
画面给人一种温暖,宁静,自由的而美的感受。
有着对未来的思考,还有一种憧憬。
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有对生命的感慨,淡淡忧伤。
孤独中的希望,神圣中带着恐惧。
感觉神秘的同时充满诡异,挺新鲜的感觉,都喜欢特别是飞鸟自由自在。
给人神秘震撼人心的感觉,又有一种自由感。”
根据这面艺术创作和审美感知之间的镜子,我尝试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审美进行以下三个层次的划分。
第一个层次是对艺术作品表面特征和结构的模仿,对应审美感知中的自动处理阶段;
第二个层次是对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呈现,对应审美感知中的基于记忆的处理阶段;
第三个层次是通过情感表达引起受众的共鸣,对应审美感知中的意义生成、审美判断、审美情感产生阶段。
层次一,对作品表面特征和结构的模仿。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自动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学习和理解艺术的基本要素,例如色彩、形状、纹理等。在此阶段,人工智能主要实现艺术作品的表面特征和结构。与此同时,在审美感知的早期阶段,受众也会首先关注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视觉效果,这个阶段的过程往往是快速且无意识的。
1973 年,人工智能艺术的先驱,英国艺术家哈罗德·科恩 (Harold Cohen) 创建了一个可以自主绘画的机器人ARRON,开始了他和人工智能四十年的合作。科恩将自己和ARRON的关系比作比作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与其工作室助手,时至今日仍然可以用来形容艺术家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关系。哈罗德·科恩认为艺术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感性活动”,他希望 ARRON 能够自主地创造出有意义和有表现力的画作,而不只是模仿或复制现有的图像。科恩和ARRON的作品延续了科恩本人的艺术创作风格,带有抽象绘画形状和线条较为简单几何化的审美特征。
Harold Cohen和ARRON的合作作品
Harold Cohen和ARRON的合作作品
Collect
层次二,对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呈现。人工智能通过对大量艺术作品的学习训练,模仿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进行艺术创作。在审美感知中的基于记忆的处理阶段,受众开始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和背后的信息进行解析,将其与自己的记忆、知识和经验相联系。
早期研究人员基于 DCGAN 的模型生成的水彩风格的风景图像
早期研究人员基于 DCGAN 的模型生成的水彩风格的风景图像
Collect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艺术风格的模拟渐渐变得容易,越来越易获取的AI创作工具让对风格的实现渐渐不再是难题,我们终于也有机会,触碰那些巨匠笔下的世界。
层次三,通过情感表达引起受众的共鸣。人工智能需要创作出具有深刻意义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在此层次中,人工智能不仅要关注形式和结构,还需探讨潜在的主题、情感和哲学观念。与此同时,在审美感知的后期阶段,受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形成对作品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情感。这个阶段的过程涉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意义和情感共鸣的综合体验。
人工智能艺术短片《致亲爱的自己》海报
人工智能艺术短片《致亲爱的自己》海报
Collect
有了这三个层次,我对于人工智能艺术的探索方向也更加明确,这几年里陆续积累了一些AI艺术作品,一直在用研究时期的思考提醒自己,对审美情感的追求是技术迭代始终不会动摇的创作本质。很荣幸能够来到站酷,和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世界如何接受人工智能艺术,并如何与艺术家共生,探讨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里,我们怎么样来表达独属于人类的这份情感。
65
Report
|
30
Share
相关推荐
【2025】创意AI动画合集(一)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梦核短片 | 孤独症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生命起源:水之道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山海志 | 荆目异兽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最新
最新
最新
最新
作品收藏夹
华为丨AI病毒广告《小艺小艺》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给昆仑万维AI音乐软件做的数字人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南天门计划-个人AI原创短剧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集梦怪谈》系列1-8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水墨动物插画日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最新
最新
最新
最新
作品收藏夹
AIGC视频
AIGC视频
AIGC视频
AIGC视频
作品收藏夹
CG
CG
CG
CG
作品收藏夹
文
文
文
文
作品收藏夹
AI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
作品收藏夹
ai
ai
ai
ai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