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2025 —— 从按部就班到本质变化

北京/设计爱好者/250天前/25浏览
设计师的2025 —— 从按部就班到本质变化
写在前面
新的一年,相信年前你已经看到不少总结2024的文章。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穿越几个阶段设计师的直觉,我觉得从今年开始,互联网/设计行业的变化会格外不同。这种不同是实实在在在的:行业竞争(内卷)加剧,公司增长和盈利会越来越困难,研发岗位的定位会越发工具化,离业务越近越受重视,设计的定位和价值也会暂时被蒙上一层阴影。
事实上我身边的设计师(哪怕是大厂的高P),都越发焦虑。从我了解到的行情和身处公司的变化,2024年的设计行业,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线性发展,而是似乎迎来了本质性的变革。过去,我们的惯性习惯认为设计工具会继续升级、流程会继续优化、对业务和用户的,但事实证明,行业的边界正在被打破,规则也在被改写,设计师赖以生存的“护城河”也在被一点点蚕食。
这种变化变得尤为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曾经熟悉的技能、行业规范和职业分工,似乎一下子都变得不那么确定了。对我来说,这不仅是工具的升级换代,而是需要重新思考设计师的角色和价值。
最近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也让我反思和意识到,这场变革早或许已悄悄开始,看似毫无关联的变化,似乎正在汇聚成一股推着所有人前行的浪潮。
1 意识到我们处于历史周期
现在的设计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历史周期。AI的爆发已经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虽然现在很多人还处在观望阶段,但从互联网的发展史来看,每一轮新技术的诞生,都会伴随着大规模的行业洗牌。回顾过去,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如今的AI时代,其实每个阶段都重新定义了设计师的角色:
设计师的2025 —— 从按部就班到本质变化
Collect
  • PC互联网时期(1990-1999)
     —— 设计师?不存在的,程序员兼职搞定网页
  • 互联网发展期(2000-2009)
     —— 美工登场,负责视觉美化,开始有了专门的设计岗位
  • 移动互联网时期(2010-2019)
     —— UI设计师成为香饽饽,界面美观度和用户体验成为主战场
  • 大平台生态期(2018-至今)
     —— UX体验设计成了主流,设计师被要求从用户视角出发,解决更复杂的交互问题
  • AI驱动的新物种时代(2020-未来)
     —— 设计师的职能被AI重新定义,工具变得越来越“聪明”,但如何让自己更值钱成了新挑战
过去,设计师的角色是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逐步进化的,而AI时代的到来,不再是“慢慢变化”,而是“突然袭来”。在我看来,这不仅意味着技能的迭代,更意味着思维模式的转变——
设计师不能只关注好不好看,而要开始考虑,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提升业务指标。
2 意识到工作环境导致的思维固化
过去十年,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给了设计师们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政策红利、资本涌入、业务飞速增长,让许多设计师在这股浪潮中顺势而为,觉得自己在公司里干得不错,职业发展也很顺利,相应的也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但在现在看来,这种稳定的环境也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能力错觉”,总觉得自己挺厉害,其实只是因为:
  • 熟悉的业务环境
     —— 在一个领域待久了,自然熟悉业务、用户、流程,离开这个环境可能就“水土不服”
  • 固定的合作模式
     —— 团队之间默契配合,减少了很多磨合成本,但如果换个团队,可能就会发现“全都是坑”
  • 业务增长带来的错觉
     —— 业绩好了,大家都觉得自己干得不错,殊不知这可能只是大环境好,而不是个人能力强
设计师的2025 —— 从按部就班到本质变化
Collect
这种惯性思维,导致很多人在面对行业变化时,反应总是慢半拍。等到环境发生变化,业务下滑,才意识到自己的“护城河”其实只是业务红利,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扎实。
3 意识到AI引发的职能边界正在模糊
过去,设计和技术之间的分工泾渭分明,设计师管好“颜值”,工程师管好“代码”,产品经理则负责“协调”。但AI的出现,正在模糊这些边界,甚至在某些场景下,完全打破壁垒。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只要你有想法,AI就能帮你实现。设计师可以写代码,工程师可以搞定界面,产品经理可以做出高保真的交互。大家的护城河,其实正在被AI一点点填平,很多曾经以为是独有的技能,正在变得“人人都能做”。这种变化让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
  1. 设计师的职责已经发生变化
     —— 以前是追求用户体验,现在要站在业务的角度思考设计价值
  2. 能力的边界正在拓展
     —— 设计师不再只是视觉上的专家,而需要具备更综合的商业思维
  3. 企业对设计的要求在提高
     —— 设计不再只是“好看”,而是能否提高转化率、带来直接的业务收益
设计师的2025 —— 从按部就班到本质变化
Collect
其实不仅仅是设计职能,越来越多的岗位都会要求跟业务绑定的更紧密。 所有职能也不只盯自己门前的一门三分地,搞设计细节/搞专业,而要放在设计业务思考上,真实的提升业务数据。
所以意识到我们正处于AI在应用层变革的前夜,意识到以往工作模式对自己思维的固化,意识到AI引发的职能边界的模式,是有效面对接下来2025的前提条件。那面对市场环境不景气,业务的业绩收缩,连带的设计的机会变少,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从UX到产品设计
其实你从各大公司的招聘JD中就能看出端倪,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岗位要求上开始调整设计师的定位。以前对用户流程负责的“UX体验设计师”,定义也在慢慢变化,现在需要你真正去做业务,改成了“产品设计师”。这不仅仅是title的变化,而是企业对设计师期待的彻底转变。从用户体验到业务设计,意味着什么?
  • 过去,体验设计关注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现在,企业更关注“以利润为中心”。
  • 设计师这股岗位不再是单纯的成本,而要成为业务的驱动力,为公司带来可衡量的价值。
  • 设计师需要跳出自己的“设计细节”,站在更高的维度,关注业务的增长逻辑
我认为未来的设计师,必须学会:
从视觉美感到业务增长的思维转变
 —— 设计要服务于增长目标,而不仅仅是好看
掌握跨职能沟通的能力
 —— 设计师要学会和产品、运营、技术深度协作,找到设计对业务的切入点
懂数据、会复盘,能拿结果
 —— 设计的影响力最终要落实到数据,而不是停留在视觉呈现
设计师的2025 —— 从按部就班到本质变化
Collect
设计的未来:拥抱变化,而不是恐惧变化
过去这一年,AI技术的迅猛发展、角色的转型、边界的模糊化,确实让人焦虑。特别是身边很多身在大厂的,资深的设计师都在在焦虑。但我认为焦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顾以往,就像数码相机的出现,代替了照片冲洗工,电脑带来的信息化,代替了售票员/打字员/播音员。接下来AI带来的智能化,会代替外卖员/滴滴司机/翻译一样,今天的互联网重要职能,比如产品经理、 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技术人员,终将也会被AI 所取代。但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让一些职业消失,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工作⻆色。
相信设计的未来依然光明,但前提是,你愿意改变。2025一起加油!
设计师的2025 —— 从按部就班到本质变化
Collect
1
Report
|
1
Share
相关推荐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电影海报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唐宋传奇集》系列插图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2025】创意AI动画合集(一)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一大波可爱小动物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