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双十一大促期间,我负责公司摄影板块的管理与统筹,核心任务是10天完成 12 款产品的拍摄项目。这一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整个项目最后已提前2天结束的结果,超预期完成。
趁着春节有时间,我梳理了项目成果和知识体系,现在发出来跟大家分享讨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给出指导。

这次项目其实我们提前2天就完成了。但考虑到后续图片可能需要修改,我有意延后1天,确认无误后才向副总裁交付结果。
我们在做项目管理的时候,追求完美是好事,但不能让过度追求细节从而影响了项目进度。我们要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时间。
打个比方,公司6月18号前要交付摄影图片,但是为了扣细节,6月19号才把图片交付给公司。这个时候哪怕你做的图片再怎么厉害,价值都不大了,因为过了时效性,会影响公司运营去销售产品,影响整个工作链的运作。
所以说我们在做项目管理时,最好应当以
“先完成,再完美”
的原则去做事情。先把该拍的东西拍完,有能用的东西。在还有时间的情况下,再去优化画面。
在项目开始之前,跟部门总监或者VP做好充分的沟通,明确好这次摄影项目的
具体目标、工作预期、项目关键人员和具体的时间节点。
只有明白了这些内容,才能做好下面的工作,要不然会出现做到一半,发现工作结果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这就很尴尬了。
在拍摄前我会对拍摄方案进行一次深入的分析,判断哪些可以执行,哪些执行有难度,然后给出配套的修改意见,确保这份拍摄方案能够正常落地。
在拍摄方案做好后,我会把它们
按照某种逻辑进行统一的划分
(例如:白底图、场景图、主KV、金属材料、哑光材料、同种光线等等),然后把工作分配出去。
在进行这种高强度拍摄的时候,对工作内容进行
“批处理”
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它能够显著提高效率。

这个工作技巧源于2018年我看过的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这些内容我受用至今。
给项目做好优先级排序,跟相关人员沟通好哪些项目重要,哪些项目不那么重要。然后根据项目重要程度和拍摄难度去进行整体排期。(例如:S级、A级、B级、C级。S级优先级最高,优先拍它。)
另外有个小技巧,
在平常拍摄的时候,多留意自己的拍摄时间,尽量把它数据化。
这样一来,别人问你多久能拍完这个项目的时候,你就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准确的时间节点,方便大家推进工作。(例如我拍一张主kv,平均90分钟/张,场景图平均34分钟/张。)
我也让团队成员统计不同内容的拍摄时间。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一个数据详细的数据库,
用来判断工作效率和其他问题非常好用。
举个例子,我10月1日的时候硬拉160kg做组,每组5次。到10月10日我再次练习硬拉到时候,我增加5kg的总重量,去做第一组的训练。有意识的增加自己的训练强度,进行刻意练习。
根据“渐进超负荷”的训练原理,只要我慢慢的增加训练强度和总容量,我就会越来越强。
建立数据库,能够直观的看到你的个人变化。
制定好详细的拍摄计划,然后明确到人。我的做法是把具体的拍摄内容截图,整理好,然后发到项目群里,@相应的工作人员,并且给出明确的时间节点。一目了然,没有废话。
我会定期去了解项目的进展,推进情况。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推进。
在拍摄前期我会让同事把视觉方案做具体,确定好大方向和具体的创意,然后交付给总监审核。确认无误后按照方案执行拍摄。
在拍摄期间难免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道具太大,放在画面里比例不对;或者样品不足,需要重新调样等等。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其他材料去进行拍摄,灵活变动。
(其实这个做法还不算好,后来我又把工作流程做了优化,建议领导重新开启视觉项目评审会,把相关人员都叫到会议室里一起开会,把问题提前暴露,提前做好准备,判断可行性,让大家画面对最终效果有个明确的共识。
不要在拍摄期间再花大量的时间去修改拍摄方向、找样品、找道具等等。这很消耗人,消耗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非常影响工作效率,沟通成本很高。)

花絮,公司道具库。为了解决找道具困难的问题,我们拍摄组对所有的摄影道具和器材都进行了“批处理”整理。
对上要跟领导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汇报项目进展、问题和需要的资源。跟平级部门和同事沟通要主动,一起解决问题。对下属要帮ta明确好工作要求和目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我的做法是,在完成一些关键任务是,给领导发一个信息,说我们做完了某某项目,现在准备开始某某项目,预计多久做完,好让领导有个明确的预期。
下属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找样品太久了,拍摄时间延长,我会把他的一部分工作分过来,然后一起拍摄。后面再去优化工作流程,尽量确保类似的问题不要再发生。
在工作的时候,建议跟别人沟通时遵循:
清晰、具体
的原则。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让对方听明白。遇到非专业人士,应尽量选择简单直白的内容来交流,避免信息传递有误,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可以选择使用“金字塔原理”去进行沟通——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告诉别人一个明确的结论,然后“1、2、3、4......”这样去分点讲解,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让别人看明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管理项目时可以根据同事的能力,进行一些工作上的授权,让他去分担你的压力,让你有更多精力去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对任务进行优先级排序,运用四象限工作法,将任务分为:
项目结束后,运用 Kiss 复盘法对项目进行全面复盘。即保持(Keep)做得好的地方,改进(Improve)不足之处,开始(Start)尝试新的方法,停止(Stop)无效的做法。
在项目过程中,要提前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样品因为物流问题,可能影响到正常拍摄,就要提前准备备选方案。
要做好项目管理,
需要对公司流程、产品内容、业务细节、同事的工作习惯、甚至是供应商的做事方式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这非一日之功,需要常年累积的观察和判断。
只有对这些内容非常了解,才能在决策时快速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另外有个小心得,
多跟其他岗位的同事讨论工作内容,
多问问对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你知道别人的决策思路后,就可以跟对方快速达成共识。
举个例子,某新同事的视觉方案存在明显错误,把冬季产品放到夏季产品里去做搭配,这会让顾客产生疑惑。这个时候因为我以前跟运营聊过天,懂一些产品知识,所以能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避免了一场销售事故。
牵头做事,承担责任。不要害怕失败,把失败当进步方向。
这个是我这几年来体会最深的感悟。
作为项目负责人,要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问题不抱怨、不甩锅、不口嗨,把它们转化成自我投入,努力去解决,你会感觉自己进步飞快。做正确的事情,会让你感到能量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