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工作上有不少地方,都使用了建模渲染去制作,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产品,感觉使用建模确实能提高不少效率,可以避免多角度的重复修图!在遇见那种透明的玻璃塑料的质感产品,使用建模渲染和摄影实拍相比较,感觉建模渲染的更加干净通透,质感更好!但是在制作复杂结构产品的时候,还是感觉摄影实拍来得比较快,建模渲染可能要一天多的活,换成实拍加修图,一天时间都用不到就能搞定!
整个公司的设计都在模仿我自己做的图,对我来说也不知道是悲还是喜,在公司里设计这块我已经没有人可以请教了,也没有相关的设计反馈回来,我连继续优化的方向都没有,在我这里就是,今天这个产品做一版,过两天那个产品再做一版!感觉自己每往上走一步都很艰难,我甚至都想转岗去做运营了。再一个就是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没有一个评判标准,也没有业绩和目标考核,我做的工作完全都是凭着自己的责任心,这里优化搞一下,哪里再细化一下,到头来发觉最后都是在自己在感动自己而已,苦劳根本不能算是功劳!这其实是一个挺悲哀的事!
总的来说今年在工作上的收获感觉甚少,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是,这一年我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开始分享和记录一些我的故事和想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迫使我一直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复盘和反思,更多的开始看清自我,逐渐想明白和看清了一些事,意识到要多为自己而活,少为别人瞎操心!在一直忙碌的时候,也要抽出时间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世界的变化,想想自己的初心!
当下基本处于搬砖状态,主要从事执行和修改优化工作。
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常常被要求又快又好。这对于设计工作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矛盾。想要做得好,必然需要花费时间和更多精力,但在电商时代,又要求高效率,所以留给设计的时间并不多。想要做得精致完美,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又快又好的需求呢?
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还真有,那就是使用模板。直接套用现成的模板,可以快速实现又快又好。这也正是许多美工苦恼的原因之一,感觉整天的工作就是套版,高度重复机械化。目前自己也已将常用的风格模块做成模板,虽然在排版时能提高一些效率,但很快就会发现,在竞争激烈的电商时代,差异化同样非常重要。模板的局限性很快就凸显出来,过于雷同会导致视觉疲劳。所以还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收集新的风格进行制作。
还能在其他地方提高效率吗?有,在产品修图方面。以前都是直接在原摄影基础上修图,产品换个角度就得修一次。自从使用 C4D 建模渲染后,对于一些结构简单的产品,建模渲染有时确实比摄影拍照后修图方便得多。当然,也不是说所有产品都是建模渲染就快,某些结构复杂的产品还是摄影拍图来得快。总之,使用 C4D 建模渲染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习建模渲染的时间成本,这也是一个隐形的沉没成本,老板是不会为你的学习过程的时间成本买单的。
还能在其他地方提高效率吗?还真有,使用人工智能 AI。目前被吹得最厉害的是 MJ 和 SD,培训机构都吹嘘 3 秒钟就能自动生成一张设计图。事实上,还是要靠输入很多关键词并多次进行测试随机组合来生成。我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用它来生成一些特定素材,可以节省时间,不用再去各大网站到处翻素材下载了。
另外,图片放大清晰功能也不错,有时只能找到一些模糊的小图素材,直接让 AI 技术进行放大清晰处理,也节省了到处翻素材的时间。目前来看,MJ 和 SD 在精细化定制设计这块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最后的出图效果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训练好的模型。
最后,再讲一个非常悲伤的事实,你以为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可以涨工资了吗?然而并没有。区别仅仅在于你明天可以搬更多的砖了而已。
关注过一个做渔具的老美工,威海某品牌的渔具,在渔具业内还是比较有名的了。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整体的设计细节还是比较少,在产品的精修上也是比较粗糙的那种,杂光划痕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在这种做品牌的设计里,应该算是比较糙的设计了。他自己也解释过,他们内部美工也自己讨论过这个问题,说别家都是精修或者使用建模渲染,都是很有质感的设计,他们也可以不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美工面临的问题是上面只给两天的制作时间,你像一个鱼竿一个渔轮这些,两天的时间就要做一个很精美的出来,确实是很难的,时间实在是有限,所以他的作品一直都是徘徊在这个水平之间,基本上就是被限制在这个阶段了。这其实也是大部分美工的困境,被环境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怎么去突破这个环境的限制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我认为这个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的精力实在是有限,品牌设计完全是集合了一个调查分析,文案策划,设计执行,营销推广的一系列了,作为个人来说,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一人多职,也是效率很低的一种方式。再一个能被做成品牌的毕竟还是少数,这种香饽饽还真不是每个人过来都可以啃一口的,难度还是挺高的。
出图又要快,质量又要好,这确实是一个挺难的问题!如果在加上一个需要差异化的前提,确实是难上加难!套模板确实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提高出图的速度,但在差异化的设计上又有点自相矛盾!很多时候最终都是妥协在规定出图的预定时间里了!
做美工为什么会觉得越干越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一直在做一个没有复利的重复工作,今天出一套图,得了做一套图的钱,然后就再也没有了!不管这个产品因为这套图带来的多大销量,获得了多大的收益,都和你没有关系了!甚至就是你到最后都不知道这套图到底是什么地方触动了买家的购买欲,到底是哪一个卖点才是最打动人心的,这些你都无法知道,任何的反馈都没有获得,你只是在运营的要求下,重复的做了一套又一套的图,运营到了月底一算提成美滋滋,而你一直在用自己的时间苦呵呵的去换钱而已!
很多工作的本质都是解决问题!就像有人认为设计就是帮人解决问题!
做美工很多时候也是在帮运营解决视觉传达的问题,不管运营要求什么样的视觉效果,你都要能做出来!无论是简单的平面排版,还是复杂的三维效果,运营顺便扔一个别人家的设计图片过来,你都能1比1的复制出来,甚至还比人家做的更好,这才是运营想要你去解决的问题!
所以,尽量的向头部同行商家的视觉效果看齐,别人能做出来的你也能做出来,这才是你的立足之本!
有一次老板召集我们所有的美工开会,老板问我们美工在作图方面上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当时还是属于美工组对接整个运营的情况,每个运营的要求和风格都不一样,美工组又有新人来,很多时候是被搞得一头蒙,同样的风格在这个运营这里能过稿,换个运营可能就要被打回来修改重做!整个组的效率大打折扣!于是我提的意见是运营尽量能提供几张他们想要的参考图片,在提交文案的时候,尽量写清楚他们想要的效果!方便美工们找准方向,少做无用功!
但是,我忽略了屁股的位置决定了你的看问题的这个角度!老板想的问题角度和你看问题的角度根本不一样!我是真心想减少一些,美工和运营双方双方因为需求不明确的问题,而导致无效的来回修改,没想到老板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出解决问题的人!他让我们运营去挖一个更牛逼的美工回来!这事对我触动很大!
一个是解决问题要找对和问题相关的人,我在会上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美工和运营流程对接上的问题,我们美工和运营双方才是问题的关键,和老板无关,把这问题抛给老板,他可能会认为是你的能力有问题!再一个是,我发觉老板对我应该是有所不满的!可能早就有换掉我的想法了!
最大的感悟就是这个世界真的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直接解决掉提出问题的那个人就可以了!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工作中尝试过使用AI去合成电商场景,简单的场景再配上简单的产品才是绝配,容易出效果,但是遇见复杂的场景和复杂的产品,魔法就不灵了!也尝试过使用AI去修产品图,这个真的是一言难尽,有太多的不可控了,某些局部可以,某些局部不行,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结构,你得使用拼凑大法,东扣一点西扣一点去拼凑,总的来说就是拍摄原图的效果越完美,出图效果就越好,但这也是一个互相矛盾的问题,拍的很完美我还去修它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