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表示,新操作系统带来了自 macOS 10 推出以来最大的设计变革,更新了 Safari 浏览器,优化了信息、地图和隐私保护等功能,带回了经典的开机提示音……macOS Big Sur 借鉴了 Apple iOS 的许多元素,在控制中心中可以更改屏幕亮度、在通知中心中设置相关通知分组。应用的窗口都变成了大圆角,应用图标也统一成圆角矩形,进行了整体更新升级,与整个 Apple 生态系统的风格变得更统一,同时也保留了 Mac 的鲜明特色。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Progress: NaN%
Playback Rate
1.00x
左:新 icon(Big Sur),右:旧 icon(Catalina)
Collect
从 macOS Big Sur 系统的发布测试版本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争议。关于图标,大量的反馈是太丑了。作为设计师,也不是很理解这种生硬的深色投影。
macOS 系统图标新旧对比
Collect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Time 0:00
Progress: NaN%
Playback Rate
1.00x
这些争议引起了对 Big Sur 系统图标进行优化的风潮,期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来自 Vikiiing 的作品,他使用了 C4D 的三维技巧对系统图标进行了重新设计。
Collect
Collect
Collect
Collect
Collect
Collect
Collect
Vikiiing 的 3D Big Sur 图标作品(www.dribbble.com/Vikiiing)
Collect
这一组 3D 图标作品配色明亮、质感细腻、过渡自然,使用三维技巧使其光影和细节的表现更加丰富。
Vikiiing 的作品和 Big Sur 的对比
Collect
新拟态风格的崛起
无论是苹果官方的这套图标还是 Vikiiing 设计的这组 3D 图标,你都可以将其归类于一种叫做「新拟态」的设计风格,「新拟态」在设计媒体上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大多数人对这种风格持有否定的态度。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批评,主要是因为早期的实验性作品过于关注设计的差异性,不考虑实际的可用性。但是,如果你跳脱出目前看到的「新拟态」实践作品(通常是由专注形式主义而非可用性的设计师创作的作品),去关注「新拟态」的基本概念,会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相当令人兴奋的东西,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很多都还没有完全被实现。
照片应用的图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保持它的辨识度,设计几乎没有改变,但为了使其与整体的「新拟态」风格和谐,将一些阴影和外发光效果应用到了底部矩形图层样式上。这增加了图标的复杂性,却没有将该图标与整套图标成功融合。APP Store (苹果应用商店)的图标比照片应用的图标稍微好一些,但原理是一样的,即把一个二维线状抽象图形强硬的变成了三维样式(直接增加光照和投影使其立体)。如果想让这样的抽象图形与整套图标更加统一,就需要进行更深刻的反思,思考如果更好的将抽象图形转化为「新拟态」风格,消除用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