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该怎么办?

Recommanded by editor
上海/设计爱好者/2年前/1638浏览
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该怎么办?Recommanded by editor

今天我很有幸,拿到了阿里的“通义千问”的测试邀请码。我突发奇想,想用人工智能优化写一篇相关设计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文章。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这段时间人工智能比较火热,于是我也尝试结合着人工智能进行了一些作品集的设计案例。并且也尝试产出了一些相关的视频:

而今天,我很有幸拿到了阿里的“通义千问”的测试邀请码。

于是我突发奇想,想用人工智能优化写一篇相关设计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文章。

最一开始,我只是希望他优化一下我的文案:

结果没想到,人工智能在我文案的基础上,进行了“自由发挥”:

虽然里面有一些内容不是我想要的,但他的回答很有趣,于是我决定,全程用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写一篇文章,帮助设计师们更好的理解,我们在这个人工智能来临的时代,应该如何更好的与时代相处。

面对人工智能,设计师到底应该缴械投降,还是应该学习和使用?

这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有些人认为,在人工智能面前,设计师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设计,把重点放在创意和想象力上。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只是设计师的工具之一,设计师应该学习和使用人工智能,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概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年轻男孩的Q版公仔,希望它看起来像奇异博士。我们可以用midjourney尝试不同的文案长度,并比较不同文案长度的效果。

从结果来看,如果我们提供的关键词越具体、越详细,生成的图片就越容易符合我们的期望,反之,那么人工智能对于你的需求也是无能为力的。

这是因为更详细的关键词能够提供更多的限制和指导,让生成模型更加明确地知道应该生成怎样的图片。相反,如果我们提供的关键词过于笼统或抽象,生成的结果就会更加随机或者不可预测。

所以核心问题在于:想要人工智能有效的进行工作,那么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给予他“明确的需求”——但这对于人类而言,这似乎是个难题。

举个例子:我们让人工智能绘图的过程,很像老板给我们提需求,老板无法描述详细自己想要的画面,而这则让我们设计师们感觉很困扰:

而如今,这种困扰映射到了设计师和AI之间——只不过,如果人工智能没法理解我们的意图,那么崩溃的变成了我们设计师。

所以,如果我们稍微琢磨下就会发现: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midjourney的教程,教你如何用指令,如何用描述词、如何有效喂图。而这些教程的本质,就是让设计师学习如何“正确的描述需求”。

所以,在不能明确需求的情况下,作为专业设计师,我们也只能设计出了这样的LOGO:

那么人工智能能不能在这种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完成设计?显然不能。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帮助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增强对业务需求的理解,并开发更具体和明确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但是,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也无法有效工作,因为至少目前他只是一个执行工具,而不是创意工具。

所以本质上,时代的确变了,问题依然没有变,并且更加凸显:


想一下,如果你设计的时候是“先做做看”,然后关注拼凑素材之后是否美观,那么人工智能会替代你——因为你没有想法,自然无法将你的想法给人工智能帮你做出优秀的设计。

所以作为设计师,至少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思考是提问的前提,没有思考就没有“提问”。


但对于人类的发展而言,提问更为重要!

“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有人思考这个问题,于是物理学进入了经典力学时代。


“水壶盖子为什么会被顶起?”——有人思考这个问题,于是人类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所以“提问”和“回答”哪个更难?当然是提问!


以往的时代,我们更多的做的是“回答(完成需求)”和“解决问题(完成漂亮的图)”——但这件事未来AI会做的更好。


所以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我们需要学会“思考(想法和创意)”和“提问(描述需求)”。

网上有很多midjourney的关键词生成工具,我们随便找了其中一个进行分析:

如果使用过这些关键词工具就会发现:所谓的“魔法”没有那么神奇,关键词无非就是那么几个维度:主体描述、场景描述、风格描述、视角描述、属性描述以及一些常见指令。


那么如果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一下,大概就是这样:


思维导图其实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外在体现,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思维导图没用?那是因为你的大脑还没有切换成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最大的用途就是:能够将你混沌的思路梳理出逻辑,而需求有逻辑之后,才是人工智能能够理解的。


所以,也许你觉得结构化思维很简单,但未来,他对你的帮助会是巨大的,越早接触,对你而言越有帮助。

当下这个时间点去讲体验生活,的确有一些不太合时宜。


但是对于设计师,这又是必要的——因为没有生活,那么就没有体验,自然更不用提创意。

如果你天天996,没时间体验生活,那么在未来,你将会遇到严峻的挑战——从美工时代进入到创意时代,最大的卡点会是你对与生活的体验。


举个例子,我们让AI绘画绘制一个外星人,那么绘制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

仔细看我们就会发现,哪怕再“不像个正常人”,但是外星人依然会保有生物的特征。


如果你让他设计一个完全没有生物特征的外星人,那么midjourney也做不到——因为他的逻辑是先学习,再模仿,最后作图。


所以,如果我们人类不告诉他“不像生物的外星人”是怎样的,他给到你的结果,依然是会让你非常失望的:

因为所谓创意,本质上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再加工”,我们的创意突破不了我们对于周边世界的认知——我们没见过的东西,是不会出现在我们脑海里,更不可能成为我们的创意。


所以,996不是福报,他正在剥夺你在下一个时代工作和生存的权利。


所以,去旅游吧!去看电影吧!去看看身边的世界!只有你看过那些大千世界里有趣的东西,你才会有创意和想法!

关于这个讨论的结果,我觉得人工智能的答案,可能更有说服力:

顺便,一个小畅想:当我们能比老板更好的描述需求,知道如何让人工智能帮助我们达成目标,那么也许会被淘汰的就会变成......

17
Report
|
33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宇宙波 x 七夕新传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马到成功》2026马年IP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ai绘画
ai绘画
ai绘画
ai绘画
作品收藏夹
AI绘画教程
AI绘画教程
AI绘画教程
AI绘画教程
作品收藏夹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