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记 | 重新认识奈良美智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设计爱好者/2年前/1820浏览
人物记 | 重新认识奈良美智Recommanded by editor
Carothu

重新认识奈良美智 | 从房子到房子,回到童年的小屋!






————


2019年10月7日,苏富比香港举行的“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一张涂鸦后的100元港币拍卖出45万港元的天价。







看似“荒唐”的一幕,在当时被各大媒体疯转,奈良美智,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之而来的是质疑、嘲讽、不理解。“小孩子也能模仿着画出来的作品”,但这些表面的东西只是奈良美智想要表达的冰山一角,本期我们来聊一聊奈良美智,就像他的自传那句:“读了这本书,能对我有多一点点了解就好了”。


————






















序>.

/

{苹果少年

沉浸在一个人的

孤独世界}.




1959年12月5日,奈良美智出生于青森县弘前市,一个盛产苹果与樱花的城市,有着“樱花与苹果之城”的美誉。



相比于东京,家乡的基础设施显得匮乏,不仅大型建筑少,洗衣机、电视这些电器普及的也很迟,邻居中也没有年纪相仿的玩伴,幼年时期独自在家看绘本、养乌龟、和猫玩耍、看邻居家养的羊,因此养成了与自己对话,与动物对话的习惯。







在家乡,树叶一到冬天就掉光了,大雪过后呈现出漫无边际的白色光景,那空无一物的白色覆盖的世界让奈良美智心生爱怜,成了他想象力的源泉,作品中荒芜的背景,也与家乡的风景有关。





▲“GIRL IN A BOX” | 2001年



步入70年代,随着大阪世博会的到来,日本加速城市化发展,高楼与大型建筑不断增多。家乡的草原、羊、小学、苹果树,与奈良美智的童年一起消失了。















壹>.

/

{初识艺术

踏入美术行业的

契机}.










北国的冬天经常会遇到暴风雪,因而无法外出,奈良美智便一个人沉浸在绘画里。如果出生在南国,或许就不会待在家里画画,奈良美智面对窗外未知的世界,心里渴望着到外面的世界进行冒险,这种想象,或许正在拉开自己内心世界无边旅行的序幕吧。



1975年,录音和播放技术的进步,摇滚乐开始朝着多样化发展。年轻人的音乐逐渐大众化、商业化。






奈良美智拿着国中时期死缠烂打拜托父母买给自己的卡带收音机,听着深夜广播里播出的美国和英国的摇滚乐,小小的扩音器里传来旧金山湾区等风格的音乐,让奈良美智十分兴奋,随后便买来唱片来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正值越南战争时期,反战思想的音乐、文学传到日本,反战摇滚与战争摄影集让奈良美智的视觉听觉受到双重刺激,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真实感”。



高中时期结识了摇滚咖啡馆的一众朋友,每日沉迷于其中。突然有一天常客送来一本《万铁五郎 熊谷守一》的画册集,为奈良美智带来一种新的享受——不同于摇滚乐的情感享受。










高三暑假,奈良美智来到东京文科升学考试补习班学习,大都市带来的吸引力让他感到十分兴奋,因为可以去看现场演出,还可以去唱片店和咖啡馆。



相比于家乡的空旷,城市显得过于热闹与复杂,冷静过后,奈良美智发觉:“身边的事物越丰富,那些原本能看见的不可见之物越是不断地减少。”



后来偶然被一名与自己气质相仿的学生搭话,购买了艺术大学入学考试的裸体写生课(一开始单纯想看裸体模特), 脱光衣服的中年模特对奈良美智的幻想造成了强烈打击,因此冷静投入到绘画当中。画作深受老师表扬,奈良美智的脑海里萌生出“比起考普通大学,考美术大学更容易合格”的想法。












于是,奈良美智在高三冬季参加了美术大学的补习班。作为油画初学者,为了考试,选择自己擅长的裸体写生为考题的雕塑专业,没想到考试竟然合格了。



在认真思考后,奈良美智觉得自己喜欢的是画画而不是雕塑,便决定复读。他搬到东京的一间小公寓里,一边听唱片一边画画,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备考生活。



一年后,奈良美智考入武藏野美术大学,师从他喜爱的画家麻生三郎,这也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贰>.

/

{留学萌芽

二十岁

欧洲之旅}.




比奈良美智高两个年级的前辈,有过欧洲旅行的经历。在交谈中,奈良美智被前辈描述的欧洲经历所吸引,随后在大一寒假动身前往欧洲旅行。



在美术馆看到曾在教科书上见过的作品,沉浸于看到原作的感动,这份感动源于:自己意识到日本还在靠着出版物观摩与学习这些艺术作品,而在欧洲是被这些艺术作品所包围的,这些深深根扎于生活的东西,让我感受到极为强大的力量。










在欧洲青年旅馆,与各国旅行者讨论音乐、电影、书籍时,尽管存在言语沟通的障碍,仍会有种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的投契之感。这让奈良美智找到了绘画的方向: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表现,描绘出自己对生活与世界的感觉。



对于奈良美智而言,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真实感不在于美术,而是存在于摇滚、民谣、文学、电影中,存在于拥有共同语言的亚文化里,这是他们那一代的价值观。



这趟欧洲之旅花光了第二年的学费,奈良美智不得不从武藏野美术大学退学,并着手准备报考公立艺术大学。随后他考入爱知县立艺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美术预备校当讲师。



身份由学生变成老师,看到这些朝着美术大学而努力的学生,奈良美智觉得自己有必要再一次投入到学习之中。对于奈良美智而言,他所期待的学习并不是好好听课、记笔记,而是更为严肃、认真地思考艺术,于是他选择了西德的学校。
















叁>.

/

{留学之旅

在德国生活的

十二年}.




1988年,奈良美智入学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在德国语言不通,奈良美智便把画作当成沟通的桥梁,让身边的人留意他的存在。









1994年,奈良美智告别学生时代。科隆画廊的推荐,留德签证被批准,奈良美智以艺术家的身份在画廊为他准备的工作室创作——连浴室都没有的废弃工厂。



20世纪90年代后期,奈良美智开始得到艺术界的认可,生活得以保障。白天他会骑着自行车飞驰在科隆的街道上,去画廊街游览一番,再去咖啡馆喝杯咖啡小憩,然后在傍晚开始创作,这就是在科隆的日常。








1995年,奈良美智首次在东京举办个展“很深很深的水坑”,随后在洛杉矶美术馆展出。1997年,日本角川书店联系奈良美智出版画册,于是奈良美智便联系爱知大学的学弟山本诚操刀书籍设计,邀请吉本芭娜娜作书腰文案。









后来奈良美智与吉本芭娜娜合作出版《雏菊的人生》、《阿根廷婆婆》,很多人也是通过吉本芭娜娜的作品认识了奈良美智。2000年,奈良美智回到日本,结束长达12年的德国生活。















肆>.

/

{回归

从空房间

重新开始}.










打开瓦楞纸箱的话,


打包时的空气就跑出来了。


当时被打包起来的物品们,


就像停止的时钟再度走动一样,


在这里重新呼吸。


这个时候,变得乱七八糟的我,


也跟着开始呼吸。



——奈良美智 | 2000年10月27日






2001年,回到日本的第二年,奈良美智在横滨市美术馆举办个展,随后在日本有了知名度,各界展览的邀请接踵而至。奈良美智不想面对这些事情,转而与其他画家共同创作。协同创作减轻了个人负担,同时可以体验到与别人一同创作的快乐。

















2006年,奈良美智筹备许久的“A to Z”展在家乡弘前市举办。展厅内搭建了26个奇特的小房间,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奈良小镇,每个小房间都有特定的主题与作品。








2007年,奈良美智觉得有必要独立思考,却又感到毫无头绪,突然想到信乐“陶艺之森”驻留项目的邀请,便想着去试试看。这也开启了他立体化作品的创作之路。


奈良美智作为唯一一位非陶艺专业的艺术家,与周围陶艺大师学习制陶,除此之外还学习陶艺历史。一开始只是抱着调节精神的心态,到后来逐渐找到自己想做的,开始着手于大型雕塑作品。与“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加速了奈良美智“想要一个人前进”的想法。



















伍>.

/

{转折

东日本大地震

带来的人生思考}.





“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我的内心深处发生了改变,就像那时大多数日本人一样,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奈良美智 | 始于空无一物的世界》




大地震之后,奈良美智无心绘画,他开始思考:作为一个人,我究竟能做什么?随后便决定参加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的驻留项目,与雕塑四年级的学生共度了半年的创作时光。来回切换了数次的“学生时代”,塑造了能够独立思考行动的奈良美智。



在福岛市体育馆研习会上,看完人们留存的、充满回忆的家庭照片与影像,听完人们讲述失去的悲伤,奈良美智的作品悄然发生转变。












奈良美智希望抚平地震对人的心理与身体造成的伤害,他笔下的小女孩不再用之前的单色平涂,而是用柔和的多色渐变描绘,暗示小女孩在地震后不断治愈的过程。她的眼睛少了叛逆与挑衅,多了一些忧郁与柔和,看来奈良美智笔下的小女孩也长大了。


























陆>.

/

{是什么

影响了奈良美智的

绘画风格}.










小学五年级的奈良美智,正赶上制作手工收音机的浪潮。他戴着自己制作的第一个矿石收音机“遇见”深夜广播,面向青年的音乐与观众留言深深吸引了他,从那以后便在电台节目里了解最新的音乐资讯。










奈良美智的童年没有博物馆,唱片专辑的封面成了他接触艺术的主要途径。不懂英文就查阅字典想象歌词,或看唱片封面想象歌曲内容,这培养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奈良美智最初听民谣,中学时代喜欢上尼尔·扬(Neil Young),便对白人根源音乐产生兴趣。高中时期听雷蒙斯(Ramones),接着是六七十年代的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随后也喜欢上了冲撞乐队(The Clash)。那时虽然没什么钱,但也全部倾注在了看live house和买唱片当中,音乐与奈良美智的青春期真实地连接在一起。








奈良美智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音响的音量开到最大,隔绝与外界的联系,身体随着歌声摇摆,然后进入某种情绪之中,这就是他最好的创作状态。



对于奈良美智而言,创作的参考物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参考。音乐的影响,使奈良美智的作品看上去天真、直接,甚至是简单,而朋克摇滚与亚文化,则让他的作品充满叛逆的感觉。




























柒>.

/

{为什么

要画这个样子的

小女孩}.






在纪录片《奈良美智和他的旅行记录》中,有人问起奈良美智为何画这个样子的小女孩,为何她的眼睛长这样?他回答到:“我也不知道,最后就变成这样的了。如果我有意识地作画,我画的人物就会漂亮多了,但由于无意识,所以这些人物可能会很真实,真实的东西不需要理由。”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牵强,不过,对于这个具有奈良标志性的小女孩形象,显然是成功的。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加上愤世嫉俗的表情,强烈的反差让人有种陌生感,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她总能吸引到大家的关注。



在奈良美智眼中,小孩子也有“大人的思维”。他们在大人眼里总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实际上他们也会有属于自己世界里的思考与忧虑。奈良美智没有把小孩子看作小孩子,而是站在小孩子的视角,把情绪原封不动地宣泄出来。










第一次听到奈良美智的名字,都会误以为是女性艺术家,这是因为奈良有个夭折的姐姐,因为流产未能出生,母亲原本取给姐姐的名字“美智子”,留给了奈良,希望他可以替未出世的姐姐一起活着。奈良笔下的小女孩,也是在画镜像的自己。




相比于曝光率高的作品,我更喜欢奈良美智的手稿。他的作品形式不只有油画,还有水彩、彩铅、雕塑、陶艺等,很多人只看到媒体曝光的作品,未窥全貌,而对奈良美智的作品产生刻板印象。

























捌>.

/

{白色小狗

与渐行渐远的

童年之梦}.










白色小狗是奈良美智作品的核心元素之一,如果说小女孩是奈良笔下镜像的自己,那白色小狗更像是孤独的“精神自画像”。



奈良美智出生在日本极其混沌的时代,父母忙于工作,两个哥哥因为和自己年纪相差大而玩不到一起,他的童年是孤独的。









上图是奈良美智早期创作的小狗,无一不透露着孤独,外面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显得很不合群。









三只踩着高跷的白色小狗,围绕着一个陶瓷碗,高跷显得极不稳定,好像下一步就要跌倒。三只小狗围成一圈,却紧闭双眼毫无互动,充斥着孤独之感。








奈良美智创作的绘本《孤单的小狗》,讲述了一只巨狗的故事:因为它太大了以至于人们看不到它,它非常孤独和悲伤。直到一个小女孩注意到了它,并努力与它交为朋友,从此小女孩与巨狗不再孤独。



该绘本是奈良美智为残障儿童创作的,他深知孤独的滋味,希望通过绘本鼓励孩子们应对并积极战胜孤独。








对奈良美智来说,这些白色小狗是童年遥远的记忆和梦想的碎片,那些有着同样孤独童年的成年人,在看到这些作品时,是否还会唤起之前的感受呢?



最后,借《小星星通讯》奈良美智所作的后续做为结尾。第一次尝试写自传视角的文章,深入探索的过程非常有趣,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赞、收藏支持一下哦~





公元1959年12月5日。在这个令人敬爱的太阳系第3颗行星诞生下来的日子里,虽然我活了下来,但总有一天绝对会面临死亡。因为我明白这是必然,所以我并不悲伤。因此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希望能够一直画下去。牛顿发现地心引力这个东西(不管多胖还是多瘦的人),我们的脚都稳稳地站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 ...


读了这本书的各位,谢谢你们!总有一天在某个地方... ...街角、展览的会场或电车中,或在定食屋... ...如果真的遇见了,请叫我一声!


————《小星星通讯 》| 奈良美智





本系列内容参考


奈良美智著 | 《小星星通讯》


奈良美智著 | 《始于空无一物的世界》


奈良美智著 | 《孤单的小狗》


67
Report
|
61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插画
插画
插画
插画
作品收藏夹
x
x
x
x
作品收藏夹
x
1
绘画
绘画
绘画
绘画
作品收藏夹
海报
海报
海报
海报
作品收藏夹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