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色彩规则,科学有效地配色?
在UI界面设计中,色彩依旧是被排在首位的,因为它最先抓住人们注意力,所以设计师必须懂得色彩的搭配才能够充分展示色彩的魅力。
(图源网络)
色彩,在生活中可以左右我们的情绪,不同的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UI界面设计中,色彩依旧是被排在首位的,因为它最先抓住人们注意力,所以设计师必须懂得色彩的搭配才能够充分展示色彩的魅力。
接下来介绍两种科学的配色方法
1、如何利用工具科学地定义一套色彩体系?
2、如何利用色彩规则,打造高级感配色?
如何利用工具科学地定义一套色彩体系?
第一步,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品牌色
那么如何确定品牌色?品牌色一般是logo的颜色,如果没有logo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位,从色彩情感出发,选择合适的颜色。
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现有的品牌色,这里推荐一个网站BrandColors,它是目前最大的官方品牌配色合集,包含Adidas,Google,Facebook等。
第二步,筛选出24色环
这里推荐一个色彩在线选择工具—Paletton。选择一个颜色后,即可在上方查看4种不同的配色模式。网站还提供配色方案调整,网页演示效果等。
选出主题色后,每隔15度会有一个色值,依次转动原点,得到24色环,因为24*15=360。
第三步,筛选出16色环
从24色环中筛选出16色环,去掉比较相近、看起来跟主题色不太符合的颜色。
第四步,调整S值和B值
首先在亮度(S)上加减10/20,然后在饱和度(B)上加减5/10/20,原则还是要看起来比较舒服,整体协调统一。
第五步,拓展色阶
在调整好色值以后,可以在下面的网站中,得到不同色阶的辅助色,用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配色。尤其使用在B端系统中的成功色、告警色、失败色、字体色、背景色等。
如何利用色彩规则,打造高级感配色?
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为各种各样的设计进行色彩配色,拒绝凭感觉配色,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种通过12色轮高级配色的方法。
第一种是单色配色方案
通过调节明度和饱和度形成的配色方案,这种配色方案看起来比较高级。
如下图,就是调整了HSB模式下的S值和B值,得到了明暗的两个颜色。还有一种方法,我们可以把白色和黑色的20%透明度叠加在上面,也可以形成这样的单色配色。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需要根据具体设计情况去进行选择。
如下图的单色配色,整体色调统一、舒服,比较柔和,容易把控。
(图源网络)
第二种是邻近色配色
是指色相环中相距60度,或者相隔三个位置以内的两色,为邻近色关系。比如说蓝色和绿色,红色和橙色。
邻近色配色活泼、稳定,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视觉层次感丰富。如下图的app界面设计,有跳跃性,但同时也很舒服、和谐。
(图源网络)
第三种是三元配色
色相环中120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主色、辅色的使用配比。依旧以#337dff这个色值为例。
这种配色对比度很高,需要同时保持相同的色调,在图表的配色中这种方案比较棒,提供了创建比较所需的对比度。
(图源网络)
第四种是互补色配色
色相环中成180°角的两种颜色。视觉效果突出,对比强烈,点缀能力强;补色要达到最佳的效果,最好是其中一种面积比较小,另一种比较大。
这种配色常用作画面中的点缀色,与主题固有色形成对比关系,用于突出主体。如下图的界面设计,主色是紫色,配以橘黄色点缀。如果想要两个颜色占比相同,就需要降低饱和度/明度,来达到整体的平衡。
(图源网络)
第五种是分裂互补色配色
互补色和邻近色的结合,同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颜色搭配既具有类比色的低对比度的美感,又具有补色的力量感。形成了一种既和谐又有重点的颜色关系。
如下图的web界面中,橙色、黄色、蓝色,橙色和黄色是邻近色,橙色和黄色又都是蓝色的补色,这样搭配起来视觉冲击力强,又细节丰富。
(图源网络)
第六种是四色配色
采用两个互补色相邻的邻近色来搭配,在色相环上形成一个矩形。配色效果冷暖明显,画面丰富。在配色时可以选择一个颜色为主色,其它颜色辅助。
如下图的界面设计中,以蓝色为主,橙色、红色、蓝绿色为辅。
(图源网络)
以上就是我们介绍的几种高级配色方法:单色配色、邻近色配色、三元配色、互补色配色、分裂互补色配色、四色配色。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牢记色彩的基本规则。色彩规则都是相通的,无论是在日常的服饰穿搭、家庭装修还是在设计作品中,都会使我们的配色更加出彩。
最后
色彩是感性的,但同时又有规律可遵循,因为有了规律,我们才能更好的、全方面的了解它,从而指导我们的设计工作。
本文通过对如何利用工具科学的配色、如何利用色彩规则打造高级配色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目的是让大家在多个层面了解色彩以及配色基础知识,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向,但设计中的配色方案远不止于此,需要理性加感性的平衡去进行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