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学术 | 艺术品中的“亮”角色——谈霓虹灯的艺术转型

西安/艺术工作者/2年前/170浏览
艾学术 | 艺术品中的“亮”角色——谈霓虹灯的艺术转型

艾学术 | 艺术品中的“亮”角色——谈霓虹灯的艺术转型

霓虹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而言,多半是来自老上海、香港电视那些形形色色的夜市招牌,歌舞场所。这种在身边慢慢消失的人造光源在那时并不属于我们,有人说它冷艳,有人说它糜烂。就这么一根发光的管子,被扣上了无数的代名词。


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到当下华丽炫彩的霓虹灯,正是人对社会意识的一种转变。火虽然能取暖发亮,但却短暂。霓虹灯的随意调控让自然的发光体变得不那么自然了。这种微妙细弱的气体触碰电流而产生的现代元素让人们催生着各种情绪。喜悦,因为它可以自由塑形、丰富的色彩、随意的操控变化;失落,因为它独有的冷艳,维修的耗费,和夹杂着夜色中人内心的孤寂。这种人造光源诞生也有一个世纪之多,从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赛的偶然试验,到大街小巷中琳琅满目的霓虹广告。它不仅仅充当城市的美容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也从街巷位移到了美术馆。近几年霓虹灯这一媒介总受到艺术家们关注和追捧。


从霓虹灯的发现到商业应用,霓虹灯的身份转变也一直是经历着大起大落,当霓虹灯招牌从欧洲波及到全球的前后,也因战争、政策、以及科技发展的同时被新型材料而替代。但是霓虹灯被艺术家的挪用,是因为霓虹灯散发独特光线,符合艺术家对视觉表现的需求。而艺术家应用霓虹灯作为表达观念的作品也尤为突出。随之而来的各种展览、艺术批评家的评论促使这一艺术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是经过本人粗略的考察来看,因为诸多的因素,霓虹灯艺术在观念艺术中的应用在国外发展的情况比国内更为成熟,而且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霓虹灯艺术作品。同时,这一材料的发展在国外也专门成立了博物馆。例如:在1996年霓虹灯博物馆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于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成立;在欧洲也有一些收藏爱好者为霓虹灯成立了艺术工作坊。


在国内,上海和香港两地是霓虹灯最盛行的两个地方,但是随着节能、安全等问题,霓虹灯招牌逐渐消失,霓虹灯技艺师傅也日益减少。随着观念艺术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也稀稀落落的出现几个应用霓虹灯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自香港的陈伯康、Tobias Berger、王蕾及周丽珊共同策划了香港霓虹招牌互动网上展览,(M进行:NEONSIGNS.HK)是西九文化区M 博物馆首个互动网上展览,藉此探索、连结及记录香港的霓虹招牌,同时邀请公众上载喜爱的香港霓虹招牌照片至网上平台,共同展示香港这个独有的城市景观。

美国发明家丹尼尔·麦克法伦·摩尔(Daniel McFarlan Moore)【1】以盖斯勒管(Geissler tube)【2】及其他早期发明为蓝本,发明了摩尔灯(Moore Lamp),摩尔灯是霓虹灯及日光灯的始祖。这种注满氮或二氧化碳的真空玻璃管,一旦注入电流,里面的气体会产生化学作用而发出白光。英国化学家、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3】在其伦敦的实验室发现氖气可产生赤红的光芒。Ramsay也相继发现了其他贵气体──氩气、氦气、氪气和氙气,而这些气体日后也被应用于霓虹灯的制作。可是Ramsay只是以科学的角度研究这些气体、并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十多年后,才有人将其科学原理应用到霓虹灯制作。在20世纪初,摩尔光管(Moore tube)首次应用于商业层面,为美国新泽西州纽华克市的一间五金店铺所用。但是摩尔灯管价格昂贵,阻碍了它的普及。


法国化学家及工程师乔治·克劳德(Georges Claude) 把贵气体(包括氖气)注入玻璃管,制作了第一盏霓虹灯。在巴黎车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由克劳德制作的霓虹灯,它照亮了巴黎大皇宫的某一根廊柱,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克劳德的助手 Jacques Fonseque 察觉到霓虹灯在广告应用上的潜力,因而开始把霓虹光管弯曲成各种字母及符号。克劳德的首个商业霓虹招牌于1912年竖立在巴黎蒙马特大道的一家理发店门外,写着“PALAIS COIFFEUR”。而同一年在香港,港英政府制定《宣传品规定条例》以规范管理宣传式广告。“任何破坏自然风景或损害性地影响任何地区的宜人之处的宣传品”均属违法。


之后克劳德开始在海外推广霓虹光管,并在美国申请专利,开创了美国广告招牌行业的新时代。20世纪20年代,克劳德几乎垄断了霓虹灯招牌的技术和生产,相继成立了克劳德霓虹公司(Claude Neon Light Inc.)以扩大版图。其后他将特许经营权卖到芝加哥、洛杉矶、三藩市、底特律、匹茲堡、波士顿、卡萨布兰卡及上海。中国首个霓虹灯招牌出现在上海南京东路的伊文思图书公司,它是一个为皇家牌打字机宣传的橱窗广告。1929年中国本土制造霓虹灯招牌矗立于上海中央大旅社【4】

在上世纪30年代,纽约百老汇和时代广场的霓虹灯招牌越来越密集,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招牌都由广告经理兼灯光设计师道格拉斯·利(Douglas Leigh)制造。琳琅满目的霓虹灯招牌充斥着这个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与此同时香港与上海的霓虹灯也日益发展起来。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的霓虹灯工业因为战争陷入了低潮。中国官方也实施了灯火管制,以防范敌军夜间空袭。


三十年代的政局动荡,逆转了好莱坞电影的霓虹灯意象,使其从正面形象逐渐转向阴暗,到了五十年代香港霓虹灯工业处于蓬勃时期,市场经济百花齐放。在美国,霓虹灯在各地衰落的同时,赌城拉斯维加斯却被“彻底霓虹灯化”。当中著名的霓虹灯装置有:马靴赌场(Horseshoe Hotel and Casino)的巨型马靴;费瑞蒙街的钱币赌场(Mint Casino)的霓虹幕墙,竖立着15米高的霓虹牛仔“阿域”。战后的日本经济繁荣,为霓虹灯行业专门成立了霓虹灯组织联会,【5】著名的平面设计师龟仓雄策为东京百万文字棉料公司(Milliontext Wool Cloth)设计了走马式霓虹灯招牌。吸引了其他设计师相继投入霓虹灯招牌的设计。

六七十年代,霓虹的招牌面临着衰落的同时也出现了小阳春。在国外,中产阶级渐渐由市区搬至近郊地区,霓虹灯招牌行业衰落的市区变的暗淡失色。新科技如灯箱招牌等逐步取代霓虹灯广告。 


到了八九十年代,内地经济发展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照明学会召开首届全国霓虹灯科学技术研讨会,同时成立全国性的霓虹灯学术组织,推动霓虹灯工业的发展,但是发光二极管(LED)出现,加速了霓虹灯行业的衰落。同时,其他如数码喷画等广告媒体也开始被广泛使用,使霓虹灯招牌逐渐沦为室内装饰。

二十一世纪初,光污染问题以及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且霓虹灯招牌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各地政府实施拆除伪劣招牌检核计划,据统计在香港,单在2009年间,就有5000多个霓虹灯被拆除。

霓虹灯从发现到商业招牌的应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革,从偶然的发现到兴起,却都避免不了被更新替代的命运。霓虹灯作为一种科学的产物,带给了世界各个城市的繁华;商业招牌的应用,不仅仅是作为招揽生意的工具,也更多的承载了市井特有的文化内涵。工业的产物虽然都会面临被替代的可能性,霓虹灯却被充当“伯乐”的艺术家看做成“千里马”。霓虹灯特有的艺术魅力总是能唤起人们的内心共鸣,而霓虹灯也就从街巷的招牌穿了一身华丽的衣装进行了身份的转变。

霓虹灯招牌转向艺术品是霓虹灯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的转型。宏观视觉文化各种对霓虹灯的表述,电影对霓虹灯光的重现和对霓虹灯管实际的使用,仿佛比视觉艺术更能体现霓虹灯这个媒介。由弗里兹·朗(Fritz Lang于1927年执导的电影《大都市》(Metropolis)【6】破天荒地采用霓虹灯勾勒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其不停上下挥动的环形光线,投射出女机械人的剪影,打造机械人化身成玛利亚(Maria)的舞台效果。电影所呈现的都市霓虹,或多或少呼应了1920年代巴黎、纽约和上海的城市景观,象征日益增长的世界主义与市场经济。电影一方面透过主角弗雷德(Freder)所置身的地下城市,和那些形形色色穿梭于复杂机械结构中的工人,探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所带来的影响。《大都会》进一步建立霓虹的意象,使霓虹成为电影的视觉词汇,象征工人的、未来的、甚至是仿造的人体结构。

除了在电影中应用霓虹灯外,一些艺术家也通过霓虹灯作为绘画作品中的一部分。如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7】是首位在作品中绘画霓虹招牌的艺术家。在1936年,捷克艺术家Zdenek Pesanek 于 1936 年创作了一件名为《矿泉》的雕塑,并于1937年巴黎国际展览会的捷克馆中展出。以玻璃纤维制作的人体雕塑被霓虹灯管贯穿全身,充分回应了“现代生活中的艺术与科技”这个展览主题。1949年意大利艺术家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在米兰的纳维格里画廊展出一件创新的装置作品《漆黑的环境》(Ambiente Spaziale a Luce Nera)。漆黑空间中,悬挂了一条虫型的霓虹光管,营造出疑幻疑真的空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的艺术家开始关注霓虹灯这个材料,将其作为视觉艺术的创作媒介,如DanFlavin 、BruceNauman等。七十年代Rudi Stern 在纽约创办了具影响性的艺廊“让霓虹灯发亮”(Let There Be Neon),以艺术的层面推广霓虹招牌。1981年艺术家Lili Lakich在洛杉矶成立“霓虹灯艺术博物馆”彰显霓虹灯艺术及霓虹灯的工艺技术。

从霓虹灯招牌到艺术品,是霓虹灯招牌从辉煌到没落的一条转型路线,艺术家将霓虹灯作为创作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观念艺术的出现作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也一直影响着霓虹灯艺术。


注释

【1】美国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开发了一种新型光源“摩尔灯”

【2】1855年,盖斯勒吸取了托里拆利发现的优点,创制稀薄气体放电用玻璃管,呈现放电发光。

【3】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英国化学家。他与物理学家洛德·瑞利(Lord Rayleigh)等合作,发现了六种惰性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4】于冰、陈大华、何开贤、蔡祖泉。《霓虹灯原理与制造技术》中国:中国轻工业社出版,1993,p.7

【5】All Japan Neon-Sign Association 2014年3月4日

【6】德国知名电影导演弗里茨·朗所执导的表现主义科幻默片,也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于1927年1月10日于德国柏林首映

【7】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1882年7月22日-1967年5月15日)是一位美国绘画大师,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

0
阅读原文
|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MOVA 扫地机器人-活水版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