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端动效解析:从价值到落地-以 TE 产品为例
文章基于 B 端数据分析产品,以业务价值为导向,从动效价值、动效分类、动效具体设计方法到最后动效在业务中的实现和落地。
前言:动效设计(Motion design)可以让界面表达明确、清晰、流畅,从而增强用户感知,为用户体验服务。作为B端设计师,我们如何系统的考虑一个产品的动效设计呢?接下来由设计上刷刷以 TE 产品为例,带大家了解从 0-1 搭建动效库的思路。
动效设计(Motion design)可以让界面表达明确、清晰、流畅,从而增强用户感知,为用户体验服务。作为B端设计师,我们如何系统的考虑一个产品的动效设计呢?接下来由刷刷(TE designer)以 TE 产品为例,带大家了解从 0-1 搭建动效库的思路。
一、动效设计的价值
1. 动效对于产品的意义
- 建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物体变化是有过程的,不是突然发生的
苹果的灵动岛设计,当两个 App 被收入灵动岛时,它会继续开始收起并分裂。在分裂时,灵动岛的右侧不仅「运动拉伸」,还展示了元素之间动能的相互影响。
2. 打造产品调性:产品目的不同,有高效的或者偏情感化的
Material Design ,是由 Google 推出的设计系统,代表着前沿的设计理念,使用灵动略显夸张的动效,大胆前卫。Mixpanel 在诸多数据分析平台里,用户体验常常为人称赞,动效克制冷静,节奏相对较快,主要为业务效率服务。
- Material Design
- Mixpanel
思考:那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动效?
符合 B 端产品的目标--效率至上,TE 的设计理念--理性与活力相结合。
2. 动效对于 TE 业务的意义
先听听用户的声音,在 2023 年春季发布的 4.0 视觉升级版本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用户反馈,大部分用户对于视觉升级表达了充分的认可,但有一部分用户也指出交互、动效仍有提升空间。
动效融入产品,会给业务带来以下价值:
- 4.0 视觉升级的后续迭代
4.0 专注静态页面的优化,但跳转简陋,不丝滑,动效缺乏体系化的设置,仍需迭代完善。
2. 引导注意力,提供明确的反馈,助力交互体验
静态的增删改反馈突兀不流畅,需要加入丝滑的衔接,让用户认知过程更为自然。
3. 增强一致性,打造产品调性
TiKit 设计体系日渐完善,基于开源组件实现的组件库,部分组件点击效果带有水波纹,部分没有。速度与变化时长也是凭开发的喜好,需要统一动效节奏来打造产品调性。
二、动效分类
常用分类:转场类、展示类、引导类、反馈类。
基于 TE 业务现状,将动效分为两大类:组件侧和业务侧。
组件侧,统一基础组件库与业务组件的动效;业务侧,改进宏观动效,使交互流畅顺滑,加入微观 icon 动效,增强趣味和活力。
通过以上方面,希望能综合达成 TE 的业务目标与用户目标。
三、动效设计
在了解完动效的价值与分类之后,到了方案设计环节,那么构思方案时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动效在什么时候开始设计?如何保证不同设计师动效方案的一致性?接下来为大家解答。
1. 动效设计原则
基于 TE 清晰、聚焦、可靠、友好、有据的设计原则,延伸出 TE 动效的设计原则:
- 和谐-保证视觉连贯,自然和谐
用户会将现实生活中的运动感受,带入到具体的动效过程。运动事件的速度形式,运动的节奏与方式,都会影响体验。
- 有动效
- 无动效
2. 聚焦-专注于业务
动态内容更引人注意,重点内容动态化展示。既可以自然地表现元素运动始末轨迹,又可以引导用户注意焦点。
- 简洁高效
- 冗余动效
3. 克制-在质不在量
B端产品追求效率,动效设计也应如此,最好的动效是让用户感受不到动效的存在。
克制包括简洁适度、不增加用户操作、不阻碍用户、不超过时限等。
2. 何时开始设计
在很多初级设计师看来,交互 UI 都设计好了,再加点动效进行点缀即可。如果想要通过动效更深层次的提升体验,就要将动效思考在流程中更加前置,在框架设计阶段开始考虑动效是否能为业务提效了,直到测试与走查阶段,保证动效还原度,设计方案才算完成。
3. 使用 Token 保持一致性
如何量化一个动效?一般从运动模式(duration)、运动时长(easing)、缓动曲线(effect)三个方面来描述。运动时长用来描述持续的时间,缓动曲线用来描述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速度,运动模式用来描述具体的运动方式。
- 运动时长
针对 PC 端 150~550ms 是合适的元素运动时长。100ms 的动画时长是基础认知的开始,低于 100ms 用户是无法感知运动实效性的,而 1000ms 则到达用户感知的极限。
- 缓动曲线
结合自然运动的规律,那物体运动具有的不同运动速度,动画停止与启动都不是瞬间完成的,当物体突然移动或停止,会显的很不自然,因它需要一段缓冲的时间来加速或减速。
- 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的选择由元素的空间关系或与其他元素的联系性决定。基础的运动方式包括轴运动、容器转换和淡入淡出,可根据具体场景延展使用。 轴运动:用来表现具有空间关系元素的过渡。X 轴多用于具有横向关系的 Tab 切换,Z 轴多用于具有上下层级关系的切换,如 Dialog。 容器转换:用来表现具有共用容器时的过渡,如动态 Input。
淡入淡出:用来表现元素无空间和容器关系时的过渡效果,通过渐变来提供操作后的关联性反馈,如 Alert。
- 轴运动
- 淡入淡出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建立了符合 TE 产品设计诉求的 Token 结构:
四、开发落地
输出动图和开发对接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列问题:导出的动图模糊、资源太大、开发不支持动图格式等。常见的落地方式有很多,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代码实现、GIF、PNG 序列帧和 JSON 的优缺点。
代码实现
使用代码实现的方式,需将动效整理成规范文档,在文档中定义好元素的基本参数和运动曲线,方便开发同学查阅和使用,也方便其他设计同学使用和参考。
基本参数包括:位移、缩放、旋转、透明度、颜色、运动曲线。
GIF
GIF 支持安卓、iOS、网页,可以说也是比较常用的格式之一。界面设计中的小元素可以使用这个格式,比如运营按钮动画、点赞图标动画等,资源不会太大。
PNG序列帧
输出动图的每一帧图片,然后交付开发,按帧播放图片实现,但导出序列帧资源很大。
Lottie
Lottie 是一个用于 Android、iOS、Web、Windows 的动画库,用于解析使用 bodymovin 导出为 JSON 文件的 AE 动画。这种动效通过代码实现,资源文件小,动图清晰。
五、TE 的动效实例
“光说不干假把式。”接下来拿 TE 分析模型操作区域展开收起的动效优化举例,分享我们从价值到落地的思考历程。
基于开篇时描述的背景,我们开始构思如何优化。
现状
- Hover 时按钮变蓝,抢占风头;
- 点击后按钮在原地翻跟斗;
- 折叠展开时无丝滑动效,区块割裂感明显;
思考
- 在4.0的改版思路中,将蓝色定义为品牌色,当前流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会使用蓝色进行强调,收起和展开在正常操作流程中应视觉弱化;
- 展开与收起某个区域时,可添加容器过渡;
- 容器变化速度应符合现实世界的运动规律;
方案
- Hover 时灰色箭头伸缩,既指明下一步方向,又提供相对明确的反馈;
- 容器加入大小变化过渡,箭头从无到有加入过渡;
- 套用缓动曲线,入画时加速,出画时减速;
交付落地
设计方案采用 Figma 原型的方式交付,研发通过代码的方式实现,打开 Figma 链接,使用 Dev Mode 视角查看图层、色值、曲线、时长等参数还原动效。
完美的动效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迭代优化。一个小小的动效,不仅仅是视觉价值,对于产品的意义远非如此。从业务背景出发,找到价值的源头,打磨解决方案,探索更多动效的价值、拆解思路、呈现方式,期待和大家一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