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设计的一些些理解
2022-2023 去年好像就没发总结,这次,就当两年的一起发了吧。 随便写写~~~~整体是我写的,部分语句用gpt润色
原因:有一次报班,我为了完成一个详情页熬了好多夜,最终大家都觉得这个页面很好看,我的技能也得到了提升。但是,我却转头就去学了手绘,花了半年的时间。当我回来后,发现之前学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再次尝试做一个详情页时,发现自己的水平远远达不到之前的水准。这次惨痛的教训教育了我,也我意识到及时总结的重要性。即使每天只花几分钟回顾自己的工作成果,也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背景:在蓝禾待了一年,一直想写点东西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思维总结和图片总结。虽然这篇文章可能会比较泛,但我还是尽可能详细地总结了一些思考和经验。不过,我也发现有些细节很难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因为每个项目都需要经历从策划到落地执行的过程,你要遇到的不仅仅是事儿,可能是性格不同的店长、渲染(公司的店长和渲染都特别优秀),这些是没办法去总结的,或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刻理解。
关于对设计的理解:其实跟很多人沟通过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会发现,会有一小部分设计师太过执着于,某一个图修的好,某一个质感好看,但是我个人感觉,一个优秀的、成功的页面,往往不仅仅取决于使用PS的技巧有多好,或者图像处理的水平有多高。虽然这些技能也很重要,但是想要打造出一个完整的页面,特别是一个完整的详情页,这些只是最基础的基石。技法的成长只是一个量变,想要量变引起质变,是思维方式的成长。我反复斟酌了一下,大概这些点比较重要:
1)熟练并巧妙的设计原理
2)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
3)保持搜集素材的习惯
4)良好的沟通
5)可视化的方案
6)大胆的尝试创新
7)项目管理能力
8)不间断的反馈+总结+分享
9)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些并不是缺一不可,比如我确实见过,不怎么喜欢沟通,但是能把图片做的很好的大佬,仅个人建议)感谢公司大佬的指指点点~~
1)熟练并巧妙的设计原理
在与店长或渲染对接时,灵活运用亲密性、对齐、对比、重复、配色、三大面五大调等原理可以使我们出来的图更具说服力。将一张图拆分成构图、颜色、光影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像的美学逻辑,
例如构图可以分为前、中、后景、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空气透视等,颜色可以分为互补色、邻近色、冷暖对比等,光影可以分为三大面、五大调、受光面、侧光面、背光面、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等。实际上,板式的逻辑与配色、构图的逻辑是相通的。通过这些角度的分析,可以使图像更具有逻辑性和可复制性,从而使一张图好看或丑的原因更加清晰。(三大面,五大调之类的我就不具体展开说了,百度上很多,要是不想翻百度,有一本叫做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可以去了解一下)
2)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
永远不要闭门造车。即使图做完了,运营觉得可以了,自己也觉得OK了,也要再找找设计大佬问问,看下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
同样地,策划写完了也要再去想想还能不能再优化,还能不能从其他角度出发再想想,这个图有没有更加创意,并符合卖点的手段去实现。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盲目自信,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设计、策划、运营能力。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保持搜集素材的习惯
很多时候,我们很想把一张图做好,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往往是因为我们的审美较差所导致的。审美较差会影响到创意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修图的效果,使得我们很难把一张图做好。为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我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 要能够看懂一张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 要成为一名有看懂ta并能够还原ta,并且自己也能够做出类似的作品;
3. 是要能够将所看到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策划中,比如看到其他类美目不相关产品的卖点,可以联系到自己的产品,或者看到一张好看的氛围图,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策划,改变其故事性,让它变成我们的图。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阶段,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第四阶段,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将一张简单的图改造成一张复杂的、有逻辑的、好看的图。在站酷上,有这样一位大佬,叫做画画的淘米,他就能够将自己所在的街道改造成一个外星人入侵的场景,展现出了极高的创意和想象力,已经设计的基本功,及其扎实(电商采用的比较少,所以我没有放到前面三个维度)
因此,在我们提升技法的同时,一定要多看、多分析好的图片,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4)良好的沟通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采取上下级的态度来对待同事(我觉得在生活中也是不要有所谓的优越感的区分)。如果我们对运营采取上级的态度,他们很可能会觉得我们只是在执行任务,而不是真正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很容易让他们感到不被尊重,从而影响工作效果。相反,我们可以采取教练式的态度,将运营视为平级的伙伴,通过我建议、我觉得、我试试等方式来进行沟通,这样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同样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问题。可能因为表述不清晰,不熟悉,等等肯定会出现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推诿。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个人建议:
1. 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渲染视频,不是为了学习技法,而是为了了解渲染师的执行过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渲染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与渲染师进行沟通和合作。
2. 有时间的时候多找运营沟通,聊聊搜索率、转化率最近的情况,以及我们最近可以做哪些调整,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运营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多了解到一些运营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3. 可以尝试把自己的素材库分享给运营和渲染师,这样可以提高大家整体的审美水平,同时也可以在分享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4. 反馈:在工作中,可以多进行反馈。当出现一张好的点击图时,运营可以分享给设计和渲染师,设计也可以分享给渲染师。这样可以增加大家的参与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当设计师修了一张好看的图出来时,可以分享给渲染师,渲染师同理。这样可以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加新的策划方式,让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在工作中,有时候店长给出的方向并不一定是他们最想要的,这时候我们需要主动沟通,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记录下来。接下来,我们需要从品牌、用户、卖点和整体氛围等方面进行拆分和分析,确保我们的方案有依据性。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双方都理解对方的意见和需求,避免出现误解和偏差。只有在沟通明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品牌要求。主动沟通、听取意见、分析拆分、确保依据性是我们工作中需要时刻牢记的重要原则。
5)可视化的方案
最理想的方案可能就是当你的草图画出来的那一刻,旁边的人都可以看懂你想表达什么。但是如果时间很匆忙,没有时间去画线稿,那起码也要做到把图拼好,跟店长对完,再去放到渲染执行。
如果一个方案你自己都看不懂,那别人也会难以理解你的想法。因此,如果你了解渲染的话,可以尝试从“假如我是渲染,我会怎么去渲这张图”的角度去思考,想一下渲染大概会怎么执行这个操作。中间如果没有碰到特别大的问题(如果渲染比较强,可以尝试共创,让对方有一些发挥的空间)
6)大胆的尝试创新
这次的板式想换一个方式去排,这个创意还想尝试一下新的手法去表现。感觉这个字体换一个村线体去表现,感觉这次项目可以用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去解决。感觉今天可以搜集更多的一点素材。今天的渲染说方案有点看不懂,原来感觉内部结构的方案要写的更细一点。创新并不是一定要出一个别人都没有想到的页面,也不是马上就做一个点击率爆表的搜索图,这些都是结果,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不断的去尝试新的东西,日积月累,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结果。(这样的心态可贯穿到生活中)如果时间够,即使是一张很简单的图,也尝试着从其他角度去理解,我发现,如果一张图超出对方的预期,更容易提高过稿率,这个超出预期基于,已经把对方最基本的需求已经做好了,在基本的需求上去创新。
之前对躺平的理解是不努力、不加班等于躺平。当听到某一个大佬的话后,感觉仿佛受到了当头棒喝,大佬说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是在吃老本躺平。我突然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过看起来很努力,加班等,但实际上每天做的都是重复性的劳动,用行为的勤奋去掩藏思维的懒惰。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动脑子想问题比只靠重复性劳动消耗的能量多得多。因此,有时候得“难为”一下自己,多花点时间去思考问题的本质,比只去执行会更好。
我挺喜欢崔永元的一句话:什么是爱?爱己、爱人、爱动物、爱花、爱草、爱云彩。每件大事的发生都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
7)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包括时间管理、解决问题、决策、风险管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我个人对项目管理能力的理解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可以解决的方案--分析这些方案会遇到的问题--选择最优解决方案--如何落地。
即使是一张散图,我们也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例如,对于一张不那么重要的搜索图,我们可以先了解店长要打的卖点,然后从卖点中拆分出可执行的小任务,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最终实现高效的完成任务。比如一张不那么重要的搜索图,可能主要花时间的是,了解店长要打的卖点,我们可以从卖点里面拆分出来。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例如将任务分为很重要、很急的、很重要但不急的、不重要但很急的和不重要也不急的等类型,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分配任务。在项目管理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的项目管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8)不间断的反馈+总结+分享
跟一个大佬交流的时候,他说,你觉得工作里面什么习惯最重要,我当时说了一堆设计方面的东西,但是都没到点子上,他说,这些都对,但是如果更往上去归纳,世界观更大一点的话,保持不间断的反馈和总结再分享是一个最重要的习惯。
在工作中,保持不间断的反馈和总结再分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反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下次更好地解决问题,分享可以使我们的经验具备可复制性,让别人不必再踩同样的坑。
当我们自己觉得总结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去分享,分享并不是一个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过程,而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那些差不多、大概理解的东西会卡着我们,我们相当于把之前的东西又学了一遍,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又会对前面的内容再进行一次总结,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
保持不间断的反馈和总结再分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9)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工作中,保持谦虚、心存感激和真诚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谦虚:很多时候一张成功的图,是大家一起参与的结果,特别是一张超越类目,引得同行纷纷过 来参考的优秀图片,需要要有优秀的运营和渲染师去参与,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而不单单是某 一个人的功劳。
保持真诚:有一段时间,去专门研究沟通和交流,为此看了好几本跟这些有关的书,但是看完之后,我发现理论懂了,但是压根不会去用,,终于看到最后一页,最后一行,这么写的,如果我上面说的十多种方法,你并不能很好的使用,那么,真诚是最好的必杀技。
当然,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可以让结果变得更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太刻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总之,保持谦虚、心存感激和真诚是我们工作中需要时刻牢记的重要品质。
就算失败了也不会被杀掉,人生只有一次,失败了大不了道个歉嘛----安藤忠雄
以上的内容大致一看,感觉设计师真累,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其实这些习惯其实是可以互相串联的:
当你把设计原理用到沟通,往往可以收获到相对良好的沟通效果,当你沟通好了,做图就会相对轻松很多,店长和渲染那边会有更多的自由度,继而催发你更愿意去尝试更多新的东西,看的太少,创新就会有瓶颈,继而下意识的驱动自己找更好的素材,想出更多的可以落地的方案,再通过每天或者每周的反馈+总结---去分享,无论获得什么结果,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
总结:这一年,是不断尝试新的东西的一年,第一次花一个月的时间做项目,第一次参与打爆项目,第一次写PPT,第一次演讲,第一次策划 小品、并参与了演出,第一次去漫展,第一次养猫咪。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尝试,我感觉保持这种主动尝试的状态,那种感觉可太棒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你开始去做的时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感谢:站酷那么多大佬写的文章,我看了好多,写的都特别好,十分感谢大佬们愿意花时间来阅读我这个小菜鸡写的“小作文”,以上小一万字可能是我对设计个人的一些理解了,如果有大佬觉得可以补充的,可以评论区或者私信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