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可复喜,再读孙子,慎勿轻驰太原卒
怒可复喜,隶书、白文印
怒可复喜,隶书、白文印
.
《孙子·火攻》: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但凡要发起火攻,必须根据五种不同的方式和环境情况,制定配合的战斗策略。从敌人内部放火,就要提前安排好从外部配合攻击的方式。火刚刚烧起来敌兵还没有慌乱时,先不要进攻,了解敌军情况,等火势对敌军的破坏达到最大时,再顺势发起攻击,如果不可行就立刻停止进攻。也可以从敌军外部发起火攻,不需要从内部放火,在合适的时机从上风方向发起火攻,不要从下风的方向放火。用火来辅助进攻会更加强盛,借助水的力量攻击会更加凶猛。水攻不如火攻的地方是,水更适合用来阻断敌军,却不利于多杀伤敌军。
水、火、滚木、礌石,是少数可以主动发起攻击的自然条件,作战时不但要顺应和利用不可变的地形条件,还要充分运用水火等自然手段辅助进攻。发起这样的进攻不但要考虑水火的自然属性,天时地利的条件,在进攻过程中也要时刻观察攻击的效果和变化,随时准备好顺势扩大战果,同时也要有进展不利时,立即停止进攻的撤退准备。可以根据战场的情况随时改变战斗策略,却不能凭借主观想法一厢情愿地蛮干。
.
.
.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战斗胜利后攻占敌阵缴获物资,却不奖赏有功的将士是很凶险的,古人特意命名为“费留”。这是因为:即便是英明的君主如果在奖励上有所顾虑犹豫,优秀的将军也会变得懈怠。没有利益的事情不要勉为其难,没有得力称职的人选不能随便任用不合适的人,没有到危急时刻不要轻启战端。一国之君不能因为愤怒情绪而发动战争,一军之将不能因为心情急躁而贸然出战;必须在权衡利弊确定对己方有利后,才能行动,不符合己方的利益就要马上停止。愤怒的情绪可以很快变为欢喜的情绪,灭亡的国家却不可能轻易复国,战死的将士也无法复活。所以说贤明的君主懂得慎重对待战争,优秀的将军时刻警醒自己不可轻易战斗,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避免军队的损失。
毫无益处的言语,都叫作废话不值一提;对国家、将士没有任何利益的战争,就更没有发起的必要了。战斗胜利却不能给将士奖赏,必然让军队失去斗志,师老兵疲耗费巨大却无寸进,看似节省了那一点赏金,却要损失无数倍的军资粮饷,甚至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将者,负重任而系存亡之任也,非得力称职之人不可以为。若街亭之失,用人不当,亮之失也。战者胜负之极端手段耳,上将不战而胜,不是危急,何用兵卒;又,不危则军心难一,易陷易散耳。胜之道,莫非顺应物理,以一己之念强而为之,其危可知也!
.
.
.
.
《赠傅应台中丞自江右移镇关中二首 · 其二 》
明 · 沈鍊
.
秦中花鸟旧来那,比岁春风半入河。
陛下宵衣西顾切,诸军卧甲北征多。
应知赤舄能分陜,不待楼船已伏波。
慎勿轻驰太原卒,边人久唱陇西歌。
.
.
.
更多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