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馨存,阿多诺《美学理论》读书笔记-艺术的自觉与迷失,万窍风号见有无
松馨存,隶书、朱文印
松馨存,隶书、朱文印
.
艺术作品的个性化与集体化,如同艺术家与美学家们喋喋不休的传统与创新一样,都是艺术中表象且肤浅的东西。与社会中经常被人提起来的诸如性别矛盾、体制矛盾一样,只是用来制造话题、转移目光的借口与伪装罢了,相信这些东西的人与津津有味地饕餮肥皂剧的人大抵是同一个类型。对过分个性化与过分集体化的追求是盲目性的表现。
唯心主义并不产生于资产阶级,也不仅仅服务于资产阶级,或者说资产阶级与唯心主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或纽带,只是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资产阶级恰好在唯心主义文化认知中发展壮大起来,受到了唯心主义的更多影响而已。至于美感与唯我论的差异,根本还在于对精神意识的认知,对此的混淆不清,就是没有发现思想文化的客观社会性质。
且不论人类的文化与各种思想体系,都是社会化的产物,例如唯心主义从可知的历史记录看来,从公元前400余年的柏拉图时期,到十九世纪的黑格尔、尼采等人,当然也有东方的王阳明,毋庸置疑是经历无数岁月和文化发展的社会性存在物。个人的思想精神认知与审美,并非什么格式塔与集体潜意识,只是从出生开始不断潜移默化地学习熏陶在这个社会性存在的认知体系文化体系中而产生的相似精神认知,既不神秘也不唯我,自大、自视倒是有的。
.
.
.
人类个体对自身或者自身某一行为的自觉,或说是觉醒,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不是必然有结果,更不会是一个必然正确的答案。青春期的人类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自觉,往往都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正如刚刚学成下山的新手,总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自觉产生的初期,都难免会有这样的感觉。
其实唯心主义的诞生,或多或少掺杂了这样的情绪在内。当毕达哥拉斯发现数学与现实的对应关系时,立即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发现了宇宙终极密码,精神病专家佛洛依德也将他对变态心理学的发现推而广之,这与盲人摸象并无二致,当然这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拼图之一,有着积极的价值。相反老子就很清醒淡定地说:我所说所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艺术家和美学家们开始对艺术和美产生自觉的意识后,也经历了一个初期的兴奋与自觉得天下无敌的膨胀时期。与青少年反抗父母的说教一样,艺术界刮起了反抗模仿的风潮,自觉的没有了模仿就有了表现力与热情,而且有了一种超越以往的飘飘然。然而过分的自以为是,注定要被现实打脸,为了反抗而反抗与为了创新而创新,一样是舍本逐末误入迷途。
.
.
.
纯粹一词,无论对于物理的世界还是精神的世界,都是一个人造的片面不真实且不可能的概念。模仿与创新,自律或他律,并非艺术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只是表面看到的不同方法、渠道、工具而已,纠结于此并希望以此区别过往和他人,生造的所谓风格与超越,都是肤浅的臆想和自以为是。这种自以为是的自觉,是人类认知成长与成熟的必经过程,即将成熟又尚且幼稚。
当大众对艺术的幼稚还未表现出厌恶时,艺术家们就开始用行动说了出来,但是他们此时还没有找到艺术的关键,反而在社会上造成混乱,迫使大众对艺术产生反感和厌恶,使大众在现实中少了一个重要的精神慰藉(尤其是无神论的人们),从而影响到了整个文化系统。首先有了幼稚的行为,才会被人看出幼稚;而不是先被别人看作幼稚,然后才幼稚地行动。
事物从初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必然的,人的不成熟也是必然的,但发展过程中也会有停滞,更有因为认知错误而走上的歧途和回头路。失去清醒的认知,甚至带着情绪去对待,更容易迷失。将艺术视为游戏,有一部分的正确性,但绝不是艺术的全部,这个想当然的结论阻碍了对艺术真理的进一步探索,把艺术束缚于幼稚的游戏。
.
.
.
.
《还陈殿丞原人论》
宋 · 司马光
.
品物芸芸游太虚,不知谁氏宰洪炉。
一株花落分荣辱,万窍风号见有无。
觉后共占犹是梦,衣中所得亦非珠。
何如鼓瑟浴沂水,春服成时咏舞雩。
.
.
.
更多原创内容,欢迎关注 :中流治印



















































![AIGC助力电商视觉×头盔系列AI生成 [动态化探索实践]](https://img.zcool.cn/community/68e8da720067cv09d9quve1777.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w_520,h_390,limit_1/auto-orient,1/sharpen,100/quality,q_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