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黄山
浅行黄山,初识山高未有期
心中的黄山,应该是云雾缭绕,松柏苍翠的样子。徐霞客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这美赞确如黄山的海拔一样流芳后世,这几个字没有说黄山如何美,却让天下之山黯然失色。
7月1日,3家9口人2辆车出发了,满载零食、水果一路谈笑风生,我们一家坐着同钢的车向南风驰电挚,同钢精神抖擞,向战狼一样拿下黄山势在必得。穿越五六百公里,快要到达汤口镇时,一路上连绵起伏的山脉映入眼帘,时不时还阵阵雨水洗刷着远道而来的车轮,一行人沉浸在喜悦和期待中。
山不见我,我自来见山。久仰黄山大名,但不知是慕名还是随缘,说来就来了,没有做详细的攻略,只是备了必备的干粮。午饭过后随即攀登,一行九人全部决定登山而不是坐索道。此时大约是下午3点,我们完全不知道黄山的威力,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的登山时间。
阳光微醺,隐约地穿过山林,一支不算长的队伍一开始还紧密地往上走。一小时不到的样子,队伍距离拉开了,已经有了开始补给的需求。随行的孩子们很兴奋,一路没有过多停留,说说笑笑把我们甩老远。我们走的道纯粹是攀登道,深山密林的样子,没有印象中峭壁绝崖,甚至后来见到的迎客松也是在茫茫的雾气里毫无半点迎客之意。
以前看到别人买登山杖是不是矫情,直到黄山把我这个想法给教训了一顿,没有登山杖,我可能早就歇在半山腰了,手里简易的登山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拾着一级一级的台阶,在登山杖和路边栏杆或绳子的支撑下,历时7个小时的艰难行路,近乎垂直90°的一线天、陡峭的百步云梯、在暴喘中还没来得及细看它们的样子就渐行渐远了。身上的手机、相机、运动相机全部沉默着,汗如雨下的样子消耗了大量记录的热情,现在想起来后悔不已,哪怕是一级台阶也可以回忆一下脚印。
临近晚上雾气越来越重,气温也在下滑。短袖逐渐招架不住夜色带来的淅淅沥沥的恐惧,前无村庄后无客栈,连行人都没有几个,一路上能碰见几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男女,朝着同一个方向,大家也会相互鼓励。想起某地马拉松气温骤降虏走鲜活的生命心中不由一紧,看看周遭全是白茫茫的雾,不会就交待在这里了吧。好在同行李老师买了雨披,完全能抵挡住降温带来的寒冷感,心里宽慰了许多。
大约八点多的时候,我们在光明顶看到了山坳里的酒店灯光,突然就像漂泊在风浪的里好几个天的船儿看见了灯塔,兴奋、激动……同行的励勃同学说那一刻热泪盈眶,兴许每一个人那时那刻都是这样。一路向山下,步伐轻盈了不少。走的快的等着走的慢的,断断续续终于在酒店合拢了,没有经历过的人可能不知道极度疲惫之后温暖笼盖全身的感觉,7个小时对于我们登山的当时是多么的漫长……
黄山或许就是这样,第一次没有给你惊喜也没有恰当的偶遇,第二次、第三次才能给你真容,让磅礴之躯、巍峨之影营造的震撼震慑你的魂灵,重新勾勒你印象中山的定义。不着急,缘分未尽,下一次黄山之约兴许不远。
拖着空乏的肚子和小腿的痉挛看到台阶心生惊恐,不得已放弃追日出的想法,先保重身体要紧。第二日由于起的早,完全也不在状态,早饭后略略修整,又开始艰难的登山行军。按原计划需返回光明顶,但我实在不想走太远的路,脱离了大部队,朝着西海大峡谷相反的方向走向下山的索道……
简略记录下首次黄山之行,特别要感谢同行的庄老师,一路上照顾着孩子们。同钢的提议以及坚持爬黄山的想法,也给了我们一次宝贵的精神财富,走到哪都可以吹一阵子,哥是花了7个小时登顶黄山的人,而这并是不吹牛,是事实……从最小的道熙到最大的我,每个人的毅力可以用不同凡响来形容,虽没见美景,却让大家再一次领悟了坚持的意义。
图文/果然先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