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无障碍 | 彼此的人生 - 视障公益展
入目皆白 心中有光

彼此的人生 - 「做你世界的光」视障公益展,是2023年初 20000 days design 参与创作的一个聚焦视障群体的公益展览项目,如期3月在北京798丹麦艺术中心完成展出。
展览由阿里健康设计团队策划,阿里巴巴公益主办,阿里健康、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和丹麦文化中心联合主办。展览历时一个多月,在众人的合力下完美收官,收获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惊喜,也同时治愈着彼此 ... ...



对话&展览「人生日记」
张晗:“让更多人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存在”
1001件系列作品,一场关于盲文无障碍设计的设想。围绕日常物品构建一个人生轨迹,用艺术呈现视障人士的生活境遇,从而呼吁公众认识到公益和无障碍设计如何促使我们的世界更具有包容性。以善意的方式探索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展现了一种应该有温度的相处方式。
装置 / 综合材料
创作者:张晗 闫波 李超


#存取期盼
关于银行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对于每一个人或家庭来说,银行都是存取期盼的保障,是一份安全感、一份底气,更是获得选择权、改变现实的基础。视障伙伴在与银行打交道时,确实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当看到需要研究法律条款和解决攻略,才能平等无碍的共享权利时,真心希望设计无难事。
银行是否可以有一套无障碍的业务办理的工具,和相应配套的服务流程,从信息验证须知、信用卡指南、个人汇款凭证、ATM凭条到各类的银行卡,都能实现一份社会的平等和温暖。
#一场未知欢途
关于酒店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对于我们每个人,在旅途中除了感受沿途风景,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之外,找一个舒适的住宿,常常是旅途中未知的惊喜。
面对视障的伙伴,我们是否真心鼓励他们可以走出去,用心去丈量这个世界;我们能否会为这场未知的旅途,去提供贴心无碍的酒店服务;我们又是否会关照那些忠诚和辛劳的导盲犬。
随着移动科技产品的创新,越来越多的视障伙伴有能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作为旅途中的“家”,无障碍的设计应该可以承载每个人诗与远方的梦想。
#绿荫传奇
关于足球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足球是一项很多人都喜欢的运动,但是盲人足球却鲜为人知。不同于普通足球比赛队员通过视觉来判断球场情况,盲人足球内置了六组铃铛,并有引导人语言指挥,盲人运动员靠听声辨位,来实现运球、传球、接球和射门。
中国盲人足球队自2006年成立以来,六夺亚锦赛冠军,两夺世界杯第三,一次第四,他们在绿茵场上创造着传奇。而那些感动与自豪的荣耀背后,却是我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执着。无障碍的设计应该给与彼此力量,用善意的热爱与肯定,致敬每一位盲人足球运动员。
#不负好时光
关于假期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如果看不见,你觉得还能有什么娱乐活动?”
时间像一本书,假期的每一页都应该要写满美好,视障伙伴亦有很多不应被辜负的美好向往。一杯咖啡,品味属于春天的滋味;一场音乐会,赴约夏日的菊次郎;一件风衣,搭配秋季的日落;一张唱片,聆听冬的告白。凸起的盲文触点,稳稳托住我们对生活的留恋。
#摸到所有坚持
关于求学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每一种命运都渴望向上的人生。面对高考,这条梦想的出路对于视障的伙伴却要比想象的更加困难重重。他们需要超乎常人的付出和努力,更需要家人间默默无私的支持和帮助。
一份只有视障伙伴可以阅读的盲文录取通知书,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坚持与梦想,希望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这一刻的喜悦由自己分享给家人。从导盲杖到盲文书写板,这些视障日常之物,也许都可以透过无障碍的设计,赋予物品更多善意的肯定与温暖的鼓励。
#所遇皆温柔
关于节日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我们在岁月里这样匆匆的行走,节日恰是这岁月里最好的伴,能让平常的日子也变得微妙、特殊。来临前的期待,来到时的欢乐、来过后的回忆。
所有节日都不是为了礼物,而是提醒我们别忘了爱与彼此。一本证书、一张卡片、一个红包,心里涌起的却是对彼此最真挚的感受。
#为幸福而生
关于生育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时刻,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成为父亲和母亲。而在我国约有视障人士1730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组建成家庭。
从基因筛查、备孕备育到学习经验,这一切的准备,是对一段亲密关系、一个全新生命的幸福责任,而日常之物更该包容这份无障碍的爱。
#守护好梦
关于哺育无障碍设计的可能性

初为母亲,从外在身体机制的变化,到内在心态情绪的转变;从多重角色的担当,到女性自我的平衡,在孩子面前所有的母亲都同样伟大,都应该同样获得社会、家庭的尊重和保障。无障碍的设计,不仅应该实现平等的权利,更应给予每位母亲善意的肯定与温柔的鼓励。愿宝宝们都好睡好梦,愿妈妈们都快乐幸福。
#触动
关于立体B超的无障碍设想

当通过B超看到子宫内的宝宝,那种常人的激动感至今难忘,但对于视障妈妈来说,这种视觉的互动却并不容易,让宝宝的形态变得“可触摸”,用指尖真实地感受生命的奇迹,这也许是对生命最大的珍视。
#回家的人
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思考

每当深夜回家进门开灯,这样的平常的动作似乎心里就开启了安定,灯光的出现似乎也是这个家对于归人的一种回应。对于视障伙伴的家里,他们对于灯光的选择、需求、喜好都是一个开放的、多重的生活可能。
对话&展览「365」
张晗:“始料未及的惊喜,同时治愈彼此”
当那些平凡的日常对话被“具象化”后,延绵365天,爱意便融入每个圆点,从指尖缓缓流淌,讲述着两人之间的故事。在世间所有美好的存在中,也许应该留下一张盲文的纸条,记录短暂而深情的爱意。
装置 / 综合材料
创作者:张晗

我很庆幸这样的想法获得了伙伴和场地的肯定和支持。于是很多始料未及的美好与惊喜,同时治愈着彼此。
一面挂满了盲文的日记墙,拥有正常视力的观众面面相觑,但是现场一位来看展的视障小哥哥成为了“明星”,为大家分享每一句盲文都是什么含义。在那一刻,他成为了这个环境里的“优势群体”,有了稀缺的超能力,这也许正是这个展览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对话&展览「7个夜晚」
闫波:“了解彼此,从有趣的事情开始”
除先天失明的视障人士外,所有人在梦境中都是有影像、画面和声音的,他们亦真亦幻。Alibaba Health Design邀请无障碍信息协会的7位视障人士描述自己的梦境,后通过AI技术进行数字艺术创作,呈现7个真实且不同的梦境影像。
数字艺术
创作者:闫波 王大可 李超

拥有视觉的人想要理解盲人的感受是非常难的。他可以试着闭上眼睛用手摸几行盲文,或者戴个眼罩来感受下没有视觉辅助的日常活动是什么样的,但是这样做无疑是管中窥豹而已。
基于AI的创作和可视化,似乎让这个一窥的过程充满了有趣与特别,透过耳机你可以听见受访的视障伙伴所讲述的他们的梦。



感恩&展览「Aqua」
坂本龙一先生分享音乐疗愈的力量
此曲来自坂本龙一1999年发行的个人钢琴独奏的治愈系专辑《BTTB》,《BTTB》指的是Back To The Basic(返璞归真),是其代表作之一。2020年的2月,坂本龙一先生也曾将此曲献给在疫情中的中国家庭,分享艺术抚慰、疗愈的力量,由坂本龙一先生惠允。在3.28的琴声里他道别了所有人,愿先生晚安好梦。
音乐视频装置
艺术家:坂本龙一


对话&展览「我想」
李超:“盲人能做的出色的职业很多”
按摩床是对视障人职业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职业偏见。创作试图通过创造力的中文盲文翻译手段去表达多种职业的可能性,即每一个人都应该可以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做出自己决定的愿望表达。
装置 / 综合材料
创作者:李超


对话&展览「盲人不按摩」
万青:“盲人职业不再“天注定””
纪录片以视障伙伴的就业局限为主题展开叙述,拍摄制作于2015年,展览展映了万青导演于今年录制的口述影像版。影片记录了盲人按摩师在工作环境、工作待遇、职业病、性别与性、政策限制等方面的问题。最让人印象深刻且难过的一句话是:“最怕的是自己不知道有哪些选择。”
口述影像
导演:万青

对话&特别企划
特别的公益,也是特别的体验
展览期间的每个周末都安排了特别公益活动,众人的合力让每一次特别体验都充满感动和温度。
> 北欧获奖影片特别展映专场《漫漫失明路》和《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优酷无障碍剧场,无障碍版本影片展映专场《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 “中国首位盲人化妆师”肖佳,为彼此化妆专场> 周云蓬 x 劳淑珍对谈专场


对话&策展
李超:“入目皆白 心中有光”
长得高的人,看得见远处的风景;长的矮的人,闻得到身边的花香。如果你无法用眼睛观察,不妨用其它感官来认识这个世界,也许会催生不同的理解。盲文的发明让我们对于文学和文字信息有了共同的认识。同样,无障碍设计也帮助着视障群体塑造自己的未来,在残健共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冬冬:“我们的环境还不够无障碍”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社会里,平时和视障人士鲜有接触,以至于很多时候都会忽略他们的存在。然而,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500万盲人,1700万视障群体,并且每年在中国约有45万人失明。
每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都会遇到“障碍”、存在“不便捷”。有的人恐高,有的人近视,有的人怕黑,这些障碍可以通过工具来克服。这些不便捷,都需要更多无障碍的设计去解决,我们的环境还不够无障碍。
在中国有20万种获批的药品,包装上几乎没有一个带有盲文,对于视障伙伴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问题。
项目发起人:李超
策展人:李冬冬


视觉创意:typo_d设计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