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之性,再读孙子,性静不须禅
木石之性,草书、朱文印
木石之性,草书、朱文印
.
《孙子·兵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奔涌的水流,能够裹胁巨石,是因为强大的势能;鹰隼捕猎,能够一击毙杀,依靠的是对力量的精准掌控。善于排兵布阵的将军,能够创造出敌我态势的悬殊对比,将兵马进退控制得精确无误。如同蓄满力量的弓弩,静待时毫无气势,触发时瞬间将所有力量倾泻于一点。在纷乱复杂的战场上,与多变的敌人战斗,自己不能乱;军阵的进退布局浑然一体,让敌人找不到可乘之机,而立于不败之地。混乱相对于严整,胆怯相较于勇敢,弱小是因为与强大对比。混乱与严整,在于军队编制管理;勇敢与胆怯,在于战场气势对比;强大与弱小,是外在显示的实力。
柔弱的水流能够冲起千斤巨石,轻盈的鸟儿能够将猎物一击毙命,全靠集聚巨大的落差势能,在恰当的时机作用于一点。见形用势,蓄而后发,压千斤于一点,一发则不可挡。想要创造有利的形势,就要能在混乱的战场上,有清醒的认知立定精神,混沌纷纭而心不乱,意不露。善战者成竹在胸,而不为眼前之纷繁迷乱。双方在治乱、勇怯、强弱上的对比结果,成就了战场的态势强弱,或是整体或是局部或是稍纵即逝的战机,都可以通过对战场的掌控调动创造出来。
.
.
.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军,故意显露出破绽,敌人就会闻风而动;故意给出诱饵,敌人一定会主动吞下。用利益调动敌人,准备好军队等待敌人上钩。善于指挥的将军,会从战场态势中寻求胜利的机会,而不会将胜负寄托在将士能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懂得选择合适的人选顺势而为。善于利用战场态势,指挥战斗时,就像转动滚木圆石一样顺利自然。木头与石块的物质本性便是:在平稳的地方就会静止不动,处于险峻的陡坡上自然就会滚落,棱角方正的会停止,圆滑光洁就容易滚动,善战的将军发动功势,就像是从万丈高山上滚落圆石,毫不费力又势不可挡。
对战场的掌控,并不止于对自身军队力量的控制,还要调动起敌人的力量。知其欲,予其利,遵从敌人的本性,调动敌人到我方预设战场中,形成有利于我的态势,然后发动进攻。善战者不以人勇取胜,自能以兵势而破敌,知其势,用其势,任其势。遵从战场、军械、粮草、将士的本性,勇者置之勇地,慎者置之慎处,不必强责之,必如所愿而成胜也!责勇者以慎,逐怯者以勇,是上将之失!木石之势,知而用之,用人之势,知而可用,需静则任其静,欲动则任其所动。故战者,有势则无前也,势所籍,天下也。
.
.
.
.
《题月山寺壁三首 · 其一 》
宋 · 李处权
.
故国三千里,行藏岂问天。
雪峰明的的,水溜响涓涓。
指冻无完甲,琴寒有折弦。
老僧如木石,性静不须禅。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