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板?
情绪板是一种视觉的呈现,或者由图像、文本、对象构图组成的拼贴画。它基于一个设定的主题或随机选择任何材料。
最近在整理作品集的过程中,时不时站酷上借鉴别人的作品,发现在写设计思考的时候普遍的流程是:
- 市场分析:当idea出现后,根据市场现状分析,行业洞察,商业模式调研几个方面着手,最后得出结论明确【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 产品定位: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产品,我的产品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样的社会难题;
- 竞品分析(直接竞品和间接竞品):嘿嘿,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产出的竞品结构分析;
- 生命周期:根据前面的数据模拟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前做规划和布局;
- 用户分析:通过用户访谈建立用户画像和用户群体分析,找到目标用户的需求;
- 设计阶段
- 建立情绪版
- 建立设计规范(颜色、字体、图标)
- 设计稿完成
今天来聊情绪板🏃🏃🏃
问题1:情绪板的定义什么?
情绪板 英文是Moon Board,维基百科的解释是:情绪板是一种视觉的呈现,或者由图像、文本、对象构图组成的拼贴画。它基于一个设定的主题或随机选择任何材料。情绪板用于传递整体的想法,或对于特定主题的感受。情绪板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电子的,都是有效演示的工具。【原文:A mood board is a type of visual presentation or 'collage' consisting of images, text, and samples of objects in a composition. It can be based on a set topic or can be any material chosen at random. A mood board can be used to convey a general idea or feeling about a particular topic. They may be physical or digital and can be effective presentation tools.】
(图源链接https://unsplash.com/photos/t-WkBEOQngs)
问题二:情绪板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从其定义来看,任何需要视觉呈现的地方都可以建立情绪板,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摄影等。
(图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kcxIH2795rQ)
问题三:如何建立情绪板?
从前面的定义中可以得知情绪板有实体和电子版两种展示形式,在我自己的实际工作体验中,基本上以电子版为主。可以在直接在设计文件中新建一个画板作为mood board,当然缺点是如果使用的软件是sketch、Photoshop会导致文件越来越大。因此推荐第三方网站如P站(别想歪,是Pinterest)eagle、花瓣等,以P站为例,你可以在这个网站上直接建立项目相关的情绪板。(网站地址 https://www.pinterest.com/)
情绪板会根据项目的需求而不同,根据产品的定位/关键词做出衍生词,根据词语搜索出相关的图片,整理图片诠释图片。在生成情绪版的同时,用研将所有“衍生关键词”按照三个维度去分类整理。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帮助项目组成员从用户的角度去理解“抽象关键词”的“具象诠释”。所有的关键词可按照以下三个维度分类——
- 视觉映射(文字、图片、颜色、纹理)
- 心境映射(隐喻)
- 物化映射
对情绪板进行“色彩分析”和“质感分析”
很多传统的情绪版调研方法可能在情绪版生成后就结束了,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研究和最后的设计产出的脱节。因为,设计者们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主观消化和感触中,再开展设计,缺少较客观的度量方法。在这次的调研中,我们最终生成的产出物之一是相应的配色方案。电子化的情绪版对后期的“色彩分析”也是比较方便。 一方面,我们将情绪版在PS中进行高斯模糊,再使用颜色滴管提取大色块。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用户配色方案提取的网站和软件,这样更事半功倍。另一方面,结合衍生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将情绪版中较高频物化纹理和材质提取出来。
情绪板建立完成后设计规范也有了一个大致的雏形,剩下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设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