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设计之“皇帝的新衣”
来聊聊最近在体验设计中的一些启发
每次给同学们推荐UX设计书单的时候总是少不了张玳老师的《体验设计白书》,此书甚至没有加印,2016年第一次印刷后面也没有再印过了,以至于原价49元的书现在二手市场卖到近200元【有想要电子版的同学,文章底部自取】刚好想用书中的一则寓言作为开头,来聊聊最近在体验设计中的一些启发。以下是书中开头的寓言,一起来读一下(阅读时间):
以下引号内为引用《体验设计白书》文中节选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野心的皇帝。他想做出世界上用户体验最好的产品,经常都开各种设计研讨会,但是皇城里的设计师总是不能满足他。 有一天,城里来了两个外地人。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儿来,也没有人认识他们。两人自称是获得了上天眷顾的用户体验设计大师,熟知世界上最完美的设计流程,能做出世界上体验最好的产品。不过,这种体验,愚蠢和不称职的人感受不到。 皇帝大悦,聘用两人来设计一件世界上体验最好的衣服。他想在自己的生日时穿上这件衣服,让子民瞻仰自己的伟大。
就这样,皇帝给两人安排了房间和资源,两人开始忙碌起来。 过了一阵子,皇帝派了一个高级设计师去了解设计进度。高级设计师进到房间,看到两位设计大师正在和一群人在聊天。一边聊天,一边在记录着什么。 高级设计师问:“二位在做什么?”一位大师抬了抬眼皮,说:“别吵,我们在培养同理心。高级设计师又问:“何为培养同理心?”刚一问完,他就羞愧地低下了头。在设计大师的笑声中,高级设计师退了出来,返回皇宫向皇帝报告。 皇帝问高级设计师:“两位大师可算称职?进度还好?”高级设计师答道:“据臣拜访所见,两位大师高深莫测。现在大师正在培养同理心,必能形成绝佳之设计。”皇帝想问什么是“同理心”,刚出口一个“同”字,就意识到不对,然后假意咳咳两声,说了一句“嗯甚好”。
又过了一阵子,皇帝又把首席设计师派过去了解设计进度。首席设计师进到房间,看到两位设计大师正在一张海报上写画,也没搭理。首席设计师走进一看,海报上写着“用户画像”几个大字,下面则是几个不同的人物画像,还画了一些场景。其中有一个和皇帝很像。 首席设计师问:“二位在做什么?”有个大师看到是首席设计师来了,忙扭头过来说:“我们正在给目标用户画像,这样就能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呀。这在您看来自然是小儿科啦。”首席设计师被恭维了一阵,笑呵呵地回去报告了。 皇帝问首席设计师:“两位大师可算称职?衣服有样子了吗?”首席设计师答道:“设计本身之玄妙,全在研究,其题目既定,则答案呼之欲出。我看二位实在乃是此中高人。衣服尚需时日。”皇帝很高兴,看来这次是请对人了。
几个月过去,华诞将近,皇帝坐不住了,决定自己亲自去视察进度。一进屋,发现两位大师正在照着一些图纸纺织衣服。大师见皇帝亲临,马上过来开始解释起来:“陛下,我们在做这件衣服的时候采用了设计思维的理念。请看这满屋的贴纸、报告,还有这边,请看这些原型图。通过访谈、调研、推导、原型、测试,辅以以人为本的同理心,我们终于设计出了世界上体验最佳的衣服。恭喜陛下!” 皇帝很高兴。扭头一看,却发现纺织机上面空空如也。作为一个统治伟大疆土的皇帝(兼本国的设计总监),当然不能在这种场合提问题,那未免显得自己太蠢了。就这样,皇帝一本正经地称赞到:“果然是设计思维的杰作啊!”赏了两位大师很多金子之后,皇帝就走了。
华诞当天,城里的街上打出了“恭贺吾皇陛下喜得世界第一体验之华服”等各种宣传条幅,万人空巷。大家全都涌到了皇帝出巡的主干道旁,想一睹世界上体验最好的衣服是什么样子。 皇帝此时正在着装,准备出门,设计师们围了一圈。不过,每个人心里都没底。好像真的没人看到衣服啊!谁又敢说什么呢?佣人们倒是不怕显笨,但是怕丢了饭碗,所以一边帮皇帝“穿”衣服一边忍住笑。 时钟敲响,华诞庆祝正式活动开始。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走上了主干道,后面跟着首席设计师、高级设计师和一般设计师们。道路两旁围满了群众。 一时间,整个人群都安静了下来。大家开始窃窃私语。
“你看这衣服怎么样?”
“好像还不错……很特别。”
“我也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体验。”
“大师的手笔,一般人怎么可能理解。
“听说做了很多调研呢!”
“是啊,我也去参加的用户测试,我觉得体验相当棒。”
“不管怎么说也是经历了那么多流程。”
“这就是设计思维啊。”
“是啊,好像越看越美呢!”
“穿在身上可能更舒服。”
人群中,不知道谁大声喊了一嗓子:“吾皇万岁!体验万岁!设计思维万岁!”突然,人群沸腾了,大家都开始对这件衣服赞不绝口。皇帝和设计师们原本那点羞涩的表情消失了,大家都开始抬头,挺胸,阔步走起来。皇帝招手向人们致意,大声呼喊:“看看,这才是体验!”设计师们则跟在后面欢呼:“恭贺陛下!”然后用小一点的声音说:“我也与了这个设计哟!” 巡回一圈之后,皇帝器宇轩昂地走向自己的銮驾。
突然人群中冲出来一个小孩,指着皇帝说道:“皇帝光屁股!”人群突然像脱缰野马似的发出一阵哄笑。一个妇人赶紧冲过来把小孩抓走,一边打,一边骂道:“你这孩子,不懂体验,不懂设计!" 坐在銮驾上,皇帝脸上忽青忽紫。首席设计师靠过来,跟皇帝耳语道:“陛下莫和小孩一般见识,用户体验之高明,小孩不懂。”刚说完,想起人群中的哄笑,又补充道:“这些贱民们自然也是不懂的。 皇帝听完,看着首席设计师谄媚的眼神,又看看自己占满了汗水和灰尘的赤裸身体,瘫在了座椅上,起驾回宫。 皇帝实在想不过,所以又去找设计大师。大师收了钱,这时候正在享乐。皇帝质问大师,想知道设计是否有问题。大师答道:“流程是完美的,逻辑是通顺的,不懂的人自然不懂,大家都懂还需要大师做啥呢。”皇帝又问怎么才能让人懂。大师答道:“设计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改善,需要迭代,来来来,我们可以再谈谈第二期设计的价格和工期问题。”皇帝遂崩溃。
据说,皇帝从此安心治国,再也没有提过体验设计一事。”
这则寓言说了啥?
寓言中以皇帝的新衣为蓝本讲述了一个皇帝想要做出世界上有用户体验最好的衣服,突然来了两个外地人自称体验设计大师,能做出世界上体验最好的产品,但是愚蠢的人是感受不到的。当有人质疑他们的工作时,他们总会以一些外人听不懂的词汇来嘲笑别人不专业,甚至皇帝为了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愚蠢也自欺欺人的默许这两位设计师的“专业工作”。
为了满足皇帝的愿望,两位设计师搬出了一大堆“设计思维理念”、“调研过程”、“原型测试”等外人看来很专业的术语,皇帝非常高兴,虽然看着纺织机上什么都没有,但他还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的愚蠢,最后还称赞道果然是设计思维的杰作!
最后皇帝穿着“体验最好的衣服”光溜溜的上街,成年人纷纷称赞,突然出现一个小孩却嘲笑皇帝光着屁股。回到皇宫,设计大师依然还在卖弄自己的“设计思维”,从此之后皇帝再也没有提过体验设计一事。
这个故事中有很多的角色我们其实都能猜到是谁,比如不懂体验设计的老板,不够专业却很能叨叨的体验设计师以及众多的吃瓜群众。而故事中的场景也非常符合我们现在的工作场景,比如不是设计出身但是看同行都在做体验,就盲目想要把体验做好的老板,还有为了忽悠老板以及掩盖自己不专业事实的“设计师”。两位体验大师美其名曰在为皇帝做体验最好的衣服,却连最重要的“用户”都不曾接触,纸上谈兵运用的炉火纯青,而皇帝也是被“设计思维”、“用户画像”等看起来很深奥的词汇弄的一头雾水却又不想让别人质疑自己的不专业,这样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是比比皆是。
其实皇帝一开始就错了,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体验最好的衣服,只是连这点都没有人可以告诉他,结果一错再错。因为体验好不好,只有使用者有权发言。事实上想要做好产品的体验是不容易的,体验讲的并不仅仅是用户的感受,也需要权衡商业的价值,所以体验才会难,否则用户想要什么全都加上,甚至可以搞个私人定制,但在商业上这是行不通的,不对,商业上也行得通,最近逆水寒手游在二测,策划说只要您有钱,花100万可以定制一套全服唯一的衣服外观,穿着时风云突变,好不威风。
你看用户体验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只要用户能够付出足够的代价,用户体验可以是极致的。但日常的应用中,你可以为用户做到这样的极致体验吗?显然是不行的,比如用户说我愿意花100万,你给我做一个删除功能,我就是不想在某个页面中进行这个操作,除非你给用户单独定制一个客户端,否则就会影响其他用户的体验,甚至是商业价值。
很多用户在想,为什么你们口口声声说用户体验,却一点也不顾及用户的体验,我就是想方便一点,比如原神玩家会羡慕星穹铁道玩家做每日任务不用跑图可以直接在任务栏提交,不用天天找凯瑟琳。
还有的用户说,每日任务每天都这几个干脆直接把奖励发到邮箱不就好了?可能你今天这样想,改天你就会想既然都要刷材料,那我直接扣体力把奖励给我就好了,不是更方便?如果游戏商真的在做这样的“极致”体验,那基本离死也不远了。
有道是,选择什么不做,比选择做什么更难。
比如在女神异闻录中,为什么要强迫用户去休息一个晚上再进行下一步任务,比如星穹铁道这款米家刚出的游戏两极分化很严重,这些都是产品在筛选用户,如果你觉得这些设定自己不喜欢,那么你就不是目标用户,选择忽略就可以了,如果产品设计一味的迎合所有的用户,那么产品一定做不出彩。
体验设计和创意设计的本质区别在于商业的实践性,你不能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能将研究、方法等流程形式奉为圭臬。做体验设计这件事重要的并不是“设计”,而是巧妙的利用资源和工具将产品与用户串联起来,不在于你用了什么酷炫的技法,而是你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真实的温度。
好了,今天聊体验就到这里了。最近给狗子狗粮里买了点干燥条,突然发现之前买的干燥条真的只是“条”,功能单一,今天发现干燥条还能做成勺子形,用来干燥的同时还能作为勺子的功能, 一举两得,给这样的设计点个赞。
如果想要《体验设计白书》的电子版的同学,可以关注【应谋鬼计】公众号,在后台回复【体验设计白书】即可,当然还是支持大家购买正版纸质书,但快绝版了,很难买到,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