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美学为何是人类审美的根源?| 设计史太浓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艺术工作者/2年前/933浏览
古希腊美学为何是人类审美的根源?| 设计史太浓Recommanded by editor

神话有可能是过去的真实记录吗?

(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主页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设计史太浓)

按惯例,谈任何时期的艺术都应该给大家交代一个历史时间。

但古希腊(Ancient Greece)篇章比较困难,大量这方面的资料表明:他们缺乏这方面的准确资料。

首先“古希腊”就并非一个国家概念,而是指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在过去包含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跟小亚细亚沿岸。

而且这种包含并不精准,要视乎历史时期而定。

当时这个区域我们熟悉的国家大致有雅典、斯巴达、科林斯...跟“一堆规模不大的城市国家”。

如今这个区域的国家一般认为是希腊、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土耳其西部、保加利亚南部等等。


古希腊为何那么重要?


基于以上情况,“古希腊”首先属于一个历史术语。

概念上还划分了狭义和广义,狭义层面是指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毁灭到公元前146年希腊地区被罗马征服为止。

广义上则是指爱琴海周边诸多文明在罗马人征服前的全部历史,所以能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

看到这里大家感到迷惑非常理解,以上内容主要满足一些强逼症读者,比如我自己,其实对主题而言似乎没那么重要。

我们首先要清楚古希腊人所创造的辉煌是在不到300年的时间完成的。

这种辉煌不止艺术范畴的建筑、雕塑、绘画、戏剧、诗歌,还有政治制度跟哲学等。

如果从公元前12世纪的荷马时期算起,古希腊也是发展了近800年才达到黄金时期。

也就是公元前450年之后,逐渐有了被我们持续至今都仰望的诸多艺术成果。

假设将古希腊比拟为一个活了近千年的人,公元前450后恰好符合“九五至尊”阶段,约等于人的50岁,是人生的丰收期。

这些收获影响人类如今,举几个例子:

罗马柱至今常见,古希腊来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常用的山墙常见,古希腊来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常被提及,古希腊来的。

每次我们谈到写实就联想文艺复兴,但其实文艺复兴就是向古罗马与古希腊学习,就是要复兴它们。

古希腊在中国战国时期就已经能将雕塑做得非常写实协调,但遗憾的是,古希腊的画作因为创作材质的关系大部分留不下来。

从仅存的一些石馆画或者亡者肖像画来看,写实水平非常高,被岁月腐蚀后看起来仍然栩栩如生。

至于后来的“新古典主义”还是继续学习古希腊与古罗马,所以古希腊被视为西方艺术源头,也是蒋勋先生所言“美的起点”。

谈艺术史如果不囊括古希腊就像修族谱遗漏了祖宗一样不可理喻。

那么古希腊艺术成熟时期有什么特征呢?

其一是唯美而写实 ,其二是庄重而单纯,其三则是典雅而精致。

接下来深入看看。


从皮笑肉不笑开始


古希腊的艺术发展漫长,过程中很多作品已经完全消失。

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谈过古希腊早期的建筑跟雕塑都以木头为材料,所以现代已经没有踪迹,佐证这个说法的是古希腊中“雕像”一词的原意是“擦和刮”。

某些古希腊建筑或者雕塑形式所以是某个样子跟最初使用木材也许密切相关。

比如“古风时期”僵直的大理石雕像,其中对人物毛发衣物的处理普遍下垂,不像后来那么流动飘逸。

这跟过去使用木质材料顺着纹理下垂容易处理有关系,因此形式被保留下来,就像以后话筒消失,但打电话的图标还是个话筒。

古希腊的古风时期大致在公元前625年到公元前480年左右。

这个阶段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艺术符号就是人物雕塑上的“古风式微笑”,俗称“皮笑肉不笑”。

推测古风时期的艺术工匠们似乎不清楚人在笑的时候属于五官组合活动,它们只通过嘴角上扬让雕塑象征性的笑,而且配合假笑的还有人物僵硬简陋的身体。

这个假笑特征在古希腊雕像中足足保留了1个世纪,而且很多时候还会看到突出的眼球、突起的颧骨跟突出的方形下巴。

这样又让人感觉他们的目的好像不完全为了画得像。

这样的奇怪表现属于很多原始雕塑的共同特征。

我们在一些资料中惊喜发现,古希腊人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跟古埃及有过交集。

所以这样僵硬姿态的雕塑应该受了古埃及正面律雕塑的影响,就像小朋友刚刚学画都要临摹,看到谁就临摹谁。

古希腊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作品叫“提尼阿波罗”,属于古风时期难得保存完整的雕像之一。

它除了有典型的古风面部特征外,也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们稚嫩的创作手法,比如缺乏人体结构细节,或者对人体结构出现错误表达(如膝盖)等等。

另外古风时期的雕塑家们跟我们刚刚学绘画一样,对衣服布料一类的皱褶无从下手,左右为难,因此最后一般都画成紧身衣。

比如1864年在雅典卫城出土的古风时期大理石雕像,名为“荷犊的男像”便是如此。

很有了冷启动后,希腊人在雕塑这条路径上飞速奔跑,至今搞不清楚为何他们这方面的艺术水准可以那么高?

如有神助。


神话与艺术


ChatGPT诞生以来除了掀起一股讨论失业的浪潮之外,还有一些人在讨论一个终极话题:

就是科技如此发展下去确实可以造一个仿真世界,继而有人直接提出眼前世界就是虚拟的。

关于世界虚拟这个说法并不新鲜,古人似乎老早就意识过,中国最著名的当属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的“庄周梦蝶”。

而在西方,则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跟庄子同属一个时代,公元前390年左右柏拉图写了本书叫《理想国》,书中有个著名思想实验叫“洞穴囚犯预言”。

大致内容是假设一群囚犯从未看过外面世界,把他们送进洞穴,并且只能一直面壁。

然后在他们身后生火,那么其它人活动的影子就会打到洞壁上,如果囚犯生来就一直看着这些影子长大,他们就会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假设某天一个人成功逃出去看到外面世界后被抓回来,当他向洞穴其他伙伴描述外部世界时通常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大家认为他疯了。

2016年时候马斯克(Elon Reeve Musk)在一个访谈中谈过类似观点:

当科技进步到让游戏体验慢慢跟现实世界接近,以后可能真的无法分清游戏与现实,按理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所以可以反推,现实世界极可能已经是无数游戏的其中一个。

所谓平衡宇宙就是不同游戏,重点在于游戏也是仿照真实世界的,因此这无数个“平衡宇宙”中有一个是真实世界。

古希腊神话就很接近这个猜想,因为古希腊神话有个重要特征,叫“神人同形同性”。

意思是他们的神长得跟人一模一样,很少古埃及半兽人,或者中国神仙与妖魔鬼怪。

古希腊的神除了大部分看起来跟人一样,七情六欲也差不多,让人感觉特别平衡宇宙。

而且两个宇宙曾经交叉,比如古希腊的后期神话确实有很多人神互动情节。

我们有时候甚至会会认为神话极可能就是古人的真实记录。

古希腊艺术跟古希腊神话关系密切,比如雕塑就特别像神话故事里的各种“手办”。

比如“米洛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与“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The Laocoon and his Sons)之类。

大家要清楚,古希腊很多著名雕塑都属于罗马时期复制品,所以原作极可能水平还要高。

典型的如掷铁饼者(Discobolus),这个作品大约创作于公元前450年,创作者米隆(Myron)当时属于雕塑界一线流量明星。

根据记录他主要做青铜雕塑,还有黄金象牙雕塑,基本不用大理石,而古罗马复制品则是大理石。

古希腊雕塑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可以将人体塑造的特别写实,大凡裸体都健康自信,有种非常纯粹的美。

对于动作、发型及衣服皱褶的处理也不成问题,技法像行云流水一般意气风发。

比如同样也是复制品的“依靠的萨提尔雕像”。

另外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属于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23年-公元前146年)的“坐着的拳击手”青铜雕像。

看着雕像似乎也能感受到他下场休息的疲惫,还有对自己表现感到不满的情绪。

关于古希腊的著名独立雕塑已经可以在很多资料上看到介绍,以别人常谈我们少谈的原则这里不过多介绍。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帕特农神庙及其浮雕。

浮雕艺术其实介于雕塑、绘画甚至设计之间,因为它需要考虑绘画中的构图问题跟功能限制问题(浮雕所在处的形状,位置),所以需要更多设计统筹思路。


集大成之


首先,帕特农神庙最能集中体现古希腊在建筑与雕塑上的造诣。

这所著名神庙大约在公元前438年完成,供奉了象征智慧、艺术及战争的女神雅典娜。

神庙呈长方形,有半个足球场大,由合计46根高达10米的大理石柱支撑,这些石柱就是罗马柱的原型,这些放在罗马篇章再细说。

古希腊大部分神庙基本上就是帕特农神庙的拉长缩短版本,或更简陋或更精致,基本建造原理及风格特征都很一致,庄重与典雅。

神庙采用如此多柱子是因为巨大的平顶结构。

其实差不多时间里,埃及跟两河流域的人已经会使用拱形结构做建筑,但希腊建筑中基本没有拱形结构。

然而又有证据表明,拱形原理是由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在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发现过,至于为何不用我们不得而知。

帕特农神庙的命运多舛,在后世分别做过基督教堂跟清真寺。

1687年时候威尼斯军队围攻雅典,这里成了火药库,最后成为敌人炮弹的攻击目标,结果让这座建筑由此变成一片废墟。

幸免于难的雕塑被不同人瓜分掉,或者直接变成其它建筑原料,从目前残存的深浅浮雕来看,也许是古希腊艺术中最壮观的作品之一。

神庙包含雕塑的部分主要集中于两端的山墙(三角形态)及四周的中楣(四周的装饰带)。

另外就是放置神庙内部的雅典娜神像,神像据说采用木制,高13米,有大量象牙、黄金及宝石装饰,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就已经被“分解”。

目前神庙外部幸存的作品大部分断胳膊缺腿,很多连头部都不见了,但不妨碍我们感受古希腊这方面的高超技艺。

比如位于神庙南面保存最完好的“人头马跟拉庇泰族人(Lapiths)“之间的打斗场景,人物姿态充沛有活力,神情生动,富有情节与戏剧性。

又比如神庙东面三位大神一起聊八卦的群雕。

分别是波塞冬(Poseidon,海神)、阿波罗(Apollo艺术之神)与阿耳忒弥斯(Artemis,狩猎女神),三人动作自然利落,身上布料流畅顺滑。

还有位于山墙上依靠石头,神情安逸的忒修斯(Theseus,传说中的雅典国王)雕像。

这几乎就是一个独立雕塑,虽然残缺非常严重,但对于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表露无疑。

帕特农神庙的诸多作品其实风格有差异,明显是一个团队的协作成果,因此雕塑水平有参差,具体是哪些创作者我们已经毫无证据了。

但当时属于伯里克利(Pericles,雅典史上很伟大的执政官)统治时期。

这个时期的皇家艺术总监就是被公认为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菲狄亚斯(Pheidias),按理他就是创作团队的Leader。

如此一来,好像又顺理成章了。

关于古希腊艺术的分享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主页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设计史太浓)

13
阅读原文
|
Report
|
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CandleTown-蜡烛镇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1
1
1
1
作品收藏夹
1
2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