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笔记
记得使用figma做设计的良好体验,之后在saas建站公司担任网站设计师,远离了当下最流行的UI设计软件。
Figma笔记整理
· 对于vi命名的习惯:bg/dark;bg/light;text/primary;text/content;text/sub(ps)(代替者;辅助)
· 框架UI设计思维:每一行都是一个框,每一部都是一个块
· 在figma中可以单选中形状中的一根线进行复制
· Frame:画板和形状的结合体(div)
· 先用Frame,第二选择是group
· 创建按钮时直接用Frame
· 形状建立好后直接复制粘贴图片进去即可
· Ctr+C点着鼠标移动预览
· R键刷新页面
· 100%显示:Shift+0;最合适大小:shift+2;显示所有画板:shift+1
· 穿透选择:com+点击
· 苹果和微软的快捷键:command=ctrl,option=Alt
· 将(形状、文字…)变成Frame:com+opt+G
取消(编组):com+shift+G
· 取消组件:com+opt+B
· 拆分组件(将组件变成Frame):com+opt+B(Detach Instance)
· Figma的重命名功能:com+R
· 运行上一次使用的插件:com+opt+p
· 上/下/左/右/水平/垂直:opt+WASDHV(V:Vertical; H:Horizontal)
· 对称方式翻转:shift+V/H
· Shift+A:Auto Layout选中的部分(这个步骤之后的惯用动作是回车进入所有子元素,调节自动宽)
· 取消auto layout:opt+shift+A
· com+D:选中复制
· 将容纳多个小块的容器统一编成Auto Layout:先Ctr+D复制其中一个块,再选中这两个块编为Auto Layout,最后选中一个进行ctrl+D复制
· 进入锚点模式:形状状态下+回车
· 在Layout Grid中,边距一般24,Gutter一般16
· Frame也可以是圆
· 隐藏网格/隐藏栅格栏显示:Ctr+G
· Shift+R:显示参考线
· 遇到所有的等分情况:拉矩形,给栅格
· Auto Layout是调节内部元素,Resizing是调节内部元素(Resizing:fixed width,hug contents,fill container)
· 固定边:fixed width
跟着内容走(自适应于内容):hug contents
填充容器:container
· 进入子元素:选中Frame后+回车键
· Community里面需要用英文搜索plugin(常用插件推荐)
① 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image tracer
② 填充大量不同分类的纯图片:unsplash
③ 填充文字、图片、地址:content reel
④ 聊天(定位到稿件):Figma chat
⑤ 苹果组件源文件搜索关键词:IOS & IPADOS 14 UI kit for figma
⑥ 原型图(线框图)源文件:Wireframes
· Figma中的样式需要自己另行创建,当统一使用样式中的颜色时可实现整体所用之处更换
· 移动换内icon:com+opt;换外icon:按住opt
· 分割线实现方法:块状给固定阴影(必须先给到填充)
· Figma中切图识别是按照有无点击“Export”识别有无切图
· 变相调节Auto Layout中两个英文之间的基线对齐:给Frame再Alt+拉框
· 触发方式:点击、拖拽、悬停、按下、光标移至等
· 交互方式:正常跳转Navigate to;open overlay弹出层(覆盖出现);sway with原地切换;dissolve淡入淡出
· 制作icon的key:①icon网格 ②找到视觉中心 ③统一线框间距
· 使用钢笔工具时ESC代表停止路径
· 系统级icon尺寸一般为24×24 px
· 等比例缩放按住K(此时显示双箭头)
· 将线变成形状:右键+“outline stroke”
· 栅格化(连接上所有锚点):Flatten
· 移动时按像素点走:snap to pixel grid
· 矢量显示:pixed preview(disabled)
· 调节背景模糊:background blur先调fill透明度
· 首行缩进:paragraph indent
· 选中文字后com+v自动链接到网站或者设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