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设计师的那些事儿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产品设计师/3年前/9699浏览
8年设计师的那些事儿Recommanded by editor
李七寸

设计心路历程

一晃眼,从事设计8年多了,还未在站酷上发布过任何作品,说来惭愧,说来、也话长

01. “迷茫”和“乌托邦”

我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和很多学设计的朋友一样,大学期间,我也曾经因为未来方向的选择迷茫过,客观原因不多说了懂的都懂,学校学的内容过于宽泛、和社会需求基本脱节等。

我清晰记得当时曾问过老师,我们工设的学长学姐有找的比较好的工作吗,老师说有啊于是思索着提到BAT之类的互联网大厂,我说,咱不是工业设计吗......老师这个回答曾让我迷茫了许久。主观原因个人喜欢实物产品的设计,尤其是看得见摸得着那种质感;且个人比较理想主义,特别是对于一些美好寓意性的产品设计尤其乐此不疲,虽然毕业期间也拿过几个3C类产品的设计奖,但总归是不甘心只做纯工业的产品设计,就想做有趣的创意设计,所以更不知未来将往何处。

后来,在周边同学纷纷转型UI交互奔向互联网的怀抱时,我心一横,自己既然喜欢实物设计,就去做这方面最好地方就行了。

于是搜索到当时号称“工业设计领导者”的洛可可设计,还在一席上看到了老贾讲的“上上之道”,一时间,我认为LKK就是我最好的选择,甚至在2014年国庆专程去北京“朝圣”了北京总部:当时我赶上了LKK最仙气的时候,在太阳宫公园边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幢淡灰几何形的简约小楼里,进去就能看见上上展览馆,幽静的灯光下陈列着高山流水、上山虎、大耳有福、无弦琴等等原创香道产品;大厅悬挂巨大的白色窗帘,三楼是郁郁葱葱的休息空间,锦鲤环游,莺歌鸟语,猫咪慵懒的晒着太阳;后院有亭台水榭,走过实木的板桥你会看见孔雀,山鸡,大鹅,鹦鹉等等各种动物,随处可见衣着考究的设计师们或坐在椅子上端着咖啡聊着项目,或漫步在后院外面抽烟闲聊....至今我都认为那时的LKK简直就是一个设计师的乌托邦家园(照片已过10年不足表达)。

02. 机缘巧合和遇见“文创”


或许是命中注定,14年末本人机缘巧合,受邀去参加了一期北京洛可可的workshop,主题是和Microduino团队合作(现已成立公司叫美科),用他们的开源模块化智能硬件、传感器来实现设计师的各种脑洞和奇思妙想。期间我提了一个的想法:用可见的红外线排成一排,光线对面对应放上一排传感器,每当光线被手指遮挡时就会响起对应一个音节,这样我就有了一把“光弦琴”

随后和团队配合做出demo样品并试弹成功,最后提案时即兴为团队小伙伴送上一曲生日祝福。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一句也给当时在场的贾伟和kumo老师邱丰顺(后来的领导)留下了印象。(下附提案视频)






也正因为这次提案,有了我到洛可可的实习机会。

2015年期间赶上kumo老师因LKK故宫的项目在全国征集设计师开办第一期“文创大师班”,我有幸加入了。不夸张的说,当时我们基本算是国内最早试水所谓“文创设计”的一批人了,因为是03年台北故宫“朕知道了”纸胶带火了之后,“文创”一词才正式进入大陆的视野,而kumo老师作为前Motorola亚洲区的设计总监、多次IF红点奖的评委,以及从小就逛台北故宫的台湾人,确实第一次给我们带来了用国际公司的设计流程来开发文创产品的先进方法论。

为期11天的“文创大师班”结束时,我个人设计提交了名叫故宫“贱萌小僵尸”形象的一套文创产品(用现在的说法该叫IP衍生品),虽然时间紧、效果不精,但经过此次尝试我发现,“文创”跟自己的兴趣高度契合...

大师班结束后我匆忙回到学校,并临时把自己的毕设改为文创,挖掘武汉的楚文化“戈”的元素,以“化干戈为玉帛”的寓意设计了一款带智能提醒的衣帽架,最终获得优秀毕业设计。


学生时期的设计总是稚嫩不成熟,充满理想主义,不过至今自己依然是喜欢这个创意的。就像联合国总部枪管打卷的寓意,想象着某天士兵战场厮杀用的戈矛都被闲置在家挂衣服了,或许这就是“化干戈为玉帛”最理想的诠释吧。

后面也很荣幸收到了kumo老师的录用邮件,毕业后直接入职了LKK的文创部。

03. “痛且怀念”的LKK

随着正式加入了LKK,在kumo老师简单的团队介绍后,我们几乎是立即投入实际项目,都是些响当当的让人双目发光的项目如故宫文创、敦煌文创、百度中秋礼品、大圣归来IP衍生品、南京设计廊等等。

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我,却遇到职业生涯第一个阵痛:软件技能的不通用。

工设的我因之前学校的缘故自己主要使用3DMAX建模vray渲染,矢量用CDR,而团队主要使用Rhino、keyshot和AI,尤其文创设计涉及比较多平面的矢量图案,我只能立马现学AI,我清晰记得第一周的工作,自己和其他几个应届小伙伴只是垫着一张敦煌莫高窟藻井壁画在机械的勾勒矢量素材,方便后续自由设计丝巾等产品(现在看来这叫数字化AI丝巾哈哈),之后3d软件的互通问题、vray渲染的效率也逼迫我自学了曲面建模和实时渲染,硬生生的改过来了。

第二个不适,来自团队合作。

不得不说kumo老师带来的国际设计视野和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至今,尤其设计流程的一些方法论可以保证团队合作高效高质产出。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的头脑风暴,在有技巧地引导和掌控的情况下确实会点燃大家百花齐放的创意热情,反之会大打折扣。类似的很多操作从客观上讲确实是利于集体产出的,但任务的分工和最终产出的归属上就会产生争议

比如头脑风暴中B因为A的一个想法引发进一步灵感,产出了一个创意,后面因为分工原因是C执行了设计工作,最后是D在打样生产中因现实问题改良后确定了最终效果。这种情况下,你的创意会被别人拿走设计,或者你负责了别人创意的落地,最后的成果你想发个站酷啥的都不合适。

比如:2015年的百度中秋礼品项目,这个是我重度参与的一个项目,当时一共3个人,面对客户提到需求礼品既要表达现代互联网,又要表达传统寓意(五彩斑斓的黑),我提出自己的想法,用百度搜索带来的无限信息可能,来解读中秋美食“月饼”,取名“YUE饼”:看起来是月饼,实际上却一个是阅读的yue(小夜灯),一个是音乐的yue(八音盒),一个是闻到香气的喜悦yue(香薰盒),一个是玩耍跳跃的yue(弹力玩具),最后一个就是月饼的yue,然后每种月饼对应一种感觉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同时对应家庭一个年龄段成员,老人夜灯男人音乐盒女人香薰孩子玩具,最后一起团圆吃月饼。

创意提出后大家都很兴奋,我说还可以是约会的yue(安全套)等等,有人说可以借鉴TED里讲的五感设计作为提案主题,还有人说包装的创意沿用搜索框等等,大家一致同意去提案了。后面客户的反馈把弹力玩具“跃饼”改为了手工皂白玉的触感“玥”饼,再后来我负责了月饼的纹样设计、包装的制作文件以及其中一个硅胶小夜灯的供应链打样监管,月饼和包装的rhino建模渲染由另外一个小伙伴执行,最后一位负责提案发表和客户沟通对接。

至此,大家应该看清楚了,这件作品我个人认为自己是主创,奈何当时的效果图不是我做的,以至于后来我自己完全重新建模渲染了一套图才放进了自己的作品集(如下)。

再比如,全员参与的敦煌文旅项目。该项目因涉及60+款产品设计导致交付时间一直延续2016年底,此时我们部门人员离职加精简至只剩我们4名设计师了,最后项目有近20+产品制作文件和落地生产由我负责,懂得朋友应该知道落地有多折磨人,涉及各种修改调整甚至大改。

其中一个例子,一位小伙伴草图阶段画的敦煌玉门关笔筒创意被选中了,但没等到后续他就离职走了,项目被分工给我来深化设计了。做的时候发现玉门关遗址就剩一个空壳四面黄土墙了,几乎没什么美感可言,另外真实模拟了一下发现笔放进去是立不起来的,有违设计初衷想表达笔筒中的笔就像一个个城头守卫关隘的兵器一样的意境。只得自己提炼模拟了一些肌理,和增加了内部格子结构,后面因材质工艺成本还调整为自行拆装的模块设计后才最终完成。

后来,为了缅怀初心追忆往昔,也想看看我们曾经做过的设计,2018年底我一个人奔赴敦煌:

在绵延起伏的鸣沙山里,一个像月牙一样的小湖旁,我走进了一座古朴写着“月泉阁”的小店,看到了我们曾经日夜设计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们,在店里我踟蹰徘徊了很久,百感交集

后面到了玉门关文创店,看到了摆在商店C位的笔筒,听着店员介绍这是他们店最代表玉门关文化的产品,我摸着笔筒望着她轻声说了句这是我设计的,在店员惊奇到热情的眼光中我感觉之前的辛苦一切都是值得的

第三,最大的遗憾是创意的点到为止。

我后来复盘了一下,2年多来参与项目数量20+,涉及到产品设计数量上百件,由于LKK是乙方公司,大多时候只要你做出的设计方案甲方满意了买单就OK了,至于你作品生产否、销售如何、反馈怎样,甚至由于时间成本关系本可以再完善的方案也不允许你再多碰了,戛然而止的感觉。

比如,15年为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设计的一把的建筑尺设计,生产和定价就不说了,考虑实际使用体验,刻度文字部分应该是字反过来从右到左排布更合理一些,不过这种能看到销量的作品已经是幸福的了,且最终还意外收获了2016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比如,16年为国家京剧院设计的京剧国礼设计,耗费特别多的心血设计和打样完成后,如果是因为贵金属+珐琅彩的成本问题,其实可以用不锈钢电镀+烤漆的方案解决,但后续确是音信全无了。

再比如,为百年爱心慈善晚会10周年设计的纪念礼品,到底有没有生产,明星们收到纪念小礼盒和捐助现场使用大装置时的体验究竟怎么样?不得而知。

说了这么多,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更多是怀念吧,感谢海量的优秀项目和小伙伴们对我的磨砺,如果不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和kumo老师的出走,我可能会在那里呆上更久。

离开LKK,面对“博物馆文创、旅游文创、文化礼品和IP衍生品”之前做过的四大板块,我最终选择了旅游文创方向的一家文旅集团。其实我总结之前的经历,个人是最擅长抽象提炼寓意并将其实物化的过程,理论上很适合做礼品设计,奈何了解后发现对于原创极其重视的礼品公司极难找到,退而求其次,在博物馆文创和旅游文创选择了后者,至于IP衍生品个人认为大多是在做1+的事,个人更感兴趣自己从0到1创造的乐趣。

举个例子,之前个人闲暇时间参加了2016“海上丝绸之路”创新设计大赛,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组织架构和纹样设计了“海纳百船·盛宴”的主题餐具,船队内的宝船、坐船、马船、战船、粮船、水船对应餐桌上的主菜盘、配菜盘、小菜盘、餐盘、饭碗、汤碗,用餐桌的仪式感阐释“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最终作品也荣获了大赛的金奖。

04. “浮夸”的经历和“前端后端”的思考

到了新公司,“浮夸”的现实才让我发现之前的环境是有多么好,靠着业内口碑,LKK设计师的话语权和价值感还是很足的,而在文旅企业,规划设计占主导,旅游商品只是其下的一个附加服务。

最夸张的一件案例是,为天津的一个几层商业空间打造一个“天津礼物”的品牌并整合设计整整2200款商品包装设计,对,你没听错,就是两千两百款,因为要整合天津所有知名商品填满那几层的商超,我当时听完就几乎崩溃了,在尝试了一天干出7款包装后的晚上,十分栓Q的我直接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离职。好在我们这个部门其实是以studio的形式和集团合作,部门老大其实是公司董事长的同学,他有话语权安排我之后只做那些对创意和方案有高要求的项目,如东阿阿胶、武汉知音号、祥宇橄榄油之类的项目,我最后才留下来了。(下附部分作品)

后来我们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公司,我就变成了设计负责人,角色的转变也使我能负责到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商务沟通,也更符合我最初创造0到1的初衷,个人总结称之为设计的“前端”。

接下来的时间,个人奔命于各个项目的考察洽谈、策划汇报,短短不到一年我数了下自己做23个项目的PPT,也深刻体会到kumo老师之前说的谈生意10个成一个是正常现象。

不过,历经了这么多项目的不落地,让我萌生了对设计的“后端”强烈渴望。

此期间还是有几个满意的作品,拿其中一个案例展开讲:2017CILE中国国际物流博览会在遵义召开,主办方遵义铁路投资集团作为东道主要为莅临大会的参展方准备商务伴手礼。

于是我在仔细考察遵义当地特色文化后提出两个顶层概念:方案一是时间的“自述”,主题是【时光溢彩】,用遵义红色的革命经典、绿色的当代自然环境、金色的高铁未来三种色彩,分别对应设计有遵义会议旧址建筑元素的经典定制钢笔、印有当地特色自然资源的环保笔记本、未来科技感的高铁元素U盘三者组成的商务办公礼盒;方案二是空间的“对话”,主题是【器味之美】,用遵义当地知名的茅台竹酒、黔地好茶、黔北粮仓三处特产,分别对应设计对饮“竹中酒”——两个竹子造型的酒具,共品“山中茶”——两个印有遵义山水元素的影雕杯,同餐“水中餐”——单个水纹造型的餐盘,三者组成的特产礼盒。

后面客户选了方案二,我们就此原创设计了一套酒杯、茶杯、餐盘,以及长条形对话仪式感的包装,后因为预算和时间原因选择了采购定制的方式和方形双层抽屉盒的包装,并在大会召开的期限前完成了完满交付。(下附作品)

05. 扎进“工厂”和跳出的“爆款”

历经四年的乙方工作洗礼后,个人决定去甲方,去做跟随产品一直到生产销售的设计,但当时文创类的甲方实在太难找,兜兜转转我遇到了一位清华的教授,在了解到他个人设计经历和公司3D类产品设计师的稀缺,参观了他在通州几层大楼的工厂和各种齐全的打样、生产设备后,我心动的加入了他们,参与一起研发公司关于银行贵金属渠道招财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开始时一切还是蛮顺利,深度参与后发现老板几乎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会要求按他自己的想法去改动,于是就诞生了一堆类似这样的产品创意:你对着一个财神说恭喜发财,然后他手中的宝轮就会转起来了;或者你对着大船吹一口气,然后就有一堆钱币转动着掉进口袋里;还有个拍一下手,关公就会巴拉巴拉说一段话;再有就是拍一下猪,身体会发亮,里面藏一个小猪吊坠等等。无奈后面我就专心负责打样生产了,可取的地方是,你楼上做完的设计,发到楼下几乎很快的就会有工人按照你的想法打样出来了,后面负责产品的内部结构、电子元件、开模,我也是几乎在东莞深圳呆了几个月之久,天天扎身于模具厂、电子厂、玻璃厂、喷漆电镀的等等,最终做出了实物产品(如下)。

最离谱的事情来了,当老板拿着他自己已经足够满意的产品去几大银行渠道推销时,却吃了个很大的闭门羹,那些天天喊着缺新产品的负责人反馈说,新意确实有了,不过贵金属的感觉差了很多。回来后老板立马紧急回归金银钞平面产品的业务,而我们耗近半年时间的产品就当作赠品出货了...

离开这家后我emo了两个月,为这颇为不顺的两段职业经历。为此,我一个人远去了敦煌,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直到看到景区落地销售的那些设计,我释怀了。

回到北京后的我,放开了一些偏执的坚持,跳出狭隘的文创甲方标准范畴,只希望做能落地成功的产品。

很快,我选择了教育行业的最强大脑智囊团爱因思维,负责公司的益智玩具研发,在这里也很快就做出了职业生涯的小爆款产品:月销过万“重力四子棋”(如下)

没错,看起来就是平平无奇,甚至我当时几乎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建模渲染好了方案,重点是在控制成本和用户体验间做平衡,这也是设计走向成熟的关键。

在这里,我意识到成功的商业设计是需要将市场营销、销售渠道、生产成本等因素统统的前置考虑进去再做,且其中每一环都需要做到不出错才能有销量保证。后面我还发挥了做文创的优势,开发了“燃少年”、摩艾石像、丛林探险等一系列原创产品,让爱因思维在益智品牌里立住了一个特有风格。(如下)

立体数独的玩法,设计灵感来自于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的石像,为立体数独的玩法打造一个奇石迷阵的游戏场景。

还有和rwds老师合作完成的儿童版“丛林数独”设计,小动物们排队进丛林探险的游戏场景。

后面还有在自媒体渠道卖爆过的“36合一”多功能棋,看起来超值吧....

期间,我用自己的努力收获了公司年会上颁发的“攻坚克难奖”和....

06.“苟住”的创业

2020年中,或许是每个设计师心中都曾有过的想法,机缘巧合,我和一位多年的朋友决定合伙做一个自己的益智品牌,一开始本来只打算兼职做,后来发现精力确实无法两全,加上我常年比较拼的工作习惯和婚姻的即将到来,最终决定了辞职自由创业,在有孩子之前再好好的搏一把。

创业以来,还是承蒙多名朋友的帮助,真正的从0开始,我一手搭建了公司的设计研发团队-供应链生产-仓储物流体系,重度参与了市场渠道拓展、电商运营,基本把之前积累的资源全部用上了。

我们坚持做中国原创,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创造出”经典有效“的产品,成为孩子跨越难题的助手。截至到目前研发的品很多,不过因资金有限目前只上了4款产品,分别对应孩子关键的数学启蒙、性格培养、情绪认知、专注力训练,而总销量也近万了(下附产品)

这两年疫情对国家经济影响还是很大的:居家办公的不便,物流的时断时续,电商界的一波波地震,不稳定性的危机感带来的消费降级等等每个因素都牵动着公司脆弱的神经,目前我们处于苟着的状态,产品研发工作基本暂停了,我个人也抽时间做做外包,一边也在考虑把目前公司转为副业,重新看看其他的设计工作机会...真可谓设计虐我千百遍,我待设计如初恋(下附最近做的一些有趣外包)。

07. 总结

复盘了8年来自己从事设计工作的经历,写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欢迎留言交流。

如果运气好遇到财大气粗的甲方爸爸欢迎砸单哈哈哈,也期待能欣赏我的平台聊聊合作。

最后一句话:

归根,丰城剑回,我一直在创造美好事物的路上。

297
Report
|
13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MOVA 扫地机器人-活水版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设计理论知识
作品收藏夹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作品收藏夹
设计龙门阵
设计龙门阵
设计龙门阵
设计龙门阵
作品收藏夹
方向
方向
方向
方向
作品收藏夹
1
1
1
1
作品收藏夹
1
2
前辈历程
前辈历程
前辈历程
前辈历程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