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京奥运动态logo设计师井口皓太:“你要比任何人都热爱自己的作品!”

首页推荐
北京/设计爱好者/3年前/23902浏览
专访东京奥运动态logo设计师井口皓太:“你要比任何人都热爱自己的作品!”首页推荐

站酷ZCOOL×SGDA 特别策划「一年一度创意指南」· GDC 2021国际评审专访

东京奥运会开办之前,就凭借着独特的设计火爆中国设计圈。它的图形设计师是广村正彰,而让它们动起来的,就是井口皓太。“这个作品既要保有日本的语境,也要能被全世界理解,这就是我最大的主题。”

本次内容邀请日本知名动态图形设计师、GDC Award 21国际评审井口皓太为大家带来分享,谈谈他对于好设计的标准以及自己从事动态图形设计的历程。

嘉宾介绍:井口皓太,GDC Award 21国际评审、动画设计师、CEKAI创意总监。井口皓太出生于1984年,2008年,他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期间创立了TYMOTE。2013年,创立创意协会“CEKAI”。他擅长动画设计,并担任视频总监和团队建设创意总监。他所获得的奖项包括:东京TDC 2014、D&AD2014黄铅笔、The One Show铜铅笔、D&AD2015黄铅笔、纽约ADC 2015金奖。同时,他还是京都艺术大学和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客座教授。

以120分为目标去做设计

——专访GDC Award 21国际评审井口皓太

站酷网:GDC评委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计理念彼此不同,当对一件作品产生不同意见的时候,你们如何处理?

井口皓太: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我一个人推荐或是无法评价一件作品。因为国家和背景的不同,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也可以从中学到中国和世界的设计哲学和动向。我不能推翻大家的意见,但是可以努力从自身的视角传达来自东京的温度,这或许就是国际奖项的本质意义所在吧!

站酷网:在你心中什么才是好设计?好设计的标准是否有过变化?

井口皓太:我第一件在海外获得认可的作品,是于2012年创作的《汉字城市》。这是为体育健身创作的互动性作品:配合脚踩自行车的速度,改变在ipad中播放的gif动画的速度。当时的我还不到30岁,所以特别希望做一些“尖锐的表达”,或者说“只为懂得的人设计”的想法非常强烈。

设计过程中,该项目的创意总监伊藤直树对我说:“请你考虑一下这些运动者的感受,他们在锤炼自己身体,你的设计要能获得这些人的理解,最好连小孩子都能理解。”这为我指出了设计的方向,我在这种指引下进行创作,最终获得了D&AD大奖和纽约ADC大奖。这次我真正体验到了设计中的动力:在努力进行视觉表达的过程中,超越自身的身体边界,向外延展。

但是,故事还没完,这个《汉字城市》作品虽然在海外获得了认可,却没有获得日本的奖项。我本希望创作出一件任何人都能理解的作品,可是在日本这个使用汉字的国家却认为这个作品在语境和外形方面的美感强度不够,我觉得这一点非常有趣。

于是,我就决定在同一创意下创作出一件能被日本国内认可的作品。这个作品就是《Haku》,是一个歌手的MV。我和印刷排版员大原大次郎共同进行创作,只有歌词和黑白两色,将元素进行极度压缩,速度快到我们日本人都无法跟读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创造出一种只有使用日语的人才能感受到的文化上、身体上的文字体验。结果,这个作品获得了《汉字城市》没能获得的东京TDC奖。

虽然不能根据获奖与否来决定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坏,但是通过这两个作品我学习到了设计的核心。广泛传播和在中心的一定范围内进行深度探索,如果一个作品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就是“好设计”吧,这也是我每天努力的方向。

站酷网:能否分享一下你参与2020东京奥运会logo象形图设计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有没有遇到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井口皓太:象形图创作的目的原本是“广泛传播”,在此基础上,作品还要体现出日本这个“擅长细微设计”国家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这个作品既要保有日本的语境,也要能被全世界理解,这就是我最大的主题,是我设计的中心思想。

委托方希望设计动态象形图的需求,我表示希望能在当中进行一些挑战。我首先尝试的是让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象形图动起来,这届奥运会首次引入了体育象形图。通过调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图形设计师的创作理念,我凭借着对那身体的感觉,让象形图动了起来。

基于此,我提出了由“出现”“静止”“消失”三部分构成的动态象形图的设想。在保持图形象形功能的的基础上,让图形具有跃动感,因此加上了出现和消失这个两部分的动画。

象形图是一个体系,为了使全部73个竞技项目在视觉上有统一感,一有动作和规则发生变化时,就要全部推倒重来,制作时要兼顾“个体”和“整体”。所以最后请各个竞技队的队员进行检验,被指出“动作不对”的时候,修改工作会非常艰难。

但是当我们按照要求把问题修正后,象形图动作就和体育运动更像更协调了。此外,为了观察运动员的动作,我们看了很多录像。当象形图在我手里活动起来的时候,我感觉到和这些运动员产生了联结,幸福感油然而生。

站酷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态设计的?为什么喜欢动态表现方式?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个作品?关于动态设计,可以分享一些经验吗?

井口皓太:我大学专业是图形设计,在公司也做过一些图形设计的工作,但是我觉得在图形设计上有很多人比我更擅长。正好赶上由纸媒向电子媒体过渡的时代,所以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动态图形的工作。

如果说图形设计是将美食瞬间冷冻,那么动态图形的作用是在保持美食鲜度的同时,对其解冻并烹饪。因为我总想捕捉图形运动的瞬间,所以后者比较适合我。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自己也具备图形设计的知识。一定要仔细观察图形设计师经过哪些过程创作出这个图形,找到静止图形无法表达出来的那个部分并将其延展出来。当我把这些图形动态化地呈现出来,看到他们脸上的惊叹和欣喜,更能令我体会到工作的价值。

每次与各种图形设计师和美术总监共同创作,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可以有所改变,作为设计师这一点非常重要,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宝藏。

站酷网:你认为自己创作的独特性在哪里?在探索自我风格的设计道路上,你都经历过哪些阶段和变化?

井口皓太: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经常会专注于某个媒介,我觉得那是因为他们对那件事物本身抱有怀疑。给图形加上时间轴、使之成为3D的作品,也是一种手段,为的是突破那种概念和框架。

我在奥运会上做的另一场无人机表演就体现了这种想法,一边把平面图标从几何学角度展开,使之成为3D,一边在地球上演出了一场变形灯光秀,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想什么时候能用烟花在夜空做一个动态设计。如果你只是在屏幕的范围内思考动态图形如何如何,就无法产生这种想法。创作时要站在颠覆的视角,超越作品的框架,提升作品的维度。

在最近给耐克AIRMAXDAY制作的影像作品中,我又尝试了一些新的挑战:在所做的新宿3D OOH中,让广告飞了出来!还由此产生了“未来到来了!”等系列热搜和超话,我的这些理念与《汉字城市》和《haku》相同,都是使用错觉来表达。

我想向世界传递:屏幕虽然只是个平面,表达却可以如此丰富。或许今后还可以让屏幕变成立体的,让屏幕动起来。我们动态设计师使用的表达媒介已经不局限于平面屏幕了。

站酷网:你觉得今后图形设计师会更多地使用新媒介作为创意的手段吗?为什么?

井口皓太:通过变化媒介,描绘出不同的领域,我觉得可以一边乐在其中,一边进行新的挑战,这是非常好的。只是,无论媒介如何变化,人对美的感受,那种兴奋的激动的本质性的感受是不会有很大变化的。设计师关注的不应该是媒介或者是处理的手法,而是要探索“普遍性的东西”

站酷网:你的很多作品都在探索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比如《汉字城市》,又比如为Mizkan醋做的图标,你怎么看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近期有什么这方面的新思考可以分享吗?

井口皓太:大家头脑中都有一个对传统文化既定的意象。例如,在做mizkan museum这个项目的时候,委托方的要求是以“浮世绘”为主题制作动画。大家头脑中会立马浮现出“浮世绘”的意象,可是这种意象是古老的,是我们大脑强加上去的。

所以,我尝试着把构成浮世绘的“线”、“面”、“粒子”、“浓淡”这些要素进行分解,然后重新构建。这样就比较容易和现代科技发生关联。所以我认为不能让传统元素浮于表面,而是要与创作精神发生关联,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案例,Vapormax这款耐克AIRMAX气垫系列登陆日本的时候,由我来宣传推广。对方要求的主题是“未来的空气”。那时的日本比较混乱,核能引发的污染问题尚未解决,2020年东京又要举办奥运会。所以,我提出NIKE在本国实施的“未来的空气愉快且明亮”这种轻快的推广方式并不适合日本。

那时我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概念是日本的地下吧台文化。那是一场日本在西方文化洪流的冲击下发起的寻找身份认同的运动。那种态度投射到现代就是空气的重力,未来即是过去,我用完全颠倒的方式创作出一个影像作品。

我有一种使命,就是要把前人通过创意表达出来的态度结合现代特征加以升级。日本是个岛国,我们的身份认同中内外关系意识可能是比较强的。例如,我认为西方画作中描绘日本时总是喜欢做一些错误的解释,或者做一些过度的表达。即便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但这其实就是从西方对日本印象的真实写照。所以,我尝试反向输入,从内外视角交融的角度构建一幅日本文化的新图景。

站酷网:你初入大学就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在你看来,成功打造设计师或设计团队的品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井口皓太:学生时代和朋友们一起创建公司,那时的自己什么都不是,没有技术和经验,然而我的职业生涯就是这么展开了。在那种状况下,我要不遗余力地发挥各方面才能,因此学会了乘法思维,而不是加法思维。为了使同伴们创作出来的图形呈现得更好,我开拓了动态图形设计的能力。

我基本上没有在社交媒体上推销过自己,只是单独谈作品,因为我觉得创作者其实是没有品牌的,我们拿出真挚的热情创造作品,这些作品深化了我们与客户间的伙伴关系。现在耐克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这始于一个要求三天之内完成的作品—耐克LABMA5的动态图形设计。我们以120分为目标努力做出最好的成果,我觉得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此,非常简单。

站酷网:你一直保留的创作习惯是什么?这些习惯为你带来了哪些益处?

井口皓太:创造好作品的必要条件是创作的热情。你要比任何人都热爱自己的作品。因此,为了让自己的热情不断高涨,我需要自己控制创作的流程。不是一着手干就能高效地创作,没有感觉、或者觉得哪里不对劲、无法着手工作,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我不会勉强自己继续推进而是会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样一来,或许通过整理其他事,反而能给客户提出一些突发奇想的建议,输出更好的成果。

我是处理时间的设计师,我认为过程中的时间也会反映到作品中。平缓的节奏会产生平淡无趣的作品。因此,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内凝练出好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极少同时开展几个项目,能够同时做的只有那些互相关联的项目。

站酷网:疫情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变化,在2020年之后,你的关注点,或者创作的出发点是否有了新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井口皓太:疫情之前我就觉得我们不应拘泥于场所,在各种地方进行创作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预测物理上的体验会变得越来越珍贵。疫情的到来加速了这种倾向,我感觉5年后的未来就在眼前。

我也在大学授课,疫情原因课程都改为线上。因为主要采用影像教学的方式,所以课程很容易开展,这也是教育的方式的一种革新。以往的旧体制存在着一些低效的部分,人们开始认可先进的方式,这是一种创意,是非常好的。

我从今年开始把工作地点由东京搬到了纽约。原以为这会非常艰难,可是目前为止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尽管有时差,但是工作依旧。此外,对于创作者来说,周围环境的改变能带来一些新的刺激,所以我也不打算一直住在纽约,我想尝试在各种地方进行创作。

这样一来,时间与空间和移动的关系因疫情成为我们自身的一大主题。为此我创作出一个艺术作品《空时钟》。这个作品连接着很多地方,融合了现在和过去的时间,目前正在京都清水寺展出。

站酷网:你觉得当下年轻设计师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设计师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井口皓太:我觉得在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以往设计师们关注的地点、形态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即便没有专业知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作出一些东西。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东西进行区分,如何定义设计与创意,这是我们这个年代同样面临的最大的一个课题。

我认为答案是没有什么是能从设计师老师那里学到的,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在自己这个年龄段能感受到的时代的温度和现实,然后把它输出出去。我相信创造时代的永远是年轻人的直觉和行动。

专访主持:王腊梅

封面设计:薛春明

493
举报
|
501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评论你的想法~
表情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你可能喜欢
相关收藏夹
设计的方法论
设计的方法论
设计的方法论
设计的方法论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设计不設計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