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期[设计访谈]谷德专访-2022设计之旅15

南京/艺术工作者/3年前/21浏览
第249期[设计访谈]谷德专访-2022设计之旅15

第249期:用时约3分1306字

[设计访谈]谷德专访伊東豊雄:重新思考建筑本质

第249期:用时约3分1306字

[设计访谈]谷德专访伊東豊雄:重新思考建筑本质

推荐:这片访谈的是名日本人,作为地地道道的老南京,痛恨鬼子到极点,但还是转发了,建筑设计日本已经走了前列,讨论设计过程和设计思想的对话还是值得细细推敲,实则不然,再好的设计,最后的使用者任然会违背他的初衷。

01伊東先生的建筑风格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相对于这种“变化”,有哪些“不变之物”?

我很想改变自己的思维,却也是有心无力,大抵所谓人类是没有办法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吧。人类育成于自然之中,在很长时间里都和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代建筑却是与自然相背离的。我长久以来都对此抱有疑问。“和自然的关系”是我一直以来思考建筑的主题。

02伊東先生过去的建筑经常被评论为“透明”、“轻质”,您最近却经常提到自己的本质也许是“洞窟一般的建筑”,和过去的评价恰恰相反。您是如何定义空间中的“轻”与“重”的呢?“轻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呢?

80年代是日本的经济泡沫时代,在那个时代的建筑有着很强的“临时性”——即使建造起了,也很快就被摧毁。在那时,我想做出能够适应那个时代、与时代相呼应的建筑,于是试图将自己的建筑做出“临时性”的氛围,认为“像空气一般的建筑”,“无根的建筑”是好的,对“轻质”、“透明性”有着很深的执念。但实际上从事了建筑50年,再回头看这些,我意识到,其实和自己的身体性关联最深的是“如同洞窟一般的建筑”,也就是只有内部、没有外观的建筑。我渐渐发觉,其实这样的建筑才更为贴近自己的本质。做了洞窟似的建筑后,会想接下来要做一些地面上的、更加轻盈的东西,但结果设计出来的还是仿佛钻入地下的建筑。如此往复至今,我认为果然“洞窟一般的建筑”更贴近我的本质。

03伊東先生的仙台媒体中心,时常被评论为超越了现代主义的作品。对于伊東先生而言,现代主义有何意义?对于今日的日本而言,现代主义是否还拥有其生命力?

现代主义的思想是从西方传入的思想,尤其对于“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和我们的思考方式极为不同。创造出现代主义理论的人们信奉“建筑应该与自然脱离,在自然之外重建一种秩序”。然而,与之相对,对于亚洲、至少是东亚、东南亚的人们而言,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和自然融为一体地生活。我们热爱着自然,自然虽然有时会露出可怕的一面,但我们始终和自然极为亲近。

日本社会中,不敢说百分百,也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被现代主义思想所覆盖。特别是3・11大地震之后的复兴工程,让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做防潮堤也好,做临时住宅也好,复兴工程都着重于将人们和自然彻底分离。

04不同的场所流动着不同的时间。好的建筑往往是四次元的,多出来的那个次元便是时间。去伊東建筑的现场,总是感受到某种独特的时间性。您是如何考虑建筑中的时间性的?

在日本的庭院中,存在着诸如茶室、休憩所、石头和树木等各式各样的元素,根据不同人各自的体验,呈现出属于每个人自身的庭院空间。不同的体验者看到的事物不尽相同,行走方式和行走速度亦各有所好,从而获得不同的时间感知。我想将这同样的道理用在我的设计之中。对于我而言,我是在用“体验的总和”构筑自己的建筑。我一直想要做出随使用者的不同而变化的建筑,对于用墙壁明确划分出一个接一个房间的建筑比较排斥。我倾向于尽量消解墙壁的存在,做出连续而流动的空间。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形象——十二牛马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马年IP设计 MA DUODUO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