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读书笔记

Recommand
深圳/学生/2年前/1843浏览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读书笔记Recommand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作者:[瑞士] 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译者:徐宸熹 张鹏宇

作为排版入门必读书籍之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秩序下的理性之美”

本书旨在教我们如何使用网格,在网格系统的帮助下,更具功能更有逻辑更美的方式去解决诸多问题。

一、部分章节内容与思考

1. 使用网格的好处

在视觉设计中使用一个适当的网格,有助于:

a. 用视觉传达的手段,构建基于事实的论证;

b. 系统化、逻辑化地将图文素材构建起来;

c. 用图文手段,让组织方式更具有节奏感、统一感;

d. 让视觉信息的结构更透明、更具紧张感。

以上4点是书中罗列出来的,简单来说,网格让设计变得有秩序,有迹可循,体现了一种专业精神。在设计的前期,先制定一个有逻辑的网格系统,可以更加统一地即物地功能性地解决所有相关问题。如今,网格系统不仅在平面设计中影响深远,在UI设计、空间设计等其他设计领域,这个实用的设计工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 纸张的尺寸

DIN一般指德国标准 DIN 476,后来成为国际标准 ISO 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8-1997《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中A、B系列也采用了 ISO 216标准。

大多数印刷品都遵循标准化的DIN系统,建议设计师也使用这些最常用的纸张尺寸;

一是这些尺寸,印刷厂比较熟悉,可以减少印刷和裁切方面的误差。

二是这些尺寸,在纸厂有现货库存,印刷厂订购也不会浪费时间。

三是印刷和纸张裁切设备也有一定的标准化尺寸,与DIN系统的纸张格式配套。

通过下图可以观察到,DIN系列的纸张尺寸,上一级总是下一级的两倍。

3. 字体大小单位

pixel=px=像素,是屏幕上显示数据最基本的像素点

像素点不是自然界标准的长度单位,像素点可以大也可以小,大的像素点组成的画面模糊(分辨率低),小的像素点组成的画面清晰(分辨率高),大家可以想象成像素画,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所以,“像素点”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也称为“相对长度”。

point=pt=,也有人叫做“”,是印刷行业常用单位。

(这里需要注意:不要跟像素概念里的“像素点”混淆了)

1pt = 1/72英寸 = 0.3527337毫米,所以,“点”是一个自然界标准的长度单位,也称为“绝对长度”。


这里要引入一个复杂的概念PPI / DPI;

Pixels Per Inch = PPI = 每英寸像素

Dots Per Inch = DPI = 每英寸点数

这部分就不多赘述。


需要了解的是;

分辨率在72PPI 下,文字18px=18pt

分辨率在300PPI 下,文字75px=18pt

简单来说,

当我们的设计只需应用在电子屏幕上时,文字单位设置为“像素”,

当我们的设计需要印刷时,文字单位设置为“点”。

4. 字体样式

书中介绍了一些经典的英文字体,这里推荐一篇灰昼前辈的英文字体推荐文章,里面讲的非常详细。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c1NDc2.html

5. 栏宽、字号、行距

栏宽:

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或形式的问题,它还涉及文本的易认性。

如果要让读者轻松和舒适地阅读文本,那就不能忽视字号的大小、行的长度和行距。

字号:

A4:主标题24pt、副标题18pt、正文10pt、标注8pt;

以上是在A4纸张中一组比较常规的字号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不同的字号,那么字号之间应有显著差别,24点的字号就很容易与18点的字号区分开,显得层次清晰。

行距:

一般情况下,英文行距是字号的1.2倍左右,中文行距是字号的1.5倍左右。

6. 边距与版心

版心即页面中主要内容所在的区域,版心的周围始终会有留白的区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页边距。页边距存在的原因有二:首先是技术原因,一般来说页面边缘的1-3毫米,有时多达5毫米会被裁切掉。如果没有适当的边距,会伤及文字本身。(需要裁切的印刷品设计时要预留1-3毫米出血位,喷绘则不用)。其次,页边距的设置也有审美的因素,比例协调的页边距可以提高读者阅读时的愉悦感。

要确定版心,设计师必须先明确需要设计的内容,以及对整体和细节的展现有一个大概的构思。文本的长短、页边距的大小、版心的大小都是相互影响的。总之,整体、美观的版面离不开优质的页面比例、版心尺寸和字体排印。

7. 版心的结构

版心的大小、位置、组合方式有很多,每项新的设计都有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师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的解决方式。一般来说,版心都在页面偏上的位置,这是一种比较美观的形式,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感觉;版心位置如果设置得太低,会有往下坠落的感觉。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例如在一些版面中,原本双栏的版心需要与三栏或四栏进行复合使用。这时可以进行拆分后复合使用。

8. 网格的结构

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梳理。前面准备越充分,后面思路越清晰。例如开本的大小文本与插图的关系字体的选择印刷方式纸张的品质等。设计师可以通过绘制等比例缩小的草图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草图绘制时,版面的分栏是需要考虑的要点之一。分栏数量越多,越能制造出丰富的版面变化,相对应的对设计师的排版把控要求也越高。一开始绘制草图,可以多尝试几种布局方案进行比较,放弃一些明显不适合的方案,直至最后只剩下两三个方案,然后将它们放大到1:1的最终尺寸再进行互相比较,直到选出最终方案。在最终方案里面,将网格分割线叠加上去,进行内容的编排,需要注意的是每格中的首行文本必须与格的顶线对齐,而末行也必须与底线对齐。这样的尝试很难一次成功,往往需要我们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计算(如下图)。

二、如何应用到设计当中

1. 8格网格的图文排版

在许多情况下,8格网格系统的版面足以容纳各种大小的插图。下图图例中,是8格网格系统中的8种图片尺寸,根据实际的工作,设计师可以在同一个页面中将相同或不同尺寸的图片进行图文组合。图例中用红色斜线标示的格可以用于绘画、图片、图表、插图、色块等元素。

即使在最简单的排版中,设计师也需要具备一种良好的判断力,并对图文的结构和节奏保持一个良好的感觉。

网格系统之于设计师,只是一个优秀、有用的工具而已,如何更好的使用这个工具,还需设计师不断的探索。

2. 网格中的照片、插图、色块

在设计中,对照片/插图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必须选择清晰的有统一调性的照片/插图。

如果是多张产品介绍的照片,最好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进行拍摄,保证视觉的统一性。

在实际工作中,照片素材往往不是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进行拍摄,背景难免不统一,此时为了保证统一性,需要对照片素材进行处理,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把主体物抠出来,再在下方用一块灰色或者彩色色块作为衬底。如果有网格,衬底则必须与网格对齐,如果没有网格,衬底则必须与字行对齐。

如果在一个带有文本的网格中加一个与网格大小一致的色块,文本的开始和结束都会与色块的边缘重叠到一起,显然这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通常的解决方式是:

a. 色块与网格保持一致,文本框向内缩进;

b. 色块向四周延长,超过文本框。

3. 示例

三、写在最后的书评总结

《平面设计网格系统》的作者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是瑞士平面设计先驱,曾担任IBM欧洲设计顾问,因他的极简主义设计和简洁的排版、图形、色彩闻名于世。本书开篇讲了网格的作用和一些基本概念,接着讲了网格的制作应用和案例演示,包括不同的分栏应用和复合网格介绍等。

网格系统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设计中的诸多问题,非常推荐新手设计师阅读本书。

20
Report
|
52
Share
相关推荐
双极-The Two Poles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潮玩IP-Remix挑战赛
Recommanded by editor
你
你
你
你
作品收藏夹
45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我画的🎨vs 我拍的📸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你
你
你
你
作品收藏夹
45
视觉传达作品集
视觉传达作品集
视觉传达作品集
视觉传达作品集
作品收藏夹
其它-教程
其它-教程
其它-教程
其它-教程
作品收藏夹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作品收藏夹
品牌
品牌
品牌
品牌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