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复盘 | 打造场景化链路设计
在项目改版中通过设计如何实现对业务的价值,由此复盘总结了一些设计思考和方法
▼
项目描述
从流量爆发增长到趋于平缓时代下,现有商城品类楼层流量增长停滞,致使用户转化率和客单不理想。由于历史多次改动后,产品组件规范混乱,导致运营方难以发挥业务需求。此次改版需结合站外业务背景,为下单转化提供设计机会点。
基于描述主要思考点:分别是:业务/用户诉求是什么?运营方遇到了什么问题难以发挥?以及产品现阶段有什么需要优化的?
▼
现状问题分析
在项目的需求反馈中,通过系统走查和运营反馈以及用户反馈去分析整理问题,我们把问题进行了结构化的梳理和总结,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设计策略和设计目标。当前产品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1.1 业务诉求
积分自动到期、下单转化不理想、运营活动无法跟进。
1.2 用户反馈
根据用户的反馈大多数表明商品不值得买、不等价、没有吸引力等,导致用户的滞留时间短暂且无法达成转化。
1.3 视觉体验
通过旧版的自行走查、数据结果以及运营反馈等手段对线上页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首页风格无氛围;
品类楼层重复单一;
设计组件无规范化;
整体页面无价值点;
...
▼
定义业务目标
针对“线上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搜集海量问题进行定位,同时对产品、业务进行了内部的对齐,以及挖掘对用户场景的可能性,促使业务目标的关键因素:留存、商品价值、体验三种因素驱动业务链的形成。
1.1 业务侧-场景化
为了让用户留下来,产品中洞察缺失的场景和机会点,挖掘实物的本质;场景形态上已经做了一定的市场验证(低成本价值),而其形态又与公司的业务形态有强关联。
1.2 用户侧-商品价值
挖掘业务场景价值,运营这边有一定的需求支持,低成本商品又是用户利益抓手,通过价值吸引保证对用户可见。
1.3 视觉侧-体验
通过产品自行走查,去发现视觉和交互层面的问题,以设计主导推动下单转化,来实现设计价值。
▼
设计策略
基于上述,围绕用户及体验等多视角的转化诉求,确立设计目标:通过从低价值商品吸引用户,同时提升用户的浏览性,实现用户下单转化并助力业务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拆解了以下三个设计策略进行设计表达。
1.1 价值吸引消费者关注
价值吸引是向消费者的覆盖广度,而在他的前提是内容曝光能力,而针对这种能力不单单是围绕用户场景的价值曝光能力,还包含一些活动营销,后续围绕着这种能力做了大量的铺垫,同时跟进运营框架布局,进行破局,满足运营方的难发挥需求。
1.2 提升商品浏览性
在体验上提升商品内容品质,在样式上做出容易理解的呈现给用户/消费者。
1.3 提高下单的转化率
最后在积分到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不同的用户情绪,产生不同的行为,比如积分清零规则,下单路径的不必要的一些干扰等等,最终某种情绪影响最后的行为。结合业务逻辑的方式,从外层引导转化合理的情绪。
▼
框架升级
为了让用户能够在进入首页的第一时间迅速get到商品利益点,我们对首页的框架进行了升级。主要结合5A度量体系,曝光—吸引(加强消费者记忆的重要抓手)—引流—获客—下单/转化,将不同的体验感知到首页,最后落实在商品详情的页面转化上。
▼
色彩规范
沿用之前的主色调在其基础上调整了饱和度,使眼色更加有辨识度,利用对比色(150°)增强不同模块的业务认知,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差异诉求,结合商品模块进行色彩的定义。
▼
多场景多营销曝光
1.1 多营销曝光区
运营曝光区采用一种鸟枪法的投机心理,商品运营区结合平台运营活动以及活动的玩法,提供有效曝光区域。
在设计方面需遵循三个规则,活动屏占比、商品内容的流畅性、商品统一性。
1.2 多场景价值区
多场景价值业务形态分三点,分别是低成本价值、聚合品类、框架灵活。
低成本价值商品
秒杀/特惠业务都是计时行为,但是需求上有一定的区别,满足不同时间段的低价商品,在视觉上要做到求同存异,为了减少了用户的认知成本,我们用严格的外形去做视觉体系的一致性;并开放了组件及色彩的可配置项,从而满足了各类型业务的差异化表达诉求。
聚合品类
打破“重复楼层”常规性,展示品类特性,通过“今日新品“主题吸引用户停留。
框架灵活
帮助业务增加活动坑位,获取更多商品流量资源;
给用户带来贴合场景的价值感,代入感更强,利益点更多;
1.3 推荐榜
运营长图新增推荐榜入口,强调主推品类模块;旧版长图交互入口多,逻辑凌乱。
▼
商品模块表达
通过体验路径分析今日新品和甄品好物,从用户角度视角看,前者是有目的性捕捉品类多元化的内容,而甄品好物以无目的性闲逛为主,根据不同商品内容做流量分发,单品点击从过往的数据来看是最高。同时在“甄品好物”的推荐逻辑算法,以用户历史浏览记录来向用户个性化推荐,来激发用户的潜在遗忘需求。
1.1 整合品类楼层模块
打破重复楼层常规性,展示品类特性,将业务逻辑转变为用户实际场景,缩短路径,通过“今日新品“主题吸引用户停留,减少转化损失。
将围绕着人、货、场三个维度去精细化设计,用户(人)要去分层、容器(场)要去分类,然后货展示不同的形态,有优惠、有特色等。
1.2 优化推荐商品模块
除了满足用户闲逛外,还需结合业务的诉求进行重点转化,展示以单品为主,提升商品的品质同时满足用户价值感知能力。以穿插的形式展示在单品列表中,在闲逛的场景中感知价值的利益,从而完成转化。
拆解设计元素结构化,并对其元素进行组合,辅以简短的标题/积分/价格/标识等信息,使信息传递具有识别性,降低用户浏览的干扰。
1.3 强化商品属性
秒杀/特惠详情作为转化的过渡页,指引着不同商品的价值,各业务模块承载着不同业务场景的时间段,分别是浮动时段、固定时段、正常促销商品来满足用户的利益点。
▼
商品积分转化引导
积分抵消商品在转化上有着重要的能力,也是业务的根本目标。在此过程中遭到用户严重投诉,伴随着网络出现一些逆向情绪评论。如果单从设计角度说服用户是肯定是没戏的,需要结合产品实现商业化目标背后的逻辑,不要用手段代替目的,探索更好的实现商业化方式的可能性。
1.1 洞察用户情绪
通过用户声音的收集,出现较严重的负面情绪,理解业务根本目的,同时也损失了用户利益。结合平台运营可以尝试在合适的路径上推荐/引导,或探索用户更容易接受的内容形式。
1.2 转化用户情绪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用户的情绪,《情绪心理学》理论中当触发事件无法改变时,通过改变【信念反应】,把坏事“往好的方面想”或“让其合理化”才能产生行为的后果。
在项目里结合了多触点营销方式,在低成本感知后,平台会对其发放一些补助,比如优惠券,低成本的商品变的更低。
1.3 多触点营销路径
通过“下单前——下单中——下单后”来串联整体链路,进行阶段性价值伴随,减少认知偏差带给用户的负面情绪出现率。在首页分析后,营销框架得以曝光,让用户感受活动价值或者领取优惠券的形式,最大程度弥补用户积分到期的损失。
▼
数据反馈
通过数据进行反馈,由于是站外业务展开的需求改版,产品内有大量依著于产品运转的用户数,从结果来看,留存和转化率较比旧版有大幅度提升,主要得益于商品消费以活动营销为主,配合价值感知为辅,可以有效地触达商品的转化,满足用户消费动机。
总结:品类楼层更适用于用户心智,比品类楼层点击率高;运营活动更着重优惠力。
▼
最后
此次项目改版中更着重体验方面,从专项建立到落地,始终围绕价值体验去做推进与执行。在设计流程中,也深刻感受到业务的突围不一定用设计理论是有效果的,在站外业务带来的强势干扰,很难用设计角度说服用户,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开拓视野思维,全方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