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看清用户企业特性

Recommand
深圳/设计爱好者/2年前/199浏览
三个维度看清用户企业特性Recommand
设悟

成为“用户企业”不是仅仅在文化层面“呼吁”要尊重用户,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服务设计,那终归是不是根本,真正要改的是基因。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开始深度链接自己的用户,进入到用户企业的时代。但成为“用户企业”不是仅仅在文化层面“呼吁”要尊重用户,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服务设计,那终归不是根本出路,真正要改的是基因。

那“用户企业”的基因是什么呢?

现在就从商业基因、产品基因、共建基因这三个维度来分析下用户企业的特性,帮你梳理清楚这其中的关键逻辑。

商业基因:与用户深度链接的关系是核心资产

用户企业会把和用户之间的深度链接视为核心资产。

比如,某新能源车企不管卖出了多少辆车,都不会就此停下服务用户的脚步,而是会建立多种和用户沟通的渠道及服务的触点,不断地完善用户选、买、养、用、换的用车场景,和用户产生深度的情感链接和服务链接。车企通过不断地邀请用户参与社区的活动、重大决策、产品决策,希望能和用户凝结成一种长期互训的共同体。

而这样的共同体,无论是企业进化服务、扩充品类、品牌传播都会拥有更高的效率,因为需求、数据、信息,甚至价值观都链接在一起。每一个用户都会长期生长在企业自己创造的服务生态里,而不是卖出车就完事儿了。另外,在服务用户更长的用车周期的服务设计里,这也逐渐创造了更多的用户付费的触点,同时也增强了用户裂变拉新的可能。

于是,企业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商业结算维度:用户生命周期商业贡献度,即以用户生命周期来度量一个用户所贡献的 GMV,而不仅仅是以单次交易的 GMV 为商业的核算。

如果只是看单次的 GMV,会失去长期主义的视角而陷入短期的运营手段。而如果是从用户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则会有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做什么样的服务,才能让用户留在生态里,并且让用户持续有感,产生深度链接。

所以企业内部会产生新的考量:获取一个成熟用户并持续运营服务的成本,与用户在他使用产品的生命周期里贡献总体 GMV 的关系。这样的商业核算方法,可以留出更多的利润空间给长期制定服务。

你一定有这个感觉,交易增长的思维就像草原文明,而用户生命周期就像农耕文明。草原文明依靠一块又一块土地的掠夺或者游牧,交易过后用户来去自由。而用户生命周期的考量,则像培育和滋养一块土地,和用户共生,按照季节收获与互训。

所以“用户企业”的核心第一步,是要制定服务用户生命周期的数据标准和商业标准,核算培养一位用户从拉新到完结所创造的 GMV 及成本,并要构建各种层级用户模型及其带来的成本收益模型,与传统的交易模型进行配合。

产品基因 :围绕用户生活提案的产品服务设计思想

用户企业的产品基因,是生活提案基因,即对某个生活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因为用户需要的是一个生活场景的打包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

就好像一家出行公司为车主设计的共享出行服务,并不仅仅是让车主共享好自己的车就行了,还提供了车后服务、车主交流、车主电商、车主咨询等等服务,闭环他的开车生涯。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的电脑游戏主机厂商也不只是卖电脑主机了,还开始卖配件、做年度游戏打包、售卖电竞比赛门票和组织各类游戏的线上比赛活动,从而把玩家留在自己的生态里,传播自己的主机品牌。

比如一个健康品牌,我们真正讨论的不是一种药的产品,而是用户从我们这里订阅到了什么生活,围绕这个生活,我们的服务、内容、产品交付应该是什么样的。

所以“要把自己的服务放入用户生活线的哪个场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或 “用户和我们在一起,会开启什么样的新生活,和以前大不相同?”

这些问题和过去产品设计的思路都是不同的,以前只是围绕一个场景的刚需痛点,而现在更愿意去讨论,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方案服务。

产品总会围绕一个场景,而用户现在需要的是更轻松的生活解决方案。

共建基因 : 用户是企业产品和品牌的共建者、分享者

用户企业的第三个特性,就是共建属性。可以把它分成三个角度,即产品共建、价值观共建和品牌语言共建,分别代表了:利益凝结、思维凝结、传播凝结。

第一,用户企业是用制度来保证产品共建的。

让用户每一次使用产品的行为都能够积累成信用,而企业的成长亦和用户有长期的利益共享。

比如,很多某平台用户都非常看重自己在该平台中的积分,它象征着该用户在平台内的贡献度。因为该平台的口碑很好,所以这种平台内的荣誉感,会让用户有很强的驱动力,他们会视平台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而用户在平台的每一次善举,都会有相应的积分作为奖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整个平台在鼓励善良,而所有人因为善良,也得到其他用户的认可,而随着平台长大,越来越多的圈外人也会开始认可他们。

总之,通过制度,让企业与用户形成凝结。这个凝结可以是品牌上的、权益上的、利益上的,甚至是人脉社区认可上和社区尊重上的。

因为只有这样,用户才能真正和企业形成同盟,保证契约长期有效。

如果企业是强权于用户,那么用户很难谈忠诚。真正的忠诚,是利益的互相凝结和价值观的高度认可。就好像很多的服务复盘,甚至都是用户深度参与,并且主动要求参与的,他们会给予非常多的意见,站在用户视角补足团队的缺陷。在这个过程里,不仅改进了产品,还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第二,用户企业的价值观是共建的。

如果要强调和用户结成同盟,那必然要和用户一起塑造这个群体的价值观。不仅要思考大家在一起的生活价值观,甚至还要思考社会价值,那样才能感召更多的人愿意呆在这个生态里。

就好像苹果的广告里,出现的永远都是符合苹果价值观的用户生活状态,而 苹果在每次产品发布完以后,也都会强调自己的产品在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以及在产品回收层面做各种努力。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探讨商业决策的时候,不能仅仅以商业长短期效果为唯一的决策方向,还要考虑到这个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用户价值、客户价值,最后才是商业价值。只有这四个方面都考量到了,最后得出的决策才是一个“用户企业”该有的决策,而不是一个现金流和流量疯子。

“用户企业”逼迫我们要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这几乎是我们现在所有商业中,最难做到的部分。

市场上的主流价值观还是以估值怪兽而受到追捧,但受人尊重的用户企业,却不经常被提及。这也许是未来企业可以追求的目标,当然,这也需要市场配合更稳定的政策和公平的规则作为保障。

第三,用户企业的品牌语言是共建的。

以双方为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去塑造品牌,而非企业自我标榜地去宣传理念。产品文化是交易结构的关系和行为的总和。所以“用户企业”的品牌一定在说一件事:用户和企业在一起塑造的生活共同体是什么?把这个共同体凝练成认知,就是共建的品牌。

所以企业不能单纯地标榜,我很强我很强我很强……正确的姿势是要表达如何与用户达成令人心动的场景和状态。

就好像离开了 UP 主,B 站一下就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灵魂;而 Airbnb 如果没有房东故事,产品的温度一下就掉了一大半;滴滴如果没有优秀司机的表达,那么就容易让人感受到冷冰冰的资本味;淘宝如果没有中小卖家的站台,则会让平台失去了中国市集的烟火气。

什么样的用户,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产品。而产品,亦会影响用户改变自己成为另外的样子。所以用户企业的品牌,就更是用户和企业一起共同交付的。

小结

这些内容看起来好像是 CEO 才应该关注的,因为涉及到了各种管理变革和产品设计思维的变革,甚至还有商业考核方式,但其实不是。

因为任何新趋势的出现,都是由技术驱动效率改变而产生了新的市场形式和需求,从而产生了各种新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那么用户企业的思维,也就是当前的一个趋势,从无数的用户企业的诞生,就能认证这一点。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里去,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产品和服务设计。比如说:

· 建立长期商业性:重新看待自己产品商业化的核算维度,建设自己产品的用户生命周期,来看看如何涵盖用户更丰富的生活场景,加深产品和用户的关系,提升更多的服务点和交易点,创造更大的长期价值。

· 建立生活提案:重新理解用户的生活场景,让我们不仅仅是卖产品给用户,而是提供真正的覆盖用户某种生活场景痛点的解决方案。

· 重新审视关系:重新看待自己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产品是通过什么策略和用户建立共生关系的,并且在价值观上和品牌上,都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当然,不同行业,对是否成为“用户企业”的迫切程度不同,不一定每个行业都合适,这个要看行业阶段和企业的选择。

很多时候,基因不对、认知不对,确实很难做好用户体验。所以这也就是我总结“用户企业”底层认知的目的。

0
Report
|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喵果铺子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王的朋友 & KING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