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用户需求洞察?设计师要掌握这4种设计思维

Recommand
上海/设计爱好者/3年前/803浏览
想做好用户需求洞察?设计师要掌握这4种设计思维Recommand
fabrie

真正做好用户洞察需求,我总结了4个设计思维工具,给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师在动手做设计之前,一定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究竟在为谁设计产品?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的答案决定了产品定义。

用户群体的认知、动机、行为、情感,构成了他们的需求。设计师洞察到这些,也就基本掌握了产品的形态和未来走向。

想回答好这个问题,真正做好用户洞察需求,我总结了4个设计思维工具,给大家分享一下:

  1. 商业模式画布
  2. 同理心地图
  3. 用户画像
  4. 用户旅程地图

今天浅析一下,怎么利用好这四个画布工具,将用户需求洞察做得更彻底。


同时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好用的设计师文档——Fabrie文档,我平时做设计调研,用户洞察,都是在这个文档中进行的。因为在设计流程中需要用到的画布工具、设计模版,都能在这个文档里找到。非常方便,不需要自己动手去画了。接下来文中的截图,也都来自fabrie文档,希望大家也能通过好用的工具去梳理优化设计流程,这样会更高效。


----



一、商业模式画布:从企业视角,锁定用户



刚接触一个项目前,我们首先要关注到的就是商业模式。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老板或管理者应该干的活。殊不知,明晰商业模式对设计师也很重要。

一个不了解商业模式的设计师,做出来的产品怎么可能有效切入市场?

它有助于从企业战略规划的视角,去定位用户群体,进行洞察。

帮你站在全局视角,了解关键业务、核心资源、成本结构、收入来源、客户关系、价值服务等等。

更加明确核心用户的需求痛点、发现核心竞争优势着手点、制定有效的执行方案、定义盈利模式…

将这些重点了然于心,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更看清了本质。

设计师才能基于此做更好的产品定义,切中用户和商业市场的痛点,创造、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做出更打动人心的设计。

商业模式的前端系统包括客户细分、客户关系、价值主张、渠道通路、收入来源;后端系统分为关键活动、核心资源、重要合作伙伴、成本结构。

前端系统:
客户细分,明确谁是重要客户?
价值主张,我们能给到客户什么样的价值?
渠道通路,如何触达这些客户?
客户关系,如何与用户搭建起关系?
收入来源,变现的方式有哪些?
后段系统:
关键业务,哪些业务可以支持变现?
核心资源,盘点独有资源是什么?
重要合作伙伴,重要合作伙伴是谁?
成本结构,如何有效地花钱?

听起来有点头大,不知道要怎么下手?

别慌,用商业模式画布工具,瞬间就化繁为简了。

你不需要手动去画,fabrie文档里就有现成的模版,9大模块都已经罗列好了,甚至把相关的关键性问题都整理出来了,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想。

一块完整的画布就在眼前,直接把答案填进去就行了,非常方便。

随着新机会、新环境的不断浮现,商业模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每段时间都会有迭代调整。建议你邀请团队小伙伴共同更新这一块商业版图,fabrie文档是支持在线协作的。


填好后,可以针对九个模版的内容,判断你们的商业模式属于哪个类型,从而总结出可以优化的方向和可执行的下一步动作。

填写的过程,就是进行结构化思考的过程。

当你越清晰地回答出这些问题,商业模式也就越来越明晰,你会越来越明确:


你要为哪些用户创造价值?
谁是最重要的用户?
通过哪些渠道触达用户?
如何触达?
……

尤其是借助fabrie文档这样的工具,一步一步引导你去填写、思考、团队讨论,以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团队验证项目的可行性,锁定目标用户群,就更加清晰明了。



二、同理心地图:从用户视角,共情用户



从宏观角度锁定了用户群体,可以再切换到微观视角共情用户。

同理心地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在设计的起始阶段,对用户有初步了解后,使用同理心地图是最有用的。

它可以帮你潜入目标用户、产品用户的大脑,体验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所看、所听、所闻、所想、所做。

在可视的画面中提取信息,可以帮助:


快速洞察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产生更多洞见
理解用户的行为和需求
帮助团队消除偏见,对用户角色的理解保持一致
实现切实可行的创新

现在有很多人教大家怎么画同理心地图,我已经很久不动手画了,还是会用fabrie文档里的模版,并邀请团队一起在线协作完成。

fabrie文档里的同理心地图,已经做出了两大模块。第一块需要简单填写一下用户群像,同步信息,让团队达成基本共识。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一起完善第二模块-同理心地图了。

fabrie文档里已经把洞察用户的相关问题提炼出来了,逻辑清晰明确,简单易懂,只要我们一一作答就好了。

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可以先完善“听”“看”“说和做”“想法和感受”四个象限。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分析痛点和收获,可以让搭建用户心理地图更顺畅有效。




想要在设计上做创新,不仅仅要问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而是设身处地去体验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痛点、欲望、期待。



想要真正地洞察用户,就要建立同理心。



三、用户画像:塑造具象人物,理解用户


经常听到用户画像这个词,它究竟是什么?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

他曾在书中提到:用户画像,来自研究中真实用户的行为和动机。


根据其行为、习惯、偏好、态度、需求、痛点、目标…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用户模型。


简单来说,就是给用户“贴标签”。

确定用户画像,有助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精准营销、广告投放。

对于设计师群体来说,则是又回答了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究竟在为谁设计产品?

它能帮助设计师避免常见的设计陷阱,防止因盲目自信做自嗨产品,确定产品功能需求的优先级排序。

通过用户画像,获得与用户相同的视角,了解其需求和期望,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形象,让团队对用户群体有共识。

那么,如何构建用户画像呢?


首先运用定量、定性的调研方法,比如访谈记录、行为研究、调查问卷、意见反馈等方法,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用户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的关键变量,对用户进行分层归类,不同类别会诞生出不同标签特征。

我们可以使用fabrie文档中的用户画像模版,将这些标签通过可能影响设计的维度,更细化地拆解,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邀请你的团队一起来协作,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描述用户,可以随时记录想法,方便修改。


对于一些重要的用户特征,可以用小图标标注出来哦。



四、用户旅程地图:模拟用户使用体验,洞悉用户


在做好用户画像,确定用户角色模型之后,可以制作用户旅程地图,再模拟一遍用户在产品中的使用路径和体验。

根据用户画像,将目标用户进行分类,不同的角色对应不同的用户旅程地图。

直观呈现用户使用产品时产生的交互和体验,在其中找到用户痛点和产品的机会点。

同样,在fabrie文档里可以找到用户旅程地图模版,不用自己去动手制作了,梳理得非常清晰。将用户的使用历程,心理变化历程罗列出来,并辅以具体问题引导你思考和完善。

一共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为旅程图赋予前提:


这是谁的旅程?
用户的目标和需求是什么?
已知的用户痛点是什么?

在对用户有了共识性的了解后,再完善用户旅程地图。拆分不同的使用场景,写出细颗粒度的故事,挖掘使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筛选有价值的部分,删除重复内容。

接下来评估每一个关键节点上用户的情绪,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痛点和爽点。

最后总结一下,会得到结论:
用户使用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用户还未解决什么问题?
还有哪些机会点值得发掘?

我觉得fabrie文档好用在无需重新动手设计模版,一步一步引导着你进行思辨、讨论,重新梳理了设计思维方式和设计习惯,真的很加分。



以上,就是我在着手设计前,会做的关于洞察用户的准备工作以及常用的工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和我交流,分享更多的洞察方法论和简单有效的模版~

3
阅读原文
|
Report
|
14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PPT
PPT
PPT
PPT
作品收藏夹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收藏夹
心得教程
心得教程
心得教程
心得教程
作品收藏夹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作品收藏夹
参考
参考
参考
参考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