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游诗人,人工智能艺术家的终极形态?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北京/设计爱好者/3年前/3504浏览
吟游诗人,人工智能艺术家的终极形态?Homepage recommendation

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未来设计师最有可能的安身立命方式。

本期节目音频版:

https://www.zcool.com.cn/special/radio/howsdesign/detail_ZMzQ5Mg==.do#nav

本期节目文本稿:

大家都知道,最近我对人工智能话题比较上头,在上期达利2的节目之后,又先后和几位设计师以及专家们请教。做了几个相关的内容,但是发生了一些让我很迷惑的事。不管是达利2还是和英伟达的直播,不管是杨雪果的作品还是老飘飘的首页,所有关于AI绘画,或者人工智能工具的话题,都多多少少地遭遇了冷场。

为什么这么强大的科技工具,大家却都视而不见?

直到昨天和北邦聊天,我才明白了原因。原因是灰犀牛效应,因为威胁来的太具体而强烈,又看似完全无法避免,所以大家采取了回避的方式,眼不见心不烦。确实,在我潜伏在智能插画相关微信群几天的见闻来看,这件事确实符合灰犀牛的特征。短短一周时间,几个主要的智能绘画软件已经竞争了好几个版本更新,实现效果每天都在突飞猛进。

所以具体而强烈我可能没办法阻止了,但是我们是不是完全没办法面对它?

其实是有的,通过几天的观察,我找到了一点怎么和这个神器相处的窍门,在今天和大家念叨念叨。

人工智能的神奇其实是有章可循的,要想说我们怎么去利用它,不妨先从它的原理来说说怎么去和它实现交互。

大家原谅我做为一个艺术生实在无法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么尖端的科技做准确的描述,所以我只能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描述我的理解里人工智能的NLP自然语言处理,也就是如何让机器明白人的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处理走到今天,其实已经经过了四次范式的转变,每一次都代表了科学家们对人机沟通问题的一个解题思路。

  • P1. 非神经网络时代的完全监督学习 (Fully Supervised Learning, Non-Neural Network)告诉算法A=B 你妈看着你写作业 以不变应不变
  • P2. 基于神经网络的完全监督学习 (Fully Supervised Learning, Neural Network) 算法自行判断 A=B 你自己写作业 以变应变
  • P3. 预训练,精调范式 (Pre-train, Fine-tune) 把算法不断微调,使它可以完成任务 你参加有正确答案的考试 以变应不变
  • P4. 预训练,提示,预测范式(Pre-train, Prompt, Predict)把任务不断微调,使它可以被算法解决 你做没有标准答案的工作 以不变应万变

这几次范式转换之间可以认为并没有递进的关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两件事:

其一是,NLP的本质是翻译+猜谜;

其二是,算法和人类的站位,主从关系更在转变,但是本质没有改变。

我来详细解释一下,首先是翻译加猜谜,我们都玩过一个游戏,通过提问五个问题来猜测对象脑子里想到的一个人物。

NLP可以说就是我们在和算法玩这个游戏。

一开始,算法很笨,只能问,是张三么,是李四么,这样很快耗尽五次机会失败。

然后,算法开始引入分类,联想等等,问是演员么,是同学么,有了巨大的进步,可是分类也是无穷的,他仍然会很快耗尽机会。

第三次,科学家开始进来干预分类顺序,先问是男是女,再问我认不认识,也就是一般意义上这个游戏的正确玩法,到这里已经可以通关。

然后现在,最新的范式里,已经超越了这道题,算法可以不必提问就使你开始想到它想让你想的人。

这就是我说的第二件事,主从关系的微妙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算法逐渐从一个无机的记录者,变成了灵活的记录者,再变成有机的解决者,直到现在,AI们已经是有力的影响者。

在感觉上,它们逐渐活了。但好在只是感觉上,它们给人的这种有灵感有创作力的假象,其实只是因为被喂养了更多元的信息,而且更敢于犯错。是我们下意识的把不合理解释为创作,而不是它们真的在创作。

所以尽管切换了4次引擎,AI仍然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也就是说,它能生成什么样的图像,这个图像会被人们怎么解读,仍然是由其操作者决定的。现在大多数的AI绘画软件,它需要操作者输入对画面的描述,然后根据描述来构建画作。

所以关键词的设计,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生成什么样的画作的关键。比如现在我们都想通过AI绘图软件画出一张画,用来表达一种孤独苍凉的感觉。你可能会直接输入孤独,这个词对人类而言可能很容易理解,但是对机器而言,它的结果随机性会非常高,它会在数据库里查找带有这个标签的画面,做为生成的依据,大概率你得到的一个毫无意义的画面。但是如果你是一位可以和AI协力创作的数字创作者,你的关键词可能是马致远的那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机器仍然不知道为什么乌鸦和寂寞有关,瘦骨嶙峋的马怎么就悲凉,但是它可以借助你的新关键词,生成更加苍凉的画面。

在D&D等奇幻设定里,有一类职业,叫做吟游诗人,他们负责传唱英雄的伟大功绩,传播消息与信念。我觉得未来的创作者们,他们可能就是类似的角色,熟悉各种概念和人类情感的他们,设想出一个能打动人心的诗句,然后输入AI绘图软件,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就被生成出来。

我这么说有点抽象,推荐给大家一个网址,https://lexica.art

这上面收录了在AI绘图软件 Stable Diffusion 输入一些特性的关键词描述后,会生成的画面。大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经过数字吟游诗人们的吟唱之后,AI软件可以生成的各种迥然不同的画面。

未来真的不远了,你们去看看lexica就知道。

说了半天比喻和神话,最后给大家学习的关键词:prompt,如果大家想在未来可以驾驭好人工智能,可以以这个词为线索去找资料。

今天就聊到这里,大家最近见到了哪些吓人的科技,评论区等你分享~

封面来自:站酷AI创作实验室

地址:https://www.zcool.com.cn/ailab

点击以下任意链接均可收听「设计,几何?」音频栏目

站酷学习音频专题

小宇宙音频专栏

喜马拉雅音频专栏

欢迎扫码加入知识星球与我们互动

25
Report
|
30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字体设计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教程
4722
经验谈
经验谈
经验谈
经验谈
作品收藏夹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作品收藏夹
AI创作
AI创作
AI创作
AI创作
作品收藏夹
人体摄影艺术
人体摄影艺术
人体摄影艺术
人体摄影艺术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