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4):B端中后台管理系统色彩体系基础知识

Recommanded by editor
南京/设计爱好者/3年前/3698浏览
设计基础(4):B端中后台管理系统色彩体系基础知识Recommanded by editor

构建中后台管理系统色彩体系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细节

中后台管理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用来帮助企业高效、稳定的管理、运营、协作,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因此,在产品体验上更强调效率和理性。

界面色彩设计要遵循这个目标,为产品传达信息做好服务,视觉效果上保证界面整体风格协调、符合审美标准即可。过于花哨的界面,虽然让用户可以眼前一亮,但会影响细节信息的识别,最终走向“审美疲劳”。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色彩体系的建设。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

1、色彩分类

2、构建色彩体系

3、色彩应用

#01 色彩分类

不同于C端产品的运营、营销场景,要求设计的多样性,紧跟设计流行趋势。B端需要相对稳定的色彩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设计的高效可控。

色彩和布局、字体都是底层的全局样式,因此需要适配各种应用场景和组件设计。纵观各个大厂的设计系统,通常会将色彩划分为4种类型。

1、主色

主色是产品最核心的颜色,使用频率最高,可以说是构成产品风格的关键要素。常用于突出信息、引导操作、功能状态表达等。

中后台管理系统的主色通常首选品牌色,可以更好地传递品牌价值,构建统一的界面风格。例如TDesign 以腾讯蓝(Tencent Blue)作为主色;公众号管理后台采用的是“微信绿”,飞书后台管理系统采用“蓝绿”品牌色。

图片来自TDesign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品牌色都可以用作主色。在后台管理系统中,工具类产品的属性比较强,更强调产品的科技感、稳定性,需要帮助用户沉浸式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以蓝色为代表的冷色系应用更多。

而过多的暖色调则会让人兴奋,应用相对较少。例如阿里云在框架层面、概览信息中采用了品牌橙色作为主色,功能页面还是以蓝色为主。华为云只是将品牌红色用在了主按钮上,其他内容配色仍然选用蓝色。

2、功能色

B端产品还需要借助色彩,向用户反馈操作结果、系统状态等信息。最典型的就是成功、失败、提示/警告、错误、链接等,这些都属于功能色。

功能色系需要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例如一般都是以绿色代表正常或者成功、橙色为警告、红色为错误、蓝色作为链接。用户不需要阅读文字信息,就能直观地了解信息背后的状态。

图片来自TDesign

3、中性色

中性色主要是黑白灰三种颜色,由于没有冷暖,也没有色相,又称为无彩色系。常用于文字、背景、图标、边框和分割线等元素。

中性色非常重要,在页面中应用最多。由于是无彩色系,只要控制得当,可以大面积使用,不会增加界面的信息负担,反而有利于形成内容层次和区域划分,让界面更加有序,内容结构更加清晰,还不会影响界面风格。

图片来自TDesign

当然中性色使用时,需要有比较明确的色彩对比关系,否则可能模糊一团,影响信息的可读性。

另外在某些场景下,中性色还可以加入一定的品牌色,让中性色带有品牌倾向。在TDesign中,将品牌色的混合比例定为 20%。

品牌中性色的计算公式如下:

Average(r,g,b) = 0.2*(r1,g1,b1) + 0.8*(r2,g2,b2)

4、扩展色

在B端产品中,还会有更多颜色需求的场景,例如数据可视化、插画等场景中。为了保证界面的协调,扩展色可以由主色或者功能色扩展而成,主要考虑页面整体风格的美感和用户体验。

#02 构建色彩体系

在确定基础颜色后,需要通过灰度或者透明度,衍生形成色彩体系,满足各种场景的颜色需求。这就需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理论。

1、HSB色彩空间

我们最开始学习色彩的时候,必然会提到三原色的概念。

光学三原色(RGB):红、绿、蓝。三原色混合后,组成显示屏显示颜色,三原色同时相加为白色。RGB是从颜色发光的原理来设定的,当它们的光相互叠合的时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却等于两者亮度之总和,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当三色灰度数值相同时,产生不同灰度值的灰色调,即三色灰度都为0时,是最暗的黑色调;三色灰度都为255时,是最亮的白色调。

在设计调色时,RGB模式并不好用,我们优先选择更容易理解的HSB模式,也就是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明度(Brightness),通过这三个维度更便于色彩调整。

1)色相(Hue)

色调就是颜色在色轮的位置,标准色轮是0-360°的圆环。在日常使用时,色相用颜色名称标识,比如红、绿或橙色等等,黑色和白色无色相。

2饱和度(Saturation)

饱和度可以理解为颜色的强度或纯度,表示色相中灰色成分所占的比例。通常以“%” 来表示,范围是0%~100%。饱和度越高,颜色更加鲜艳;饱和度越低,颜色就会越灰暗。

3)明度(Brightness)

明度是颜色的明暗程度,通常也是以0%(黑色)~100%(白色)来度量。将这3个维度集合起来,可以搭建出HSB色彩空间。调整3个参数,就可以选择我们想要的颜色。

不过在Figma、Sketch、Photoshop这些绘图软件中,色彩面板都是以平面的方式出现的,并且增加了透明度参数,形成更容易调节的HSVA色彩空间。

2、搭建色板

确定好基础色后,可以通过HSVA模型生成一系列的色板。包括2种方法:

1)透明度调整法

可以设定一系列的透明度系数得到浅色梯度,或者叠加黑色透明度得到深色梯度,借助吸色工具就可以得到对应的色值,最后根据视觉效果微调即可。

2)饱和度/明度参数调整

在保证色相数值不动的情况下,直接调整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浅色系一般是要降低饱和度,提高明度。而深色系则需要降低明度,根据视觉效果调整饱和度。

除了设计师自定义之外,有些设计系统还提供了算法工具,自动生成色彩梯度。

例如Ant Design、Acrodesign都提供了色板生成工具。并且Ant Design 还提供了色参数建议:饱和度和明度不低于70。

Ant Design色板工具地址:https://ant.design/docs/spec/colors-cnAcrodesign

色板工具地址:https://arco.design/palette/list

#03 色彩应用

一旦建立了色彩体系,正常情况下,选择规范颜色就可以了。不过由于设计规范中,我们定义的色值默认是应用在白色背景中的。

实际使用时,字体或者图标应用的背景色会比较复杂,例如背景色可能是不同色阶的主色、功能色,或者带有遮罩层的场景中。不同的背景色会对视觉显示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又无法穷尽定义所有可能性,这样既增加了设计师的工作量,也会增加开发的工作量。

为了满足这些场景的色彩需求,除了固定色值的方式,还可以增加透明度梯度。让内容可以与背景色融合,带给用户更好的阅读和视觉体验。

图片来自Ant Design

写在最后

归根到底,色彩规范只是为了让设计更有章法和依据。B端产品界面设计,还是需要谨慎克制,要在规范内合理使用色彩,善于利用色彩清晰区分和传达信息,引导操作,不要让色彩成为了界面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https://ant.design/index-cn

https://tdesign.tencent.com/

https://arco.design/

http://www.woshipm.com/pd/4928465.html


#专栏作家#

子牧先生。公众号:子牧UXD(HelloDesign),产品体验设计师。8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擅长体验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论、交互设计研究。

23
阅读原文
|
Report
|
99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UX
UX
UX
UX
作品收藏夹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作品收藏夹
知识方法
知识方法
知识方法
知识方法
作品收藏夹
B端项目思考
B端项目思考
B端项目思考
B端项目思考
作品收藏夹
B端
B端
B端
B端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