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3):重新认识栅格系统

Recommanded by editor
南京/设计爱好者/3年前/1412浏览
设计基础(3):重新认识栅格系统Recommanded by editor

本文包括栅格系统的构成、基础原理以及简单的应用等分析

B端主要是PC端产品,大部分应用在浏览器中。而PC显示器的分辨率多种多样,并且跨度还很大,主流的包括1366、1440、1920等。如何保证不同分辨率下界面良好的展示效果呢?这里就要应用到“栅格”和“布局”了。

简单地说,栅格是一种页面空间的划分方式,以规则的网格阵列来指导和规范网页中的版面布局以及信息分布。

本文包括栅格系统的构成、基础原理以及简单的应用等分析。文章为基础扫盲,高手请多指教....

#01 栅格系统的好处

栅格系统是设计规范的一部分,好处也跟设计规范差不多。主要有3个方面:

1)保证一致性

B端产品页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是“搜索条件+表格”或者表单详情页面。制定了栅格后,页面内容可以按照统一的规则布局,包括起始位置、留白间距等,保证了页面的一致性,避免设计的随意性。

2)提高效率

根据栅格系统,设计师可以将内容直接放置在对应的栅格中即可,减少了位置调整、空间计算等重复性基础操作,可以快速搭建界面,提高工作效率。

▲图片来自AcroDesign 设计规范


3)满足多分辨率的要求

在不同的屏幕分辨率下,根据栅格系统可以制定响应式设计的策略,与前端开发可以做好对接沟通,保证内容展示的效率和界面秩序,同时减少了设计还原度验证的成本。

#02 栅格系统的构成

1、3个基本构成元素

栅格系统包括边距 (Margins)、列(Columns)、水槽 (Gutters)3个构成元素。

▲栅格系统

  • 边距 (Margins)

边距是内容与左右边缘的空间。因此有左边距和右边距。通常是固定值,一般是24px,或者8的倍数。主要是用来增加留白,让页面有呼吸感,避免内容过于紧凑。

  • 列 (Columns)

栅格中列是个常量,例如12列或者24列。每一列的宽度相同,会根据屏幕大小进行自适应调整。

  • 水槽(Gutters)

水槽是列与列之间的空隙。后台管理系统的水槽使用网格单位 8 的倍数,一般采用 16/24px。根据亲密性关系,水槽越大,内容元素关系越弱。反之,关系则更紧密。

2、2个关键值

搞清楚了基本构成元素后,还需要明确2个关键的数值,网格单位和列的数量n。

  • 网格单位

上文提到了8的倍数。8就是栅格系统的网格单位,就像Logo网格图的基础单位一样。

网格单位可以让栅格系统更加规范和标准,同时也是设定页面元素对齐和间距的基础标准。有了网格单位后,可以有效节省设计开发沟通成本。

网格单位的选择要考虑与主流屏幕分辨率的适配,大多数主流的分辨率都可以被8整除。同时也要考虑设计的兼容性,满足大多数场景下的间距需要。因此网格单位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

能被8整除,也能够被4和16整除,为什么不选择这两个数值呢?

如果选用4px,会导致页面分割太碎(倍数关系值太多,应用性不强,例如12、20、28等不常用),页面元素尺寸计算也比较麻烦,不方便记忆。例如64px,就是4的16倍,在实际使用中较为繁琐。

如果选用16px作为网格单位,兼容性不足,例如4px和8px的场景,则是16的0.25倍和0.5倍,造成n不能取整。同时跨度太大,不具备普适性。(以上是个人理解)

现在主流的设计规范,例如Ant Design、TDesign、ArcoDeisgn中网格单位选择的都是8px。

  • 列数

列数决定了页面划分的精细程度。目前有两种比较主流的方式,12列与24列。相较12列栅格系统,24列栅格系统变化更加灵活,更适合内容比较多样的复杂场景设计。

为什么这么说呢?

12列可以2等分、3等分、4等分、6等分、12等分。而24列格栅可以兼容12列的等分方式,还扩充了8等分、24等分,从而产生更多的组合方式。例如3:5、1:4:3、1:5:2、1:6:1、2:3:3、1:1:3:3等。

▲12列栅格比例划分(部分)

▲24列栅格独有的比例划分(部分)

12列栅格适用于业务信息分组较少(因为产生的元素比例组合相对较少),单个盒子内信息体积较大的中后台页面设计(内容不需要划分很碎,例如数据概览卡片页面)

24列栅格适用于业务信息量较大,信息分组较多(需要更多的比例组合)、单个盒子内信息体积较小的中后台页面设计(组合比例多了,内容必然会比较碎。例如搜索条件、按钮等)

在大厂规范中,Ant Deisgn采用 24 栅格,TDesign 采用12栅格。确定了栅格列的数量n后,水槽的数值(n-1)也就确定了。

所以栅格系统的总宽度:W=2*边距宽+n*列宽+(n-1)*水槽宽。

延伸:关于信息盒子

上面提到的“盒子”指的是容纳页面元素的容器。由3部分构成构成,分别是Content(内容)、Padding(内边距)和Margin(外边距)。

▲盒子空间

Content可以是一个按钮、一段文本、一张图片或者一个表格等等。

Padding是主体内容距离盒子外侧的距离。

Margin就是相邻两个盒子的距离,对应在后台栅格系统就是水槽的大小。

可以看出来,栅格系统中“盒子”的概念与前端开发是保持一致的。


#03 栅格系统的应用

栅格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系统的布局息息相关。由于屏幕在纵向上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栅格系统主要考虑横向空间的适配。

笼统地讲,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上下布局和左右布局2种形式。

1、上下布局

这种布局包含顶部区域和内容区域,横向空间的展示效率很高,但损失了左侧导航空间,顶部导航默认只能展示一级菜单,从而降低了导航的操作效率。适用于页面主要操作在内容区域内,对页面导航效率要求不高的页面。

【适配方式】

这类页面有2种适配方式。

  • 定宽静态页面

这种形式主要用于信息简单的表单页面,例如电商平台Web端、各个资讯门户网站等,可以更好地保证页面信息的稳定性。当浏览器宽度大于内容区时,两侧采用留白的方式处理。当浏览器宽度小于内容区时,页面内容会被遮蔽,出现横向滚动条。

这类页面基本上采用的是960栅格。页面宽度为960px,12列,每列60px,水槽20px。

  • 动态适配页面

后台管理系统需要更高的显示效率,留白太大,明显会浪费屏幕空间。因此内容区是随着屏幕分辨率动态变化,例如系统工作台或者首页等。


2、左右布局

左右布局将页面划分为了左侧导航和内容区。该布局下,页面间切换的操作效率较高,但压缩了内容区域的横向空间。适用于导航层级较深(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可以容纳多级导航菜单),导航效率要求较高(可以默认平铺展开)的页面

【适配方式】

一般情况下,左侧导航尺寸是固定的,不会随着屏幕尺寸而变化。

但是随着界面设计的精细化,左侧导航会根据不同的屏幕分辨率范围设定几种模式,兼顾展示效率和页面视觉平衡。


内容区布局会根据屏幕分辨率,按照栅格系统的规则发生变化。其中栅格系统包括固定栅格和流式栅格。


3、栅格行为

1)固定栅格

固定栅格具有固定列宽、固定槽宽和固定边距。在特定的断点范围内,内容宽度保持固定,不发生变化(见下图)。

2)流式栅格

流式栅格具有流式列宽、固定槽宽和固定边距。流式栅格具有弹性的内容宽度,其宽度将随着浏览器宽度的变化相应地增大或缩小。

4、栅格应用的注意事项

1)内容元素要从 column 开始到 column 结束

内容元素应对齐栅格而非水槽,但是盒子内部的元素可以不与栅格对齐,内部元素也可以有自己的栅格系统。

▲盒子空间

2)根据实际场景选择性使用

栅格系统一个产品并不是所有的页面都必须应用栅格系统。对于非常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场景自行修订。


总结

各个大厂的设计体系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栅格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学习。在实际的项目中灵活运用就可以了。另外栅格系统既要从设计侧进行细节思考,也要与前端开发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保证设计落地。


参考文献:

《Ant Design设计规范》

《TDesign 设计规范》

《ArcoDesign 设计规范》

#专栏作家#

子牧先生。公众号:子牧UXD(HelloDesign),产品体验设计师。8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擅长体验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论、交互设计研究。

17
阅读原文
|
Report
|
5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马年IP设计 MA DUODUO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装东西Packing.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艾尔
艾尔
艾尔
艾尔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b端
b端
b端
b端
作品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