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数字人

上海/UI设计师/3年前/2303浏览
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

如今,人们对数字人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虚拟数字人也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不仅能代替真人做出一定的动作或表情,还能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手段模仿真人;不但能够进行语言交流及对话艺术创作功能;而且还会进行情感表达和人形社交功能等。这次分享源于设计周的数字与智能论坛,我结合了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拓展。

这个主题分为五个部分,先从市场的角度切入,然后分析虚拟数字人的技术生成过程,再对虚拟人的设计和超级IP进行研究,最后分析未来趋势。

什么是虚拟数字人?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市面上也多将其称为虚拟形象、虚拟人、数字人等,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主播等。

这个概念可拆分为“虚拟”、“数字”及“人”三个部分。

1.虚拟——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不同场景实现难度不同;

2.数字——依托多项技术存在,相关技术成熟成为其发展重要推动力;

3.人——在外表、行为、交互行为等方面高度拟人化,外在表现和交互效果已成为核心发展路线。

“人”是其中的核心因素。高度拟人化为用户带来的亲切感、关怀感与沉浸感是多数消费者的核心使用动力。能否提供足够自然逼真的相处体验,将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各个场景中取代真人,完成语音交互方式升级的重要标准。

虚拟数字人具有形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感知互动能力三大特征。

1.形象能力——虚拟数字人拥有人的外观,具有特定的相貌、性别和性格等人物特征;

2.表达能力——虚拟数字人拥有人的行为,具有用语言、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的能力;

3.感知互动——虚拟数字人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

虚拟人的发展阶段并非突变式的,而是随着核心技术的发展而成熟的,它是从较早的发展阶段而演进出新业态,而旧业态仍然与新业态并行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980-1999时期的形象类虚拟人;2000-2010时期的行动类虚拟人;2011-2020时期的行业专用虚拟人;2021之后的创作型虚拟人。其中形象类和行动类虚拟人以内容消费为主导,行业专用和创作型虚拟人以内容生产为主导。每个时期的虚拟人细节如上图所示。

虚拟人的产业链由上游、中游、下游组成。

1.虚拟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技术提供方,是虚拟人技术发展的基石。主要涉及包括高精度建模、采样的技术的开发,实时动画渲染引擎的迭代;人工智能算力的升级、算法的开发、大数据的训练等领域。

2.虚拟人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平台方,是虚拟人技术场景的开拓者。主要涉及虚拟人IP孵化、设计、技术运维、运营等全链条。

3.虚拟人产业链下游——主要为运营方,是虚拟人内容生态的主要构建者与商业模式的主要探索者。主要涉及虚拟人内容生态的创作者与IP运营。

真人驱动型技术流程主要分为5个步骤,流程图如右上所示。

1.形象设计及建模

基于IP设计或真人偶像绘制原画,进行面部及身体3D建模,选择关键点。

2.建模绑定

将识别关键点映射至模型上,进行绑定。关键点绑定的数量及位置影响最终效果。

3.表演捕捉

利用动作捕捉设备或特定摄像头+图像识别,捕捉在形体、表情、眼神、手势等方面的关键点变化。

4.驱动及渲染

真人演员(在虚拟偶像中称为中之人)根据制作需要进行相应表演,实时驱动虚拟数字人表演。在更细致的制作中,会有针对真实角色和模型角色的差异,以及动作、眼神、手指等方面的操作。必要时需进行语音合成,形成特定设置语音。

5.生成内容,进行互动

进行直播,或录制其动作生成内容。

计算驱动型技术流程也分为5个步骤,流程图如右上所示。

1.设计形象

扫描真人形态及表演、采集驱动数据。利用多方位摄像头,对通用/特定模特进行打点扫描(视最终需求可进行全身或局部扫描),采集其说话时的唇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细节、姿态等数据。

2.形象建模,进行绑定

设计所需的模型,或基于特定真人进行高还原度建模。进行关键点绑定。关键点绑定的数量及位置影响最终效果。

3.训练各类驱动模型

决定最终效果的核心步骤。利用深度学习,学习模特语音、唇形、表情参数间的潜在映射关系,形成各自的驱动模型与驱动方式。

4.内容制作

基于输入的语音(或由输入文本转化的语音),预测唇动、表情等参数。

5.进行渲染,生成最终内容

直播时进行实时渲染。为保证在特定场景下能够实现实时低延迟渲染,计算框架的大小、算力供给等技术问题同样会影响到虚拟数字人的最终生成效果。

虚拟人的评估有六个维度,分别是专业性、真实性、开放性、交互性、创造力和生态性。

专业性:专业知识能力的积累,丰富的知识图谱让虚拟人可以胜任更多的任务。

真实性:虚拟人拟真效果,更高的真实性将会提高用户交互时的沉浸感,产生情感互动。

开放性:人机交互的便利性,良好的开放性能够大大降低元宇宙内容生产者的创作门槛。

交互性:人机操作的先进性,优秀的交互性将提供更为多元化的用户触达模式。

创造力:虚拟人的自我创作能力,更高的创造力将为元宇宙自主运营的核心基建奠基。

生态性:基于虚拟人的内容生态建设,更好的生态性将带来更强的商业变现能力。

这六个评估维度又被叫做PROICE模型,如上图所示。

1.形象类虚拟人时期虚拟人受限于技术能力,写实性较低,但凭借肢体动作、表情等特征,作为数字身份的载体,活跃在电子游戏、影视作品、以及社交网络之中。

2.行动类虚拟人阶段,虚拟人技术仍以提升交互的真实性为主要提升方向,但得益于动捕技术的加入,无论在动作还是微表情方面,非人类特征得以进一步消除。

3.专业型虚拟人不再是“内容消费”领域的专属,而是开始转向“内容生产”领域,开始替代人类完成一些重复度高且耗时的共性问题,让人类专注个性与创造性领域,功能性提升催化新业态出现。

4.创作型虚拟人时代,人工智能的创造能力的突破,将带来各个维度的全面拉升,进而引发虚拟人生产力的革命,虚拟人将成为元宇宙的重要生产者。

在分论坛上,次世文化和摩登天空的主讲人都提到了一个有关现实与虚拟的Mirror映射概念,大体的意思我觉得可以用建筑学来对其进行理解。虚拟人的外在风格就如同建筑的外观,角色设定等同于建筑结构,而人物场景相当于地基;虚拟人只有好看的皮肤是不行的,更要基于现实创造,在人物场景上深入研究,对人物的个性和人设丰富,这样的虚拟人才会显得更加真实和易于被接受。

有句俗语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的虚拟人设计先从外观开始,然后再应用到场景。在分论坛上,主讲人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流程,次世文化的主讲人说他们的爆款产品都是反着来的,先从场景出发再去做人物,也就相当于先去对虚拟人的地基进行建设,再去构建虚拟人的角色个性,最后才是皮肤外观等等。下面我也将从这个逻辑出发对虚拟人进行设计研究。

根据虚拟人的应用场景划分,虚拟人产业可以分为:内容消费型虚拟人、工具型虚拟人、内容生产型虚拟人,分别面向C端市场、B端市场、以及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基建。

内容消费型虚拟人,指通过虚拟人的外观特征、内容运营等方式,打造专属的P形象或社会身份,是虚拟人在C端市场最主要的存在形式。

调研结果显示,15~34岁人群是虚拟人的主要受众群体,接近虚拟偶像用户总数的60%,说明年轻用户相较中老年用户更能够接受虚拟偶像。速途元宇宙研究院还发现,互联网渗透率更高的城市,对于虚拟偶像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层级的提升,更强的经济能力,带动了虚拟人内容消费市场更高的购买力,25岁以上的用户人均消费金额,高于25岁以下用户3-4倍。

工具型虚拟人,是虚拟人通过知识图谱训练,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人类能力的替代,是虚拟人技术全面迈向元宇宙过渡期间内,率先与现实产业联动,解决行业痛点,实现场景占位,是虚拟人在B端市场最主要的存在形式。

内容生产型虚拟人,是虚拟人不再仅通过预设的规则与知识图谱进行活动,而是对内实现自我升级进化,对外实现场景的自主扩张,成为虚拟人。虚拟人的自我升级,是元宇宙时代实现去中心化治理的基础,也是元宇宙架构之下的必要存在形式。

虚拟人场景呈现形式是多样的。与真实人物一样,虚拟人物也有自己的不同的出处,例如来自游戏、来自文学作品等。由此,他们与品牌的合作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伴随技术的成熟,虚拟人物可以出现的场景也在进一步拓展,目前,虚拟人物的主要活跃场景包括:娱乐综艺、游戏、时尚、运动健身、视频/大片、实时直播、全息/现场。下面来看几个案例。

1.娱乐综艺场景

2019年3月,以男星黄子韬为原型打造的第一代虚拟人物“韬斯曼”的首支概念预告曝光。韬斯曼将黄子韬标志性的人物细节,如发型、眼睛等,用动漫角色设计方式降维化处理,适当结合美漫硬朗和日漫偶像特色,打造出虚拟人物“韬斯曼”。韬斯曼是以艺人运作模式独立运营,拥有衍生漫画《韬斯曼炸不炸之太空突进》《韬斯曼炸不炸之电音对抗》。2021年2月6日,黄子韬推出第二代以他为原型的虚拟人物瑟路Saulte,隶属于黄子韬个人娱乐公司龙韬娱乐。同日还发布了一代和二代同台表演的视频。

2.游戏场景

2021 年 5 月,巴西人字拖鞋流行品牌 Havaianas 哈瓦那人字拖与电子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的运营商 Epic Games 达成授权协议。Havaianas 在《堡垒之夜》游戏中推出了一个人字拖形状、融合了游戏标志性元素的岛屿:Havaianas Summer Island ,让游戏在全球的 3.5 亿玩家可使用品牌的虚拟产品。与此同时,双方还推出了 Havaianas x Fortnite的实体联名。

3.时尚场景

2020年6月15日,法国奢侈品牌Balmain特别开设线上虚拟陈列室,品牌创意总监Olivier Rousteing的虚拟人物作为主持人和向导,为观众讲述在疫情期间设计的系列背后的故事和想法,并展示度假系列设计。早在2018年9月,Balmain就公布了三位特别的虚拟超模品牌大使:Shudu、Margot、Zhi。三人身穿品牌的2018早春度假系列拍摄了宣传大片。

4.运动健身场景

2021年6月21日,虚拟人物Ling成为Keep的“热汗瑜伽”推广官,合作推出“热汗色”美妆概念,推广Keep面向都市女性推出的燃脂热汗瑜伽课程。

5.视频/大片场景

2019年,SK-‖以日本传统漫画为灵感,推出限量版神仙水,并发布了一支广告大片。虚拟人物Imma在广告片中饰演一个可以传递魔力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景与另外三位主人公之一中国歌手窦靖童、日本演员绫濑遥和维秘超模Behati Prinsloo击掌来传递魔力。在获得这种魔力之后,一伸手便可出现和风漫画图案。2021年,SK-发布“VS动画系列”系列影片,影片使用了动画与真人元素的融合,每一组主人公都拥有以自己为原型的动画人物。

6.实时直播场景

2020年4月22日晚,洛天依走进主播李佳琦的直播间,两“人”联合推荐法国天然护肤品牌欧舒丹的商品。5月1日晚,洛天依及公司其他虚拟人物齐齐现身淘宝直播间,开始跨界试水直播带货,销售博士伦、美的、欧舒丹等品牌产品。当晚洛天依上线后,淘宝直播在线观看人数一度高达270万,近200万人打赏互动。2021年6月19日,洛天依参与了京东直播间一汽-大众奥迪品牌专场直播。

7.全息/现场场景

2020年4月24~26日,美国饶舌歌手Travis Scott与Fortnite《堡垒之夜》展开跨界合作,在游戏中举办虚拟演唱会「ASTRONOMICAL」,同时还根据各地区服务器的时间,在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展开巡回演出。在整个演出过程中,Travis Scott以自己的虚拟形象出现,演唱最新专辑的歌曲。虚拟人物模拟了Travis Scott的标志形象,如脏辫,赤膊等。参加玩家可以获得免费的道具,包含独家的滑翔翼以及两个读取画面。4月21日先行展开了「ASTRONOMICAL」相关挑战任务,可以获得Travis Scott角色外观、表情动作等道具。据《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 Games统计,虚拟演唱会吸引了1230万的玩家同时在线参加。

2022跨年晚会上,邓丽君女士竟再度“亮相”,与当红歌手周深一同合唱《大鱼》。虚拟邓丽君由数字王国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根据该公司介绍,邓丽君“复活”整合了全球领先的面部捕捉、动作捕捉及顶级特效技术,采用了融合机器学习加持下的高阶渲染系统“Mystique Live”。

场景确定后,进行角色设定,也就是给虚拟人赋予个性和灵魂。虚拟人角色设定可以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完美偶像、前沿实验、真实生活、智能助手和行业专家。下面来看几个案例。

1.完美偶像:初音未来

永远16岁,世界第一公主殿下!日本Vocaloid虚拟歌手,雅马哈以Vocaloid系列语音合成程序为基础,采样于日本声优藤田咲的音源数据资料,开发出音源库初音未来(Miku Hatsune),在衍生文化现象后,包装封面上的葱色头发少女成为了第一代知名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合作过的品牌有:Louis Vuitton、联合利华旗下的力士、索尼、小米手机、宝马等。

完美偶像:洛天依

身高156cm,年龄15岁,名字取自“华风夏韵,洛水天依”,标志性的特征是灰发、绿瞳,发饰碧玉、腰坠中国结,带有国风元素,人设是天然呆的萌妹。目前,洛天依在微博有460多万粉丝,合作过的品牌有:百雀羚、欧舒丹、护舒宝、肯德基、美年达等。

2.真实生活:Imma

有着精致五官、一头标志性粉红色短发的imma,是当今最红的虚拟人物(Virtual Human)之一,也是亚洲首位虚拟模特。imma这个名字来自日语“いま”(现在),有种活在当下的意味。Imma在社交媒体上如此写道:“我是一位虚拟女孩,喜欢日本文化、电影和艺术。”浏览其社交媒体账号,除了品牌合作之外,多是具体的生活场景,例如:与好友一起吃寿司、去博物馆看展、晒新做的美甲、与好友一起出游等等。

真实生活 :阿喜

2021年年初,一个柳叶眉、黑发的圆脸女孩阿喜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她自称“八线女艺人”,除了通过视频分享涂口红等生活日常外,爱撒娇的她还会分享自己的各种情绪。阿喜的创作者Jesse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阿喜的定位不是像一般网红那样秀身材,也不是跳舞,她吸引人的应该是那种能够治愈人的感觉。

3.智能助手 :Neon

2020年1月举办的CES2020上,韩国科技巨头三星公开了人形Al聊天机器人项目:Neon。官方指出,Neon是通过计算机创建的虚拟人物,其外观和行为类似于真实的人类,同时具有表达情感和智慧的能力。未来,Neon既能够充当人类的助手,也能担当更多的角色,例如老师、财务顾问等等。来看看 NEON Frame™ 系列及其在新韩银行的首次商业化应用。

智能助手 :百度智能云曦灵

曦灵是百度旗下数字人生产、内容创作、业务配置服务为一体的平台级产品。在内容生产维度,通过人像驱动、自然语言理解、语音交互、智能推荐等四大A引擎,一站式实现数字人的“能听、能说、能理解、可互动”。目前,已经为广电、互娱、金融、政务、运营商、零售等行业提供一站式的虚拟主持人、虚拟员工、虚拟偶像、品牌代言人的创建与运营服务。

4.行业专家 :小诤

2021年6月20日,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正式诞生。小诤是腾讯游戏旗下NEXT Studios和新华社联合打造的数字记者,负责载人航天工程、行星探测工程、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现场报道”任务。

行业专家 :Amira

2021年6月28日,高通中国宣布,旗下Snapdragon Elite Gaming推出的虚拟人物Amira即将上线。官方消息称,Amira 是一位来自2085年,身经百战的天才电竞选手,在神秘前辈的指引下穿越回2021年。

5.前沿实验 :DOKU

2020年8月,中国青年艺术家陆扬合作英伦摇滚乐队“the1975”,推出作品《数字转生DOKU》。在这件作品中,出现了一位身上带有云南部落图腾、无性别的虚拟人物DOKU。陆扬借助3D扫描技术,将自己的面部形态、面部肌肉运动、面部微观表情扫描收录成数据并建模成DOKU的面部。身体运动部分,则利用动作捕捉技术采集了巴厘岛和印度Kathakali的舞蹈动作,建成一个完善的数据资料库。

前沿实验 :Binxie和Aliza Rex

虚拟人物Binxie和Aliza Rex都是来自E88星球,生活在地球上的虚拟人物。从外貌上,Binxie和Aliza Rex与地球人相差无几,而两人的地球生活从2019年6月1日着陆开始,如今,Aliza Rex已经成为一名艺术家,Binxie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展示自己精彩丰富的地球生活,曾与Alineware、Tokidoki等品牌合作。

场景和角色确定后,下面来到最激动的选皮肤环节。虚拟人设计风格主要可以归为四类,分别是超写实、类人渲染、未来科幻和二次元。

1.超写实:这一类的虚拟人物外形上与真人几乎一致,难以分辨。

2.类人渲染:这一类的虚拟人物外形上向真人靠拢,但仍旧一眼能够看出非真人。

3.未来科幻:这一类的虚拟人物有更强烈的科幻色彩,呈现出未来主义、赛博朋克风格,其关键词例如:外星人、机械化等。

4.二次元动漫化:早期的虚拟人一般采用二次元风格。

1.超写实:Lil Miquela

巴西裔美籍的Lil Miquela是一位照着Z世代年轻人潮流icon打造的虚拟人物,通透光滑的皮肤、面颊上的小雀斑、厚厚的嘴唇以及齐刘海和包子头、热爱潮流装扮和音乐,还关注社会问题。2018年首次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时,Lil Miquela并未说明其虚拟人物的身份,一时之间对于其是否是“假人”的争论不休。直到被另一位虚拟人物“入侵”了账号,Lil Miquela才首次承认自己并非真实人类。

超写实:AYAYI

AYAYI拥有协调精致的五官、银色短发、长睫毛和细腻的肌肤纹理同时还拥有标准的身材。2021年5月20日起,AYAY1活跃在中国的各个社交媒体平台。有微博网友表示:“美得太真实了”、“这谁能看出来是Metahuman”等。事实上,AYAYI是燃麦科技旗下的国内首个超写实数字人“产品”,还签约了娱乐公司摩登天空旗下的虚拟音乐艺人厂牌“No Problem”达成了合作,双方将针对数字化音乐演出场景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2.类人渲染:Lu of Magalu

来自巴西的Lu of Magalu一眼看上去更像是游戏中的角色。2007年首次出现在YouTube上,Lu of Magalu是社交媒体上最老牌的虚拟人物之一,也是当前Instagram上粉丝数量最多的虚拟人物之一,超过了541万。

类人渲染:Noonoouri

Noonoouri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18岁女孩。诞生于2018年3月的她,拥有黑色长发、大大的眼睛、精致的嘴巴和鼻子、白皙的肤色。长相上更贴近3D动画人物,同时150cm的身高拥有极好的比例,以上所有的信息都透露出这个形象和高端时尚可能产生的关联性,基本是old high fasion形象代表。

3.未来科幻:Galaxia

尖长的精灵耳和下巴、高耸往后延长的长颈、蓝色的皮肤,Galaxia宛如从电影《阿凡达》中走出来的人物。2021年4月28日,Galaxia在Instagram上发布首条内容,其个人描述为:全球首位外星人超模。

未来科幻:RUBY9100M

RUBY9100M多采用特色风格妆、CG特效脸、3D装饰等元素,融合了朋克、Y2K、解构主义等各种小众风格,“未来感”十足,例如其经常以机械姬的形象出现。RUBY9100M是香港3D艺术家Chan Ka Yu(陈嘉渝/Ruby Gloom)以自己的形象打造的虚拟人物,她希望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AI机器人,她有自由和生活,她在创作者死亡之后,还能继续生活。

4.二次元:RiCHBOOM

RiCHBOOM是爱奇艺打造的潮流虚拟偶像厂牌,形象设置为六人的乐队。该组合在多个热门综艺中频繁亮相,牵手国外知名制作人出过单曲,也举办过全息音乐秀。此外,该组合代言了青岛啤酒,队长K-ONE以及鼓手Rainbow和《我们的街拍时刻》进行创意合作,上身Burberry、Christian Louboutin等奢侈品牌。早期是二次元形象,现在已经全是3D的了。

二次元:KDA

K/DA是Riot Games(拳头游戏)基于《英雄联盟》游戏中的Kai'Sa、Ahri、Akali和Evelynn这四个角色,推出的首个虚拟偶像组合。2018年底,K/DA组合的首支单曲《POP/STARS》在韩国仁川举行的S8全球总决赛发布,采用“真人配音演员+虚拟形象”的混合现实方式呈现。官方为K/DA组合的每位成员都设定了角色的定位,阿狸是队长和主唱,卡莎是领舞,阿卡丽则是说唱,伊芙琳则是主唱。K/DA还建立了微博等社交账号,详细披露了女团4位成员的个人介绍和身高、昵称、星座、团内担当和个人故事,还会透露类似于花絮的场景:庆功宴、出席其他活动定妆照、宿舍日常、节日写真、拍摄代言的花絮片段等。

分论坛上曝光率比较高的多为IP级虚拟人,下面我结合论坛案例和补充资料来进行分析。

IP级的虚拟人从角色设定来说可以分为明星分身、游戏角色、时尚模特和KOL这几种。下面还是从案例说起。

1.明星分身:迪丽冷巴

论坛上次世文化分享的迪丽冷巴是迪丽热巴的精分妹妹,登场于官方漫画《冷巴ACTION》,性格活泼,她是次世文化为艺人迪丽热巴创作的虚拟数字人。腾讯动漫基于这一形象制作了一部连载搞笑漫画《冷巴ACTION》,漫画在微博上获得5.9亿的话题阅读量。刚才分享的案例“韬斯曼”也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易烊千玺ⅹ千喵”、“张艺兴x张小Z”、“景甜×甜小甜”等明星分身。

2.游戏角色:星瞳

作为来自游戏《QQ炫舞》中的虚拟时尚偶像,星瞳在2020年6月公布了与李宁的时尚跨界合作,双方将携手为玩家提供游戏联名服饰,产品在2020年11月推出。游戏中也上线了全新服饰玩法体验。星瞳与李宁合作范畴包括:KV、时尚大片、合作视频。在TVC中,伴随着具有80、90年代时代印记的音乐,跳着复古disco的星瞳跨越了时空,与李宁“相遇”。2018年,《QQ炫舞》手游上线,随之推出P形象星瞳,以虚拟偶像的视角,带领玩家感受中国时尚及舞蹈文化。

游戏角色:无限王者团

无限王者团源自《王者荣耀》虚拟偶像男子团体计划,由云、亮、白、信、守约组成。2019年5月,成团曲《Wake Me Up》正式出道。并于2019年12月,2019TMEA腾讯音乐娱乐盛典获得年度音乐新势力奖。

3.时尚模特 :Ask

2021年7月8日,中国首位超写实虚拟男模Ask诞生,发布以“诞生、苏醒”为主题的出道概念短片。

时尚模特 :Shudu Gram

全球首位虚拟超模Sudu于2017年4月首次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她拥有平滑无瑕疵的肌肤,逆天的身材比例。不久后就与Rihanna的美妆品牌Fenty Beauty达成了合作。包括Shudu在内,其创作公司the Diigitals至今共有7位超模。

4.时尚KOL :翎Ling

由魔珐科技和次世文化联手打造的翎于2020年5月18日正式出道,其发布于社交平台的内容涉及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均营造出一种“科技国风感”,在虚拟偶像中独树一帜。2021年1月19日,由魔珐科技与次世文化共同打造的虚拟偶像翎登上《上线吧,华彩少年》舞台,以京剧梅派第三代传人的声音,现场演绎梅兰芳代表作《天女散花》,翎也因此成为首个登上央视舞台的虚拟偶像。

时尚KOL:柳夜熙

柳夜熙,抖音虚拟美妆达人,自称会捉妖, 被称为2021年的“现象级”虚拟人。2021年10月31日,“柳夜熙”在其抖音账号发布了第一条视频,视频中不少真人围观虚拟人物化妆。在这个短短2分钟的视频中,融合了悬疑+美妆+剧情+后期特效技术。这个视频就收获了300多万赞,涨粉上百万。

时尚KOL :Noonoouri

由慕尼黑的Joerg Zuber平面设计师创造,相比Imma和Miguela因为她更贴近动画人物,所以她的is里主要是以街拍和硬照为主,并不把自己打造成真人,而更加强调Icon感。商业主打与高端时尚品牌代言合作,活跃在各大主流高端时尚杂志圈,Instagram上有大量法国、美国时尚界名流和明星往来。在整个高端品牌合作上非常成功,世界主流奢侈品品牌与其均有合作,也是時裝杂志封面常客。

时尚KOL :Imma

甜美的外观形象让Imma一出道就备受多个品牌的欢迎。作为超人气的虚拟模特之一,和明星一起拍广告、登上时尚杂志封面、为奢侈大牌站台等已经是家常便饭。合作的品牌有IKEA、Dior、PUMA、CalvinKlein、A Bathing Ape、burberry、ferragamo等等。

这些比较成功的IP虚拟人为什么会受欢迎,下面我从场景设计、角色设定、风格形象、产出内容和运营规划五个要点出发,综合分析超现实虚拟人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其设计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就目前市场热门虚拟偶像的投放场景来看,社交平台、视频平台、杂志/媒体这些平台投放多;线下全息影像展示、综艺/电视节目、直播平台这些平台因为要求高且风险大,则较少出现投放。

场景设计要点:1.在线的内容以社交和视频为主,必须要在这个领域立足,积累人气。2.更多涉足从事时装与美术行业的虚拟偶像,关注对品牌与传媒趋势的研究,并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3.主动开发多元化的应用(影视动画、周边等),不再局限于“模特”的品牌。4.在相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多个情景的同步和交互。5.直播、全息投影等实时交互场景仍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可以继续留意。

就当前流行的虚拟形象而言,其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流行趋势的意识和艺术的敏锐感知;对人生的喜爱;喜欢与他人沟通。差别:拥有某种天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具有独特的世界观。

角色设定要点:1.要清楚地了解虚拟形象的受众群体,并对他们的特点和偏好进行剖析。2.针对目标使用者的需要,结合当前的营销状况及成功的案例,确定流行的人物设定元素。3.寻找不同的设定,是其它 IP没有的。4.建立角色的世界观,并思考其将来的发展。

就目前市场热门虚拟偶像的形象刻画来看。共性:拥有完美身材;面部刻画细腻、妆发自然;服饰时尚逼真。差异化:具备辨识度较高的特征点;有丰富的情绪变化:举止/面部表情自然真实。

风格形象设计要点:1.虚拟人体的外形能够体现出角色的个性特点;2.超现实的图像要求注重局部的细节和质感的描绘,如眼睛、嘴唇等。3.注重在各种情况下的肌肤质地和打亮的作用,以防止产生过分的摩擦,提高其对各种情况的适应性。4.研究化妆,尝试各种化妆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化妆风格。5.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用真实的身体和虚拟的头部来强化现实。6.配合面部、动捕、全息影像等技术对角色进行精细的运动处理;可以在保持逼真的同时,对角色的面部表情进行一定的限定。7.着装也很重要,注意服装在与身体相结合时的纹理的改变。

从当前流行的虚拟偶像产品的生产情况来判断。共同特点:优质的广告和街拍,优质生活照片,广告视频。区别:将个人作品与现实中的照片和视频进行交互,个人栏目,实体周边,线下演出舞台,线上实时交互。

产出内容设计要点:1.围绕角色设定、能力和发展潜力,对输出进行适当的计划。2.确保每个输出的内容都具有高品质和真实性。3.超过使用者的期望(在确保真实度的情况下,提高声音和画面的可见度)。4.作品必须能清晰地体现角色的人格魅力或人格特质。5.在体现人物特征的作品中,要有一种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感觉,让他们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清楚地了解他们的用户形象和要求)。6.注意在现实中的表现,多个视角(不能仅显示正面和脸部);在处理相片时,要留意调整角色灯光与周围的和谐程度。7.当不能保证音响效果或者可以长期使用时,不会先将人物的声音输出。

从当前流行的虚拟偶像的经营状况来判断。相似之处:强化人物设定,突出真实性,主要依靠微博等线上社交平台,以图文为主,品牌联动。不同之处:剧本炒作,紧跟娱乐或时政热点,互动真人加流量,粉丝互动,输出观点或有意义的东西。

运营规划要点:1.理解各种业务的特性和客户特性。2.文字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角色的个性特征。3.增加在现实生活中暴露或与现实人物合影,增加逼真度。4.密切注意观众的反应,与观众进行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观众。5.将有意义的意见或信息(如服装、摄影教程、好物、好电视剧、安利等等)提供给使用者,而非单纯地强调人的“活起来”。6.在与品牌的协作中,可以提供与之有关的图片或录像,增强其专业或职业的性格,并为其广告做广告。7.尽量在线上寻找流量,或是参加热点话题的探讨,以提高曝光率;借助杂志,媒体,线下展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

关于虚拟人的未来还是存在很多争议的,就发展趋势来说有三个特点。

1.技术向上,成本向下

元宇宙时代,有能力的优质企业将开始寻求跨学科、跨行业融合,以寻求加速技术革新与产业应用落地。在技术升级的大背景之下,将加速行业标准化、智能化进程,从而参与生产带来效率提升,未来高精度虚拟人在高频需求下成本也将不断降低,让内容创作者将更多资源回归内容生产本身。

2.价值向内,责任向外

在元宇宙时代,拥有内容生产能力的虚拟人,将成为“内生力量”,构建起元宇宙价值的“内循环”。虚拟人在元宇宙中触犯法律与伦理,其身份所有者将作为主要责任人,受到虚拟与现实社会的分别裁判。

3.行业破壁,产业融合

元宇宙的本质是“融合”,伴随产业升温,将重新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催化全新场景与业态的产生。人类社会与元宇宙将以“元宇宙+”的模式而长期存在,虚拟人作为重要的数字化工具,将实现向传统产业的全面渗透,实现“产业外扩”,成为继互联网之后,推动各行业效率提升至新的高度的重要抓手。

综合对比虚拟数字人行业的中外公司,双方存在体系性的行业差异。技术重点、细分市场、商业模式、运营方式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整体性差异的直接原因在于技术重点和商业侧重的不同。但同样受到我国乃至亚洲文娱消费、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短期内,预计这种差异将持续,中外将依据不同的发展路径催熟各细分市场。但基于对虚拟数字人本质的认知,长期两方将出现加速融合趋势。

1.创始团队

一派为AI技术公司,核心是“技术”。凭借其综合的感知类技术扩展业务,进入虚拟数字人生成领域。该部分公司大多专注于自动生成虚拟数字人内容的细分市场另一派为在计算机图形学或传统CG技术上有深厚技术积淀的公司,核心为“美术”。在中国,此类公司在虚拟偶像等对细节要求更高的领域有更明显的优势。而在国外,此类公司则更关注关怀式的虚拟数字人生产。

2.细分市场

虚拟偶像和虚拟内容生成成为共同的重点市场。

3.竞争状况

均处于竞争格局不成熟阶段,头部公司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通过标杆客户验证其需求及技术可行性,并产生行业示范效应。

1.技术层面

国外更多的选择了高保真+计算驱动的技术思路。在外表方面,国外公司呈现出了更为理想的效果,虚拟数字人形象还原度极高。驱动方面,肌肉与骨骼的细节驱动方面效果明显,高度还原人体正常运行状况。据中科深智介绍,这与我国技术美术人才(同时兼顾美术修养及软件技能)的缺失相关。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国内审美对于风格化的倾向、国外CG和光场等技术的发展,国外更多选择真人进行1:1建模,数据采集量和模型设计不同等方面。

2.商业模式

国内厂商大多选择自主承包语音、文字和图像能力,国外则选择将核心的NLP能力打包,在产品中接入微软、AWS、Google等对话系统,并支持客户自主选择,在业务上更加集中。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国外以CG厂商为主的公司格局,多位国内厂商表示,也将在未来将部分能力开放给外部厂商。这一差异在CG类厂商中未来可能消失国外更为标准化,会提供大量预设的虚拟数字人形象,并提供更为丰富的音色、模板等。国内提供相对有限,部分厂商会基于用户需求进行特定设计,定制化项目占比较高国外的交付以特定虚拟数字人为主,会在客户方完成训练与迭代,国内以内容交付为主。

3.细分市场

在国内,更多地关注于风格和特殊的专业,这样的选择可以避免技术上的特殊差别。国外以提供人性化助手为核心,强调对人的情感关怀。国内则更强调现有生产方式的简化和内容的丰富。

4.发展路线

国内大多是传统的AI公司,在这个赛道中基于虚拟直播或虚拟主持人播报起家,并开始关注这两项技术的周边产业,如完整的直播应用方案、运营等并逐渐向其他领域延展。但由于国内市场和内容消费的市场太大,缺乏业务延展的动力。部分公司在向消费级的完整解决方案拓展。除了 Epic这个游戏引擎公司外,其余的公司都是专注于这个领域的。就目前动向而言,可能会沿垂直行业发展。国外企业更多聚焦于2C,延续了从日本兴起的虚拟陪伴文化(这一方向在国内主要体现在AcFu和哔哩哔哩中)。我国企业则多聚焦于实用性更强的2B2C领域,通过客服等服务型场景降本增效,更快的兑现技术价值。

目前,尽管数字人的规模化应用还存在产业链割裂、场景不能有效打通、满足高频需求的成本高等问题。但是,随着“元宇宙”的迅速崛起,将会加快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让“技术上位,成本下移”,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提升企业的质量和效率。

在元宇宙里,每一个自然人都会被赋予一个具有自己的数字身体。而数字身体的主体就是一个虚拟人,它是一个参与到元宇宙中的社会活动的主体,它和一个被智能驱动的虚拟人形成了“人机共生”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商业形态。

目前,虚拟人已经开始向多个维度发展,包括政务、商业、娱乐、医疗、教育、金融、养老等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能力。这就是“元宇宙”的“虚”和“实”的关系。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元宇宙的虚拟人都会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科技,尊重宇宙,尊重艺术,让这个不可避免的未来更加美好。

42
Report
|
85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华为项目——Ai智慧网图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
作品收藏夹
虚拟人
虚拟人
虚拟人
虚拟人
作品收藏夹
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
作品收藏夹
品牌
品牌
品牌
品牌
作品收藏夹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作品收藏夹
一号
一号
一号
一号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