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必须要懂的效果图后期处理
有后期处理能力设计师往往能给自己的设计效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它都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帮助和表现,同样也是设计师综合素质之一。
分享之前我先跟大家说一说我为什么要做这样教程分享,作为一个小众的13年的展陈设计师,往往是孤独的,经常跟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别人只能“哦”一声之后就是没有后文了,因为这行业确实蛮小众,介入家装和工装之间,但是又要会讲故事、了解新兴多媒体运用,客户基本都是政府群体,就造成了这个行业相对独立而小众,毫不夸张的说我一个朋友说他们一个三、四线的城市家装工装公司上千家但是展陈设计公司只听过一家,招聘岗位搜不到...
基于以上的综合原因之一(其他原因慢慢我会在后面的分享会展开讲讲),我决定做一些设计分享,希望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有志从事这一行设计师提供一些方向可以往展陈设计转一转,毕竟我是觉得就业前景相对压力小很多,好了...不说闲话,进入正题;
通过持久观察不难发现很多设计师在后期处理能这块大都薄弱,要么是略会处理手段仅限简单的提亮变暗,要么就是压根不会后期处理全靠参数输出;这两类基本就囊括了大部分人,对于后期处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会对后期处理做一些我个人总结后期处理的理解,当然我写的帖子对于萌新可能会有点难度,对于高手可以忽略或者提出指正.
一、需要后期处理的情况分类:
- 1.因为疏忽和不知名原因导致的渲图出错,交稿时间临近,需要应急救图。
- 2.时间不允许高参数出图或云渲染出图,导致成图发灰,需要后期精修。(这类基本都是细节提升不会像上面的会变化那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多媒体或舞美表现空间需要氛围营造,渲染环境无法达到或者达到的代价过大,通过对成图进行二次创作达到预期效果。(这类图纸往往成图和处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基于以往的案例进行一个直观的对比
二、后期处理的准备工作:这点本来可以不讲,但是我单独列出来,是想说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
1. Photoshop 2020及以上(很多人习惯一个版本就不喜欢去学习新东西,很难接受新的东西,这样其实很容易脱节,设计应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对设计行业热情就是不断学习来保持的),我目前用的是2021版本,以此版本为例,利用好里面工具事半功倍。
2. 颜色通道图、渲染成图,存TIF格式(个人习惯,更为精细的后期还会用到更多通道图,这次就不多讲,大不部分有这两个就够了)
以上准备好进入后期处理流程.
三、后期处理的具体应用实例:
本期主要是普及大概念为主,让大家理解后期处理的基础理论,不是为了后期而后期,软件只是我们运用的工具,而不能被工具所限制;
接下来我会以案例为例进行分析并带入软件具体使用技巧;
1.进入软件导入成图和通道图,成图放置在通道图上方
通道图主要用来提取想要后期处理图层进行编辑,尽量采用TIF或者TGA格式,JPG格式的会有毛边,不利于提取图层
2.首先我们先要对需要处理的图纸进行分析,先想好在动手,才能久而久之形成有目的性和理论性的后期处理.
这一次选择的是用云渲染的成图,也是时间原因只能快速出图参数都给的很低(一半出图渲染控制在15分钟以内),可以看到图纸有以下几个问题
- a.整体发灰,对比度不强,图纸看起来缺少张力
- b.顶部有不明亮斑
- c.参数设置问题,个别材质区分不明显,比如玻璃材质看起有跟亚克力差不多
- d.灯光有弱有强,缺少协调感
针对以上问题,然后进行拆解处理,当然建议时间够的情况下灯光布置细腻一些,这样后期处理起来花费的时间少一些
3.选择魔棒工具,建议在顶部工具栏把连续取消勾选,这样可以选取相同颜色材质,对同一材质进行统一处理,这样的好处是同一材质的后期处理会更协调;另外在容差这块根据需要设置,灵活运用,我常用设置为8(在这里我就不普及容差的知识了,不懂的可以专门查一下,很好理解)
4.这里讲一下顶部工具栏 滤镜-Camera Raw滤镜这一利器,这个滤镜在我开始去尝试新版本软件的时候去琢磨发现,这个滤清可以说是非常的强大,以前可能我们要执行很多操作才能完成的命令,在这里面可能就是一键处理,当然根据具体情况也会有手动的调节,Camera Raw滤镜默认会保存上一次的操作,如果是同样类型需要处理的图片可以执行上一次操作-滤镜-一般第一行就是默认的上次滤镜操作动作-点击执行就行
在这里对图纸的地面-滤镜-Camera Raw滤镜-预设-高对比(常用的是高对比和细节,因图而已,鼠标点击可以预览,找到合适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可以看到地面的明暗面的对比拉开,看如下对比图
但细节图看起来可以不会那么明显,因为我这次的处理一开始目标就是细节微调,所以不会大调整,如果想看大一点的变化执行高对比和细节,会对比更强烈
然后对顶部有莫名光点和杂色进行优化,选择工具-框选顶部亮点部位-执行shift+F5内容识别填充-滤镜-上次滤镜操作(上一次的操作还保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调用上一次的操作,我得上一次就是高对比度),然后就一些溢色处理-Ctrl+U(色相/饱和度)降低饱和度的参数.
对比度处理效果如下
接下来就是玻璃的处理,渲染效果不理想,通过通道选取相应图层复制出来(这里前面忘记说,良好的习惯就是选取的图层一定要复制出来,给自己有试错的机会)-混合模式-选择线性减淡(添加)-调节不透明度选择合适的参数,这个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对比如下:
然后就是针对一些材质不明显,局部不光不到位,就采取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操作,至于跟以上举例的材质处理情况相同可以执行一样的操作,尝试的去试一试Camera Raw滤镜更为丰富的可视化操作,功能非常丰富,需要多联系,就能在最短是时间找到最合适的调节效果。以下几张其他区域的处理对比:
柜体的变焦和颜色矫正,无非是曲线工具、减淡工具等,一定记住要灵活的运用工具,不可固化那些参数值;最后放上渲染成图和后期处理图做一个对比: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程,选择比较好理解案例来做分享,没有选择操作复杂的案例,也是希望看我的教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当然其中诸多不足之处还望指正;如果觉得还不错,可以关注收藏,也不要吝啬评价,这样我才有动力做出更好的经验分享,计划在技术、设计表达、汇报眼睑、面试技巧等等都想跟大家分享,因为一直以来分享才让我有更强的学习力,能让自己更进一步,所以...欢迎大家多提意见,我会坚持来做这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