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奥卡姆剃刀:最简单的设计总是最好的

Recommanded by editor
长沙/UI设计师/3年前/2308浏览
设计原则|奥卡姆剃刀:最简单的设计总是最好的Recommanded by editor

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我们都会有一种习惯,越是对一件事情经验丰富,我们就越容易把事情想(做)得复杂,设计师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过度思考,导致我们最终的解决方案很复杂。

这样看来好像我们是为了用户体验而想尽办法,但是最终会分散和混淆用户的意志力,反而让用户体验更糟糕。

怎样让我们在设计中做到“化繁为简”呢?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到一个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

首先要说明的是“奥卡姆剃刀定律”它来源于哲学,就像“菲茨定律”、“希克-海曼定律”和“米勒定律”一样,它们出自心理学和物理学,它们都不是直接为了设计而出现的。

但是它们提出的原则是可以运用在设计中来提升我们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或许有人已经无形之中运用了这种方法,但是并不知道它的背后竟然还有这么一个理论。

在设计时,我们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剔除那些不必要的元素(视觉、交互、功能等),如果两个产品有相同功能时,奥卡姆剃刀的原则是建议选择更简单的。

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务必分析每个元素是否必要,在不影响整体功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元素。

在如今强大的互联网时代和强大的设计工具下,设计师很容易忘乎所以,在设计时往往将简单的需求设计得非常复杂。

它们可能是一个很多功能和信息的网站,但是却很难使用和维护,有人认为我的网站设计就应该做得更多,它应该拥有更多的功能和信息,但实际上应该做得更少。

一旦出现这种想法时我们应该问自己,我们最开始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01|奥卡姆剃刀讲了什么

背景

十四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学者们忙于“辩论”(打嘴炮),把研究“似是而非”的东西当作智慧的象征。

例如:

黑色的白色是否存在

上帝的喷嚏是哈欠还是电闪雷鸣?

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的人本身是否存在?

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口嗨”中,奥卡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奥卡姆觉得他们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由此他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与我们中国哲学中的“大道至简”有异曲同工之妙

观点

奥卡姆剃刀的观点是“不要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简单点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拉丁文形式有以下几种: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观点:

相关观点

02|设计与奥卡姆剃刀定律

从三个解释奥卡姆剃刀的观点我们可以引申出设计中的一些方法:

如果一件事情可以用已有的“A”来解释,那么就不要再去发明“B”来解释这件事,新的这个解释可能存在漏洞。

这一条与雅各布定律中表达的想法是一致的,雅各布定律讲“用户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其他的网站(产品)上,而不是你的网站(产品)”。那我们在设计前就应该多看,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除了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技能外,还应该有开阔的眼界

拥有开阔的眼界你才会知道原来已经有了这么好的设计解决办法,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创新”。

如果已经有了一种很好的设计方案"A"或者是某一个功能的设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么我们在做同类设计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与之保持一致性,不要再去做设计“B”,因为新的设计“B”可能会比设计“A”更难用,然后最终导致这个设计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当然。如果你有成本能接受创新后的失败,那么也可以尝试,但最好的还是先选择设计“A”。

这一点其他详细内容可查看雅各布定律

如果同一件事情有N种理论来解释,那最简单的便是正确的。

在设计一个功能的时候,如果我们设计了几种方案,或者在计时有几种交互方式方案,那么最简单的交互方式肯定是最好的。

能够N次做好的事情,就不要用N+1次来完成。

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降低复杂性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复杂”,如果一个交互或者是一个步骤,能用N次来解决,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要让他用N加一次来解决这个事情。

03|奥卡姆剃刀的运用

剔除设计中不必要的元素,直至没有可以剔除的元素

第一刀,要斩在用户的需求当中。

当我们接到用户的需求时,用户会根据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提出很多的需求,有些是可以采纳的,有些却又是不可取的,用户并不会意识自己的对错,他们只会说我想要这些东西。

那匹马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但经典的例子还是可以一直举着:

一百多年前,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到处跑去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工具交通工具?”

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很多人听到这个答案后就跑到马场去选好的马匹配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但是福特并没有立马去马场,而是接着往下问。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客户:因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为什么需要跑得更快?

客户: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更早地到达目的地!

然后福特发明了汽车,很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我们可以说这是剔除现象看本质,看清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做出的产品才会是好产品。

第二刀,要斩在产品经理的原型中。

UI设计师最忌讳的就是拿到原型就直接开始设计,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拿到原型的第一时间应该把刀直接架在原型上,反过来推动我们思考,什么东西是必须展示出来的,哪些直接去掉,哪些可以隐藏起来等等,又或者是哪些流程最好一步解决,哪些分开解决。总而言之,这一刀是让我们设计师在设计前对产品的原型有所思考。

第三刀,要斩在我们自己设计出的页面中。

正如前面所说的,越是经验丰富越容易将事情做复杂,有时候为了追求设计上的美感,或是完美的用户体验反而将设计做得复杂了,而这一刀的作用就是在我们完成设计后用来自我检查的,剔除我们设计中不必要的元素。

史蒂夫·乔布斯的极简主义

提起简单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苹果”,它的创始人斯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乔布斯在会议中会问大家“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十件事情是什么?”乔布斯会将大家的建议记下来,然后再删掉一些他认为愚蠢的,最后剩下最终确定的前十大“最应该做的事”。乔布斯会把最后七件全部都划掉,最后宣布只做前面三件事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在设计iPod时其中有一个设计方案是有可拆卸内存卡的插槽,乔布斯觉得它太复杂了所以没有选,第二个是转盘的设计代替按键的设计,转盘的转动可以让我们快速的下拉列表,而如果是按键找歌可能需要按几百次。

自从项目开始,乔布斯每天都投入其中。他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简化!”他会浏览用户界面的每一个页面,并且会做严格的测试:如果要找某一首歌或者使用某项功能,按键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而且按键的过程要自然。如果他觉得导航不够清楚,或者需要按键三次以上,他就会非常生气。

当然还有后续iPhone、iPad、MacBook的设计也同样如此,乔布斯对于产品一生都在追求极简设计。

乔布斯的故事有很多,毕竟他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史蒂夫·乔布斯传》

04|总结

简单≠容易,复杂≠完美,就像《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说的”完美不是在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时候实现的,而是在没有什么可以带走的时候实现的“

奥卡姆剃刀并不像“费茨法则”那样有明确公式告诉你怎么做,例如将按钮放置在用户最快能点击的地方,按钮的大小应该减少用户调整的过程,使用户能快速的击中目标。

奥卡姆剃刀在设计中的运用没有直接针对某一项设计,它算是对设计师思想上的一种指导,就像它指导其他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那样,它是一种方法,可以指导你在设计中思考问题时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和设计。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对您有用就学习记下笔记,然后点个赞吧👍👍👍


——END——

56
Report
|
76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
思维逻辑
作品收藏夹
教程
教程
教程
教程
作品收藏夹
设计启发-在路上
设计启发-在路上
设计启发-在路上
设计启发-在路上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Design Talk
Design Talk
Design Talk
Design Talk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