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宅一生的世界从“一块布”开始,却不止于一块布?

Recommanded by editor
广州/设计爱好者/3年前/34599浏览
三宅一生的世界从“一块布”开始,却不止于一块布?Recommanded by editor

回首三宅一生走过的路,他活得与他的设计一样简单潇洒,但却与面料缠绕半生。

面料魔术师与“一块布”哲学

他为何如此苛刻于面料与工艺?

2022年8月5日,日本著名时尚设计师,以“一生之褶”和“一生之水”而闻名的三宅一生逝世,享年84岁。他与高田贤三、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并称为日本“新浪潮”殿堂级服装设计大师。回首三宅一生走过的路,他活得与他的设计一样简单潇洒,但却与面料缠绕半生

如何成为“面料魔术师”?

与“一块布”在这里结缘

1938年出生于日本广岛,21岁考入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飞往巴黎学习服装,师从过姬龙雪和纪梵希。而后转往纽约,直至1970年回到东京创业,于隔年成立同名品牌ISSEY MIYAKE。看似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谁也没想到三宅一生会是时尚圈绕不开的传奇,是面料工艺创新的佼佼者。

在西方学习期间,他得出了两个贯穿终身设计理念的结论:一是“一块布”理论的诞生。三宅一生认为布料是人的“第二肌肤”,所以应该”一块布做成一件衣服“。西方那种传统繁琐的先模型,再裁剪,后缝合的制衣方式虽然能精雕细琢出女性的曼妙身姿,但他更认可衣服的制作是由内到外的关系——先考虑穿衣服的人,再来谈做衣服。

# 巴黎时装工会学校


二是受到五月革命运动中自由平等精神的感染,更清晰地认识到时尚不应该只围绕着一小撮人打转,他更希望探索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用得上,舒适自在穿着的“普世着装”。这是三宅一生设计理念成型的开始,不过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核心,都是面料。于是,一场漫长的面料千寻之路由此展开。

# 三宅一生设计作品,1969 年

# 三宅一生标志性的PLEATS PLEASE系列


传奇设计师的人生“褶”学

在找寻面料的路上步履不停


三宅一生回到日本后,在1970年成立“三宅设计事务所”(Miyake Design Studio, MDS)。当时日本正值成长阶段,各方面欣欣向荣,整个社会处于乐观积极的氛围。国内各产业大有斩获,其中也包括纺织业在内。对三宅一生而言,设计衣服是一个契机,去探索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亦能让传统工艺结合大量生产的新技术而再次复兴。

# 三宅一生不仅研究服装布料,也对服装结构一再试验


1970

在乡村找寻传统织布

拯救濒临失传的面料


1970年开始,三宅一生便开始致力于寻找一种他认为具有高度美感的面料。期间,他探访了东京周边的乡镇,希望能够发现既具备耐用性、舒适性和观赏性的布料,他坚信只有在日本乡下的传统布料作坊里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 Nanbu Sakiori 裂织

# Touzan-Ori 唐栈织


不久后,三宅一生找寻到传统手工织布,这是一种濒临失传且需要保护的艺术品,而三宅一生则为它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不仅使三宅一生服装的面料独树一帜,同时还使服装因为面料脱胎于传统工艺而天然拥有传统文化的DNA,也为第二年名震西方的服饰系列作品《纹身》奠定了面料工艺的基础。

# 绞りshibori,靛蓝染色技术

# 福冈アジア美术馆的绞り交流活动

1971

传统面料作品名震西方

开始在时尚圈搅起波澜


1971年,三宅一生在纽约和东京同时发布了首个服饰系列《纹身》(Tattoo),大获成功。这个系列也是他与布料设计师皆川魔鬼子合作的第一个系列。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棕色连衣裙,是用日本传统技法把1970年去世的两位年轻美国摇滚乐手Jimi Hendrix和Janis Joplin印在背部,传统工艺与反叛图案的结合具有强烈视觉冲击。


# 《纹身》


谁也没想到皆川魔鬼子与三宅一生相遇不到一年就做出如此惊艳的系列作品,来自京都的一个传统面料工艺世家、从纺织专业毕业的皆川,与喜欢从传统面料入手,挑战高难度新事物的三宅一生一拍即合,成为携手走过半生的挚友与工作伙伴。

# 皆川魔鬼子 图源:metropolismag.com


她是从面料入手融合中西的成功典范,使用绞り、にしき(织锦)等传统古老工艺手法,颜色偏冷淡、无强烈对比;但在面料的选择、最终光泽度及松紧度的处理工艺,以及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又非常现代。


# 绞り图案

# 绞り6 种染法 图源:好奇心日报

1975

传统布料工艺与时俱进

突破传统,保持创新


1975年,三宅一生将日本德岛县的女性从葛木棉中纺出的千千良织,再将其染成蓝色后再次创造出新的布料。因千千良织以表面的凹凸为最大特色,一经推出后,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它灵活运用了古代日本人的智慧,再将其复创为优秀的设计。

# 千千良织

# 织布的原材料为一种特殊的树皮


# 昭和村的苧麻田也是原材料之一


德岛县的女性勤俭持家,每一块碎布都不会随意丢弃,而是将之抽成丝,再重复利用。由于经线是棉,而纬线是丝,这种名叫“薇”的织布方法,正是因为材质的不同,所以才会创造出一种凹凸感,三宅一生便是从此处得到了创造新布料的灵感。

1980

“一生褶”的诞生

使之成为划时代设计师


1980年代,三宅一生偶然发现一种叫做聚酯丝绸的布料,轻薄且不易皱,于是开始研发设计,最终生产出传奇压褶布料,也就是他后来最为人称道的 “一生褶”。

# Pleats Please

图源Taschen 出版的《 Pleats Please》一书


这种制法是先剪裁出比正常尺寸大的衣料,然后用机器打褶、加热固定,让原本二维的面料立体起来,沿袭了日本传统中面料与肌肤间“留白”的传统。这不仅增加了结构性美感,张弛灵活,而且还开拓出一个新思路:面料也可以定义一件衣服的形态和功能。

掌握打褶技法后,三宅一生开始以各种各样的材质,如日本宣纸、白棉布、针织棉布、亚麻等,创造出各种肌理效果的面料。对他而言,服装应该是穿起来舒服,整理起来容易,而不是需要大费周章又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便是他在1990年代推出的子品牌PLEATS PLEASE的最初设计想法。

1982

不限于布料,还有更多可能

藤条、塑料、纸片轮番上


除了布料,三宅一生同样热衷于用各种材料制作衣服。1982年,Body Works展用塑料、纸或铁丝创作。其中用藤条编制成的、类似日本武士服的上衣登上了Artform杂志封面,成为历史上第一套登上艺术杂志的时装。

由于三宅一生偏好用各种面料塑造硬挺有型的服装,他也被称为“服装建筑师”。三宅一生本人对衣服结构、纹理的探索精神,现仍存在品牌设计中。

# 1983 年, Bodyworks 摄影集

# Seashell Coat


1998

"一块布成衣"的实现

时隔30年的梦想成真


1998年,"一块布成衣"也通过与面料工程师藤原大的合作以A-POC(A Piece of Cloth)项目的形式实现。基于一台由计算机编程的工业编织机,可以生产出一系列连续连接的筒形针织裙或衬衫,制作全程均为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所有流程。

# 三宅一生1976年的作品

从和服中获得灵感的「一块布成衣」服装


30 年前“一块布成衣”的梦想不仅转化成了现实,而且成了三宅一生品牌最具标志性的经典系列之一。“一块布”哲学尝试打破东西方界线,以“身体、覆盖身体的面料,及两者间的舒适关系”,将一块布从2D平面演变成3D立体结构,探讨衣服面料与身体空间的关系。“一块布”哲学宛如日本折纸艺术般,演绎出独有专属于服装的演算法,是融合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时尚科学。

# A-POC系列

# Issey Miyake 1999 春夏系列


跨界“祖师爷”三宅一生

不拘泥,不古板,就是玩儿


三宅一生透过充满远见的作品,充分展现设计上的创新,但他并没有拘泥于设计本身,而是大胆创新,玩转跨界。

👨‍👨‍👦‍👦

同四位艺术家

完成经典跨界合作

@森村康正、荒木经惟、蔡国强、Tim Hawkinson


1996年至1998年,他邀请4位艺术家:日本艺术家森村康正,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中国烟火艺术家蔡国强、美国雕塑艺术家Tim Hawkinson,以Pleats Please系列服装作为画布,完成各自的创作,最终的作品既挑衅又幽默。

# 日本艺术家森村康正合作作品(1996)

# 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合作作品(1997)

# 美国雕塑艺术家 Tim Hawkinson 合作作品(1998)


其中与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的合作是这个系列的收官之作,在当年卡地亚艺术基金会举行的艺术展上,三宅一生在将50件纯白衣服以 “龙”的形状铺在地上,放上烟火后点燃,火光乍现一瞬间,作品便完成了。


# 蔡国强与三宅一生于《龙:炸三宅一生服装》爆炸后合影

# 蔡国强《龙:炸三宅一生服装》创作过程,纽约,1998


# Pleats Please 纽约秀场,1998年

👨‍👨‍👦

同三位设计师

促成2121美术馆诞生

@深泽直人、佐藤卓、安藤忠雄


2003年三宅一生在《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短文《来做吧!设计博物馆》,文中敦促日本应该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设计博物馆。于是场地方根据三宅一生的建议,盖了一座能展示艺术作品的机构——2121美术馆。

# 21_21 Design Sight


美术馆于2007年开放,当时由三宅一生、深泽直人和佐藤卓担任总监,外形简洁,主体是由安藤忠雄操刀设计的水泥建筑,屋顶运用了三宅一生「一块布」的概念,直接用一块钢板折制而成。

# 美术馆全景图

三宅一生曾说过:“我总是闭上眼,等面料告诉我应该做什么。”这位“面料魔术师”用他的一生诠释着人的舒展,自由地让人的身体去诠释服装,有着浓厚的哲学含义。

你对三宅一生的印象是什么?

欢迎评论区探讨!一起唠嗑

编辑 | M

图片 | 来源于网络(脚注处已标明)

(如有侵权,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新刊上市

速来抢购吧!!!

优惠价

96

原价120元

BranD NO.63

《兴趣制造》

230
阅读原文
|
Report
|
141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学习用
作品收藏夹
摄影
摄影
摄影
摄影
作品收藏夹
全案
全案
全案
全案
作品收藏夹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作品收藏夹
视觉参考
视觉参考
视觉参考
视觉参考
作品收藏夹
S#设计理论#方法论
S#设计理论#方法论
S#设计理论#方法论
S#设计理论#方法论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